种了两年半的草,可算发芽了
前两天同事给我发消息,说他要开户,选哪家券商好。这事儿本身没啥特别的,但是吧我掐指一算,从我们当初实习时认识,给他安利投资理财和财务自由,他深表认同并准备开始行动(还要了我的券商推荐码),居然已经过去两年半了。
几年前种的草,如今终于发芽了,顿时就好感慨。而且,这还不是个例。
最近常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看了我的文章终于决定迈出理财第一步,已经支付宝买了基金。然后我好奇看了一下关注日期,2018 年。
开始时我就很郁闷,难道我种草功力差到这种程度,吭哧吭哧写了两年多,这才算种草发芽了?
但后来我才渐渐发现,从知道了解到开始行动有时候可能真得这么长时间。
这件事至少给了我两个启发:
一是,有些事儿就注定大部分时间里只能只做不说的。你想想,自己得多厉害的口才,才想让别人几分钟内理解可能几年时间才能想明白的事儿?想清楚这个,有时候被怼也就不憋屈了。
二是,如果在做的事儿比较亲近的人不太理解,又真心希望说服对方。一次两次不成功就很正常了,可能更有效的思路还是偶尔提一下,泡在「浓度」里渐渐转变观念,时间长度比强度更重要。能把一件事在反对声中常年累月地坚持做下来,有时候才是更好的证明。假如碰巧你们家里人不理解理财或者财务自由,没准可以试试。
……
考虑到上面说的问题,下面我要分享的这本书,建议大家还是找个没人的时候偷偷看吧。一本挺“叛逆”的书——《每周工作 4 小时》,太刷三观了(偏偏还异常实操)。
标题不是随便取的,作者真的做到了,2007 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 30 岁,已经开办并卖掉了一家创业公司,顺便拿了全美中式散打冠军、探戈吉尼斯世界纪录、普林斯顿大学客座讲师等一大串头衔。有人估算过,作者最新的身价已经过亿,开挂一般的人生。
一个人怎么可能有时间完成这么多事情?基本逻辑其实大家都听说过,二八原则,专注于产生 80% 价值的 20% 任务。但是实践过类似原则的小伙伴应该有体会,越是这种简单、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原则,做起来越不容易。而《每周工作 4 小时》就是这样一本把二八原则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手册。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我们总想着积累到一定量的财富,最终获得自由。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积累本金和财富,并不是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
如果能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你的钱将(相当于)自动增值 3~10 倍。
获得自由也许还有另外一个渠道——直接从现在的工作下手,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实现每周工作 4 小时却能获得同样的产出,那不也是一种自由?
虽然工薪生活不太容易做到每周 4 小时这么极致,但即使能够赢得每周多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也同样是一种胜利。作者给的建议很明确——按计划逐步获得在家办公的权利,解放时间和空间,并大刀阔斧地做减法。(书里有具体到行动的建议,甚至包括如何跟老板谈判)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和我一样,「这事儿在美国或许可以,在我这儿估计不行」。但是我细想了一下,真相可能是,争取在家办公不管在哪都不容易,否则怎么还会有这本畅销书呢?实践过后才有发言权,我们总是倾向低估别人面对的困难而高估自己面对的。
而且就算最终没成行,里面还是有很多给生活做减法的思路值得参考学习。反思之后,我删掉了手机里大部分新闻 App,换来了每天多出一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目前极度舒适。写到这忍不住想起来之前一个网上的段子:
不同工资的男生睡前在想什么?
月薪 5W:团队需要再整合一下
月薪 3W:那个方案还需要再改改
……
月薪 2K: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发现自己就是活活躺枪…… 很多我们以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反而都是那一堆堆消耗 80% 精力却只能带来 20% 回报的小事。
一本值得反复读的工具书,我已经准备重读第二遍了。
这个月最后一篇文章了,每月月末开一下赞赏,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求给加个鸡腿呀。
起始金额我设置成最小的 1 元了,数额其实不重要,更喜欢看下面一排一排的数字,让我坚信自己在持续输出对大家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