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问问大伙的财务自由目标都是多少?
昨天读者留言问我,为啥每天总有东西写?囧……其实也不是,就一个人写东西,总有状态不好或者暂时没啥灵感的时候。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观察到自己有个明显的状态周期,一段时间状态比较好,干什么事儿都觉得顺风顺水、精力仿佛用不完;但隔一段时间就比较差,就感觉啥事儿都不顺。就这么周而复始,跟来了“大姨夫”似的…… 感觉自己这两天状态就有点差。
我试过好多办法,但都没法彻底逆转这个周期。最后发现最好的还是尽量吃好点、喝好点、晚上好好睡觉,一段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就特别认同张潇雨老师关于精力和状态这部分的总结 👇
……
今天内容划个水,简单聊几句吧。
貌似写财务自由这个话题这么久,还没具体问过大伙自己的财务自由目标都是多少,做个小调查吧。(没法分得特别细,大家选最近的那个就好)
之所以想到这个是因为有天刷到曹大的一篇微博,就感觉很有共鸣。
曹大还是一如既往话糙理不糙,我的观点没这么激烈,但背后的道理我也基本同意。所以每当在留言区看到有鄙视别人财务自由目标的发言总是想怼回去。
有个大概的经验公式,大伙不妨参考一下,一般来说年税后收入 10~20 倍算是个相对合理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上面的投票里勾的是一两千万,那么至少要有 100 万以上的税后年收入才算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匹配。
那些特别夸张的大目标定下的时候感觉特别振奋,但其实这都提前透支了未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做事儿的动力就减弱了,这个问题上心理学是有证实的。
更关键的是,当你没到那个高度的时候,很多问题是想不到的,所以计划越大漏洞越多。还不如一个近点的目标,路上见招拆招,实现一个目标重新校对再制定下一个。你看我们国家虽然经常提到“百年大计”,但真干起事儿的时候不还是一个个“五年计划”嘛。
……
最近新学到一个蛮有意思的自我提问,在买东西以前问自己一句「假如你买了个东西只能自己悄悄用,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还会不会买?」
我把这个消费提问和也太分享了一下,得到的答复是「切,肯定是你们男生自己 YY 出来的」。然后我一看出处,居然还真是
消费是分男女的,但是制定目标这个貌似不用分,我依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思考角度。
如果你只能悄悄定下这个财务自由目标,不能告诉任何人;成功了也无人分享喜悦,只能自己悄悄享受,你还会定这个目标吗?会如何调整呢?
也许可以把这个问题和昨天的文章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