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 万本金,应该咋配置?

也谈钱 也谈钱 2021-12-10
大伙久等啦,文章比原计划多写了一天,所以昨天没能及时发文出来。希望这份干货能弥补上大伙昨天没看到推文的遗憾~

这两天有几位小伙伴留言问到了类似的问题「手里有 50 万,其中有 20 万近两年要用,应该怎么配置理财呢?」。

貌似上次系统回答这类问题已经是 2 年前了,给大伙更新一下我的思路,也唠唠这几年不断和大家交流得到的新收获。

为了更好方便大伙参考,在分享思路的同时我也会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1. 以提问为例,手里有 50 万,如何配置?

  2. 以我自己为例,我怎么安置我们家的钱?

……

一说起手里有笔钱应该如何配置,网上有不少这类配置参考图,最出名的可能是这个所谓的“标普资产配置图”👇

但我就直说了哈,我不同意这样的配置图。因为这些图都有个共同的问题 —— 过于关注各个比例的「数字」,而忽视投资配置中更重要的「顺序」。资产配置也没有所谓“1:2:3:4”这样的最佳配比,我在给自己家管钱的时候也完全不会看这个比例。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理财配置不是照比例分钱,而是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填满各个水池的过程。划个重点,应该是前一个水池注满了,水才开始流向下一个水池

第一个水池

我们的钱,不管是新增的收入、还是已有的本金,都应该先填满第一个水池 👇 

查缺补漏,补齐这个部分:

  • 保证日常生活的活钱(可以直接放银行卡,也可以放货币基金、银行 T+0 理财这些提取方便、几乎不会亏损的地方)

  • 家庭的备用金,最好足够 6 个月以上的家庭开销,以备不时之需。配置方式和活钱一样,但重点是一定要和活钱账户分开,以防被误用。

  • 然后配置好必要的保险,保障风险优先于创造收益,它们也属于第一个池子。

例子 1,50 万配置:

  • 给第一个池子留 6~7 万,放在货币基金中(这里我假设家庭每月开支 1 万,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

  • 国内小伙伴配置保险可以从四类基础保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入手。有需要可以再加一份保房子的财产险。

例子 2,我自己:

  • 我们家一个月的开销大约在 2000 欧元左右,所以第一个池子应该留至少折合 9 万人民币的活钱(安全起见,我一般会留得比这个数字更多一些)。欧洲比较惨,货币基金都是负利率,所以只能都存银行了,没反过来被扣利息已经谢天谢地了 

  • 我们家是保险重度用户,再加上德国保险很细分,买房之后我们家大大小小的保单就快 20 份了(光房子就占了 5 张保单……)

这些都是属于第一个水池的部分,把这些弄好才开始填第二个水池。

第二个水池

有些钱是我们明确近几年就会用到的,有确定的使用用途,比如像首付、结婚、买车、搬家等等。

这些钱比较适合的去处是稳健投资,比如债券基金,比如固收+。他们的特点是波动很小,偶尔也会下跌、亏钱(👈 划重点,不是包赚不赔的哈),但持有一年以上正收益概率很大,预期收益高于货币基金。

例子 1,50 万配置:

  • 第一个池子 6~7 万;

  • 第二个池子,前面小伙伴提问说了 20 万两年内要用,所以我们留 20 万,可以放进固收+ 这样比较稳健的策略,预期收益大约会有年化 6%;

固收+ 是我比较喜欢的稳健投资策略,既有基金组合,也有单独的基金。我目前持有的两只是“我要稳稳的幸福”和“兴全低波动小确幸”。这俩都属于基金组合,预期年化收益大约有 6%。

在很多基金 App 中可以找到,下图是 @天天基金 中的截图,供大伙参考

例子 2,我自己:

  • 第一个池子至少 9 万;

  • 第二个池子,买房首付 + 财务自由备用金,金额 §#^&( 

买房首付:我们买了明年交房的期房,所以这部分首付款得预留出来。德国债券基金也是负利率,稳妥起见还是只能存银行……

财务自由备用金:之前有和大伙写过,完成财务自由计划后我们家会以被动收入为主要开销来源。所以要准备至少足够 3 年开销的财务自由备用金,应对熊市行情。这部分也被视作“三年内要用的钱”,我会放在固收+ 和永久组合里面(永久组合参见《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

这是前两个水池。

前两个水池的意义是保证生活的下限,别让自己陷入被动、困难的局面。一段时间关注一下,尤其是生活出现变化的时候,及时查缺补漏。

而提升生活的上限,真正开始给自己赚钱,还是要靠第三个水池(所以 👇 我把这个水池画得最大

第三个水池

第三个水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钱」了,没有明确用途,近几年也用不着的钱,这部分适合用来长期投资。

这个水池的选项也最多:

  • 代表相对高收益的偏股主动基金、指数基金、股票、可转债,甚至是期货、期权,预期收益能有年化 10% 以上

  • 前面提到的 3 年以下资金常用的代表中等收益的债券基金或者固收+,放在这里依然合适,预期收益大约年化 6%

  • 收益相对较低,但保本保息、收益确定的投资,比如储蓄型保险,预期收益大约年化 3~4%

这些都是适合长期投资的钱。那我们应该如何选呢?

以前我会说,既然 3 年内要用的钱都留出来了,那长期投资就应该积极些,优先选高收益的。

但这些年我有个很大的转变

前段时间读到 LaoK 分享的一个观点(LaoK 是《解读基金》的作者,这本书一直在我的推荐书单中),大意是:

身边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基金,我会先问“那你准备拿出多少钱去买呢?”

他们常常想半天然后扭扭捏捏说个数,常常都不超过 10%。

我会接着给他们讲,那假设我们有 100 万的闲钱,拿出 10% 投个 10 万,就算赶上行情好一年赚了 50%,那也才 5 万。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买虽然收益看起来低、但够稳健的投资,能够把全部资金都投进去,一年稳稳当当赚个 5%,收益也已经有这个数了。

选到一只基金,一年就涨 50%,这是啥狗屎运?

但能带来 5% 收益的投资多得是。

高收益的基金一定赚钱多吗?其实不然。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回报的未必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但一定是我们最有信心,能够投入最多的资产。

这样的经历也不断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投资这些年我有且仅有一只十倍股,赚了近 20 倍。但实际上我赚到的钱远不及“只涨了”一半多的基金。因为足够了解基金,把大部分钱拿来买,就算只涨一半也是一笔大钱。但股票我只敢用一点零头来买,所以就算 20 倍也没多少钱。

所以决定长期投资,不能光看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 x 我们敢放心买入的金额

乘积最大的那笔资产,才是我们应该优先配置的。

例子 2,第三个水池反过来先说我们家吧,这个最简单。其实每个月我会在「十年之约」这个系列中和大家分享的持仓表格正是这“第三个水池” 👇

最近一期因为董承非离职,我在重新调整持仓,所以暂时没贴新的数据,调整好了会重新放出来供大伙参考的。

但虽然持仓有变化,后背的思路依然是一致的 —— 80% 核心仓,投资自己最有信心、最确定的资产,赚能力圈内的钱;20% 卫星仓,去做一些主观操作、试水风险更大的投资,扩展自己的能力圈。

例子 1,50 万配置,看完例子 2 大家应该就更好理解我这里的选择了:

  • 第一个水池,6~7 万;

  • 第二个水池,20 万;

  • 第三个水池,20 万选择“乘积”最大的那笔资产,3~4 万试水自己感兴趣的投资。

我们应该把最大比例的资产留给自己最确定的投资,「预期收益 x 我们敢放心买入的金额」最大的那个。

而且我有个发现——越是有投资经验的小伙伴,越很少问“一笔钱应该如何配置“。而越是会问“一笔钱应该如何配置”,投资经验往往越欠缺。

所以会问“应该如何配置”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们,我觉得也许从最稳健的投资起步是更好的选择,别急着赚高收益。

可以先关注债券基金或者前面提到的固收+,这些产品要稳健得多,持有 1 年以上亏钱的情况很少。或者希望收益再确定一点,看看收益率固定、保本保息的年金险、终身寿险这些储蓄型保险,投资起来都要安心得多。

它们虽然收益率看起来不高,却更可能帮大家赚到更多的钱。

先把最大的精力花在自己赚得到的钱上,然后再用余力去慢慢扩展生活的边界。感觉不只是投资,这个道理也能放在生活上,毕竟理财就是理生活。

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理财配置上的思路,供大伙参考。

虽然资产配置没有一个标准模板,但大致的思路却是共通的。

我们既需要用来防范风险、确保生活下限的第一个水池和第二个水池。也需要用来创造收益提升生活上限的第三个水池。放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配置体系,生活需要平衡。

创造收益的时候也不要太着急,在长期投资中,我们最应该优先配置的不是预期收益最高的那个,而是我们最了解、最确定、最敢放心买的那个。赚钱慢就是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