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躺平式监工,异地买房(下)

也谈钱 也谈钱 2022-10-25
其实这篇文章是应该昨天发的,没曾想公众号后台抽风。就三张图,我愣是挣扎了一个小时,结果还是「网络不佳,稍后再试」…… 从德国登陆公众号后台一直就周期性不给力,这次算是最惨的了。

后来开始感觉自己有点烦躁了,想想就还是先算了,今天再来吧。

继续异地买房这个话题,这是最后一篇。在异地买房这件事儿上,我有一些和通常观点相反的看法。有三个思路是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有参考性的:

  • 买房过程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我可以不本人到场吗?

  • 即便网上那么多对亲自监工的劝诫,我们还是选择躺平了;

  • 搬家后悔自己不应该省的钱。

在整个买房到入住的过程中,我们一共到场过 5 次

买房、建房这一年半,我问得最多的问题好像就是「一定必须要我亲自到场吗?啊,不用啊,那我不去了,就按计划来吧。谢谢」

有 5 次是没办法必须本人到场的:

第一次是预约了房源以后来看看当地情况,一次没来就直接买了还是有点虚。给自己留个反悔的机会。

第二次是在公证处签合同,必须本人到场。

第三次是和开发商商议一些装修上的细节,比如插座、水电的位置,地板、瓷砖的颜色等等。因为德国交房带简单的墙面、地板和卫生间,所以实际上包括了买房和简装。

当时的几个可选色号

后来翻照片又想起来一件特别气人的事儿,花了 100 多欧租到了一辆全身贴满「一天只要 29」的 Smart。感觉自己特别像冤大头 🤯

后来找原因,发现可能是去拿车那天穿得太像学生,被见人下菜碟了(店员有一点权限在合理范围内选车)。从那以后拿车都尽量穿商务一点,就总能拿到合适的车了,也算学到个租车的经验。

再后来就是建房和装修期间一年多的远程联系了,中间各种问题和修改都是远程解决。期间开发商会定期寄账单过来,我再转给贷款的银行让他们付钱。

第四次就是上个月来验收房子了,检查房子有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记录一些问题在交钥匙以前修复。

最后第五次是来拿钥匙。个人感觉这次来得最冤枉,其实就是抄抄电表,拿一堆文件就完事儿了,却非得本人到场……

远程选地板颜色的经历比较有意思,开发商给定的地板色我们不喜欢。但想要改颜色又要去地板供应商那里挑,需要单独约时间,我们又不想折腾。

但在描述了大致想要的地板颜色后,碰巧发现之前有另一位客户要过类似的颜色。后来就按照这个色号,供应商给我们寄过来一小块地板样品来确认。

就这么靠邮寄把地板颜色搞定了,供应商也是头一遭遇到我们这种客户。

买房中很多细节通过远程解决的先例并不多,但凡事好商量,没有先例不等于不能做,多问问总会有办法的

那施工监工怎么办?

在网上刷装修经验分享贴常会看到一个观点——装修一定要亲自监工,不然结果能让你气死。

其实中间也接到几次开发商的电话,问要不要去看一看,我又重复了这句话——一定必须要我亲自到场吗?啊,不用啊,那我不去了 😂

考虑再三我们放弃了现场监工,换了另一个思路——考虑清楚自己可以搬进去的「最小需求」在哪

最后我们发现其实只要有墙面、地板和基础的卫浴,剩下即便啥都没有也够暂时生活了(最后也是确实这么搬进来的)。

然后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只要这些最最基本的需求,不监工最糟糕的局面会是什么样的?

其实最差也不会太差。

  • 墙面会有小瑕疵,但总不能白墙刷成黑墙吧?

  • 地板可能有小问题,但不可能像乡下土路那样凹凸不平吧?

  • 厕所也许有可能高度、尺寸没那么适合我们国人,但不至于没有上下水不通吧?

  • ……

这么一想就发现,即便不去监工这个房子也能满足我们住进去的最小需求了。

所以想想就算了。我相信这么一条原则——如果解决一个问题带来的改善还不如付出的成本,那学会接纳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网上很多建议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它们只告诉你怎么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却很少告诉你,为了这个好结果你到底要付出多少?

所以在异地买房的装修问题上我们的具体策略就是

1、想清楚自己可以先住进来的最小需求在哪,这些问题远程来搞定,干脆放弃监工,也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结果。

2、最小需求以上的部分,想要有点追求的细节,等搬进来再慢慢搞定,这样监工也容易得多(刚好和前面「新家慢慢装修」的理念统一了~)

对了,最后住进来还发生了一件挺反差的事儿。

因为是同一批施工队,同批入住的大家发现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在我看来还可以接受的小瑕疵,在另一位邻居妈妈口中得到的评价却是「alles Scheisse(全 TM 是屎)」,表示非要开发商返工到满意为止……

所以吧,「最小需求」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主观的。也许我的思路能供大家参考,但我们对最小需求的理解却可能各有不同。

哪些钱后悔不该省

说到花销,一般经验分享会讲自己后悔花了哪些冤枉钱。但可能我太抠了,基本就没花什么钱,反倒是有些后悔不该省的。

我有点后悔的是在搬家开销上太省了,花得不够

请搬家公司时我选了自己拆装家具,他们只管搬运就行了。当时想的是,反正这些家具当初都是我自己装的,拆当然没问题,不光省钱还能解决搬家时间。

但实际看过几个搬家大哥的效率和流程,毛估估想了一下,如果请他们拆家具,估计只会用我 1/3 的时间,比较优势太明显了。

他们会先把搬家纸箱杂物这些都搬上车,这时候家里会特别空旷,拆家具贼效率,然后拆下来的零部件直接搬上车。

反观我自己拆家具,在堆满纸箱和杂物的家里来回腾挪拆家具的空间就花了好久,然后拆出来的家具还没地方放,又有暂时搬到楼下储藏间。到了新家又再重复一遍,浪费了特别多时间。

所以决定下次还是让人家赚这份钱吧(我没用拆装家具最后搬家花了 950 欧,预计附带拆装的价格在 1300~1500)

……

再一个吧,我发现自己对「花钱买时间」这件事儿的心态变化也挺有意思的。

搬家时的背景是,要来回奔波上百公里、还要想着各种交接手续,情绪状态极差。这种状态下也会更认可花钱买时间。

但等我搬进了新家,整个人松弛下来,可以把生活和装修上的任务结合在一起,比如做一会儿脑力工作,再做一会儿体力工作,互补休息。也没有 deadline 赶着我,花钱买时间的需求就又明显下降了,更愿意自己动手(昨天新下单了一个冲击钻,终于可以装灯了 😅

这里面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对时间的控制能力。

如果一件事儿必须在指定时间完成,甚至还要限制具体“开工”和“结束”的时间段,在这样的情绪下,我们就会更愿意花钱来尽快摆脱这一切。

但如果做事儿的时间是自由可控的,我们就会开始用另外一个视角考虑问题——怎么让过程更舒服、更灵活,或者让自己慢下来慢慢想。

前提不同,结论也就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