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电动”,出海欧洲的原力丨2023中国品牌日

杨朔 车市睿见 2023-11-05
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销量快速提升。2023年一季度,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达到106.9万辆,同比增幅58.7%,超过日本同期的104.7万辆,暂列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新能源车出口单价维持在3万美元左右,较2018年的均价提升1.3倍。

汽车是大众消费品中价值高、技术水平最综合的品类,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品牌正在把出口重点放在欧洲和新能源汽车上,而不是曾经的南亚、美洲和廉价内燃机车型。比亚迪、长安、奇瑞、长城、吉利等头部品牌的海外销售份额提升明显。

今天(5月10日)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车市睿见推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系列策划,通过出口目标市场、产品、布局的变化,看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更加成熟的当下,打开未来增长新通道。

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将从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出口第一大目的地智利,以及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桥头堡北欧开始。

▍不同时代的“桥头堡”

上世纪90年代,国产汽车开始尝试进军海外,开启了中国车企出海的1.0阶段。

作为燃油车时代整车出口的“桥头堡”,地处南美大陆的智利成为中国车企首个开启征战海外的地区。长城、奇瑞率先登陆智利,随后江淮、上汽、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也相继跟进。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品牌产品类别的丰富,中国汽车品牌在智利的市场占有率也快速上涨。智利全国汽车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产汽车在智利市场占有率连年增长,2021年底达到38.5%,2022年升至39.73%。大通T60、奇瑞Tiggo 2(国内瑞虎3x)、长城炮、MG ZX进入2022年智利年度销量榜单的前十五位。

智利市场作为 “桥头堡”,也拉动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拉美地区的辐射覆盖,巴西、秘鲁、墨西哥等国也对中国汽车品牌的接受度日趋增长。

不过,由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目前拉美地区依然是燃油车的天下。中国汽车品牌要闯出新能源汽车时代出海的新市场,需要寻找新的“桥头堡”。

与传统制造业将出海的起点放在东南亚和第三世界国家不同,挪威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第一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里对电动车极度友好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挪威本国不生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售卖主要依赖进口,所以在挪威市场不存在“本土车企保护”等政策,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汽车品质成为了占据市场的第一要素。

其次,挪威政府积极出台各种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挪威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宽松的关税、激进的环保主义和强劲的购买力,让挪威成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比例最高的国家。

挪威成为新的“桥头堡”后,中国品牌逐渐辐射到欧洲全域,覆盖法国、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市场。

▍“欧洲堡垒”里不只有特斯拉

蔚来、小鹏、比亚迪、上汽、东风、一汽、长城、吉利等中国车企纷纷进军欧洲市场。其中,蔚来、比亚迪等品牌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约为5万辆,占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3.6%。

图片来源:蔚来

2022年7月,蔚来在柏林建立了创新中心,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能源技术研发。同年10月7日,蔚来在柏林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这是蔚来继2021年进入挪威市场之后,进一步在欧洲市场开展业务。

今年3月30日,蔚来汽车在德国开设的第二家蔚来中心(NIO House)。ET7、ET5、EL7等蔚来经典车型已经在德国开售。

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Atto 3(国内为元PLUS)三款车型,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2022年10月初,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宣布,已与比亚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在2028年之前采购10万辆比亚迪Atto 3系列新能源汽车。

图片来源:比亚迪

上汽集团也凭借着名爵MG品牌在欧洲原有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市场,MG ZS、MG4、MG5等车型也在欧洲均有着相对出色的销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达到257,053辆,同比大涨49.56%。

数据公司Schmidt Automotive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名爵MG和吉利旗下的极星占西欧电动汽车销量的6.2%。该公司还判断,这一份额大概率会增长,因为“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建造一家电动汽车工厂。”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欧洲市场对于我国汽车出口贡献较大。“从销量看,2017-2023年的出口是逐步回升的态势,主要是欧洲的贡献,2023年欧洲占比38%,远超其他地区。近期欧洲和北美发达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突出,发达国家的市场表现较强。”

中国新能源品牌出海欧洲,从市场数据来看,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调研机构JATO Dynamics对欧洲28个市场进行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欧洲地区纯电车注册榜上排名前十名的车型中,除占据第一和第二名的特斯拉Model Y、Model 3,绝大多数车型都是欧洲本地品牌旗下的产品。

图片来源:JATO Dynamics

尤其是在德国、英国等老牌汽车工业国家中,尚存有部分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认知不足、信任存疑等问题;此外,欧洲市场对用户信息数据的跨境流通管控,欧盟禁售汽油和柴油车后欧洲品牌和中国品牌的竞争等,都是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欧洲的挑战。

不过,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称,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型为欧洲本土品牌和市场新进入者提供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而品牌忠诚度在电动车领域发挥的作用正在减小,购车者愿意尝试新的品牌,也给了中国汽车品牌攻破“欧洲堡垒”留出了一丝破绽。

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车市睿见将关注备受瞩目的俄罗斯市场。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

这个五一小长假,电动汽车有“远方”了吗?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困在订阅里的安全造什么车?驶向哪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