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卫东:今天仍须好好读《国富论》的六个理由

罗卫东 来英书院 2021-07-09



到2016年3月9日,《国富论》问世已经整整240年时间。在接近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版图也可谓日新月异。很多人由此而心生疑问,时过境迁,这部书难道还值得一读吗?!

的确,今天无论是真实的经济世界,还是经济学理论都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状态。现时代经济组织的很多具体方式和产业业态,是斯密生活的时代闻所未闻的;人类经济生活的丰富程度也是斯密时代的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同样,今天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已经高度成熟和发达,其精细程度和严整性远远超过了斯密所建立的那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甚至,今天的经济学家讨论问题的语境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国富论》过时了。斯密用来说明其理论的各种例子也早就是旧时代的陈迹,很难引起今天时代读者的共鸣。大概也因此,今天的人们,甚至是经济学的从业人员也多半不会再去读《国富论》了。

那么,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为何还有必要读《国富论》?

我个人认为,以下六点或许是今天我们须读《国富论》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

经济体系无论多么发达和复杂,都有其基本的问题和简单的机理。《国富论》在揭示和说明基于人类天然倾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作用机理方面,是无与伦比的最好作品。作者极富洞察力,思考深刻,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清晰透彻,运用事实和案例独到而贴切,只要不带成见地阅读,一定会有深切的体会和知性上的收获。这也是迄今为止很多知名人士的共同体会。

第二个理由。

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所抨击的弊见今天依然充斥着朝野,尤其是中国这样处于改革和转型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知识界、政官界甚至企业界,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以及原因的认识依然不清晰甚至混乱的,其中不少是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彻底清算了的错误认识。在我国,这些错误的认识依然大行其道,影响着立法、政策制定和政府行为,还在持续产生消极的后果。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形。在这个意义上,《国富论》的基本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有着十分强烈的针对性。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而言,《国富论》就是强力的解毒剂。对于容易受到谬见病毒攻击的人群,它又是抗生素

第三个理由。

诚然,经济学的学科化趋势十分强劲,理论体系及其规范也高度成熟。如果由此而断言,只要掌握了现代经济学,就可以不用理会斯密的那一套,则是幼稚的。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与今天的经济学十分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基础之上的,这个体系的推导过程远不如现代经济学严谨,概念和符号系统自然也不上今天精密,但是它的问题意识、立论基础、体系解释力以及基于自然语言的分析水平,都是今天的数理经济学所不具备的。在某种以上说,今天的经济学不仅无法取代《国富论》的功能,反而迫切需要《国富论》来充实、纠偏乃至改进。

第四个理由。

《国富论》不仅是理论上的杰作,也是历史知识特别是西方经济史知识的荟集之作。通读之,不仅可以得到单纯的知识上的充实,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斯密所提供的观察与分析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者在面对新的历史现象时,其解释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第五个理由。

也许最值得今天的经济学从业人员重视的,就是斯密在《国富论》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常识感。《国富论》全书没有卖弄任何故作高深的理论,更不使用让人望而生畏的经济模型。至于今天任何一位经济学专业学生皆熟习并乐意使用的计量经济学工具,它更是毫不沾边。斯密自始至终都在运用自己的常识感、通过细致观察真实世界的变化、借助联想和推理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经济运行理论,然后旁征博引,利用历史和时代的材料加以佐证。这种基于常识感的思考和推理是传统的、质朴的、甚至可以被批评为是粗陋的,但是它却拥有了今天那些形式精致的经济学作品所没有的强大的冲击性的“原力”。斯密让每一个关心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读者都能够调动自己的常识感去分享、评鉴这种思维活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深读者关于经济体系的系统认识。通过这种看上去十分日常化的说理方式,斯密与读者进行了思维上的深度沟通,最终彼此形成了某种思想认识的共同体。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界日益过度沉溺于构建形形色色精致的经济学模型,经济学家念兹在兹的一件事,就是建构某种符合学术规范的、精致漂亮、同行认可的、唯一正确的“学术真理”。而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的常识感则越来越欠缺,不借助专业分析工具的纯粹思维力在弱化,超越日益细密专业学术分工的理论综合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这或许是时下学术界充斥着脱离实际的空论和似是而非的谬论的重要原因。重新恢复人们对经济学的信任,需要经济学家提高常识感、思维力和综合能力,在这些方面,斯密是最好的典范,《国富论》是最好的教科书。

第六个理由。

除了内容上的卓越,《国富论》也是修辞和叙事的典范,许多片段令人百读不厌。作为一名修辞学大师,斯密驾驭语言的能力令人折服,言辞的力量被斯密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调控得恰到好处。在时下的经济学家中,此种语言能力已经慢慢消失。《国富论》一书中不乏名句箴言,掌握它们也是大有裨益的。

由于《国富论》一书的特殊魅力和内在的价值,历代经济学中的杰出人士对它推崇备至。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凯恩斯、哈耶克、科斯、弗里德曼……,这个名单可以列得很长。

1976年是《国富论》发表200周年,西方世界的知名经济学家纷纷发表演讲向斯密致敬。

这一年的3月9日,科斯教授于UCLA发表题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演讲,很有代表性,值得一读。

在这篇长达万言的演讲末尾,科斯这样说道:

“《国富论》是一部需要怀着敬意进行思考的著作,斯密的敏锐分析和篇幅都超过了其他任何经济学书籍,然而它的杰出令人心绪不宁。我们不禁要问,在过去的两百年中,我们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我们的分析当然是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我们对于经济系统的运行没有显示多少洞见。而且,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分析方法还不及亚当•斯密。当我们讨论公共政策的观点时,我们发现这些主张忽视了亚当•斯密利用“不言自喻”的力量加以证明。我真不明白为何如此,部分答案或许是我们没有读过《国富论》吧!”

总之,《国富论》是常读常新的经典,最有生命力的社会经济教科书。

现在,让我们打开它,静下心来,跟着斯密的脚步去游览这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宫殿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