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敬重的老校长沈善洪先生

罗卫东 来英书院 2022-07-15



按:时光荏苒,一转眼,杭州大学老校长沈善洪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在他八十岁寿诞的时候,我牵头组织了一批当年杭州大学的学者和国内学术界同道编写了一本纪念文集《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表达对老校长发自内心的敬佩与爱戴。本文即为该书所写的序言。

该书出版时,沈校长已经久病不起,由于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他已经目不能视,神志时清时浑,一代教育家油尽灯枯,不到一年半时间,就溘然长逝了!

如今,大学的改革和创新如火如荼,新招迭出,校园内外可谓红尘滚滚。在四校合并20周年之时,读一读这些纪念文字,再回想当年在沈校长领导下工作时的情形,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全书目录

序言(罗卫东)

方祖猷 我的良师和益友 

孙仁宗 一生能做好两三件事就不错了——与沈善洪在千岛湖交谈  

金 锵 我眼里的沈善洪校长

王元骧 沈善洪校长印象
   吴熊和 怀高屋建瓴宏图,治学治校 具慧眼识人明鉴,重德重才——寿沈善洪校长八十华诞
   黄时鉴 祝善洪学长八秩大寿

  
陆 坚 寿沈善洪校长八十
  陈村富 一位有胆识、有作为、有功业的校长——我体察到的沈善洪
  陈 坚 学者的风范 精神的魅力
  杨树标 我心中历史系的一些事——兼贺沈善洪校长八十华诞
  陈新锜 沈善洪校长和杭州大学的国际交流
  
韩泉欣 往事可怀
  
庞学铨 学者·校长——沈善洪先生印象
  
金健人 沈善洪先生与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费君清 远见卓识,引领风气,实现杭州大学的跨越发展——记沈善洪校长二三事
  
张美凤 在沈校长身边工作的日子
  
肖瑞峰 独将青眼向后学——我所接触到的沈善洪先生
 
 张涌泉 沈善洪校长和《敦煌文献合集》的编纂
 
 钱 明 浙江社科院时期的沈善洪老师
  
史晋川 提携后进——记沈校长与老杭州大学领导的关怀
  
滕建明 凛然与淡然——沈善洪校长印象
  
徐 辉 校长的楷模,学者的典范——原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先生八十寿辰芹献
  
董 平 谈《中国哲学史概要》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贺沈善洪教授八十寿
 
 陈 来 “以对方为重”:儒家伦理观的核心价值
  
刘 东 严复和辜鸿铭的文化言说
  
杨国荣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廖可斌 思想的基本形态、现实形态和可能形态——探讨理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的一种思路
  
杨渭生 试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龚延明 北朝本色乐府诗《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
 
 束景南 王晓华 四书的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
 
 邵培仁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
  
陈剩勇 礼与史——中国古代史学的政治与伦理面相
  
黄华新 跨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陈 辉 《漂海录》纪事源考——以杭州为例
 
 杨雨蕾 缟纶之情——黄丕烈和朴齐家,柳得恭交游小考
  
莫小也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修桥义行探析
  
何 俊 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师门问学记
  
李 军 活字印刷的历史命运
  后 记(罗卫东)



成立于1958年的杭州大学,在它走向鼎盛时期的1998年,完成了自己40年的生命历程,将它的辉煌贡献给新组建的浙江大学。这所文脉可上溯至百十余年前育英书院和求是书院的新大学,办学不过四十年,但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之大,被公认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翘楚,在许多学科领域,其影响力甚至直逼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

杭州大学的成功办学,虽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多位杰出人士的先后长校,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这些优秀的校长中,沈善洪教授无疑是最重要的代表。

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教授(1931-2013)

1986年,时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著名哲学史家沈善洪接受任命,接下了杭州大学校长的帅印,这一年他55岁。从此,他将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这所他年轻时曾工作过的母校。直到1996年,65岁的他才因年龄原因卸任。沈善洪在校长岗位上连续工作了十年,是杭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沈善洪担任校长的十年,是杭州大学实现重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十年里,沈校长带领学校一班人,以超常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巨大的勇气和强力手段,克服各种约束和压力,围绕学术发展自身的规律建设学科,面向社会需求拓展新的发展领域,筚路蓝缕地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排除阻力,不遗余力延揽名师,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全面提携和起用年轻干部,为青年教师的迅速崛起提供支撑条件和发展平台……,经过十年的调整和发展,杭州大学具有了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内在发展活力,形成了让世人为之瞩目的发展态势。

沈善洪担任校长的十年,我们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还不能和今天相比,办学资源短缺和体制约束都非常严重。但沈校长全力倡导以学术为本的治校理念,大力弘扬和全力发展学术至上的大学精神。他鼓励和支持教师潜心治学,突出学术研究的地位和功能,把学术水准的高低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学术发展的要求和学术贡献大小来配置各类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杭州大学从具有浓厚师范院校特色、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转型为研究教学并重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沈校长酷爱阅读,博闻强记,具有极高的学术品位和卓越的学术眼光。他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力图将那个时代校内外各种非学术因素对办学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在大多数时候,沈校长给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一脸威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在学术标准面前,他是非分明,原则性极强,臧否人物实事求是、坦率真诚。他对那些学术动机不纯、急功近利、世俗习气浓厚的人,毫不掩饰地当面表达厌恶和反感,不留任何情面,让人下不来台。但是,对待学术潜力好、学术志向坚定、表现优异的年轻教师,他必是百般呵护,关爱有加,犹如一位慈父。一些治学严谨、成果卓著的学者,因个性原因,和同事相处不好,他会想方设法予以重新安排,体现了一个教育家对学者的包容和尊重。

沈校长的爱才和惜才,是尽人皆知的。他有开放办学的胸怀,愿意向上级和社会争取各种办学资源,但面对来自校园外的不合理干预,会据理力争,以免伤害到大学的核心精神和学术原则。他树立起学术至上的精神文化标杆,围绕它,学校开始形成相应的行政和学术文化氛围。客观地说,沈校长给师生提供的物质条件完全无法和今天相比,但是他及其合作者们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办学的正气,逐渐化为一种无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资源和强大文化动力。也正是这种精神文化塑造了合并前杭州大学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懂得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如何不易,这样的品德又是多么的可贵!今天,人们对于沈善洪时代的怀念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今年是沈校长八秩寿诞,以此作为契机,一批对他心怀感佩之情的老友、部下和同行,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用文字表达对他本人的由衷敬意和祝福。这本文集同时也献给他长校十年的亲密合作伙伴们,那个出色的领导集体,因为,正是这个领导集体给予沈校长以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文字,表达对即将到来的新时期,应该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认识。


学术代表作《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中下),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