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第45卷第1期目次及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投票 活动

1参与投票送杂志

请从本期目录中选出您最感兴趣的文章

2高票文章选入公众号

投票最高的三篇文章入选公众号,近期将发表

3参与投票送杂志

参与投票的前一百名可获当期杂志一本

(请邮件<jdn@ucas.ac.cn>或后台私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后续还将有各种惊喜等着您哦






2023年第45卷第1期目次
专题::解释鸿沟


谈谈解释鸿沟

陈嘉映(1)

拯救意识现象:

弥合解释鸿沟还需要什么解释知识

郁锋(10)

解释鸿沟基本预设的困难及其解法

邓明艳(17)


科学技术哲学


对哲学体统的温和辩护

约翰·杜普雷(26)

机器学习与科学发现

——以AI-Einstein为例

王东(33)

理解的可传递问题的合理性研究

郑辉荣 曹剑波(41)

什么是倾向?

——批判实在论改进反事实条件分析的

“封闭-制备”方案

谭力扬(50)


科学技术史

19世纪后期英国海港口岸的卫生防疫

——以输入性霍乱病例防控为中心

元鹏成(58)

一臂之力

——19世纪“人手传痘法”的历史与启示

李天昱 王程韡(66)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

实验探析

姜红军 刘瑞祥(75)

《齐民要术》中神曲工艺

及其催生因素的研析

曹福臣 贺天平(82)


科学技术与社会


基因组学时代的知情同意:

远离自主,走向信任?

庞聪(88)

ANT视域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主体分析

夏佳雯 杨爱华(96)

雇主还是雇员?谁应该拥有成果权利

——科技成果的权属分配与政策选择

沈健(105)


人物评传


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 

修士数学家卢卡·帕乔利

田春芝 纪志刚(117)


学术信息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稿约

封三 

    



2023年第45卷第1期 摘要

专题:解释鸿沟

编者按:

四十年以来,在心灵哲学中,关于现象意识的研究是显学,也是难点。如何用恰当的理论框架满意地解释现象意识成为横梗在心智哲学研究进程中的第一大拦路虎。解释鸿沟之难解也导致一些学者寻求研究转向,或者转向了更加细化的经验研究,或者完全放弃了这一话题。

本次专题重新回到解释鸿沟,选取了三种不同的回应。陈嘉映指出神经活动和意识活动之间的解释鸿沟并不是主观/客观之间的鸿沟,也不是相关性/因果性之间的鸿沟。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机制解释和叙事解释,只有从叙事解释的角度去理解解释鸿沟,才有望走出一条新路。郁锋认为解释鸿沟需要回答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两类问题的解释性知识,并对最新的运用形而上学概念(奠基)回应解释鸿沟的方案进行了辨析,指出即便我们可以填平形而上学的鸿沟,认识论的鸿沟依然无法解决。邓明艳则专门讨论是解释鸿沟本身的预设问题导致解释鸿沟无解,对意识的难易区分、僵尸论证、心物二元等基本问题做了分析。三篇专题论文的思路都是比较新颖的,为在人工智能、脑科学发展如日中天的今天,重新思考重大基本理论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专题策划:李斌、梅剑华)


谈谈解释鸿沟

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本文尝试表明神经活动和意识活动之间的解释鸿沟并不是主观/客观之间的鸿沟,也不是相关性/因果性之间的鸿沟。本文先讨论了原因和解释之间的关系:单纯确定致动因不等于提供解释,解释依赖于致动因和结果之间的经验网络或科学理论。本文进一步区分了经验解释和机制解释并指出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意识产生机制对整体意识活动的解释力十分有限。这是之所以有一条“解释鸿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解释鸿沟 点线因果模式 机制解释 叙事解释

引用本文:陈嘉映. 谈谈解释鸿沟[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1-9.


拯救意识现象:

弥合解释鸿沟还需要什么解释知识

郁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谢弗在最近的研究中试图论证心灵哲学中经典的解释鸿沟与不同层次的实在之间跨层认知的不透明性是同一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底定的形而上学律则来弥合所有的鸿沟。我们将反驳谢弗的论点并进一步辩护意识解释鸿沟问题的特殊性。最后我们认为,真正解开意识的解释鸿沟难题需要包含回答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两类问题的解释性知识。

关键词:解释鸿沟 底定 分体学鸿沟 解释性知识

引用本文:郁锋. 拯救意识现象:弥合解释鸿沟还需要什么解释知识[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10-16.


解释鸿沟基本预设的困难及其解法

邓明艳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本文将从三个层次入手来探讨解释鸿沟的基本预设及其困难。在第一层,本文将引入脑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来表明查尔默斯关于意识难易问题的区分缺乏事实依据。第二层将聚焦于形塑解释鸿沟的僵尸论证来考察其中包含的矛盾和不一致。对这一论证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在其预设中一种独特的意识理解。第三层试图呈现这一意识理解的基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现象意识这种独特的感知、意识理解中深藏的心物二元假设。本文最后将通过对感知的自然主义和生态性理解来探究非心物二元的一种新的意识理解可能。

关键词:解释鸿沟 意识 功能 感知

引用本文:邓明艳. 解释鸿沟基本预设的困难及其解法[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17-25.



科学技术哲学


对哲学体统的温和辩护

约翰·杜普雷

(埃克塞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摘 要:我同意菲利普·基切尔所述的关于科学、哲学和政治之间关系的大部分内容。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个与基切尔在有用的哲学和体面但无用的哲学之间划定的略有不同的界限。具体来说,我想要为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做辩护,其可能不是基切尔的体面的哲学的一部分。在基切尔批判的超现实主义之外,还有一些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我试图展现一个我支持的形而上学论题——过程本体论或过程主义,其对于自然世界的经验研究和进步政治的可能性都有意义。我还试图提出形而上学与科学哲学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

关键词:菲利普·基切尔 形而上学 过程本体论 病毒 多元主义

引用本文:约翰·杜普雷. 对哲学体统的温和辩护[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26-32.


机器学习与科学发现

——以AI-Einstein为例

王东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实践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但其在数据密集型学科带来的“科学新发现”,只能获得存在于数据中的已知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试图用机器学习重现科学史上新概念和新理论发现过程的“科学再发现”研究,也因为使用模拟出来的数据而成为后知之明;作为“曲线拟合”的机器学习常被认为不能带来“真正”的科学发现和概念创新;通过对19世纪关于光的传播和寻找以太相关的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挖掘并用机器学习建模,发现当同一类问题的数据和理论之间出现冲突时,“曲线拟合”方法至少可以帮助带来科学概念的转变,提示新知识的出现。

关键词:智能驱动 自动科学发现 以太

引用本文:王东. 机器学习与科学发现——以AI-Einstein为例[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33-40.


理解的可传递问题的合理性研究郑辉荣 曹剑波

(厦门大学哲学系)

摘 要:理解的可传递问题——理解是否可通过证言传递,是当代理解论的重要问题。扎格泽博斯基等反对者主张,理解无法通过证言传递,因为理解是一种能力,且理解的传递涉及额外的认知工作。格林等支持者认为,能力能够通过证言传递,且当听者具备理解所需的背景能力和背景知识时,理解的传递不涉及额外的认知工作。两个维度的现有研究都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错误地把理解的可传递问题视为“是-否”的定性问题,而不是与主体认识程度相关的量化问题。认知程度主义采用了量化立场与方法,认为理解是有程度之分的,并借助最大理解概念来量化理解度。从理解度视角上看,所有理解都能通过证言传递,只是存在程度之别。

关键词:理解 理解度 证言 能力 可传递问题

引用本文:郑辉荣、曹剑波. 理解的可传递问题的合理性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41-49.


什么是倾向?

——批判实在论改进反事实条件分析的

“封闭-制备”方案

谭力扬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在传统上,对“倾向”概念的阐释依赖于对其进行反事实条件分析。然而人们容易将这种分析框架曲解为对“倾向”内蕴的必然性进行普遍概括,因此使该框架容易受到各种反例的攻击。对此,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事实上对它提出了一种“封闭-制备”的改进方案。对该方案的进一步阐发表明,对“倾向”的阐明应在保持反事实条件分析框架在形式上不变的情况下,将“倾向”奠定在反事实条件句所内蕴和表达的“组合”特征上。

关键词:倾向 反事实条件句 批判实在论 封闭系统 组合

引用本文:谭力扬. 什么是倾向?——批判实在论改进反事实条件分析的“封闭-制备”方案[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50-57.



科学技术史


19世纪后期英国海港口岸的卫生防疫

——以输入性霍乱病例防控为中心

元鹏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自19世纪30年代起,霍乱在欧洲出现大流行。通过海港口岸,霍乱传入英国后,造成社会恐慌,并威胁到英国国民健康。为应对霍乱的一再侵袭,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将公共卫生体系扩展至港口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口岸防疫体系。通过港口卫生治理、强化防疫预警机制和加强卫生检疫及监测,英国港口和内陆、中央与地方密切合作,不仅有效地遏制了霍乱病例的输入、消除了霍乱疫情进一步蔓延的环境条件,更是打造出一个更加广泛、更加流动的卫生区,使得港口区域的贸易和航运得以有序进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霍乱 口岸防疫 海港检疫 公共卫生

引用本文:元鹏成. 19世纪后期英国海港口岸的卫生防疫——以输入性霍乱病例防控为中心[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58-65.


一臂之力

——19世纪“人手传痘法”的历史与启示

李天昱1 王程韡2

(1.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摘 要:在疫苗生产技术尚不发达的19世纪,“人手传痘法”使牛痘接种成为了可能,进而构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消除天花的重要基础。但这一点却经常被医学史家所忽视。研究通过回顾天花病毒特性和詹纳“发明”牛痘的过程,厘清了他工作的动机以及在英国推广“人手传痘法”的历史情境。相比之下,同样利用了“人手传痘法”的美国,依靠其既已建立的邮政基础设施,邮寄牛痘苗和操作指南、回收痘痂,从而有效解决了疫苗的生产和分发问题。以史为鉴,研究呼吁重新审视医疗基础设施在疫苗科学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天花 牛痘 人手传痘法 基础设施 疫苗

引用本文:李天昱、王程韡. 一臂之力——19世纪“人手传痘法”的历史与启示[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66-74.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实验探析

姜红军 刘瑞祥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摘 要: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是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引入的美国中学物理教科书。1904年谢洪赉将该书编译为《物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首次形式上向我国引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教学的物理教科书,在晚清新学制早期有代表性。本文对《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的出版背景及作者情况进行梳理,着重对书中实验形式、内容、教学目标、仪器、实施规范进行考察,并结合文本静态解读和教学动态分析,全面阐述何德赉教科书中蕴含的实验教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 教科书 实验

引用本文:姜红军、刘瑞祥.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实验探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75-81.


《齐民要术》中神曲工艺

及其催生因素的研析

曹福臣 贺天平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摘 要:《齐民要术》是我国首部详细记载制曲工艺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的神曲工艺以神曲独特的发酵和糖化能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制曲技术的代表。神曲工艺流程涉及择时、选料、培育等方面的内容不但与现代制曲工艺的科学性相耦合,且其自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神曲工艺是中国古代制曲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深入分析其催生因素时,可以发现神曲工艺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环境、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传统技术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新图式,促进了传统技术研究视角的演进。

关键词:《齐民要术》 神曲工艺 科学性与文化内涵 催生因素

引用本文:曹福臣、贺天平.《齐民要术》中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研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82-87.



科学技术与社会


基因组学时代的知情同意:远离自主,走向信任?庞聪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应用,基于自主的现有知情同意模式面临的困难使得基于信任的知情同意模式开始兴起,然而这会引发如下担忧:在基因组学时代个人自主的地位是否受到威胁?为了回应这一问题,必须把握基于信任的知情同意模式的内涵并且区分“信任”的三种含义。在基于平等的信任的知情同意模式下,自主是建立平等的信任关系的前提;在基于正确信任的知情同意模式下,自主是确保正确信任的手段。然而,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理论或现实方面的困难,唯有第三种模式——基于对机构的信任的知情同意模式可以同时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个人的自主,因此,该模式有望成为基因组学时代知情同意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关键词:知情同意 信任 自主 基因组学

引用本文:庞聪. 基因组学时代的知情同意:远离自主,走向信任?[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88-95.


ANT视域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主体分析

夏佳雯 杨爱华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

摘 要: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主张作为实践的科学技术活动的行动者不仅包括人,也包括非人的存在与力量。本文以ANT为理论基础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多元主体进行分析,指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既包括科学共同体、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人类行动者,也包括用户需求、战略部署、资金投入等非人类行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主客二分式的传统研究,有利于打开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黑箱,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源,对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 行动者 颠覆性技术创新

引用本文:夏佳雯、杨爱华. ANT视域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主体分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96-104.


雇主还是雇员?谁应该拥有成果权利

——科技成果的权属分配与政策选择

沈健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摘 要:科技成果有着与一般的实物资产显著不同的外部性,科技成果权利如何在单位和个人之间分配一直是科技社会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既有研究往往将中国归为“雇主优先”模式并认为政策过于保障雇主权益,据此建议国家出台措施以加强发明人的权益保护,然而相关改革政策的实际推行却并不顺利。本文基于中、美、德、法四国的政策比较研究,通过科技成果的分类标准和分配程序两方面考察,发现中国发明人相对而言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发明”,还掌握着不受单位监督的成果分类权力,单位的权益反而并未得到足够保障。建议适当调整政策思路,优化职务发明分类标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分配程序、充实完善职务发明政策法规体系, 实现单位和个人的权益平衡,促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科技成果 职务发明 权属分配 

引用本文:沈健. 雇主还是雇员?谁应该拥有成果权利——科技成果的权属分配与政策选择 [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105-116.



人物评传


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

修士数学家卢卡·帕乔利

田春芝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摘  要:卢卡·帕乔利堪称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他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简称《数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数学巨著,从中析出的《簿记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开创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卢卡·帕乔利时代”。本文通过描述意大利的算术、商业和文化环境,探讨帕乔利作为修士数学家在数学撰著和教学方面做出的重要成就,揭示帕乔利的学术交友圈,分析他的《数学大全》和其他著作,进而全面评价帕乔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对算术、代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卢卡·帕乔利 文艺复兴 《数学大全》 代数 商业数学 

引用本文:田春芝、纪志刚. 文艺复兴的时代骄子:修士数学家卢卡·帕乔利[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3, 45(1): 117-12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年第45卷第1期目次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