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根鱼刺险些引发的“血案”

钟舒文 怡禾科普 2022-12-12

2019年的夏天急诊室总是熙熙攘攘的,即便是深夜十一点半还是格外的“热闹”。


从江西赶来的一家四口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抱着一岁多的孩子一直喃喃自语,“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宝宝的爸妈对着预检护士几乎都要跪了,泪眼婆娑地哭诉道:“江西到上海我们跑了700多公里,今天看了四家医院了。求求你们,救救我孩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意外的由来

原来就在这天的白天,宝宝的奶奶给她喂了当地人喜欢吃的鱼骨汤粉,说是给宝宝补钙增加营养,却不知有一根粗大鱼刺混入其中。宝宝吃了之后呛咳严重,脸色发青,随后就出现了哭吵和呕吐。家人赶紧把宝宝送去附近医院,CT提示异物刺入了食道深处,可能插进了主动脉,随即建议转诊。


家属从县医院到省各级医院奔波了一天,江西当地的医院纷纷表示风险太大,不敢处理。抱着最后的希望,全家人连夜坐火车来到了上海的三甲专科医院,出现了我们开头的一幕。


02

 检查结果比想象中复杂

急诊科医生立刻询问病史、完成体检,急诊查了颈胸部的CT。然而孩子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吞入的鱼刺呈三角形,嵌顿食道的深处,并紧紧地抵住了主动脉。同时,医生还发现,食道周围软组织已经开始肿胀,那就意味着很可能食道已经被刺破。最可怕的是,鱼刺的最尖端距离主动脉的距离1.1mm——也就是说一旦发生鱼骨移位,可能随时戳破主动脉,导致宝宝大出血而致命。


03

 转危为安

所幸的是,医院非常重视,在凌晨12点举行了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为患儿制定了缜密周全的手术方法。在手术室中,普通外科、胸外科的保驾护航下,消化内科医生在内镜直视下用异物钳小心翼翼的将鱼刺取出,宝宝转危为安了。


04

 儿童消化内科医生来“叨叨”

生活中,类似的意外还有很多,几乎每周都在上演。可不要小看消化道异物的后果,消化道的梗阻、局部黏膜的糜烂、出血、溃疡,甚至穿孔、严重感染,都可以由这小小的异物引起。如果异物游离至腹腔、胸腔可引起重要脏器损伤,严重者可致大动脉出血危及生命。


大多数消化道异物发生在3月龄到3岁的儿童[1-2]。3个月到3岁的小宝宝对什么都好奇,又没有安全意识,家长一个不留神,他们就可能把各种小东西塞进嘴里。


和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不同,这些异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分解,身体中的很多关卡会让它停留在消化道里。常见的异物包括硬币、别针、纽扣电池、钉子、发卡、枣核、螺丝、弹珠等千奇百怪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仅有一半的宝宝吞咽异物时有症状,包括脸色发绀、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部分宝宝吞咽异物当时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异物在体内停留过久,慢慢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需要家长仔细地观察,并提供病史。


大部分异物可以通过消化道自行排出,仅有10-20%的异物需要内镜取出,不到1%的异物需要手术取出[1-3]。下列异物误服的时候有较大风险,家长需要警惕:

  • 比较尖锐异物,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如牙签、绣花针、枣核等;

  • 纽扣电池;

  • 磁铁;

  • 长度超过5厘米的异物。


防止消化道异物,家长可注意这些:

  • 3岁以下宝宝不应该给予花生、瓜子等其他带壳的食物。

  • 加强监护人对宝宝的看护,尤其尖锐的物品不要摆放在孩子身边。

  • 宝宝的衣物尽量选择简单的,不带饰品的衣物。

  • 吃饭的时候教育宝宝细嚼慢咽,进食时候不要乱跑、乱跳、惊吓、逗乐或者责骂,避免大哭、大笑、跌倒的时候将异物吞入。

  • 误服异物后,切忌自行吞服饭团、喝醋、催吐等“土方法”。喝醋的效果极其有限,催吐可能导致异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而吞咽饭团则可能将异物越刺越深。

  • 教育孩子误服异物之后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以免隐瞒病情耽误治疗。


盯住孩子每一个举动,家长往往很难做到;但收起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意外的物品,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每位家长都可以做得到。


医学校对:

儿科叶盛医生


参考文献

1.Wyllie R. Foreign bodi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urr Opin Pediatr 2006; 18:563.

2.Uyemura MC. Foreign body ingestion in children. Am Fam Physician 2005; 72:287.

3.Shivakumar AM, Naik AS, Prashanth KB, et al. Foreign body in upper digestive tract. Indian J Pediatr 2004; 71:689.


钟舒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从业10年。擅长便血、呕吐、便秘、牛奶蛋白过敏、消化道异物、肝功能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消化道出血等。


关注我们,可阅读更多科普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