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路上曾经踩过的这些坑,可能很多妈妈都经历过
最近和一位正在纠结“要不要孩子”和“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朋友有一些简单的交流,让我忍不住回顾了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大型打脸育儿之旅。
01
从“我”到“嘻嘻妈”的转变
和大部分没有做好准备的妈妈一样,整个孕期我都特别依赖孩子的外婆,甚至一度以为之后的育儿重任可以全权交给外婆来负责。
甚至到孩子出生那天,我都没有意识到对于“有孩子”这件事,我的角色将要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以至于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护士要带她去洗澡,问我:“你的纸尿裤呢?”
我尴尬的摇了摇头,这才默默地打开了京东自营。
对于孩子,我唯一做好的准备,可能就是想好了小名,叫“嘻嘻”。
图 源 | ssyer
一号坑:四磨汤和妈咪爱
嘻嘻出生的第二周,黄疸值偏高,医生说要住院,但因为床位满了,只好回家护理(这是后来特别庆幸的事情)。
医生开了四磨汤和妈咪爱,我如获至宝,回家老老实实遵医嘱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头皮发麻)。
编者注: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绝大部分患儿都可以自行消退。
不建议使用妈咪爱或四磨汤来促进孩子排便,妈咪爱作用证据暂不充分,而四磨汤中含有槟榔、人参、乌药、沉香等中药材,成分不明,安全性也未验证。
相关阅读:
二号坑:消字号药物
嘻嘻满月,脸上长满了疹子(通过后面的学习知道是“新生儿痤疮”,自愈就好)。
儿保的时候,医生说是湿疹,要我忌口,开了一些消字号的湿疹膏,我也照单全收了。
编者注:“消字号”是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需要像正规药品那样做个几期临床试验来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生产的条件、检测的要求也很低,产品成分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不具备任何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
三号坑:泥鳅
随着零零碎碎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我知道了母乳的不可替代性。
单纯的为了增加产出,我试过各种偏方(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吃泥鳅了),甚至包括没有任何循证依据的中药药方。
编者注:目前没有哪种食物被证实有发奶或回奶的功效,妈妈乳汁分泌的多少需要靠宝宝频繁的有效吮吸,而不是妈妈的饮食。
相关阅读:
四号坑:物理降温
这样浑浑噩噩的带娃,一直持续到嘻嘻五个月,我带她回乡下老家。
睡午觉的时候,我感觉她的脑袋滚烫,我们手忙脚乱的给她做物理降温——边拿毛巾包着冰块敷脑门,边用温水给她暖手脚。我还能清晰的记得,冰毛巾接触到她皮肤的时候她冷得弹了起来。
编者注:对于没有其它健康问题的孩子,39°C以下或没有明显不舒服表现时,不需要退烧;39°C以上或孩子明显不舒服时,首选的是退烧药而不是擦澡这样的物理降温方式。
相关阅读:
五号坑:抗生素
最终我们还是熬不住去了县城的妇幼医院。
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问了嘻嘻的体重,然后用小针管给她喂了退烧药(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喂的是什么),接着就是例牌的扎手指验血。
在等待血常规的过程中,嘻嘻已经退烧并睡着了。医生拿着验血单告诉我:“白细胞上升,是细菌感染了。”
看着那些上上下下的小箭头,我也不理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最后我们拿着小儿氨酚黄那敏、头孢和一种中成药回家了。
过程中,我开始在各种科学育儿平台上查阅各种各样关于发热的资料,知道发热的基本护理常识,知道过度医疗的弊端。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拗不过家里人的担忧,给娃灌了两次药。
编者注:白细胞数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感染的一个参考,但不能完全看白细胞数来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
况且导致白细胞增多的原因很多,非细菌感染导致的白细胞增高用抗生素没有作用。
相关阅读:
图 源 | ssyer
02
爱你让我觉醒且坚定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要知道我给自己的定义是科学育儿的践行者啊,可经过这次我才发现,其实我只是“伪”科学育儿的代表。
一切的不够坚定,都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和无知。
在此之后,我才真正算是踏入科学育儿的门槛。只要一有时间,我都在各种育儿大咖的公众号里游荡、听讲座、看育儿书籍……
到现在,除了儿保、拜访牙医和一次疑似鱼刺卡喉,我们没有再带嘻嘻去过医院。
当然,从焦虑到淡定,一定会有一个比较煎熬的过程,也一定会有自己拿不准的时候。
有段时间流感肆虐,不巧的是嘻嘻在那个时间发热了,我确实比较忐忑。
于是我尝试通过怡禾的网络问疹平台咨询了乔木医生寻求帮助。
她给我的解释特别详细,不仅消除了我的疑虑,而且把她的判断依据都分享给我。
我把她给我的解释告诉家人和朋友,大家都觉得通过这个过程获益匪浅。
现在,夏天我们愉快的吹空调吃冰棍,冬天我们也不用为湿疹等皮肤问题而烦恼,偶尔生生小病锻炼下免疫军队,吃药这件事在嘻嘻的心里也很美好(毕竟不管是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果味的)。
图 源 | ssyer
03
再多的育儿指导
都比不过我对你的了解
另一方面,嘻嘻并不算特别好带的娃。
从学会翻身开始,她的睡眠状况急剧下滑,名副其实的“睡渣”一枚。
每天晚上2个小时醒一次算好的,更多时候40-50分钟就要醒过来闹一场,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5个月。
在那5个月,我白天上班,晚上哄娃,几乎没有睡过觉。
每当天色沉下来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被巨大的恐惧感所包围。
我在各种睡眠相关的书籍、讲座甚至专题讨论群里,都找不到解题思路。
更糟糕的是在研究了婴幼儿睡眠以后发现,几乎所有指导意见都在倡导不奶睡、要形成一定的睡眠模式、最好分床睡等等。
而这些建议,都让我对嘻嘻的睡眠更加焦虑。到点了不睡觉着急,睡着了醒过来也着急。
直到有一天,她又在睡着后不到40分钟的时候毫无意外的醒了过来并大声哭闹,我抱着她怎么都哄不好,崩溃的我气愤的把她甩在了被子上。
那个瞬间,我把自己吓坏了,赶紧把哭得撕心裂肺的她抱起来,一边哭一边道歉。
这件事是我的另一个比较关键的转折点,我开始理解,在育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指导建议或者所谓参考标准,但作为母亲,没有谁能比我更了解我和嘻嘻之间的相处模式,没有谁能比我更了解她的需求,也没有谁能比我对她更愿意付出。
想清楚了这个本质的问题,我放下了对嘻嘻睡觉这件事的执着,同时我开始越来越喜欢一个词或者一种心态——从容。
我想,在育儿这件事上,也许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每位家长遇到的挑战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心路历程上,大家又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能把从容育儿的想法,分享给到更多迷茫中的家长们,这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
所以,通过一些测试和筛选,我接手了一些育儿群的管理。和其他家长的良性沟通和共同学习,我也看到了自己每天的成长。
图 源 | ssyer
04
探索和你相处的最佳方案
随着嘻嘻一天天成长,日常护理已经习以为常,这个小小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不配合刷牙、不愿意穿衣服、非要自己做一些看起来很危险的事情等等。
我的主要烦恼就变成了天天要和这个小东西斗智斗勇。
虽然一边在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这件事,一边还是在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游走在暴怒的边缘。
研究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成为了我的关注重点。
与此同时,我惊喜的发现,“怡禾心理”这个平台简直就是育儿路上的神助攻,里面的案例都是天天可能会上演的大型连续剧。
长按二维码,关注【怡禾心理】
除此之外,求助于育儿书籍也是我的习惯之一。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是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慢慢拓展并系统学习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以及最近刚刚完成的劳伦斯·科恩博士的《父母游戏力》。
每一段阴霾,都在慢慢摸索中渐渐明朗起来。万幸的是,不断的学习,最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最佳方案。
图 源 | ssyer
亲爱的嘻嘻,恭喜你顺利的迈过了2岁半。
这篇文章是写给你的,前面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也许未来整体环境会对新手妈妈更加友好,在你的育儿过程中也不再需要经历这些波折,但如果一切如旧,也不用太焦虑,你会知道这是每个为人父母的角色都会经历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你是单身主义者,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记录,你能看到另一种选择的风景。
总之,人生会有很多经历,好的坏的都是收获。放轻松。
谢谢你,让我有了“嘻嘻妈”的身份;
谢谢你,让我遇见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爱你。
长按二维码,可查看更多科普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