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也会摩擦私处、夹腿,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夹腿、摩擦私处,爸爸妈妈除了觉得尴尬,可能还会担心这个“怪癖”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那孩子的这个“特殊”嗜好,家长要怎么看待呢?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分享一个相关咨询供大家参考,感谢这位妈妈的授权分享。
XX妈妈的提问
3岁5个月女宝,八九个月时出现过双腿蹬直,摩擦餐椅。现在躺在床上,会夹紧双腿,有时出门在外也会出现。视频里发现孩子上幼儿园时也有夹腿现象,有让老师帮忙提醒,但老师也不能时刻关注她。
孩子由妈妈和爸爸带大,平时我们注意衣着遮蔽,爸爸平时比较注意。孩子活泼开朗,接触的人也很多,跟着爸爸妈妈也经常到处游玩,陪伴足够,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请问:
这是正常现象吗?家长该怎么引导?
李娴儿童心理学家的回复
您好,感谢您的咨询和信任。您的困扰是3岁半的女宝出现夹腿刺激私处的行为,很高兴您愿意和我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下面为您分析如下。
1.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摩擦身体的行为?
①探索身体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通过不同方式去探索自己的身体;例如两三个月时吃手,四五个月开始吃脚趾,她们觉得舞动手脚可以实现触碰到物体的目的,从而获得成就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该肢体动作。
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生殖器作为身体的一部也会被孩子留意到,就有出现摩擦私处的可能。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孩子在4-5月龄就可能出现摩擦身体的行为。所以,孩子从8-9月龄开始出现摩擦私处的行为并不反常,妈妈不用太担心。
②获得愉悦感
经常刺激摩擦私处可能是偶然情况下刺激到了,孩子发现这样可以给身体带来愉悦感,喜欢这种舒服的感觉,于是就一再重复,具体表现是小男生会去把玩自己的小鸡鸡(摸龟头和摩擦睾丸),而女孩会去用手、枕头、娃娃等东西,在座椅、凳子上或者大人腿上摩擦自己的私处,甚至会塞东西到下面去,国内叫做“交叉擦腿综合症”。
事实上,孩子摩擦私处并不是什么“病症”,这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对身体探索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别的小朋友也可能会有同样的行为,您的孩子并不特殊,请您不要过于焦虑。
2. 孩子摩擦私处要担心性早熟吗?
孩子目前是三岁半,身上的性荷尔蒙含量非常低,还没有成人意义上的性意识,这个行为只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身体,无需担心性早熟;夹腿、摩擦身体也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心理造成伤害。
夹腿行为的高发期是2-5岁,当孩子进入学龄期,有了更好的身体隐私以及社交界限意识之后,就会进入潜伏期,从而减少或者逐渐消失。
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大约是10~12岁左右,由于性发育 (性荷尔蒙激素分泌上升)引起的性冲动,孩子也可能会利用夹腿自慰来抑制性冲动,但大多是健康而正常的。
3. 什么情况下需要干预?
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出现夹腿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刻意去干预(当然必须引导)。目前儿童性心理研究的主流认为,当孩子出现以下这两种情况则需要进行干预:
①孩子不分场合自慰,比如在公共场场合或者其她人面前非常直白地摸鸡鸡或私处;
②孩子用一些很危险的方式去自慰,比如说拿一些很尖锐危险的硬物去刺激或者塞东西到生殖器内。
4. 爸爸妈妈如何去引导?
孩子现在3岁半,因为情绪调节能力及自控能力有限,夹腿摩擦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能够带来身体愉悦感的游戏,因此孩子不会有任何的窘迫和焦虑感。
妈妈和家里人劝说、奖励和吼等方式去阻止孩子夹腿,孩子可能听不进去,也很难去禁止她不做,这是因为3岁孩子也还没有个人隐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我们和孩子说“这样不卫生,这样羞羞” 这些概念,她们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她们只会认为妈妈不让我玩这个舒服的游戏,从而变得逆反和抗拒,家里人对她的行为进行了负面强化,孩子反而会更频繁地去夹腿。
5. 针对2-5岁左右的孩子建议的做法是:
①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平和的沟通,避免羞辱打压;
②在预期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之前(用游戏或者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她独处无聊、思维放空的时间;
③不强迫孩子午睡,不在不困的时候太早上床;
④和孩子正面解释夹腿是隐私行为,并确立行为界限;
⑤给孩子做符合她语言和认知理解能力的性教育、身体隐私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以上的信息能给您一点方向和宽慰,欢迎您的追问,祝好!
XX妈妈的第一次追问
幼儿园集体生活没办法不睡午觉,不睡也得躺着,我们很焦虑,具体该怎么引导,怎么沟通才能缓解这种行为呢?
李娴儿童心理学家的回复
1. 孩子在幼儿园不愿午睡时怎么办?
小朋友上幼儿园不愿意午睡,被迫躺在床上,如果较长时间没事可做,就可能会出现啃咬指甲、夹腿、摸鸡鸡这些自我刺激来打发无聊;另外,夹腿之后孩子能够得到一定的放松和安抚,部分孩子也有可能把它当作一种入睡的手段。
如果孩子每次在午睡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那么可能要考虑一下有没有强迫让孩子午睡的情况发生?她上午的活动安排是不是足够丰富合理? 如果孩子实在不困,那么是不是能够让她做一些安静的手工活动或者看书休息一会儿,而不是一定要强迫她按时睡觉。
预防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夹腿行为,我们可以邀请老师在上午的活动中让孩子多进行体力活动,多安排她帮老师做一些小任务,午睡的时候让她晚一点睡觉,允许她只睡半个觉。
如果幼儿园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给孩子购买一些贴纸书带到幼儿园里面去,让她午睡睡不着看书的时候,可以安静地玩这些贴纸。
虽然4岁不到的孩子通常不懂什么是隐私,我们要慢慢给她灌输这种概念,要让孩子知道夹腿是隐私行为,不应该在幼儿园有其她人在场的时候做。如果实在忍不住的话,那么在其她人走过来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不动,并且要盖好被子。当然,妈妈不用过于担心,也不要着急一下子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2. 如何和孩子沟通夹腿的事情?
关于和孩子的沟通,具体的谈话内容、语气还要根据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家长的沟通习惯来做调整。一般在孩子心情比较愉快的时候,和孩子谈论解释摩擦/触摸私处行为是比较合适的时机,下面给您一个大概的示范:
首先,需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肯定和理解,接纳孩子“有条件”的行为,比如这样和孩子说:
妈妈知道这样做你觉得舒服,你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可以做。
接下来,我们和孩子确立规矩和行为界限,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去尝试:
你忍不住实在想摸的时候可以摸,你的身体由你自己做主,但是要注意卫生,手必须洗干净,手上有很多细菌,摸多了孩子容易生病,更不能放东西到下面去,或者拿很硬危险的东西去碰我们的“小鸡鸡/小妹妹”。
我们不能经常去做,因为那样“小鸡鸡/小妹妹”也会不舒服。小鸡鸡/妹妹就和我们的眼睛一样,是身体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对我们以后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爱惜。
也可以配合一些性教育的绘本,例如《我们的身体》《小鸡鸡的故事》《我宝贵的身体》,还有一些人体科普模型来给孩子讲解。
针对孩子白天睡觉之外磨蹭下体的行为,可以加上:
如果你经常做,我们就没有时间去做其她更好玩的事情了,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一起玩。如果你是觉得很无聊想夹腿,可以来找妈妈,我们一起做点好玩有趣的事情,例如我们来拼一个乐高城堡、开下午茶派对。
另外,这样的事情和上厕所洗澡一样,我们不能在外面别人能看到的地方做,因为那会让别人很不舒服。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家里哪些地方别人能够看得到,哪些地方是只有我们自己的呢?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有其她的小朋友会看到,所以在她们面前我们也不能做哟。
因为“小弟弟/妹妹”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部位,我们不能让别人触摸我们的隐私部位,也不能随意去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如果有爸爸妈妈以外的人触碰你泳衣、背心和小内裤盖住的地方,你一定要大声喊“不要” 然后赶紧跑掉,并且你一定要来告诉妈妈或者老师,好吗?
总之,身体隐私以及自我保护教育,是需要爸爸妈妈的教育甚至是“洗脑”的,除了语言上面的教育,还可以通过绘本、利用动物娃娃玩过家家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等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 除了沟通引导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研究发现家长与孩子频繁的拥抱,甚至打闹嬉耍,可让孩子在肢体互动中获得的刺激和满足增多,从而减少摩擦行为。
所以,家长可以每天至少确保一个小时的亲子互动时间,让孩子得到家长情感和肢体上的关爱表达。例如,可以日常多和孩子玩类似老鹰捉小鸡,鲨鱼一家Baby shark 的追逐游戏,在床上玩打枕头大战,和孩子说一些甜言蜜语,帮助孩子放松下来。
尤其是在睡觉之前,给孩子做一些放松身体的抚触按摩,邀请孩子和妈妈一起涂抹润肤露,搂着孩子拉着她的手,聊一聊今天发生的最开心的2-3件事情,明天放学回来晚上想吃什么菜,周末想去哪里玩等等,这样孩子能够比较身心放松地进入梦乡,也有助于减少在入睡之前摩擦身体的行为。
如之前我一再强调,孩子夹腿本身是这个年龄阶段探索身体的正常行为,也是孩子性发育过程当中正常而健康的一部分,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孩子的生活当中有了更有趣的追求和活动,自己也就不再玩了。
我们需要避免对孩子的行为做成年人意义上的道德判断,把我们成年人对性的羞耻感以及焦虑感转移到孩子身上。
4. 性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的动画/视频资料分享
①《丁丁豆豆成长故事》
由广州美术学院制作的儿童性教育动画片,涵盖了出生教育、身体认知和权利、自我保护防止性侵害教育、青春期发育和性别平等意识教育,这些主题对孩子应该会是挺适合的。
当然有些主题要等孩子再大一点才能理解,尤其是“性别平等”这个主题在社会当中的关注并不多,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她们的观念和认知,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从小灌输和培养的。
②《父与子的性教育尬聊》
是印度喜剧性教育电影系列短片《Sex chat with pappu and papa 2016》的中文翻译,性教育的解释到位且通俗易懂,适合与孩子(等再大一点之后)一同观看分享。
③《美国儿童防性侵教学动画中文版》
美国制作的防止性侵自我保护教学视频中文版,腾讯视频搜索即可找到。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和孩子有所帮助,感谢您的信任,祝开心幸福!
医学校对:
儿童心理科王馨医生
以上就是整个咨询的内容,为方便阅读有所删改,希望对大家有用。需要提醒的是,医生的回复是针对单个个体化建议,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医生给出意见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不代表怡禾观点。怡禾所有咨询可能会被质控人员调阅以作咨询质量控制,但我们会严格保护咨询者隐私,未经允许不会公开任何内容。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