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为美国医院节省数亿美元,这个模式能给中国医疗带来什么?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医疗全程进行干预和控制,实现医保主导下的精细化管理。市场为服务买单,这是Health Catalyst为中国医疗提供的成功经验。
8月19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不到一个月,这家名叫Health Catalyst的美国医疗大数据分析咨询公司,其首席医疗官Holly Rimmasch和她的团队出现在了太平洋的另一侧——中国。
国内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对中国医疗市场来说,是个极为振奋的消息。
通过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Health Catalyst为美国、新加坡、英国的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财务、运营的分析与咨询服务,很快就获得投资人的青睐。过去四年,该公司为这些医疗机构共节省了数亿美元。
Health Catalyst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约为4%,也已进入亚太市场,并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区总部。但它对中国市场还“一无所知”,Holly等人此行正有意为开拓中国市场做准备。
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家医疗数据分析公司能够做到如此。即便在美国,每年IPO的150多家公司中,也不见这类公司。
Health Catalyst成立于2008年,运行11年后,今年7月2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约$2.09亿美元。
Holly和她的团队目前正在为全美国126个客户提供服务,这些客户包括一体交付系统、社区医疗组织、医疗学术中心、专科医院等,涵盖500多家医院和5000家诊所。
△ Health Catalyst首席医疗官Holly
第一次来中国的Holly等人行程密集,短短几天拜访了多家医疗科技企业和医院,试图了解国内医院的运营情况以及与中国医疗信息化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医保控费主导下的精细化管理
此前多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厂商由IT厂商转型而来,只是从其他领域换到了一个专业性更强的领域,在医疗和医保之间只需擅长一端即可。但大多数还是侧重于医疗,即医院业务的信息化,开发医院的财务管理、运营等软件。
以传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例,其对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低,更少有对医疗行为过程控制的内容。
从2013年起,医保控费等政策实施后,这些医疗信息化厂商逐渐细分,一类是做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HIS系统,主要是财务管理;一类是专门做医疗物流的;一类是对医疗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临床路径干预。
医保控费政策对医院的医保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最后一类侧重于医疗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厂商,便开始争夺“医保”这一赛道,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发力。
事前提醒是指在医生进行诊疗行为时,信息化厂商的后台能够发现不合理用药和诊疗,但是不干涉医生开设处方的决定权。事中预警是指在一些已经产生的医疗费用中,如果有违规的话,后台会直接查出疑点,比如会直接扣款。事后追溯对已经发生的一些结算明细进行费用核实和审核,是一个比较滞后的监控行为。
要对事前提醒和事中预警这两个环节进行干预,难度较大。目前中国大部分医疗信息化企业能做到的是事后监控和追溯的监控,全程干预的厂商少之又少。现在流行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主要是从事后环节进行回溯和审查的,以控制不合理的开销。
要达到事前提醒和事中预警,“一是需要数据质量的支持,二是需要系统的知识库和规则库的配合,要有完整有效的知识库才可以”,一位医疗信息化从业者对八点健闻分析。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合理科学的监控规则,包括知识库对于数据的复核运用,对即将产生或者已经产生的医疗行为或医疗费用进行比对和审核,如果发生超过临界值的,系统会提示和预警”。
但Health Catalyst是少数能全程干预的公司之一。
Health Catalyst诞生于一直以医保控费、商保出钱为主导的美国,其对医保精细化的管理远早于中国。
东软望海首席专家郭启勇教授分析,美国直接通过医保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就赔给你这些钱,那你就要想好怎么管理,压缩成本”。
有媒体报道,美国医疗保健系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收集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包括数字化临床信息(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药房、实验室、影像、患者满意度等)、财务信息(总帐、成本核算和计费等)和运营信息(例如供应链、人力资源、时间和出勤、IT支持和患者参与)。
“影响临床工作流程的能力,有意义地改进医疗结果,这具有挑战性”,Holly在与中国医疗信息化公司交流时如此说。
意识到影响临床工作流程的重要性,Health catalyst很早就在人员结构安排上有了区别于传统医疗信息化厂商的做法——招了很多具有多年医学工作经验的人。他们往往能够很快判断出数据间的关联以及错误之处,并且能够优化流程,这是一般IT人员所做不到的。
“中国医疗系统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懂医疗流程管理的人不感兴趣信息化,懂信息化的人又不懂医疗流程。”业内人士评价。
health catalyst的700多名员工中,一半具有医学背景的人,一半是IT技术人员。Holly就是能够及时发现客户临床运行数据“前后不自洽”的人之一。再看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汤姆·伯顿和史蒂文·巴洛,都来自于美国顶尖的医疗保健系统—山间医疗保健公司。
“在我们公司,到现在为止IT技术人员是主流,而医学背景的人少之又少”,上述业内人士描述的也是中国医疗信息化公司存在的共性问题。
独特的数据清洗方式
即便在美国,医疗数据分析公司也会面临和中国一样的困境:数据的真实性。
“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中,共同挑战的是数据真实性问题”,Holly回忆。
囿于各医疗机构的运行系统、记录数据方式等差别,且收集、存储和使用不同来源、不同深度、不同格式的医疗保健数据,会使得数据变得相当复杂。要为每个医疗机构定制一套特殊的数据分析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Health Catalyst逐渐形成了三个核心业务:数据平台、分析应用和咨询服务。
其数据平台是针对客户开放,灵活且可扩展的应用平台,为客户提供单一的综合环境,以集成来自不同软件系统的数据。其分析应用是指提供特殊的分析、广泛的预建数据模型和可视化数据,以此提高客户的临床、财务和运营绩效。其咨询服务是指有专门的专家团队,在此基础上帮助客户实现在工作流程中可持续、可衡量的改进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其分析应用的一项产品叫“分析加速器”,到现在为止,其已形成45个独特的分析加速器。
Health Catalyst在拿到客户的运行数据后,会用该公司的一套算法把数据进行结构化,然后再核对数据。其中最为重要的步骤是运用医疗专家的专业知识来提升数据采集流程和准确性。
Health Catalyst为每家客户数据核对和验证需要几周的时间,“但这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不断核对”。
之后,这套引擎会被安装在客户的日常运行系统中,数据不断输入后,Health Catalyst的技术专家们会得出针对该客户的一个特殊预测模型,而后医学专家们再在此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
“每个客户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比如小诊所或者社区医院,可能搜集数据的能力有限,搜集到的数据远不如一些大医院。”
Health Catalyst 要做的是多维度去整合数据和验证数据。“我们绝对不会去改客户的数据,如果发现客户提供的数据是有问题的,我们会要求对方重新观察、修正数据,直到提供给我们的数据是可以前后验证、逻辑自洽的”。
“嘿,兄弟,你给我的数据是错的,你再给我改改”,holly们常常会这样给客户们反馈。
国内企业尚未形成盈利闭环
从东软望海、卫宁健康等头部企业的收入来源看,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主要通过系统硬件销售、软件销售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实现盈利。客户来源以医院、政府为主,采取按项目付费模式。
这也通常意味着,政府或医院买到一套软件或硬件系统后,交易也就结束了。
“在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少有院长愿意买服务。买了这个系统,买完了每年给它多少钱来维护,给它多少钱来升级。现在他们的想法甚至是不维护、不升级还得保持这个系统良好运行。”郭启勇说。
在中国,买单者并非市场。即便是仅仅出售一套医院管理系统,经常遇到未能及时收到全款的情况,还没有任何维护费用,“一个半年的安装期变成了三年,我们花了更多时间,肯定赔钱。”
但Health Catalyst的盈利模式则是客户购买服务。八点健闻获悉,因其超强的数据分析和咨询能力,health catalyst已获得美国一些保险公司的青睐。此后,保险公司将不必花大量精力用于商业保险费用计算,通过购买health catalyst的数据分析服务,能够更快提高运行效率。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阿波尼斯的Allina Health,是Health Catalyst的客户之一,Health Catalyst在过去四年为其医疗系统节省了约一亿美元。
Health Catalyst通过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把该地的医疗数据都整合起来并进行分析,在该地医疗系统看病的患者都能很快知道自己的病到了什么程度,有多少种治疗方法,以及病情的发展趋势,医生也会知道如何及时干预病情。
“通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诊疗过程来减少医院开支”,Holly举例,比如减少某种疾病的住院时间,减少某种疾病不必要的手术。
Health catalyst的招股书中还列举了更多的成功案例,这些客户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本控制效果。在一个项目中,health catalyst的数据分析系统及咨询提高了患者对败血症治疗的依从性,为一家医疗机构节省了100多万美元。
Health Catalyst曾在2017年为UPMC节省了3700万美元,其中有1500万美元来自药品供应环节,1280万美元来自于临床治疗。
除了为客户省钱外,health catalyst还试图控制每一种疾病的死亡率。Holly们搜集了该客户的脓毒症患者治疗数据,对护理过程变异分析后,做出了一套脓毒症改进应用程序,让该客户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降低了18%。
因为效果良好,像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等这样的机构成为health catalyst的投资者。
从2011年起,Health Catalyst持续获得外部融资,至今已获得近10次融资,累积融资3.77亿美元。
美国顶级风险投资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NVP)参与了其中的6次融资,红杉资本参与了4次,凯撒集团的风险投资部门Kaiser Permanente Venture参与了3次。
目前,截止7月25日红杉资本是Health Catalyst的最大股东,持股17.5%;NVP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6.8%;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持股5.1%,成为第三大股东。
吴靖|撰稿
微信号:1136352312
子木|责编
微信号:19898989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郑琪|授权转载
微信号:1281949389
商务合作
上海:leslee 13916263824
北京:Jessie 1391112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