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7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宋冬雷建医院:能拿手术刀、会玩新媒体,也懂得斟茶敬酒

健闻毛晓琼 八点健闻 2019-10-30

  • 在公立医院工作23年,功成名就的时候,他辞职加盟民营医院。

  • 他说在公立医院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想出去再造一个新的医疗生态体系。

  • 创办医生集团三年后,他又筹建自己的三级专科医院。

  • 同行劝他别折腾,他说我会在“血浆”用完之前,结束这台“外科手术”。

  • 1997年和睦家建第一家医院时,盖了180多个章,20多年后,冬雷脑科医院盖了40多个。

  • 成为中国式的梅奥诊所,希望做到病人、医生满意,帮助解决一些社会医疗问题,这是他的愿景。


△冬雷脑科医院影像科,除特别注明,本文图片摄影均为八点健闻特约摄影师郑琪

 

9月初,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正式对外营业。这是著名脑外科医生宋冬雷和他的团队,从筹备到开业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建成的私立专科医院。

 

对宋冬雷来说,自建医院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脑外科手术对于设备的要求很高,做医生集团时,对于合作伙伴的挑选是十分严苛的。从手术设备、医疗服务、患者管理各个层面都要全面考虑。在医生集团成立的4年里,做了3500多台脑外科手术,因为在别人的平台上,每一台都要花比之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安排和协调。


“不行,还得自己建个医院。”在跳出公立医院、创办医生集团三年后的2016年9月,宋冬雷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这一年,宋冬雷刚好50岁,已经“知天命”了,很多圈内同行劝他别折腾了,时间不够,精力不够,运作经验不够。他的回答是:我会在血浆用完之前,结束这台“外科手术”。


跳出公立医院后的宋冬雷,喜欢在网络上抒发心臆。他的微博数量已经超过1.2万条,平均每天要发6、7条。不久前,他在微博上写道: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如果这件事情能让大多数人觉得正确,便是成功;相关的人因为你做的事而有收获,便是完美。我希望可以完美。

 

完美,就落脚于冬雷脑科医院。这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私立专科医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八点健闻近日专访了宋冬雷。


△宋冬雷:没有好的机场让你着陆,那怎么办?自己造一个呗。


八点健闻:8月31号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9月2号开始接门诊,大半个月时间下来,医院运行情况怎么样?

 

宋冬雷:目前还只是初期阶段,拿到许可证只是可以看病,还有部分检查,比如DSA(脑血管造影)还做不了,手术也还不能做,现在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期。但是,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催着我们赶紧收病人,做手术。

 

八点健闻:后续的检查、手术、医保支付等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有没有时间表?

 

宋冬雷:我们下了一个死命令,10月8日,也就是国庆长假结束后,必须能做全部的检查,同时可以手术,收住院病人,因为这些手续已经齐备。至于医保支付,我们初步预计,要到年底才可以拿到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资质。一旦开通医保,那长三角范围内,包括浙江、江苏的患者来看病就没问题了。

 

八点健闻:你在很多场合表示过,冬雷脑科医院的目标是做“令人感动的医疗”,这个提法出于什么考虑?

 

宋冬雷:现在医疗机构一般会说“爱心”“帮助”等。相对于此,我觉得感动的层面更高,它需要医生在某一个方面打动病人,我希望是在服务上。一方面,我们的医生有条件做到。因为大多数病人见到医生,多少有点诚惶诚恐,这个时候如果真正把病人当亲人,全心全意为他服务,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相信他会被打动。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给患者100分的满意,就应该给员工定120分的目标。如果目标就定在100分,员工可能觉得拿80分就够了。所以,我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让员工最后达成度也可以更接近目标一些。即便最后达不到“让人感动”,至少也能“让人满意”吧。

 

八点健闻:说到“让患者感动”,我记得张强医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自己第一次去美国医院参观的时候,刚好是冬天,他发现美国的医生在给病人检查的时候,会把听诊器捂热了,再放到病人的胸口,他觉得挺让人感动的。在冬雷脑科医院,有类似这样的具体要求吗?

 

宋冬雷:有的,很多。包括你说的把听诊器捂热的事,我们也在做。我另外再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对于门诊病人,很多情况下需要拍片,在之前,三天以后,这个病人还要跑一趟医院拿片子,再去挂个号,听听医生怎么说。在我们这里,你拍完片子就可以回家,结果出来后我们会有专人客服告诉患者拍片结果,然后把片子快递给患者。


第二个,对于新住院病人,我们每个医生都要做自我介绍,这个介绍是专门培训的,有四个要点:一是要称呼病人的名字,不能说“你好”,必须说“某某某,你好”;二是要告知病人自己的名字、职务、工作职责;三是要介绍你的团队,主刀医生、床位医生、医生助理、护士分别是谁;最后还要告诉病人联系方式,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助理的,目的是让病人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你。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这些事情在我们这里是常规操作,看似简单但是能解决病人很多问题。


△宋冬雷特别强调医院的环境,强调服务。 


八点健闻:你本身也是公立医院出身,在华山医院待了23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宋冬雷:最早有这个认识是2000年,我第一次出国进修,去的是土耳其的一所公立医院。有一次,周末他们带我去私立医院开刀。当时感受很深:首先是环境。私立医院环境好得不得了。医生的态度也不一样,刚一进门,医生就迎上来了,问你咖啡喝不喝,早饭吃没吃,没吃的话,他就帮忙去拿点心了。当时触动挺大的。


八点健闻:所以2013年,你从华山医院出走,加盟一所私立医院,就是因为这个?

 

宋冬雷:对。当时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我在公立医院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我在华山医院成长,成为有名的专家,也带了团队,当了13年的脑外科小组组长,把小组的年轻医生也培养出来了。到了这一步,我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想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人生目标,就是把国外那套良好的就医服务体系移植到国内来。

 

八点健闻:当时的院领导反应怎么样,你的导师周良辅院士说什么了吗?

 

宋冬雷:最初,我不敢跟周老师当面说,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打印出来以后,偷偷放到他的办公桌上。我在信里首先感谢了老师的培养,我说我要走,不是因为私人原因,我是想出去再造一个新的医疗生态体系。老师看完信之后就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不要意气用事。我就把我内心的想法跟他解释清楚以后,他就理解了。我跟了他这么多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最明白。所以,他也算是支持了我的想法吧。办完手续后,我就一个人离开了体制。

 

八点健闻:你的好朋友张强早你一步跳出了公立医院,他曾说过,在那个时候,一个医生如果离开了三甲医院,是会消失的。你当时有这种感受吗?

 

宋冬雷:多少会有落差的。在华山医院的时候,我半天要看四五十个病人。刚去私立医院的时候,一天一个病人都没有。以前是电视台邀请我去做节目,我都拒绝,忙得要死,哪有时间去啊。后来到了私立医院,主动申请去上个节目,但是电视台受制于一些政策,已经不太方便了。但我对这种情况是有心理准备的。后来情况就慢慢好了,从一天两三个病人,到十几个,最后慢慢恢复起来。

 

八点健闻:2015年,你离开德济,自己成立了医生集团,现在为什么又要再走回民营医院的体系?

 

宋冬雷:脑外科对于手术的设备、环境、服务、术后护理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医生集团成立4年来,总共做了3500多台手术,都是四五级手术,难度不比三甲医院低。我们医生的技术没问题,难就难在设备上。我经常打个比喻,我们自己开了一家航空公司,买了很多厉害的飞机,但是没有好的机场让你着陆,那怎么办?自己造一个呗。


△冬雷脑科的病房将在10月8日接待第一批患者。 


八点健闻:造“机场”的过程顺利吗?

 

宋冬雷: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2016年9月开始讨论,2017年5月正式启动,花了半年时间选址,又花了半年多时间拿施工许可证。2018年7月,进入施工阶段,然后就跑各种医院开业的资质审批,到今年8月31号拿下了执业许可。也许你听起来这不算快,但我告诉你,在北京,也有一个脑外科专家,资历比我还老,很早就想自己开医院。结果一张施工许可证,三四年都没跑下来,现在已经黄了,他自己也没信心了,不办了。

 

八点健闻:这事为什么这么难?

 

宋冬雷:因为民营医院属于非规划项目,不在政府的计划里。通俗来说,就是政府本来没打算要在这块地上建医院的,那相当于是给私生子上户口嘛。拿施工许可证来说,我们要跑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电力、水务一堆部门,盖十多个章。盖完以后,材料送上去,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只能干等。


八点健闻:说到盖章,以前看到过一篇报道,和睦家的李碧菁说她1997年建第一家医院的时候,盖了180多个章。你们建医院的过程中还要这么多章吗?


宋冬雷:现在不用那么多了,前些天我们团队大概算了算,前后盖了40几个章吧。


八点健闻:这个过程是不是特别着急,会想别的办法吗?

 

宋冬雷:肯定着急啊。我们当时一度想,要不先办个诊所吧。因为在政策上,办诊所的政策已经先放开了。但是,脑外科光靠诊所是运行不起来的。最后就只能等。

 

八点健闻:这么听起来,相比审批拿证,融资是否要容易得多?

 

宋冬雷:是的,因为我们项目还是不错的,有很多投资人感兴趣。去年说是资本寒冬,但对我们影响不大。虽然之前也做好了要低头的这个心理准备,但是最后结果超过我的预期。现在医院都建好了,还是有人想进来投资。

 

八点健闻:所以你还在找投资?

 

宋冬雷:目前来看,我们医院开办的资金已经够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多仪器设备要采购(脑外科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采购先进的大型设备上。设备和医生技术一样,是根本性的东西)。我现在的心态是,只要有人找过来,还是愿意见一见,当个朋友也好,万一以后我再发展还需要钱呢?


八点健闻:建医院已经花了多少钱?

 

宋冬雷:一个多亿。后续还需要继续投入。


 △单人病房。


八点健闻:对你来说,从一个拿手术刀的医生,到坐上谈判桌,挑战是不是也挺大的?

 

宋冬雷:还行,因为我也喜欢接触新鲜的东西。不习惯的地方在于,医生的思维是直来直去的,我们对病人有什么说什么,不会绕来绕去耽误时间。但商业谈判不一样,它是很有讲究和一些行业的规则的。这个技巧对于我来说,是性格上的改变才行,所以还是有点难的。后面我就干脆不参与谈判了。

 

八点健闻:我们曾经采访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投资人之一、弘晖资本创始人王晖,他特别强调企业家精神,其中一方面是服务意识,比如过去作为大医生、大专家,是众星捧月的地位,但现在作为企业家,除了专业上要服务病人,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去服务其他人,这个转变您能接受吗?

 

宋冬雷:这个没问题,该倒茶就倒茶,该敬酒也可以敬酒。

 

八点健闻:不参与谈判,但你在网上的宣传还是挺卖力的。我看你已经发了1万多条微博了,基本都是和医疗相关的。这是你逼自己要做的工作,还是真喜欢?

 

宋冬雷:我本人是喜欢写写弄弄的,以前在公立医院没有时间。所以,你看我的第一条微博就是2013年从华山医院出来以后发的。我现在一般早上发个早安,白天发两三个病例,晚上再说点个人感想,一天就四五条了。关键是这个东西是真有用,如果没有这些新媒体,我们可能早就死掉了。因为官方媒体不会关注你,只能靠自己去发声。

 

八点健闻:2014年,你就和张强、阎春林一块起草了《中国自由执业医生誓言》。这么多年来,医生的自由执业也是你做所有尝试的基础。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件事?

 

宋冬雷:因为这是世界趋势,也是行业规律。全世界90%的医生都是自由执业的,我们至少要和国际接轨吧。另一方面,自由执业的内在本质是让市场来评价医生的价值。只有自由执业了以后,他的能量、话语权、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因为这个时候他是为自己干,那一定能干到最好。


△4月,6月,9月,一家医院的成长历程

上两图由冬雷脑科医院提供,下图由八点健闻特约摄影师郑琪拍摄。

 

八点健闻:谈谈你对冬雷脑科医院的长远规划和愿景吧?

 

宋冬雷:我们首先是把这家医院办好,让病人、医生、政府都满意,成为私立医院的榜样。第二,我们希望把这种模式更多地复制出去,让大家认识到,私立医院只要认认真真做,走学术的道路、服务的道路,也是能够成功的。现在很多人对私立医院能不能做好是怀疑的,一是之前被一些私立的医院搞坏了,不顾道德底线,只管赚钱;二是认为私立医院只能小打小闹,搞个牙齿、口腔、美容等还行,正儿八经要看病,做个脑科手术,不行。如果我们把脑科的私立医院做得很好,让大家满意,我觉得对整个中国私立医院的发展也是一剂强心针、催化剂。

 

我始终坚信,医院需要公立和私立两条腿走路。现在我们是瘸子,公立一家独大。如果中国私立医院慢慢跟上来,中国医疗服务一部分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毛晓琼|撰稿

微信号:1281949389

子木|责编

微信号:19898989





在朋友圈发健身照,在抖音发视频,把香港保险卖给内地客户
无国界医生战地实录:无差别轰炸中,自身性命难保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郑琪|授权转载
微信号:1281949389
商务合作
上海:leslee 13916263824
北京:Jessie 13911125922



让朋友们看到你也在看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