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我们的老广州
4月24日,广州,早上九点。
气温已经到了34摄氏度。
海珠区工美港创意园广场,太阳把白色帐篷晒得发光。
越秀区东山口地铁E出口,人流已经熙熙攘攘了起来,
△ 每人一部胶卷相机,工作人员在讲解使用方法。
时隔三年,我们再一次聚集起了大家,在城市里做了一次新旧文化的梳理和对撞。
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
完成了一场对城市和自我的,重新审视。
就像全球旅行者颜描锦老师说的,「中国的城市千篇一律。」
也像木马乐队的谢强在采访中所讲,「比起老城市,他不爱到处都差不多的新城市。」
所以,他写下旧城之王。
他口里爱的旧城,也包括广州,他觉得广州是新旧融合的。
△ “旧东山”里的宁静街道。图 by“邦泽”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样去认识「老城市」?
又怎么样去对谈「新生活」?
我们能够去寻找改善这个世界的方式吗?
或许,在结束了上周六一天的城市行走之后。
答案是:是有的。
△ 行走在海珠。图by “李嘉”
人均一万步,逵园/新河浦/东山口,黄埔古村/公路咖啡/工美港……
我们兵分两路。
烈日当空,走出了今年的第一次。
△ 我们在发现城市的另一面。图by “李嘉”
文末有城市投票
若你想要我们去到哪个城市
请告诉我们
01
新河浦,旧的日子
旧的日子总是会发光。
东山口往下走,新河浦的路每一步都是新景致,也都是旧时光。
△ 一切的故事,要从这里的侨园说起。图 by“Mico🌸顺怡”
老广州都知晓,「有权有势住东山。」
老东山是民国时期的豪宅区,「东山少爷」也是在此养成。
我们正是在这片旧时的豪宅区,去循迹。
这片由493栋低矮小洋楼组成的民国历史文化街区,与东山湖畔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对比,
新与旧,现代与过去。
比邻而立的红砖老洋房,苍翠茂盛的老树木,新河浦仍保留着最优雅的年代气息。
路上来来往往的,有久住在此的居民。
我们和擦肩而过的邻居们打着招呼,和居民攀谈这里的日子。
△ 行走在东山口。
网红斜坡,五大侨园,红砖黄墙,穿越时光。
△ 我们会发现每座城市的骄傲。图 by“等等🐑”
1918年,掀起的市政改良运动,是广州城第一次大开发。
当时的新河浦片区,成为了归国华侨争相投资建房的「香饽饽」,建筑群因此留下了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
培正路13号「简园」是谭延闿公馆,开会期间毛泽东经常来到这里与这位湖南老乡商讨国共合作之事。
从中共三大会址往南走到新河浦路22-26号,是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春园」。
100年过去,拍进相机里的,是现在,也是过去。
是发现每座城市的骄傲。
旧的日子被串联起了新的创想。文创产业和老广州在地文化,于新河浦内,开出了新的花朵。
咖啡馆,艺术馆,设计工作室,独立买手店,层出不穷。
其中,逵园艺术馆,是一马当先的艺术领袖。
△ 逵园,始建于1922年。
队伍沿着新河浦区漫步,转上恤孤院路,远远就能看到分辨出逵园:
两棵高大的假槟榔树身后,红砖外墙上标有醒目的建造年份「1922」。
1922年,逵园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以前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尤其是蒲葵树,郁郁葱葱,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葵园」。
十几年前,四个在这条路上长大小伙伴一拍即合,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艺术馆。
2012年,逵园迎来了自己的九十岁生日,逵园艺术馆正式开馆。
△ 逵园的当期展览,「对望的方式」。图 by“Mico🌸顺怡”
一月一展的频次,对当代艺术家的筛选,让逵园艺术馆渐渐成为广州的一个文化地标。
也成为新河浦这条街区上,最显著的一个艺术标示。
上周六,我们探路而去的时候,这里的展览是「对望的方式」。
在看展之余,逵园艺术馆的王莹莹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里的前世今生。
这99年来的每个细节,每一个展览的意义,以及未来的方向。
△ 王莹莹老师在现场耐心地为大家做专业讲解。
在下午的沙龙,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老师,讲述自己在新河浦成长的故事。
对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来说,当新河浦成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时,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未来要经历的,每一次改造,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 广州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在保利·时光里通过讲座与大家交流。
若在往日,我们会不经意地经过逵园,走过新河浦,步伐轻快。
但在昨天,我们走进了新河浦,了解过逵园,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昔日旧照与细节里,在一代一代原住民的故事与感受里走过。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能成为广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当天,来的孩子很多,孩子们跟着自己的妈妈驻足,看着这些旧时光着迷的模样。
其实,这就是城市旧时光的,未来。
02
黄埔古村,新的样子
在琶洲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另一端。
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当我们在回溯城市旧时光的时候,一些新的城市面貌也在慢慢崛起。
区别于新河浦的线路,另一边厢,新旧接壤处的黄埔古村,延伸出了更新的创想。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是不是可以寻求改善自我生活的方式?
△ 我们每个人,都在探索这座城市不普通的一面,用胶卷相机记录城市
年轻人们都不愿意被愈趋古板的城市规则和996所强制。
那么,欢迎回到90年代,或者,欢迎来到我们的新生活。
古村里面,穿过姑婆屋,看过北帝庙,走过胡氏宗祠和梁氏宗祠,我们都可以捕捉到有趣的生活选题。
最显眼的, 就是在两所宗祠前面的咖啡车。
没错,宗祠门口的,咖啡车。
可以开着环游世界,也可以停下来在大热天来一杯冷萃的咖啡车。
在梁氏宗祠门前的那一台,是王方树的公路咖啡。
他和小伙伴用一种新颖的生活方式上路,成功地活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标杆和偶像。
第一次旅行,他开着咖啡车,全中国行驶了20000公里。
第二次旅行,换了几个城市,又来了一次20000公里。
所以,我们当天喝着这穿越了大中国40000公里的咖啡,不得不对他表示敬佩。
当天,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们排着队让他教咖啡拉花,每个人亦可针对这种生活方式,发出提提问。
有人问,要不要下次开去海上喝咖啡?他说,“我们去过三亚呢,海风下来一杯冷萃?”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生活?他说,“那我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还有人问,你下一站去哪里,要不要考虑东北的城市……
没有旅行的时候,王方树通常都把车停在黄埔古村的梁氏宗祠门口。
打破圈层的新气息与传统宗祠的老古迹,在这里有一种碰撞之美。
几年来,走过了40000公里的咖啡师们做了100000杯咖啡,游客和年轻人们常来此地打卡。
这种独特的新生活,也渐渐在城市里被传开了。
咖啡车里,有一幅画——人生一趟,晒晒太阳。
外面,宗祠的牌匾在阳光下反着光,嗯,晒晒太阳。
03
城市,沉淀与共生
当天下午四点,两条线路的讲座结束。
阳光也开始逐渐散去,参与的小伙伴们开始在群里发来好看的图片和感想。
△ 一直在路上的摄影师,颜描锦。
他们说——
城市漫步之中,「那份触动,那份记忆,往往就行走时停下的那一瞬间。」
他们说——
「纵然时光流逝,但记忆是永恒,生活也是永恒。」
他们说——
「希望可以一起找到更好的记录现在当下,记录城市的方式。」
他们说——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无法用言语概括的质感。」
颜描锦老师的讲座,用图片凝结时空。
方昕老师的讲座,用历史凝结城市。
逵园的重生与现代生活有机聚合,公路咖啡等这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让新旧得以交叉和融合。
我们想,这就是城市的沉淀与共生吧。
这也就是,这次城市行走最大的意义。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城市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那一座座建筑物,老店,旧街景,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
2021年4月24日,保利商业携手非瞬间艺术/那一座城发起,一城一步 # City Walk#城市自由探索行动,带领120位城市探索者揭开新河浦&工美港网红面纱,以逵园文化馆为例探究历史建筑活化及非遗文化商业化,助力城市更新及非遗文化传承;在城市探索城事,行走在城市间,从黄埔古港里,偷一杯咖啡的时间,奔向新一天的风景,探索下一座城的故事。
探索越秀与海珠,与历史对望,和生活对视。细述同城双区在地文化,发掘商业新场景打造。】
「City walk 一城一步」
保利商业✖️那一座城
· 第一站·广州 ·
完
美
结
束
你们,希望我们下一站去哪里
来,这里投个票👇🏻
还是那句话
爱你们
“请回答,每一座城市”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们,封面图来自“邦泽”,版权归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 13392316112 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 13688913816 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