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月初五接财神,去寺庙求财,先来了解一下这些求财之道!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俗。这一天,民间恭迎财神,人们会备好糕果、香花,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地恭迎财神爷,以此祈求新的一年发大财。也有更多人会去寺庙烧香祈祷,求取新一年财运亨通。


初五迎财神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财富本身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对追求财富之道的探索。所谓“生财有大道”,我们如果精通了生财之“大道”,也就具有了财神的秉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神共伍的精神境界。那么,了解佛教中的财富观,从而掌握财富之道亦显得尤为重要。




菩萨有五种因缘,不布施财富地位!


唐朝的玄奘大师翻译的《摄大乘论释》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讲述了有五种人,菩萨不布施其财富地位:


一: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于其财位。有重业障故不施与。勿令惠施空无有果。设复施彼亦不能受。何用施为。如有颂言。 


如母乳婴儿  一经月无倦 

婴儿喉若闭  乳母欲何为 


二: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虽于财位无重业障。而彼若得财位圆满便多放逸不起善法。作是思惟。宁彼现法少时贫贱。勿彼来生多时贫贱。故不施彼所有财位。 


三: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生死心便现在前。求欲出离。若得富贵即生憍逸。故不施彼所有财位。作是思惟。宁彼贫贱厌离生死心常现前。勿彼富贵受乐放逸。不厌生死不起善法。 


四: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当施彼满足财位。即便放逸积集种种恶不善业。故不施彼所有财位。如有颂言。 


宁使贫乏于财位 远离恶趣诸恶行 

勿彼富贵乱诸根 令感当来众苦器 


五: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者。谓诸菩萨见彼有情若得富贵。即便损恼无量有情故。不施彼所有财位。作是念言。宁彼一身受贫贱苦。勿令损恼余多有情。




白话略解


一:贫穷的业果太重,如同婴儿喉咙紧闭,慈母想喂奶也喂不进去。


二:有了钱财就不行善积德,不防邪思,从而后世长久贫苦。


三:因贫苦而对六道轮回起厌离心,而有了钱财却骄慢放逸,不知求脱离生老病死。


四:有了钱财就会聚集众多恶果。


五:得财富后就欺辱、损害其他众生。


以上五种人,菩萨不会施予其财富。




生命中真正的财富


文/传喜法师

一个人拥有大福报,必然要有与其相对称的高贵品格。这句话我们若听进去了,即便没有直接给我们钱财,却长养了我们尊贵人品。一个人品格高了,戒恶修善,福报就增加;反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违背道德、良心,那到手的钱财和利益反而会成为祸患。如果我们拥有的财富与自身的福德不对等、不相称,那显现出来的、所谓的“福报”就会成为祸患。 


一个人的心要平下来,即便贫穷也会心安。享受贫穷的时候也是你生命中的一份财富。即使有钱也要慎重使用,没花对地方也会有罪。


大家都来向天神求福报,可天神却说:“天欲祸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祸之。”就是说,如果想害你的话,先给你福;反过来,真的想让这个人出息,长点智慧、多点品格,那要先让这个人经历一点磨难。


有时肩挑一些艰难,生命反而得到真正的成长。“磨难”会给予我们更深的生命感悟,思考、觉悟、开智慧,这其实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财富。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古文殊寺

客堂电话:0350  3363636

 声 明 


本文由「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