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欢质疑“快乐教育”:我们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课代表 VIPKID家长V课堂 2020-08-28

01

这几天,我因为歌手刘欢的一段话,陷入了沉思。


在最新一期的《歌手》中,他搭档徒弟袁娅维带来了电影《爱乐之城》的主题曲《City of Stars》,妻女来到现场为他加油打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专业歌手这么多年,也演唱过众多经典曲目的刘欢,居然特别在意女儿的评价。


他说女儿音乐品味极高,感悟力很好,先锋流派的爵士乐,即使曲调再难,听两遍也就记住了。



对此,刘欢不无感慨地表示,以前他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孩子,现在后悔小时候没有强迫女儿学音乐,没能让她坚持练琴。


后来,他还奉劝大家,如果孩子喜欢音乐,有这方面的才能,父母还是要推一把。


我也一向坚持让孩子自由发展,快乐第一。他的话却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父母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02

说到这个问题,《向往的生活》里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被誉为“东方第一人”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在节目里拉了一曲《梁祝》,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其中演员王迅的感触最深。


原来,王迅小时候也学过拉小提琴,只是后来莫名其妙放弃了。


看着别人行云流水般的技艺,他羡慕的目光里,也藏着深深的遗憾,反复哀叹道:我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而什么都不会的Angelababy,则更加失落,她问5岁就开始学小提琴的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了第一个比赛,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什么都没学。”


言语之间,满满地都是“为什么当初没有人逼我”的惋惜和愤慨。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本可以。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成年人的心声。


孩童时期的我们,很难有定性,父母的逼迫或许严厉,却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可惜,孩子只能看到父母“强人所难”的表象,却无法理解这背后的深情。


03

今年十五岁的侄子,死活不肯读书了。


哥嫂苦口婆心地劝慰,软硬兼施,他完全不为所动。为了证明自己“饿不死”,他去了他爸负责的建筑工地搬砖。


没吃过什么苦的孩子,不几天功夫,掌心磨得都是水泡。不喜欢没什么油水的饭菜,讨厌简易的工棚宿舍,受不了单调而规律的生活作息。一个月不到,他痛哭流涕地“求救”父母:让我回去读书吧,这儿太苦太累了。


哥嫂还是狠着心,愣是让他在工地捶打了三个月,才把他安排入校。

其实,父母的强行逼迫,有时候只是担心孩子:你不吃努力的苦,将来就得吃生活的苦。


生活实苦,哪个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孩子多尝一点甜?


孩子要的,只是当下短暂的快乐,而作为父母,我们却不得不为孩子看得长一些远一些,为他们的未来多积攒一点儿力量。


你要知道,哪怕贵为王子,也丝毫没有松懈过。


去年,英国媒体曝光了乔治小王子一年级的课程表,看完后,我真心为自己的孩子捏把汗。



除了常规的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科学,乔治还要上法语课、宗教课程、计算机课,以及课外活动课:戏剧课、艺术课、绘画课、和芭蕾课。


他还要学习哲学和意大利语,尝试作曲、击剑、高尔夫和陶艺。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其实还有24个俱乐部……


连小王子都这么努力,你还想让你家孩子“自由飞翔”吗?千万不要在孩子还能有所为的年纪,突出了享乐,淡化了努力,人为平凡孩子的一生。


人生最为残酷的真相就是: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还要努力。


04

当然,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光知道“逼迫”孩子的重要性,还得学会如何逼才能立竿见影。


1.积极暗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和B),并告诉它们的饲养员,A组老鼠非常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后来,得到启发的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随便挑选几个学生并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他发现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实验证明:当孩子被寄予厚望和积极肯定时,他能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让自己更自信更努力。


所以,父母不妨经常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唤醒他的内驱力,让“逼迫”有机可趁。


2.育儿先育己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网上曾有一张很火的照片:喧嚣的地铁里,一位妈妈在认真的看书,她怀里抱着的孩子也在认真的看书。


有人问她,“你是怎样劝说自己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去玩各种电子设备的?”

她回答说:“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你整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就别埋怨孩子只知道刷手机玩游戏。

你刷微博追网剧熬到凌晨,就别妄想逼迫孩子早睡早起。

你脾气暴躁,一点就炸,就别指望孩子性格温和,谦逊有礼。


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藏着优秀的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去做个什么样的人。


3.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


在《老师请回答》节目里,有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妈妈,为了供女儿学习舞蹈,把女儿送到700公里外的北京,还为此卖掉了一栋别墅。


自幼喜欢舞蹈的她,一心想让女儿报考舞蹈院校,她认为女儿喜欢舞蹈,也很有天赋。而她想让女儿报考的学校,有着极其严格的选才标准。


当专业老师看过孩子的表演,告诉她目前孩子的水平只停留在兴趣阶段,谈不上专业时,她表示无法接受。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年少时因为种种原因搁置的梦想,全都一股脑丢给孩子,强行安插梦想的翅膀,还不允许孩子反抗。


诚然,他是你的孩子,但他不是任你随意捏造的泥胚。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一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我们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而我想说,如果我们会爱孩子,我们就应该帮助孩子挖掘他的天赋所在,而不是把他变成父母梦想的继承者,活成父母的续集。


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现在不教会孩子“72变”,日后谁来帮他挡住人生的“81难”!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拿好手中的小鞭子,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用力地推孩子一把,让他们能朝着美好的未来一路狂奔。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纳雅
育有一子一女,热衷研究儿童心理,坚持在育儿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您可能还喜欢:

9岁男孩撞碎玻璃自杀:你可曾给过孩子这身铠甲?

别人家孩子英语这么流利,我家孩子凭什么不行?

5句话,让孩子简单了解黑洞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发邮箱VCLASS@vipkid.com.cn

或在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投稿、转载


原创内容,未经联系禁止转载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