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愤怒跳桥: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蛋壳心理”!
4月17日晚上,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悲剧。
17岁的男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母亲的指责,两人在车里发生了争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男孩在冲动之下,打开车门跑到桥边,没有一丝犹豫,纵身跳了下去。
母亲跪在桥边痛哭流涕,随后经医生确认,男孩毫无生命痕迹,当场身亡。
无人不为这一出悲剧感叹,一位网友评论:这位母亲会在自责中度过余生。
几秒钟的决定,却彻底改变了一个大家庭的命运。
其实这样的新闻案例不在少数,孩子们总会在情绪崩溃之下做出极端的选择。
今年3月18日,河南一名高中生,在学校出现纠纷,遭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他感到悲愤不已,赌气出走,选择跳河自杀。
而他竟然在书包里装了40斤重的哑铃,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已经溺亡,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
就在前几天,也发生了同样令人震撼而又痛心的事。
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不小心撞碎了学校的玻璃。
年幼的孩子害怕受到责怪和惩罚,留下一封遗书后,竟然选择跳楼自杀。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他们有放弃生命的胆量,却没有面对挫折和困境的勇气。
网上曾有一个“你家孩子是否能够承受挫折”的调查,有81%的家长选择了“否”。
在另一个选项“无法承受挫折的时候会如何表现”当中,70%的家长选择了“发脾气”、“不去学校”、“哭闹”等。
孩子无法承受困难和挫折,已经成为困扰家长已久的问题。
知乎上也总能看见这样的提问:
孩子在学校调皮,被老师批评之后,赌气不去上学,应该怎么办?
孩子8岁,没满足他的心意,就生闷气,不吃饭也不理人,如何引导?
当孩子经历挫折时,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但如果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喜欢逃避,家长应该要引起重视。
心理学家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妈妈正确的引导。
家长若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负能量就会主宰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会渐渐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自信。
孩子的玻璃心,是因为受到了“蛋壳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上的“蛋壳心理”是指,在受到外部压力时,产生对自己、对价值观的怀疑,内心极其脆弱,像鸡蛋壳一样易碎。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表现为:
只接受赞叹,接受不了反对意见
内心脆弱,容易被外界情绪干扰,敏感多疑
只接受成功,无法面对失败的打击
遇到逆境,容易感到失望,会有极端行为,甚至轻生
孩子的心理特点普遍比较封闭,缺乏沟通,家长的一些做法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蛋壳心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多:
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孩子没有任何进步,就开始埋怨孩子的愚钝。
孩子闯了祸,还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就先把孩子批评了一顿。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就会埋怨责备,甚至打骂孩子。
家长的指责和谩骂,只会给孩子造成焦虑和压力,使他们容易养成自卑、遇事逃避的性格。
有些家长对孩子骄纵溺爱,舍不得批评与管教,即使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和举止,或是表达了不正确的观点,家长都无限包容。
或是在孩子表现良好时,赞许的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骄傲,反而选择盲目夸耀孩子:“你太了不起了”,“没有人比你强”,“你无所不能”。
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我感觉优越,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根本容不下别人的反对和质疑。
孩子也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处处争强好胜,难以忍受自己的失败。
公司曾经举办过一次亲子活动,有一个游戏是要求家长和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拼好一个乐高玩具。
同事的女儿觉得太难,急得直跺脚,同事心疼女儿,让她呆在一边,全程自己拼。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是挫折,许多家长都会帮孩子解决问题,避免让他们受累吃苦、走弯路。
家长担心孩子,害怕他们受伤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尝试和遇到挫折的机会。
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走出“蛋壳心理”,让他们在挫折和困境中成长。
家长要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
林肯在11岁的时候,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要他索赔13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林肯吓坏了,很担心被父亲怪罪和责罚,不敢回家。
然而父亲在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批评林肯,还帮他支付了13美元给邻居。
但在事后,父亲与林肯深刻的交谈,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不能遇事逃避,要合理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犯,父亲也要求林肯通过打工把这笔“巨款”还给父亲。
林肯不仅学会了承担责任,也懂得了要积极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挫折。
批评和指责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使矛盾加深,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内心最想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也应该陪着孩子一同成长,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
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输赢观
家长在发现孩子好胜心强时,要刻意培养他们以平常心看待输赢的心态。
《少年说》有一期中,男孩吴谦益说自己有一次考了第三名,自己感到非常郁闷,但是妈妈却认为考第三名已经不错了。
他感到生气,站在台上控诉妈妈:“妈妈,为什么你总是打压我的上进心,追求进步有什么错?”
妈妈表示,她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看到儿子写下“第二名就是落后”的话后,开始感到担忧,她不希望给儿子太大的压力。
妈妈说:
“能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所有学生都很优秀,考第一名,可遇而不可求。”
“别人也可能超越你,妈妈希望你注重整个过程,看淡得失。”
”吴谦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明白了妈妈的用心,答应妈妈以后不再计较输赢。
家长不能盲目纵容和夸耀孩子,而要引导孩子认同其他人的优秀,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对结果不那么执着,能接受不同的建议和方式,享受拼搏的过程,或许能赢来更大的成功。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去年曾经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一家三口参加了3公里长的马拉松比赛。
6岁的孩子刚跑了没多久,就哭喊着累,要求父母抱他跑。
父母两人并没有心软,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边喊加油一边鼓励孩子继续跑完。
孩子见父母没有妥协,只能继续往前跑,哭喊着跑完了3公里,最后拿到奖牌时显得特别激动。
孩子的父母表示,这个强度孩子完全可以承受,不能因为他闹情绪就让他放弃,靠自己拿到的奖牌才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总希望孩子的成长能够一帆风顺,总是尽全力守护孩子,让他们走生活的捷径。
只要孩子示弱,家长就替孩子排忧解难,孩子变得依赖和爱耍小性子,遭遇一点小困难就会抛给父母,无法得到进步和成长。
家长要学会让孩子经历挫折,并鼓励他们独立面对和解决困境,孩子才能在挫折中不断的摸索,变得强大。
面对挫折,孩子或是懦弱、喜欢逃避,或是坚强、毫不胆怯,都和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也应该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走出“蛋壳心理”的困扰。
诗人惠特曼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来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
家长要教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鼓励和支持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
坚强的面对挫折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自信。
✈
如果觉得说得有道理!
发给朋友看看吧~
✍
本文作者
斯蒂芬妖
金融硕士,喜欢研读心理学书籍,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乐于分享所看、所听、所知,专注写好每一篇文章。
❤
您可能还喜欢:
投稿、转载| Contact Us
发邮箱VCLASS@vipkid.com.cn
或在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投稿、转载
原创内容,未经联系禁止转载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