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1.《法华经讲记》第四次修订版

法华论坛 2022-04-05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序品第一
印广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是第二次来到文峰寺,与各位菩萨共同学习研讨《大乘妙法莲华经》——这样一部非常不可思议、非常殊胜的大经,它在佛法三藏十二部经中举足轻重。我们能共聚此会熏闻正法,是古今中外十方三世之盛事。


佛陀金口玉言,称赞《法华经》为「诸经之王」;以种种譬喻言辞,把《法华经》说为「无上妙法」,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历经无量劫,欲听闻《法华经》之名而不可得。今天,在座诸位不是听闻《法华经》之名而已,而是从根本上了解它的经义。等我们把这部《法华经》圆满地听完以后,你就能刻骨铭心地知道:《法华经》在诸佛一切经典中是什么地位;在十方三世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中,是什么地位;在八万四千无量法门的修行次第中,有什么作用。


这个开堂白呢,我们主要探讨几个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成佛?怎样成佛?何时成佛?且看史实为证,祖师大德共论:「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可是从修行的理论而言,历来便有争议。


一种呢,认为成佛比登天还难——只有释迦牟尼、六祖慧能这样的大根机才能成佛,九成以上的人都是中下等根机,此生此世无非结个佛缘;另外一种认为,成佛很简单——见性成佛,当下往生,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万分之万。我通过深入《法华经》而发现,修行人听闻「如来藏」道理,当下成就,而且自己印证自己成就。千真万确!所以告诉诸位,我这次来,不是教你念佛,也不是教你拜佛;是来教你当下成佛(分真即佛)。事实胜于雄辩。千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的局面,要就此画句号。


至于怎样当下成就,修何法门,我们要对佛四十九年说教作一个基本了解。那么三藏十二经呢,可大概分为两类:「结缘法」和「成就法」。


所谓「结缘法」,顾名思义,与佛法结缘,它可以作为你未来的出世之因,可以让你因此而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乃至于成就阿罗汉、辟支佛,不落六道轮回;甚至有极个别的极个别,能够证到禅宗的明心见性。但是,这些法都是佛的方便说。从根本上来讲,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你不能以此成就!那么这些法呢,又被祖师大德判为「圆人前七种方便」——人、天、声闻、缘觉、藏教、通教、别教,七大次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个次第叫「人」,受持三皈五戒,即能得人身。


第二个次第叫「天」,在三皈五戒基础之上,还要修十善业,可以升天道,但限于欲界天以下。如果在色界天以上,还要加四禅八定。但是,即使修到第二十八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仍然是凡夫外道。


由于邪见横行,导致大部分修行人认为受持三皈五戒、念念佛、拜拜佛……就能成佛,这是打妄想。这一部分人来讲呢,你劝他听闻《法华经》,「不行啊!来不及啦!只有一句佛号可以成就!」付诸行动来讲,仍然是懈懈怠怠。还有一小部分人呢,自以为会修行,自以为勇猛精进,自以为有智慧……他们修所谓的天道和禅定,很容易开天眼、天耳、宿命通、他心通乃至神足通,并以此执著而拒绝正法。在《楞严经》讲到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明明是从「闻思修」入,「闻」就是反闻自性,见道继而修证,所以文殊菩萨把它判为第一之法。可是外道呢,「闻」什么?闻海潮音、看天光,心外求法。


第三个次第叫「声闻」,代表作是《阿含经》。以苦、集、灭、道四圣谛为指导思想,修得很苦很苦,可以证到阿罗汉。仅仅从三果罗汉到四果就要修二十万大劫。一个大劫少说几十亿年,多说百亿、千亿年。


第四个次第叫「缘觉」,修十二因缘而证果,高于声闻。声闻从苦、集、灭、道的「苦」开始修起,明白什么是苦。缘觉从「因」起修,研究六道轮回之因。那么根机特别利的缘觉人,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根据自己过去世中的善根,凭宿命通与前世联系起来也能成就,果位是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都能了脱六道轮回,但是不能「明心见性」,他只能证到人我空;而法执全在,尘沙烦恼未破。二者被称为佛门内部的外道,仍然是外道。那么进入大乘法呢,分「了义」大乘和「不了义」大乘。「了义」大乘叫「实法」,「不了义」大乘称为「权法」。那权法大乘涉及到「藏、通、别」这三个层次。


那么第五个次第就是「藏教」。它从「有」门而入,相似于修「人道」,执著在事相上来行持。虽不通理,但心量大,发方便菩提心愿意帮助一切众生成佛。由于心量大,也能超越六道轮回,但不能见空性。所以「藏教」既是小乘法,又是大乘法——讲是大乘法因为它心量大,讲是小乘法因为它不能明心见性。代表作有《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等。


第六个次第是「通教」,也叫禅宗。它从「空门」而入,代表作有《金刚经》《六祖坛经》《六百部般若》,强调破一切相见空性,连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统统判为无明。《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么这种法门修得非常非常认真,非常非常准确,能够破除一分灭相无明证得空性,叫「摩诃萨」。但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人成就」。


第七个次第是「别教」。从「亦空亦有」两门而入,代表作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既要见空性,然后从空出有,大作佛事。在某种程度上,它圆融了通教、藏教、小乘、人道、天道。所以《华严经》有无量法门,修得好可以破除十二分无明。而且,这个法门比通教更难成就。往往接触了《华严经》,你心易乱。你要把它读一遍的话,都不知道要读多长时间。


这以上就是对「人、天、声、缘、藏、通、别」这圆人前七种方便简单概括了一下。也就是佛陀前41年所讲之法,把它说为「戏论法」。


讲完了「结缘法」,就是「成就法」,毫无疑问,是「圆教」。它的代表作有《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心经》等。它是从「非空非有」二门而入,但是这个「非空非有」是「对有说空,对空说有」。它把八大次第圆融为一体,叫「一心三藏」;而「别教」是讲「次第三藏」。「别教」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啊!阿僧祇在印度里是一百多位的大数:一劫是百万亿年,你算算看多少。可是到了「圆教」,不可思议啊!哪是三大阿僧祇劫?三世要不了,三年要不了,三天要不了,三个小时也要不了……你当下一念就能成就!一步登天!佛在《法华经》《楞严经》少说十几处,多说几十处都在提醒我们,当下就成佛!


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奥秘:当明白了正法,那前七种方便统统都是正法!妙不妙?乃至歪门邪道统统是正法!乃至刮风下雨、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树木花草统统都是正法!没有哪一法不正,没有哪一法不是佛,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耳闻目睹身受……你能感觉到的一切,还有感觉不到的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只有一尊佛,只有一个念,而且当下就是这一个念!这个法妙啊!妙极了!当然,我这是讲口头禅。


所以我们在今后对《法华经》的研讨过程中——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讲这个道理。只要当下明白万法都是由我一念所现,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而且你知道它怎样变出来的,你现在就成佛!不需要等到散会以后。


那么在正式开讲《法华经》之前,还涉及到教学次第的问题。在历代讲经法师创立的不同教法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一个就是「贤首宗十门开启」,它是从十种角度对整部经典的要义分别论述。再一个就是「天台宗五重玄义、七番共解」,这是智者大师所创立的释经方法,也就是先把一部经的要义分成五个大的方面(一、释经名。二、辨经体。三、明经宗。四、论经用。五、判教相)提纲挈领地申述明白,然后每一个大方面又分成七个小的方面(一、标章。二、引证。三、生起。四、开合。五、料简。六、观心。七、会异),每一个小方面又分为「四意消文、四悉檀义」来作详细解释。


比如说「四意消文」,对于每一句经文乃至某一个名相概念,它要从四种不同的角度来分述:第一,因缘,即从发起的因缘来看,这个法怎么产生的?它的来龙去脉如何?第二个,约教,即从教育的法门方法、名相概念次第上来解释。第三,本迹,即从「本」和「迹」来分析。比如说佛是「本」,他的弟子就是「迹」;佛在第一次成佛的时候所传的法叫「本」,那么乘愿到娑婆世界来示现所传的法又叫「迹」。第四个角度呢,从「观心」来解释。所谓观心,每一部经、每一句经、每一个名相概念,都是我们的心,这第四个角度就讲到事情的根本。


怎么讲「四悉檀」呢?「悉」带有普遍之义,「檀」带有供养之义,就是讲一句经能够产生四种效益。一者,世界悉檀。比如讲「布施」,把自己的财产舍出去供养大家,让大家普遍地得到欢喜;二者,为人悉檀。布施者知道舍一得万报,他能对这个法生起信心;三者,对治悉檀。布施能够破除贪心;四者,第一义悉檀。通过布施证得人我空、法我空,而悟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以上我们笼统地介绍了「十门开启,五重玄义」,如果按照祖师大德这种教学方法,讲完这一部《法华经》少说也要两年时间!智者大师当年讲一个「妙」字就讲了90天。末法时代众生急功近利,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所以佛法也是与时并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为常不轻菩萨的时候,当时的《法华经》有多少啊?可能这个房子里都装不下。我们现在得到的《法华经》,也不过是佛当年讲《法华经》的一个提纲而已。


所以师父对古大德的教学方案作一个参考,按照适合于现代人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进行改革,目的就是要长话短说,简明扼要。按照「依文解字,会相归性,立竿见影,当下成就」这十六字方针来进行佛法教育。


所谓「依文解字」,是指仿照世间法,按照第二义谛,将这段经文作大概的解释,使上中下三等根机皆能接受,皆能生欢喜心。所谓「会相归性」,也就涉及到智者大师讲的,按照「第一义悉檀」来讲它的真实义,使得上等根机的人当下明白,心开意解;使得中下等根机的同修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照,也能很快接受。


按照这十六字总方针,师父又总结出第二种次第,叫作「从教,入禅,归净」。「从教」这是讲根本,讲核心,就是从佛的教法、教义上来下手。诸佛出世都是讲经说法,令众生开智慧。这是强调「教下」的重要,要明理,要见道。


「入禅」和「归净」,为无量法门。「禅」有种种禅,「净」有种种净。「净」无非是行善断恶。只有在「教」的前提之下,才能展开修行次第。特别重要的是这个「教」,你当下即已证果,叫「果教派」。小则不落三恶道,大则地上菩萨、等觉菩萨,就看你见道浅深而已,然后「带果行因」。要成为究竟圆满之佛,必须要「解行并重」。


奇妙的是,明理以后,「教」当下即是「禅」,当下即是「净」,在佛法里叫「非纵非横,非不纵非不横」。「教、禅、净」,你不能讲它有纵向的次第关系,你也不能讲它没有纵向的次第关系;你不能讲它有横向的并列关系,你也不能讲它没有横向的并列关系。这就是「圆顿大法」的奇妙!一念当下即是无量,无量当下即是一念。非纵非横,非非纵非非横。


在教理方面,我们着重强调《法华经》《楞严经》《心经》《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和《楞严经》是一部经,《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高度概括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只立不破;《楞严经》有破有立,详细解释「妙法莲华」之义;《心经》重点从「性」和「心」的角度,而《阿弥陀经》从无量的万相高度,概括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四部经圆融圆通圆满为「一心三藏」,按照这两种教学次第展开,大家会感受到妙不可言。这种教学方法,再现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让修行人当下闻法成就的那种气氛。


讲完开堂白,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那么这部《妙法莲华经》,首先讲一讲它的缘起——是在佛讲经41年,年龄已经到了72岁,还有8年即将进入涅槃之时所讲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也就是临终遗嘱。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一部《妙法莲华经》。那么从它的「法体」而言,《法华经》是「如来全身」。它既是肉身佛,又是法身佛,又是报身佛,藏教菩萨认为佛的「法体」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通教菩萨认为佛是无形无相的一个灵体;别教菩萨认为佛既可以由法身变化为化身,又可以由化身变现为报身;而圆教菩萨认为,任何一个法当下都是三身齐全。这一块木头当下就是法身佛,当下就是报身佛,当下就是化身佛。我们这里任何一位同修,讲经说法的我、听经闻法的你们,当下就是三身佛。


至于怎样修行才能成就,很简单——听经闻法,不历修证,一步登天,带果行因。这就是宗旨,就是这么修。


下面我们来解释《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有的叫《妙法莲华经》,也有的叫作《法华经》。我们解释时,按照「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七个字来解释。


所谓「大」,观照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表「法体」。从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而言,是「一」字加一个「人」字,一个人在天地万法之间是不是显得非常渺小啊?可它的法理法义却是表「大」,而且这个「大」无所不包啊!这一个人表「大」,就是告诉我们: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东南西北上下等十方,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生住异灭,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个人,无非一个念,这叫「大」。


真正的佛法就是开示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个菩萨?几个天?几个人?几头牛?几条狗?有几片风?有几滴雨?几块泥巴?这是我们作为人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你解脱,你了生死,你得自在,否则你白来一次。白来一次还算事小,来世还能得人身。就怕你是冤枉一生呐!如果你来世做鬼,做畜生,下地狱,可惜不可惜啊?


在佛法里这个「大」字出现得太多太多。不要说世间人,就是学佛人也不知道「大」是谁。你讲到「大」——哦,我知道,这个地球比苹果大,天比地大——他用对待法来解释。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来解释这个「大」,你会大吃一惊。大至佛土、小至微尘都是我。无量就是一,一就是无量。从时间上来讲,无量百千万亿劫,千劫一念,一念千劫。它就是一。如果从空和有这两个角度来讲,有形有相肯定是大,无形无相连小都说不上,是不是?可是佛法里来讲,空当下即是有,有当下即是空。


注意,在开讲经题的时候涉及到的口头禅比较多,首先给我们生起一个疑念,这到底怎么回事?在整个讲经说法期间,你的这种疑念会统统消除。总体上来讲,大小多少、长短空有、生住异灭,都是一个「大」。我们由此而展开,啊?原来佛法就是如此啊!从经题来讲,就是对整个经文的高度概括,而经题这第一个字,开宗明义第一炮,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下面的「乘」是表法门,什么法门啊?有「大」字在上面,这是「圆顿法门」。大乘大乘,是成佛之法。乘《法华经》这个大法船,而使得我们回到佛土。


「妙法」,这两个字可以联系起来讲。这个「妙法」就是「莲华」法。


「莲华」,就是荷花。我们首先从「莲华之根」讲起,山西人叫它莲菜,扬州人管它叫藕。藕切开以后,最中心是不是一个孔啊?围绕着中心孔,是不是还有八个孔?注意,一般地都是九个孔,少数藕的九个孔之间还有些小孔,明白吗?那是表正法、邪法,不二法门,都归宗一体。但正法是讲九个孔,九品莲华。那中心孔跟藕肉是不是一体啊?这叫「空有不二」。那用「阿弥陀佛」来对应的话,「阿」也就是表「空如来藏」,表性,表理,表真;「弥陀」表「不空如来藏」,表相,表事,表俗。还可以细分来讲,中间那个孔就是「阿」,旁边那些小孔叫「弥」,藕肉是「陀」,小孔和藕肉都是「不空如来藏」,合在一起叫「弥陀」。没藕心,就没藕孔与藕肉。「阿」即「弥陀」,「弥陀」即「阿」。「空」即「不空」,「不空」即「空」,「一心三藏」。这一只藕就足以叫我们开智慧。这是讲「莲华」,它第一个法妙不妙啊?太妙了!


第二个法,「花开莲现」。许多人解释这个「花开莲现」非常天真,非常好玩:「啊!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阿弥陀佛派莲华来接我们。一到极乐世界,那个莲华一开,啊!我们蹦出来,看到阿弥陀佛了,叫花开见佛」。其实呢,这个「花开莲现」,是讲圆顿大法之妙用。


世间花有多种。有些是先开花后结果,比如桃花、梨花、杏花;有些是开多花结一果,这一般地是表阿罗汉的修行,修无量的许多的法门成就一个小小的果位;还有些花呢,是只开花不结果,像柳树花、杨树花、槐树花,这是比喻外道无益的苦行;还有些是一花一果,比如像柿子树,这是表缘觉人修证辟支佛果位,从十二个因缘法中的任何一个因缘起修都能成就。


那么「莲华」的特点是,它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花开莲现」,这是比喻「圆顿大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注意,并不是指那些强盗土匪,我只要不杀人了当下成佛;最大的屠刀就是「我执」,就是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所以我们看无论是塑像也好,画像也好,诸佛菩萨来此世间,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没有叫「妙法桂花经」呀?我们要作特种的观照。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告诉弥勒菩萨,听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的开示,无量众生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是不是「花开莲现」啊?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简单概括,「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这就是「花开莲现」。怎么叫「一念欢喜心」呢?可不是凡夫的那种情执啊!你可不要错用了心:「法华经万岁!五个字,我生了五个念,我成佛了!」你这是打妄想!我刚才讲了,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从风云雨雾到泥巴瓦块,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这叫「一念欢喜心」。有些人听这一句话他就明白,并且深信不疑,他一句话就成佛。真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讲这个法叫「果教派」。


第三个特征,比喻在烦恼证菩提。这个藕是不是在那又臭又脏的烂泥巴里,还能长得又肥又大又白啊?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法妙!这是表大乘菩萨道入世修行才能成就,与大众打成一片,历事练心。


这就是通过「妙莲华」,从这三种角度来解释这个「妙法」妙在何处,讲无量义不如简单讲这三义。


最后一个是「经」字。注意,「大乘妙法莲华」是别题,下面「经」是通题,它通一切法。不管是《地藏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金刚经》也好,那个「经」都是统一的说法。「经」在印度语叫「修多罗」,翻译成汉语叫「契经」。中国人习惯简明扼要,所以把「契」字去掉,简说为「经」,但我们解释的时候要按照「契经」来解释。


所谓「契」,是上契诸佛智慧、下达众生根机之义。所谓「契」,佛法僧是一是三,非一非三。总体讲,佛法僧是一个本体,是一个念。也就是说,通过佛所讲之经教,把佛与法与众生和一切的万法圆融为一个本体,圆融为一个念。所以这个「经」相似于桥梁纽带这种作用,即由经文而体悟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自古以来有些人把《楞严经》说为天书,把《法华经》说为那是天书中的天书。这是一种迷信。经过这几年我们讲解《法华经》《楞严经》的情况来看,打破了这种说法,为什么?就是一个「契」。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一部《妙法莲华经》,就是一部《楞严经》。人即是法,法即是佛。诸佛出世也就是为了讲这个「契」,看你契不契。如果再细细讲来,祖师大德把这个「契经」,又说为「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八个字。


所谓「百界千如」,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由一个念,而随缘自在显现为十法界森罗万象,十法界其实是无量的法界。佛为了启发众生,把它简单概括为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这四圣法界,和天、阿修罗、人、畜生、鬼、地狱这六凡法界,总说为「十法界」。那么这十法界中每一法界同时都是十法界——比如人道,在人这个本体,同时又具足佛道、菩萨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天道、畜生道、鬼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的习气和德性,所以又把十法界次第圆融为一百个法界,此即「百界」;其中的每一个法界按照《法华经》来讲,又都具足「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在后文具体作解释,这就是「百界千如」。讲这个「千」,不可以把它理解为九百九十九加一,这个「千」是表无量,但是我们以有限的生命来讲无量的法是不可能的,所以佛硬是把它概述为「百界千如」,也就是说一千种功德。


怎么叫「三千性相」呢?这一千种功德又分为「实法」和「假名」而言。比如以人为例,我是一个「人」,这是「假名」;人身上有皮肉筋骨,人能看、能听、能想,这叫「实法」,在《心经》里叫作「五蕴」。这个「实法」以五蕴为代表,也是一千,一千仍然是无量。那么这个「假名」呢,又具体地把它分为「正报」一千和「依报」一千。所谓「正报」,是指天、人、鬼、畜等这些有情众生;所谓「依报」呢,是指山河大地、风云雨雾等这些无情物体。这样实法一千,加上假名里的正报一千,依报一千,这就是「三千」,仍然是表无量。


怎么叫「性」和「相」呢?这三千之法各有「性相」这双重功德。以蜡烛为例。蜡烛点亮之后有,火光就是「相」,叫作「事造功德」。那么,在火光没有出现之前的那个蜡烛里,它有没有火光?一定是有,如果没有的话它怎么样也不会点亮;虽然有,但在点亮之前它没有任何形相,那就是「性」,在佛法里说为「性具功德」。这个火属于「依报」。火是这样,那么其它任何的有形有相的物体是不是也是一样啊?都是一样。


那再落实到「正报」而言,以人为例。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二,红颜黑发,这是不是「事造功德」?那么人体在出现之前,在出娘胎之前,乃至在进入娘胎受生之前,它在不在啊?(在。)虽然在,有没有什么形相?(没有。)那就是「性具功德」。注意,我们就在这里开智慧。人是这样,其它牛、马、猪、羊、佛、菩萨……是不是都是一样啊?


所以实法也好,假名也好,正报也好,依报也好,没有哪一法不同时具足这个「事造功德」与「性具功德」这两重德性。也就是说,「性具功德」是不是阿弥陀佛的「阿」呀?「事造功德」是不是「弥陀」啊?我们在这里还局限于个体户的阿弥陀佛,下面我们要涉及到最圆满的阿弥陀佛。


这是特别强调这个「契」,按照智者大师所讲:读经,每一句经会相归性,读经是修行;讲经,每句经会相归性,讲经是修行;听经,每句经会相归性,听经是修行。智者大师这个说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真正体现出「如来藏心地法门」一步登天、不立阶梯、无修无证。


许多许多的人都认为听经是口头禅,是只解不行,他不懂得读经、听经、讲经是最根本的修行。智者大师在「四意消文」中最根本的就是讲「心法」,从「心法」上修是真修,这个法重要啊!所以《楞严经》是讲「修心」,而不是讲「修行」。「修行」是方便引导,对中下等根机而言是一种安慰法。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以来的习气都是认为动手动脚才是真干实干,他不懂得用智慧来成就。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真传一个字,就是这个「契」,看你契不契。这是我们从总体上来概述这个「契经」它的含义。那么还有一些经家往往又从「贯、摄、常、法」这四个角度来分别解释这个「经」字。


所谓「贯」,就是一贯如此。那我们做文章也好,讲话也好,每句话每个字都有它的连贯性、条理性、次第性。比如说,我要吃饭,你如果搞乱了,就是饭要吃我,是不是啊?古时候的印度文写在贝树叶上,当年一部《法华经》据说写在贝树叶上有八里路长,八里路长啊!令人感慨万分啊!菩萨、前辈,为佛法的传承付出了不可思议的艰苦劳动,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那么只从事相上来讲这个「贯」,是依文解字。


我们刚才不是讲的「契经」吗?真正来讲佛法,一切法都是贯通的。虽然佛讲了无量的经典,但是当我们真正把「如来藏心地法门」搞明白以后,没有哪一法不是《法华经》,没有哪一法不是《楞严经》。就比如,现在反过来讲,饭要吃我,是对的,是不是?如果在没有明白「如来藏」之前,讲饭要吃我,老师肯定给你打上病句。佛法就是强词夺理——强世间之词,夺世间之理,而归于一个「契」。


我要吃饭,饭要吃我,是不是都是假名相啊?「我要吃饭」四个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我,没有哪一笔、哪一划不是我,大家明白吗?我讲1+1=2是对的,1+1=8是错的,但是「错」是不是也是我啊?在1+1=8之前没有想的时候,这个「1+1=8」在不在啊?在,都是我们的本性。


如果用小乘法、方便法来讲,我们要行善断恶;用究竟法、圆满法来讲,善和恶是不是都是我自己啊?你没有办法把恶断掉,否则善还有没有了?比如说这个拳头是善,手掌是恶,你把手掌断掉,拳头还有没有了?拳头也是我,手掌也是我;善也是我,恶也是我。要懂得怎样去调理,断是小乘人、是方便法门的权宜之论。真正懂了如来藏,更要行善断恶。行善断恶不能成佛、不能往生,但是如果你不行善断恶就更不能往生,更不能成佛,可不要错用了心!所以讲这个「贯」呐,我们要如此地「贯」。


虽然在《法华经》《楞严经》中,佛把一切方便法统统判为戏论法,不足为道;但完全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就会圆融,佛所讲一切法当下即是「如来藏」,明白吗?而且一切的歪门邪法,乃至没有文字的泥巴瓦块统统是「如来藏」!统统是「真心本来面目」!所以这个法是不是讲得妙啊?!所以这个「贯」是不是还是在讲「契」啊?


我们现在是从普遍意义上来阐述这个「贯」字。大家一定要明白:讲「如来藏心地法门」叫「次第圆融」。所谓「次第」,这个法那个法、大法小法、小小法要有次第;实法、假名、有情、无情都叫作「次第」;所谓「圆融」,就是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就是「贯」。


(此段内容看讲解视频更易懂,以医用橡胶手套吹满气)我们用手套大法来表示。这是一个气球手套,首先明白它的特征,这是不是一个本体啊?就是一股气把这里鼓起来了,这个指头如果破一个小孔,整个手套还有没有了?没有了。比如说大拇指是《法华经》,那其它都是小法,因为我们在不明白「如来藏」道理的时候各执其是,什么《地藏经》《阿弥陀经》《阿含经》《金刚经》等等等等,各有各的法门,天啊、人啊、鬼啊、畜啊、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等等,是不是都在(手指)这里啊?


他在念佛,他在拜佛,他在打禅坐,他在念咒,他在放生,他在印经书,怎么样怎么样……总各自以为自己这就是在修行。那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统统说为方便说,引导读《法华经》。而《法华经》讲,一切万法森罗万象都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都是整个的「一真法界」。如果不把其它法门砍下去,不足以使我们来研究《法华经》,是不是?把《法华经》读懂了以后,「啊!原来如此!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这里(五个指头里的空性)是不是都通的?这里的《地藏经》(拇指)当下是不是就是《法华经》呐?这里的孙悟空(食指)当下是不是就是《法华经》呐?这里的一只小老鼠(中指)是不是就是这里的阿弥陀佛(无名指)?这就叫「贯」。「如来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再比如做梦:梦到老爸老妈、姥爷姥姥、同修同事、强盗土匪、香蕉苹果、牛屎狗粪、桌椅板凳……梦中的这一切与梦外的环境有没有关系啊?没有。都是做梦的一个人在变现而已。所以梦中的老爸是不是你自己啊?梦中的老妈是不是梦中的那一个苹果啊?可是我们在梦中的时候把它当真的啊!有时感到很快乐,有时感到很痛苦。比如说你梦中被狗咬了一口,醒了以后是不是那个脚后跟还在痛啊?实际上狗咬到你没有啊?所以要明白啊!我们在六道轮回就是因为妄想心在执著,醒来以后是不是叹了一口气啊?哎呀!原来是一场梦啊!


佛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从梦中醒来!我们现在都在做梦,睡觉的那个梦是梦中梦。有时做梦的时候还在给人家讲,我前天做了什么梦,是不是?这是不是「贯」起来了?「无量即一,一即无量」。梦中的任何一人一法都是梦中的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法;梦中的任何几个人几个法都是梦中的另外几个人几个法。一切名相、数量、大小、轻重都是我们的妄想变现。要这么「贯」。


我在05年到山西省阳曲县传法,一个69岁的老居士向我请法:「师父啊!我有一件事情总是想不明白。有一天呢,我按照墓林僧画道道念阿弥陀佛念到晚上9点多,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婆进门叫了一声,说黑咕隆咚的你在干什么?把我吓了一跳,当下什么也看不到了……」明白吗?连白天黑夜都是假的,白天就是黑夜,黑夜就是白天。人看的是白天,鬼看的是黑夜;人看的是红太阳,鬼看的是黑太阳,这个白天黑夜是不是贯起来了?


翻译这部《妙法莲华经》的鸠摩罗什法师七岁的时候,随他的母亲到寺庙里去念佛。他在外面把那个千斤宝鼎一只手举起来举着玩儿,七岁的小孩子啊,其他的人赞叹得不得了,「哎呀!这个小孩子怎么力气这么大啊?这个宝鼎我们十个人也抱不起来啊!」当他听到这句话,脑袋里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后,宝鼎一下就落下来了,然后再用两个手怎么推也纹丝不动。一念前后,判若天地,所以轻和重是不是我们的妄想而有啊?这叫「贯」。一两跟一百万吨,一钱跟一个地球的重量有没有区别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我们的妄想心。那既然这样,妄想心是不是我啊?如果一个人连妄想都不会打,你能不能成佛啊?不能。「知妄即真」。这叫「贯」,这叫「契」。你贯不贯?你契不契?


第二个字是「摄」。凡是佛法,一定能摄受众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本体,它没有办法不互相吸引。当年维摩诘居士助佛弘法,以种种开示教化佛的弟子们,要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传不同的法,这是方便法中的「摄」。


当年文殊菩萨代众请法:「佛啊!您快要涅槃啦,能不能把四十九年所讲之法,给我们再讲一遍啊?」文殊菩萨是以方便的「摄」来向佛请法,佛眼睛一瞪:「我哪讲了一句法?」这个「我」字讲得特别重,佛的本义是,「哪有我?我就是你!哪有讲什么法?法就是你们!」佛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个「摄」。没有哪一法不是你,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为什么我们能把佛法听懂?并不是因为有这个法,并不是因为佛会讲法,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法。为什么佛讲法我们能听懂?因为「佛即是我,我即是佛」,要这样来观照。所以这里的「摄」跟前面的「贯」是同一个理啊!


「我没有讲过一法」,这本来是方便说,但有些人把它解释为「断灭空」,或者最多把它解释为禅宗的性空,而漏掉一切万有。


那么我们要破除一个顾虑,没有文化听经能不能听懂啊?告诉大家:只要你沉下心来,即使一个字不识都能把经听懂。因为你就是经,经就是你。如果你心地浮躁,以分别心、轻慢心、挑剔的心来听经闻法,你即使是大学生,即使是博士生、博士后,你也不能入道!因为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自己的邪知见已经把你与真理隔离开来。


第三个字,「常」。世间法来理解,你常回家看看,一个月来三次五次就叫常。佛法里的「常」,解释为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常」是表佛法之真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动增减佛经的任何一段一句一个字,否则你是大逆不道!有些外道诽谤,佛经为后人所写,怎么可以相信啊?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佛经的来龙去脉作一个说明。


首先要明白,以佛的智慧和神通道力,他完全可以把四十九年说法在一念之间就变出经本,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佛法不坏世间法。同时,以佛空口白牙说法,弟子们以文字表法,这本身就不可思议。佛不留经书表「空」,弟子们结集经典为「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要体会佛的良苦用心!


那么,再来看佛的弟子们如何结集经典。当年由摩诃迦叶尊者带领五百大阿罗汉,组成一个非常严密的译经团体,由过目不忘、入耳成诵的阿难尊者登台,把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处所讲之法一句一句地背诵出来……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阿难每诵出一句,必须经五百阿罗汉全体举手表决,只要有一人有不同意见,那么这句话必须修改。古今中外有没有哪一个宗派的学术,像佛法这样慎之又慎?没有啊!


佛法传到中国,由梵文译为汉文又怎么样呢?同样如此。佛法的传承有别于其它宗派,它是封建帝王出于恭敬心礼请而来。经典的翻译往往由当朝宰相或者当朝状元组织全国进士以上学位的人,包含高僧大德,组成一个译经道场,一主两副。首先宣读梵文,大家表决没有错,然后再当场译为汉文,仍然是全体通过,最后经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所以对于佛经,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啊!


美中不足的是,经典的有些语言文字我们非常费解。这里有多种情况:有可能前人在刻版的过程中无意中造成错误;第二,古今语法以及文字表达的含义的差别所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法里允许「存疑」。也就是说,对于个别的章句,个别的文字,我们在解释的时候允许通融,但是你必须讲清楚;或者我们怀疑这个字可能是错误的,但不能改变。如果形成这种风气,你也改他也改,将来佛法面目全非。


「贯摄常法」最后一个是:「法」,带有规范之义。凡是佛所制定的戒律,必须依教奉行。想成佛嘛,你要常随佛学。对于一些小法,在佛法里也允许通融。比如佛当年在印度规定出家人仅三衣。超过三衣,你必须把它布施出去,否则你是破戒。这个法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办法实行,大陆的气候不同于当年印度。


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剃度到四祖门下,是两世投胎。他的前生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头子,叫栽松长老,双盘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然后请四祖给他剃度,四祖讲,「太老了,换个身来」,他站在那里就投胎,到一个马姑娘肚子里,人家还没有结婚——没有结婚他就能投胎,有的人还不相信。


后来马姑娘被逐出家门。那么当五祖七岁时,又去请四祖剃度。他有宿命通,前世找他今世还找他,四祖讲了,「太小了」,这个时候五祖着急了,「我前世来你说我太老,我今世来你说我太小,我到底什么时候来啊?」四祖没有办法,给他剃度了。他修禅定功夫到这种程度都是一个外道,都没有成就,而是通过深入经藏才开悟。这个问题现在对我们修行界困惑太大!至于神通,连鬼都有五种。


许多在家修行的居士说:没有关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赶快转变这种心态!人命无常,不要等待!何止是密宗?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都有假净土、假密宗、假和尚、假居士,明白吗?那些嘴巴一天到晚念佛拜佛,想到的只是自己健康长寿、自己成佛……都是假的!我们一个街坊修净土,七十多岁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啊!我那个媳妇太坏了!让她早点死啊!把她的命给我啊!」这也是念佛?!这不也是假净土吗?是不是假念佛?


不管修净土也好、修禅宗也好、修密宗也好,你必须先受持《法华经》《楞严经》,你才能成就。因为《法华经》《楞严经》是基础课,是公共科。可见,贯、摄、常、法,统统圆融,统统包含。


那么还有些经家呢,把这个「经」说为「径」,依着这条路我们就能成佛;也有把「经」说为门,不听经闻法你是门外汉,当然听经闻法一定要懂,懂了才叫「闻」;也有把「经」说为「泉」,从山泉水逆流而上可以找到泉水洞,以此表我们通过「经」而达到彻法源底,明心见性。也有人把「经」说为叫「绳墨」。过去木匠锯板,是用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装根绳,用黑墨汁染成黑色的,然后往板两边一挂,在板上拉弹出一条黑色的线,依着那个线来锯板,叫绳墨。这是表「规范」的意思,是讲我们按照佛的经教来规范「身、口、意」这三业。


「大乘妙法莲华经」这个经题呢,暂讲到这里。这七个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整部《法华经》几万字,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但是各段各句各字,它又都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明这个真实的道理,由此扩大到三藏十二部经、扩大到宗教、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的森罗万象,没有哪一个相不是哪一个相,没有谁不是谁。越是真理越简单啊!


下面我们把《妙法莲华经》的译者——鸠摩罗什法师介绍一下,他是精通三藏的法师。三藏是指「经、律、论」。「经藏」就专门介绍宇宙人生的真理,介绍无量的修行证果的法门;「律藏」是为了保护修行人的清净心,保护修行人既得的功德,规定我们在身口意三业而制定的戒律等,主要是约束我们的身,但身也离不开意;「论」呢,是对「经藏」和「律藏」加以解释、加以发挥,这个「论」可以由佛来论,也可以由菩萨来论。


鸠摩罗什法师是古天竺人,他的母亲在世时已证三果罗汉,她分析说:「你的使命是在中国,但可能会对你自身不利。」但鸠摩罗什大师不为所惧,发愿粉身碎骨也要弘扬正法,最终来到中国。那么他译经的特点,是「义译」。怎么叫义译呢?他把梵文的意思圆融为汉文,显得比较自在;那么玄奘大师的特点是「直译」,一般显得比较生硬。相对而言,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经文,更受大众欢迎。他曾经在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时翻译经典,而且准确无误。


下面我们就开讲正文。


素材 | 优昙花

审核 | 当宣

校对 | 当香

编辑 | 当扬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fahualuntan1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