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5.《法华经讲记》第四次修订版

法华论坛 2022-04-05


法华经讲记·安乐行品第十四

印广法师主讲


这品经文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初心菩萨来说,说法要谨慎,不要得罪人,不要自找麻烦,防止因为遇到风浪而退转。对于大根机之人无所谓,天塌下来也没有关系,「论心不论事」。第二呢,在「法预灭时」,也就是在末法时代的后半期,特别要注意。越往后人心越坏,你稍不谨慎他都害你的命,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可过于锋芒毕露。我们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因为自古以来传这样的大法,命如悬丝。歪门邪道会千方百计来伤害你,乃至要你的命。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这一开始把这品经文的特殊时间、空间特点说出来。于后恶世,因为这个时候人心险恶,菩萨说法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这绝非是菩萨贪生怕死,只有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把佛法继承下来。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这里的「菩萨行处」「亲近处」,前者为正行之处,是主要方面;「亲近处」是个别处、细节方面的问题。


住忍辱地:「忍辱」,这是菩萨的基本功,在关键的时候叫「不行之行」——「忍」了,是最大的理睬,是菩萨以定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我们面对任何的环境也要沉住气。忍之为德,持戒、苦行等法门所不能比。往往有些人热情有余但定力不足,你再怎么样勇猛精进、忠心耿耿,你被人所轻慢。这个「忍」,建立在「万法皆是我」的基础上。佛也不度无缘之人,不能以小失大。「住忍辱地」,它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它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是「柔和善顺」。世间法叫作「有容乃大」,你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众生。「善顺」:善于恒顺众生,引导众生。卒暴:是指浮躁不安。心亦不惊:看破生死的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镇定自若。彭德怀年轻时,有个当官的想试试他的胆量。两个人面对面坐,拔出枪来,往地下打了几枪。彭德怀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个人想:「他将来必成大器。」有些人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不管世出世间法都要有大忍力。有智慧的人该发脾气的时候他没有脾气,不该发脾气的时侯,全是脾气。他发脾气不是为自己,是恰到火候,用智慧来发脾气。


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这里重复解释忍辱的范畴。前面讲忍辱负重,这里是对外部的环境不做分别。「无所行」是静观其变;也可以行而无行,是自性流露。为什么?「诸法如实相」,一切法都是「我」,要顺从机缘。菩萨要随缘,不能以自己的心态来强迫改变别人。发心度人与一定要执著于自己的某种见解来强加于人,要区别开来。亦不行,不分别:这是对「行」说「不行」,对「分别」说「不分别」,这是讲要自性流露。菩萨「不行」、不做事,那还叫菩萨啊?这是讲中道义,「行而不行」,「分别而不分别」。「不分别」是指不用意识心分别,分别是指「转识为智」,用智慧来分别。所以这里的「不行,不分别」就是身口意这三业要随智慧行。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这里分了十个内容来劝解菩萨作为自己的助道之行,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处。你想少惹是非,不要给人造成讥嫌,不能一味强调「论心不论事」。


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要远离豪门权势,以免得到了小的利益却造成大的声势。豪门权势供养很大呀!防止你的心被污染,也防止别人造口业。你明明是在为建道场出力,结果人家认为你是在中饱私囊,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远离神鬼、邪门外道,防止我们不慎被人拉下水,防止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被转了境界。「梵志」:指佛教以外的出家修道人。这些外道以为只要不过男女生活就能成佛。其实不过男女生活只能升天,最高升到第七层天。可是到二十八层天,都是外道。「尼犍」:为苦行外道之通名,指出家修行的外道,译作「离系」,也就是离开家庭束缚,离开世俗人情的这些烦恼;也译作「无惭」——这些外道一丝不挂,身上抹的灰啊、泥巴啊,把脸抹黑了人家不认识,不认识我,我就不丑。他们认为修这种苦行就能了生脱死。「世俗文笔」:除了佛法之外的世间书籍、琴棋诗画。「路伽耶陀」:翻译成汉语叫「恶解」,主张地、水、火、风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终,四大亦随之离散,五官之能力亦还归虚空,故吾人死后一切归无,灵魂亦不存在。「逆路伽耶陀」:译作「恶问」。这是指外道以学生的面孔出现来问难老师。他不是出于好心,他属于嫉妒呐、轻慢啊等等这种心态来问、来答。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这是第三个内容,远离恶行,防止纵意。「相扠相扑」,严重伤风败俗。「那罗」一般是大力士。在过去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取乐,让奴隶之间互相打,打死了谁没有关系。这些戒律都是佛的慈悲,防止在我们阿赖耶识里种下那些糟糕的种子。


第四: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旃陀罗」是专门杀猪宰羊、杀鸡宰鸭的人。下面「畜」就是负责养猪养羊、养鸡养狗这些人。他养了干什么?卖钱。尽管他自己不杀,他也是卖给别人杀的。「畋猎渔捕」是打猎、打渔的人。「诸恶律仪」:指穿那种奇装异服之人。远离其人,防止菩萨心动。那么他们也是众生,来了以后我们也不能拒绝。那怎么做呢?跟他说法,但是不抱多大希望,能度多少算多少,别反被他影响。


第五: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求声闻比丘」,是指修小法之人。也就说,修《法华经》《楞严经》的菩萨,不去亲近小乘人;而修声闻之人不去亲近修人天福报之人。「经行处」就是修行的道场。「不共住止」:不能在一起。「或时来者」:他非要来找你的,你可以「随宜说法」,要看情况给他传大法。「无所希求」:对这种人不要有什么指望。但是明白「如来藏」并且发了大菩提心,你可以主动去接近他们。佛在这里是保护我们,不愿意让我们去冒险。有的人对「如来藏」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完全可以跟这些人天天在一起,是不是?时刻找准机会度化他们。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这第六条是远离「欲想」,防止男女之欲扰乱心性。在佛法里讲,妻子舍宅,甚于牢狱。这是欲界众生最难突破的问题。许多人即使学佛多年还放不下。这很可怜呐!许多人想挣脱家庭的束缚去修行,谈何容易。往往家庭破碎,父母不慈不悲,儿女不孝不顺,对于修行人来讲是天大的福报!天大的福报到手你还想扔掉,有没有智慧?已经成家之人,只有用智慧来慢慢地淡化家庭观念,淡化夫妻生活,淡化儿女情长。


作为弘扬《法华经》的菩萨,对女众说法心要清净,不能怀有欲想和邪念。不可以单独对异性传法,最起码要和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作伴,否则你浑身是嘴讲不清。第二个规定,亮门亮窗。如果确实需要个别交谈,必须是亮门亮窗。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这「不男之人」,虽然是男人,同时许多方面都具备女人的特征。不男不女,古古怪怪。有些还有生理方面的问题,在医学上叫「两性人」,有些上半个月是男人,下半个月是女人;上半夜是男人,下半夜是女人,很古怪。这都是由于我们过去世造种种业而受报。避免和这样的「不男之人」相接触,女人也是。不独入他家:不可以单独地进入别人的家。在寺庙规定,出门都必须请假,一般地都要二人以上。出家人不可以随便在外面招摇过市,惹人讥嫌,而且容易遭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特别是女众。不管在什么地方,在本土道场也好,在其它寺庙挂单也好,都要严格遵守道场的秩序。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对异性说法,言行举止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不现胸臆」:不讲与佛法没有关系的,以及调情的话语。「乃至为法,犹不亲厚」:纵使传佛法也不要显出特别地亲近。「况复余事」:何况其它事情。在世间法里这也叫洁身自好,严于律己,防止我们中途道心退转,也还要防止外众误解。


这第九个方面叫远离讥嫌。有些人在这个方面很不注意。你提出来讲,她说我心里怎么样怎么样。你心里怎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啊!人家没有讲你心怎么样啊,人家只讲你的行为不检点。特别是男女之间。男女交谈是非多,有公事、有正事三言两语足矣,不要像臭鱼烂虾一样黏在一起。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往往小孩子比较吵、比较烦,这是为保护菩萨的清净心。小孩子好玩啊,就把你的道心影响了。但是培养接班人,另当别论。从我们这一代发心,要使「如来藏」大法生生世世像接力赛一样传承下去。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培养接班人。我经常讲:「如果在路上捡到这么大的婴儿,你可不要错过啊!你给师父。」要不行的话我专门来当保姆,一定要培养我们的第四代,比什么都重要!大家明白吗?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这三句话是对上面这十个内容的总结。「常好坐禅」:是保持清净心,无牵无挂。「在于闲处」:也不是躲起来闭关,在愦闹处保持清净心,就是在「闲处」,在尘不染。「修摄其心」:「修」是修正,「摄」是控制,不好的习气把它改掉,清净的心把它保持好。


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这段经文涉及到诸多名相概念,还是说修清净心。把一切的法看破放下,在行持一切法的过程中以「无分别心」而行「分别智」。许多名相概念大同小异。藕益大师也是花了功夫,把这上面的内容用如来所讲的「十八个空」一一地对照。我们要非常珍惜他老人家的劳动成果。


观一切法空:是「十八个空」的总纲,总解有为法、无为法,一切皆空。是包括「人我空、法我空」也空,即「三空真如」。对这句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阿罗汉把它观照为「人我空」;通教、别教把它观照为「人我空」和「法我空」;无想天把它观照为「断灭空」;圆顿大法观照为「一心三藏」。


如实相:归纳为「十八空」中的「第一义空」。「如实」就是「阿」,「相」就是「弥陀」;「如实」就是「如」,「相」就是「是」,「如实相」就是「如是我闻」。


不颠倒:对照为「内空」。六根是真心随缘显现出来的妄相。一旦破除了六根,破除了我执,内空了,按照通、别二教,这叫智慧,就进入了「空智」。


不动:对照为「外空」,对于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已经看破了,用《楞严经》讲,「皆如来藏妙真如性」。看破了「六尘」就不为生死所动。


不退:对照为「内外空」,顾名思义:内也空了,外也空了,请问你退到哪里去啊?破除二边。


不转:对照为「空空」。怎么「空空」呢?破除了「人我空」,破除了「法我空」,谁在破的?「人我空、法我空」是「所破」,是不是有「能破」的那个东西啊?连能破的东西都要把它空掉。为什么?所破的东西是不是也是能破的东西啊?哪还有自己破自己?破除迷惑颠倒,「能所不二」——能破的也是「我」,所破的也还是「我」。「不转」,你就不会被迷惑颠倒,因为一切境界都是「我」。


如虚空:对照为「真空」。一切方、一切所、一切处都是随缘显现的一种幻象,没有真实的实体。所有的万法,有其名而不可求其实,一切都归于真空。可是真空没有办法讲,所以借虚空来比喻。打比方说:我们有时愣头愣脑的什么事也不想,人家问你在干什么?哎!你一想,刚才什么也没想啊。那就是真空。当你睁开眼睛起念以后,虚空出现。这样观照「真空」和「虚空」。


无所有性:观照为「毕竟空」,也可以说为「究竟空」。怎么「无所有性」呢?什么也没有。没有「自性」,没有「他性」,没有「共性」,也没有「无因性」。举个例子来讲,人怎么来的。你说我是妈妈生的。那妈妈从哪里来的?你不能讲姥姥生的。那姥姥从哪儿来的?所以你能不能讲是妈妈生的?不是妈妈生的,就是无「他性」。如果说自己生自己的话,那你没有生自己时,你在哪里啊?你怎么样生的?能不能讲自己生的?也不能这么讲,是不是?当然不能讲是「共生」,谁跟谁「共」呐?如果爸爸妈妈共生的话,那只有我这个人,应该前面像爸爸,后面是不是应该像妈妈啊?不可能。爸爸妈妈是亦男亦女啊?你不能说一个人又是男又是女啊!所以不能讲「共性」。但你也不能讲「无因性」,那也不是你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就是生出来了,这是现实啊,就亦无「无因性」。连「无因性」都没有,是不是「无所有性」呐?注意啊,这都是在方便引导。那么既无「自性」,亦无「他性」,亦无「共性」,亦无「无因性」,可是现前就是这东西啊!


《楞严经》讲,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我们回归大光明藏以后,一念就可以把今天听经的这么多人显现出来,也可以显现出无量的尽虚空遍法界,还可以把自己无量劫以来做人、做鬼、做畜生、做天王、做乌龟王八……统统显现出来,这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法都归结到我们的真心。那么为什么由父母来生我们?这是我们的一种习气,欲界可以胎生;在第七层天就可以自己生自己;在欲界天里男女相互看了笑一笑,眼睛瞄一瞄就能生出来。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用无量方式方法来变现,既可以「突变」,也可以「渐变」。只要我们愿意。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这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可思议的智慧妙用。


以物为例,就是无情物「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比如火:《楞严经》讲到了古人求火,是用一面铜镜对着太阳,然后在铜镜下放一片艾叶,焦点把艾叶点着了。我记得小时候曾经把玻璃镜子对着太阳,镜子下放一张白纸,那个白点就能把纸点着。来分析一下这个火的来历。如果说火从太阳来的话,是不是叫「自性」?太阳是火呀。如果从太阳来,那么太阳到点火的地方,是不是应该有熊熊大火把所有的高楼大厦、树木花草全部烧成焦土?很显然,不是这样。如果是从铜镜来,那铜镜首先是不是要发热?铜镜首先要熔化掉。如果是从那艾叶来,那没有铜镜、没有太阳,它能不能起火啊?所以「非自生、非他生」,是不是?第三,那么是不是铜镜、艾叶、太阳三者来共生的?也不是。那么三者共生的东西,那到底是火,还是铜镜,还是艾叶呢?那个火跟这三者的性质一样不一样啊?那么三者「非自生、非他生、非共生」,可是它又明明生出来了。是不是一定有原因呐?一定有原因就是非「无因」。可是这个「因」我们找不到啊!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念起来的?是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呐?


设想,如果当初拿着铜镜,焦点集中在纸上——大家一想:「只要对着太阳,马上就下雨」——当时如果这样想的话,是不是一定会下雨呀?这是由于我们的「同分妄见」共同形成。所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什么原因也找不到。它不是没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心。如果在科学家发明打火机的时候,所有的天人鬼畜,大家都认为这个打火机一打,水就能流出来,那现在打火机一定是什么机啊?一定是「打水机」。这个问题很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变化出来的。如果一开始天人鬼畜一致地认为这个机器把那个长江黄河的水、把水井的水打出来,打到水塔里,然后水塔一开下面就有火的话,那水塔现在是不是统统变成火塔了?一定是这个道理。都是我们由心想生。


在楞严会上二十四位菩萨讲圆通法门的时候,火头金刚在定中变成一团火,月光童子修水观,在定中身体就是一滩水。对这个身体,你想它什么它就是什么。你可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去好玩儿,既然这样:「哎呀!那个孔雀太美丽了,我专门打坐十年,我一定要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你到时候真会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到时送到那个世界动物园里去,价值连城。真会成就啊!当然要认真地想,一点点都不要打妄想,你就能成就。


讲「无所有性」,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法能生哪一法,没有哪几法能生哪几法,没有这回事,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我们的心可以变天、变地、变人。既可以突变,也可以渐变。地球人男女生活生儿育女,这就是我们心的力量的一种渐变。还不算渐变,叫中渐变。渐变、中变、突变实际上有无量的等级。这个心就是这么万能,它愿意怎么变就能怎么变。我们现在因为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了我们的心力,你能达到天人那种心力,你都能很大程度上把我们人体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但是我们现在不要感到悲观,正因为我们现在烦恼习气重,我告诉你,你才能成佛。因为我们有这种烦恼习气、有这种肉团束缚了我们的妄想,有利于我们修清净心。为什么圆顿大法叫「烦恼即菩提」?正因为地球人烦恼习气重,所以成菩提那个质量是不是很足啊?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太重了也不行。在三恶道里的众生他那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太糟糕,他糟到了极端,他也不能成菩提。天上的人包括仙家,包括那些魔王、怪王,他这个太自在了,千变万化,心不容易守住这个定力。其实那些鬼王神道的比我们人道的福报是不是大得多?真是大得多。往上的人太乐、福报太大,往下的人罪报、苦报太大,都不能成就。唯有人道的人苦乐各半,既容易发奋图强,又利于对比、比较容易开智慧。烦恼习气重这个最大的特点障碍住了我们,心比较稳、不容易去飞扬浮躁。我们要懂得这是我们的福报啊!肉团身隔阴之迷这是一道屏障,它障碍住我们去种种地妄想、去种种地神通万变,而使我们一心归于菩提。


中午有两个菩萨跟我说:「师父啊,我看了你讲的光盘,也听了你一会儿课,你怎么讲的佛法跟我们过去所了解的佛法根本都不同啊?简直不是在同一个世界讲话啊!」我说这就对了。《法华经》《楞严经》就等于在给我们讲科学、讲哲学,讲万物来龙去脉,讲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它不是叫我们怎么样修、怎么样念佛、怎么样拜佛、怎么样做什么什么事,它不管这些;它只告诉我们什么是佛、佛是怎么回事。诸佛出世没有第二件事,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理。你知道你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头上顶的天、脚下踩的大地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对面吹来的风、头顶下来的雨是怎么回事吗?这是我们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切语言道断:这里观照为「一切空」,这就是通教禅宗的「破有归空」,破一切相而归于自性,叫「无字真经」。没有一个字,没有一个相。开口就是错的。当真理变成了语言,这个「道」也没有了。注意啊,这是禅宗的境界,「真佛无相」。你说你读一部经——拿来!一把火给你烧掉!你说你念一句佛——过去,漱口要漱三天!把你的一口佛味漱掉,什么都不可沾!这是传统的禅宗。


不生:是指「有为法空」。一切万法,无非生住异灭,因缘和合而有。


不出:这是讲「无为空」。「无为空」就是讲「非不因缘」。破「无为」是不是立「有为」了?「不生、不出」,才真正把因缘法破除。


不起:叫「无始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始」,每个法都是个「无始」。前际无始,未来无终,叫「不起」。如果未来有「终」的话,它一定有「起」。本来面目就这么好玩?在《六祖坛经》里把它说成一个怪物——没有胸、没有背,没有头、没有尾,它是谁啊?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这叫「不起」,叫「无始空」。所以想想我们是谁?我们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大佛爷,却把自己贬低为:「我是李老汉的老婆」,「我是那个张老太的先生」,「我是王二虎家的小臭蛋」……给我们加上种种名目。你说可悲不可悲啊?我们具有无限的神通道力、法力,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我」,却把自己束缚得这么小,还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乃至拳脚相加,乃至要发生世界大战。「命自我立」,我们要把握好自己。抓住当下,不要等。谁都不能肯定明天早上还能醒来。人命无常,在呼吸之间。


无名:叫「性空」。任何一法都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它有没有名字可言呀?是个假名相,做个标记而已。这个茶杯叫飞机,行不行?叫它大炮,行不行?都行。一切的万法、天人鬼畜、佛菩萨都是个假名相而已。有佛吗?有菩萨吗?有天吗?都没有。都是我们的一个念变化而已。凡夫就在名号上执著,这叫「捕风捉影」。


无相:指「相空」。任何一法的形相都是由我们的妄想变现而有,叫作「水月道场、镜里看花」。这个人相一入定,一年半载,可变成一滩水,或一团火。可是我们却把它当成真的了。要吃好穿好,描眉化妆,你说麻烦不麻烦?凡夫在死物上用功;有智慧的人在心上用功。《楞严经》讲了「想升情坠」。后者为务虚、浪漫主义,必然往上升;凡夫化妆打扮,有一种情执,就往下坠。所以《楞严经》把我们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讲绝了!你看懂了《楞严经》,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原来成佛解脱就这么简单!


实无所有:佛也没有,空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实」,这里讲真实,是通教、别教的真实,讲「法我空、人我空」这种真实。这种「空」到底有没有啊?如果有的话你能不能现佛相、人相、天相啊?就不能。所以在这里「实无所有」,叫「三空真如」。「实无所有」就是专门破除藏教、通教、别教的那种所谓的「真实」。破除了以后在《楞严经》重新取名,叫什么?叫「真真如性」。你不能讲什么也没有,那是「断灭空」,你还修什么啊?「真真如性」——空也是「我」,不空也是「我」,空不空也还是「我」,有相、空相都是我一个念变出来的。讲「一个念」都是方便说,这一个念当下就是无量念、无量法、无量相。没有哪一个念不是哪一个相,没有哪几个念不是哪几个念,就是我们常讲的「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


无量:是「有法空」,有法就有量。有法当下就是「空」。


无边:即「无法空」。有了边是不是表界限、表断灭?「无边」则恒为「有」,能不能走到尽头啊?所以不能讲它是无法,就是表「有」。有些名相概念就近似于玩文字游戏,我们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无非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帮助我们观照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核心的核心是从「空」和「有」这两个角度来观照。


无碍:指「有法」与「无法」这两个法都空。有法、无法都空了,会不会给你造成障碍啊?都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


无障:这里是讲「三空」,分成了三。怎么「三空」呢?任何一个法分析到最后都是个空,没有实体。祖师大德曾经以那个芭蕉树来打比方。把芭蕉树剥皮,剥到最后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了?就是空。这是比喻分析到最后皆归于空。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这就是讲「缘起性空」。因缘和合而有,因缘分散而灭。注意,因缘分散而灭是不是也是因缘和合而有啊?生和灭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生」和「灭」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示现而已。


这里讲「从颠倒生」,仍然是讲「从因缘有」。颠倒生出来的东西,你能不能把它当真啊?怎么「生」出来的?它不是世间人认为的非要从老生小,非要有一个东西生一个东西。它这种「生」是无而或有,有而或无,所以叫「变化而有」。既然是「变化」,能不能叫「生」呐?这个拳头「变」成了手掌,手掌还是拳头才能叫「变化」;如果是拳头「生」出了手掌的话,对不起,应该一掌一拳,两个东西,是不是?拳头「生」了个手掌是二,这就是「有二」法门;拳头变出了手掌,叫「不二」法门。既是二,又是一。这个法至关重要!「以因缘有,从颠倒生」,「颠倒」即生相无明,在生相无明之前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作这样的观照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


素材 | 法悟

审核 | 观自在

校对 | 右开

编辑 | 当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fahualuntan1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