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1.《法华经讲记》第四次修订版

法华论坛 2022-04-05


法华经讲记·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三个人各有各的一批人马,这都是在过去世中的因缘。这也是向我们表一个法啊!我们修行人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广结法缘。从人缘到天缘鬼缘神缘乃至畜生缘,我们要会用心。但最主要的我们先把人缘结好,看你的心能不能容人?能不能养人?看你的气氛和谐不和谐?人讲和气生财,这个财既包括财产、也包括法财、人财。我们自己很明白你生生世世能得到多少人财?我们往往有时候是事与愿违啊!修行人不可以搞到孤家寡人那种境界。修行人的特点就是我们怎样时刻来包容人,而不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把自己水塘里的鱼赶到人家水塘里去,把自己树林里的鸟赶到人家那里去,使自己越来越孤立。所以我们在这段经文要懂得广结法缘。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这是信众见佛,弟子见老师的通常礼节,绕佛三匝。在几十年之前,学生见老师要周围绕三圈,合掌,然后再礼拜、礼三拜,这是规矩。但是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人心浮躁,所以现在这些传统的礼节已经没有了。现代人啊,心情很浮躁,他不仅不绕佛、不仅不顶礼,他还可以跟你强词夺理,他的声音还可以比你高。你讲一句他可以回你三句、十句、八句。不仅出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得规矩。在师父面前哪有弟子开口的余地?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你看整个所有的经典从头到后,学生见老师应该怎么见法啊?问好了以后就「却住一面」,你就不要开口了,只有老师讲话的余地。叫你讲话、问你,你可以开口。老师讲的话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只有好好去观照,连怀疑都不可以。老师一定有老师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将来都要当老师,你现在就可以设身处地:你当老师的时候,如果弟子都是跟你这样,你怎么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老师考虑的是整个全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该你管的事你不要管,天塌不下来。要管就要有把握,把大家管得服服帖帖。所以你没有这个金刚钻,你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所以我们每当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啊,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
 
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前面无尽意菩萨向观世音菩萨供养珍珠璎珞,这里大同小异。

彼佛为王说法:不用怀疑,这是传《妙法莲华经》,这一家人就是冲着佛讲《妙法莲华经》而去。

解颈真珠璎珞:是比喻妙庄严王和他的夫人求佛印证,不可以单纯理解为就是用财物来供养三宝。「解」是表听佛传法以后,心开意解,开了智慧。「颈」是表智慧的等级,表中道了义,是表圆融、圆满、圆通的真性菩提。「真珠璎珞」这是比喻他们的境界。「真」是表见性,真性菩提;「珠」是表圆满;「璎珞」是表妙音请法。因为「璎珞」是用各种不同的金属片和合而成,内空外实,风吹或者相互碰在一起的时候,它发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这是以此来比喻这个妙庄严王这一家人谈对佛法的体会这种法味,像妙音一样,来求佛印证。

价值百千:这是形容他们见道的功德殊胜奇妙。最伟大的就是智慧,金银七宝满虚空抵不上你对《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百千」是表无量,比七宝满虚空还要贵重无量。以散佛上我开口求法也好,我供养你珠宝也好,佛最能明白我的心境。「以散佛上」是求佛印证。并不是说佛要那么些东西。他什么没有啊?他自己千变万化就有了,还要你供养?如果你依文解字的话,佛变成了大地主、大财主,专门在囤积居奇,接受贿赂,那整个佛法变味。

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虚空,表智慧,是针对凡夫著实执有而言,能够透过「有」见到空性。「化成四柱宝台」,是表修行人在明心见性以后的心量扩大。「四柱宝台」是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或者四弘大愿。台中有大宝床:四弘大愿中有大智慧,般若智慧。「宝床」就是如来座。四弘大愿是我们的行持,行持在戒定慧里属于戒,就「圆顿大法」而言,法法圆融。没有慧,能不能成戒、成定啊?在种种行持中,就成就了我们的大智慧。敷百千万天衣:「敷」是包容、展现。「百千万衣」,是表「解脱德」,在四弘大愿的行持中,在如来座这个大般若智慧中,成就了无量的解脱功德。所以「千万天衣」就是如来衣。

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由妙庄严王供养的珍珠璎珞化成宝幢天衣,上面又有佛「结跏趺坐」,就表妙庄严王见佛成佛。也就是「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也就是讲的「开示悟入」,即开、即示、即悟、即入,也就是「花开莲现」。那么通过他的供养再通过佛的神力加持,显现出神通的境界,目的就是「开权显实」,就是显示「花开莲现」,显示「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显示「一念随喜」,蒙佛授记。再继续解释前面十七品讲,没有离开道场,听佛一段〈如来寿量品〉,多少人证到罗汉菩萨乃至等觉。好好悟这个法!那么这段法需要解释,一般的人不可能一目了然。我们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也要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啊!为什么在这里恨不得拍桌子打板凳?因为这个法太妙了!成就太方便太容易了!生怕你们产生怀疑,半路退转,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他「作是念」:这个佛身真稀有啊!他还不懂得就是自己。是不是跟我们有点相似啊?所以这里佛示现的就是你,你供养我的东西现在佛好那里,就是你嘛!有情无情是不是一样东西啊?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不:佛是话中有话。言外之义,那个跏趺中的佛不就是他「妙庄严王」嘛?就站在我面前。因为这句话是盯住了「妙庄严王」的这句话而来,「妙庄严王」非要认为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云雷音王佛」,他不认为是自己。佛生怕众生不理解,说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未来佛啊!就是那个我示现给「妙庄严王」看的,就是他的未来身呐!所以这里呢,又重复说明,这个王呢,入我法中修行。

当得作佛:正当名分成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佛名、国名、劫名都有了,是不是证明他已是「分真即佛」?「娑罗树王」:「娑罗树」是一切众树之王。这个树用斧头去砍,树的伤口一会儿就能愈合,就这么厉害。这是比喻我们的法身功德没有办法破坏。「国名大光」:「光」是表智慧;「大光」是表究竟圆满之智慧。「劫名大高王」:「王」是表自在解脱。「大高王」是表究竟解脱。

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这里的授记比较简单。有无量的菩萨大众、无量的声闻大众;「其国平正」就足以说明这个国土的依报、正报都很庄严。「平正」,心平国土平,心正国土正。所以丝毫不逊于前面的种种什么宝树庄严啊、宝相宝铃啊等等。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
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看到两个儿子说要出家,出家的原因就是佛太难遇,是不是旁敲侧击了?所以对于这些机缘成熟之人,一点就通。两个儿子并没有讲:「快点!你们还不出家?佛这么难遇。」你这样讲的话人家反而会生逆反心理。看你出家就出家,与我们有什么关系?非要逼着我们出家?你只需讲:「我要出家啊!因为这个佛法太难遇了!佛出世很难,出世以后我能跟他在一起也很难。而且正在传《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就更难。」

教化众生要有智慧。有些人叫他出家,他说:「不!」你不准他出家呢,他又非要出家。有些人怎么样劝都不行,你可以通过反面来讲;或者讲:「我们今天听经去,据我所知,去的都是有智慧的人。像你这样的人,算了,你就在家里面好了,你也听不懂,还是不要去了。」他就不服气。「怪事,你听得懂,我还能听不懂?」他可能就过来了。这样的人就是要利用他们的逆反心理来成就。

如果你讲:「啊!这个人可是个菩萨啊!他讲的经你一听了就能成佛!」他才不理你那一套呢!你讲:「哎呀!我现在觉得跟你也蛮自在的;我听那经有些糊里糊涂的,这个人讲的我半懂半不懂。虽然你不学佛,我觉得你智慧比我要好一点,你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行的话我就跟着你一起。」他可能就来劲了。

如果是对你过去的师父说:「哎呀!师父啊!我想来想去还是你最慈悲,还是你讲的法我最能接受。我稀里糊涂地跟他们听了个什么印广法师讲的光盘,总感觉不是个味道,你给我看一看,帮我开导一下。」他可能就能看。只要他看了,我告诉你,他也成就了。为什么?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即使他嘴巴上诽谤,已经种下金刚种子。

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八万四千岁」是时时事事处处。无量时间、无量空间、无量万法都叫「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如何来的呢?我们前面讲了「十如是」,十法界「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分为实法和假名,实法是一千。所谓实法是指地水火风、受想行识这真实法;所谓假名,就是人啊、鬼啊、牛啊、马啊、猪啊、羊啊、山河大地啊,这些语言名字。怎么叫「假名」?比如说茶杯是假名,实法就是这个铁块。又比如说佛像,佛像是假名,实法是一块铜。假名又分「正报」和「依报」。「正报」是指有情的天人鬼畜,「依报」就是山河大地、桌椅板凳等无情物。所以假名二千加实法一千,是「三千」。「百界千如」扩大到「三千性相」,「三千性相」又对照于身三口四这七支啊。我们无量的烦恼习气以贪嗔痴三毒为主,然后把贪嗔痴外的一切的那些次要的习气呢,共同算为一个等分。所以一个等分加这个三毒是不是四等分?四等分乘以二万一是不是八万四?所以这样就是把无量的烦恼习气也好,无量的法门也好,说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习气对应「八万四千」的法门,对应「八万四千」的智慧,对应「八万四千」的功德。

常勤精进:如果不明「如来藏」,你再精进也是假的,你没有办法「常勤精进」;只有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变现,你才能做到「常勤精进」。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在〈随喜功德品〉佛讲,对《法华经》生「一念信解」,比你修无量法门、无量时间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不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见道的人睡觉是不是也是修行啊?没有哪一法不在修行,何况你这个一念修行就是修无量行。所以「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前面加个「八万四千岁」,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念念在「法华三昧」。

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这里仍然是「法华三昧」,是证道位功德。怎么「净」呢?他的烦恼习气已经破除了,无论是见道位、修证位,都是自性流露,念念在道。这个「净功德」就体现出真善美,以此来庄严自己的身心,庄严周边环境和待人接物。

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妙庄严王在前面听闻佛讲经说法以后,他是以财物供养的方式请佛印证自己见道没有;在这里呢,他是经过修证以后,再次求佛印证。怎么证道呢?「即升虚空」。「虚空」是表智慧啊!已经破除了我执烦恼习气,「升虚空」已经是证道位的明心见性。「七」是表圆融、圆满、圆通之义。

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今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妙庄严王没有忘记儿子是他的善因缘,转变了邪心,这叫「知妄即真」,所以「安住于佛法中」。「安住」,最起码是初住位以上的现量功德。

「得见世尊」,这是作为过来人讲,我现在才真正见到了世尊,这是证道位的功夫。他这个时候是不是也印证到:啊!原来见道位的时候见到的佛跟我们现在证道位见到的佛是一样的道理啊!所以这里的「得见世尊」是见那个云雷音王佛,还是见我们自性本心呐?可要当心哦。可不要当作见到这个云雷音王佛,还没有听他传法的时候,他是不是就见到了啊?但那个时候见到等于没有见到;现在来讲,明白这个道理后见到的云雷音王佛跟过去明理前见到的云雷音王佛一样不一样啊?绝对不一样。

佛在前面也讲了,能听你舍利弗讲《法华经》则为见我,则为见你舍利弗,则为见菩萨、比丘。不懂「如来藏」,即使天天跟佛在一起睡觉,他见到佛没有啊?没有。他都不知道佛是谁。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他现在真正明白这两个儿子、这个老婆都是来度他的。「宿世善根」,我们在开课的时候,已介绍了这一家人之间的因缘关系。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印证「妙庄严王」:第一,印证他是现量境界;第二,印证他种善根、结善缘,能够生生世世得到相互之间的成就。

如是!如是就是印证「嗯,就是你讲的这样,就是这样,讲得非常真实。」

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经常强调啊,修行人之间要相互珍惜这种缘份。广结善缘,就是在为我们的来世铺路。来世你不至于跟一些歪门邪道搞在一起。凡是不能听闻正法的人,遇到一点点什么神通呐,马上就能凑合在一起。佛历来强调修行人要亲近善人,远离恶人,特别是修大法的人不要跟修小法的人,更不要跟修歪门邪道法的人缠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啊!

《法华经》是不是讲啊:「远离痴眷属」。我们往往不是以善知识和恶知识来分别,是以家人和外人来分别。是家里的人,是父母,是夫妻儿女,他再坏都是善人。你这样就太麻烦了!不是要求你出家,但你思想上要出家,你跟家人在一起必须时时刻刻想的是度他,而不是被他度过去。修行人只以道处,不以情交。你既然现在尊重我,爱护我,那我就来度你,跟我一起学佛。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地反省一下。妙庄严王这一家,妻子儿女并不是恒顺老子去享乐,去修外道,而是把他逼过来学佛法来成就。所以我们要好好把这笔帐要算清楚,你想不想解脱?而且现世就得到现报。

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善知识的标准就是他能够帮助你,引导你,让你对佛法生起信心、欢喜心,能够成就。「能作佛事」:既能示现善相,也能示现恶相。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修行要从法化生,你不得法成就不了;二者,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是明心见性之人,他能指导你学正法。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化导」就是以种种办法来引导你,能够让你明白真理,这叫「见佛」。
 
大王,汝见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这是云雷音王佛继续来开导妙庄严王,你了解这两个儿子吗?「见」是了解。「此二子」呢,已经供养了无量恒河沙数诸佛。也就是说,你这两个儿子已经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一切万法都是「我」,这一念就是供养无量佛。要与前面佛在〈方便品〉很多地方的金口玉言贯通起来,对《法华经》「一念信解」就是供养无量佛,何况时时、事事、处处勇猛精进,更不可思议。明白什么是佛,你就是供养佛。

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于诸佛所」并不是非要肉身佛出世,我到那儿去参加读《法华经》、诵《法华经》、听《法华经》,错了!「于诸佛所」是时时事事处处都持佛知佛见。

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既有大慈悲心,又有利他种种善举,引导众生读《妙法莲华经》,这是「令住正见」。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非此不可,方为「正见」。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
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这是「妙庄严王」再一次赞叹诸佛功德,求佛印证。前者住于虚空中是表从空智、总相智来观照万法。这里「从虚空中下」是表从「道种智、分别智」,以「无分别不妨分别」来观照「俗谛」。这叫会相归性、在俗见真。

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属于「依报随着正报转」。佛顶「肉髻」是不是有形有相的法呀?它是表真实智慧。佛有「肉髻」,我们有没有「肉髻」呐?你就是有「肉髻」,能不能看到?看不到。可是它在不在啊?这是讲「非空非有」。你说有嘛,你看不到;你说他没有嘛,我心里知道就在。其眼长广佛以肉身示现啊,有三十二种相好。佛眼长广是表佛知佛见不可思议的殊胜。而绀青色青色是表镇定、表自在、表清凉,青里带点微红。镇定里还有不可思议的奇妙。这是表智慧,表力量。眉间毫相白如珂月眉间毫相与「其眼长广,而绀青色」对应起来观照,是表一种神采,一种气色。

每个人身上都有光,每个人自己就可以看到光。怎么看呢?我教你们一个办法。两人一组,一个站到雪白的墙壁那边,站着不要动,另外一个人相距十公尺左右。看光的人注意养神,养十来分钟,心定下来,什么也不要想。然后就好像刚刚睡觉起来——刚睡醒是不是很清净啊?眼睛半闭不闭,观察十分钟以后,你就发觉这个人发光。如果身体健康的人一定是白光,白光冲天;如果有病的人是灰色的光;如果是病很重的人是黑色的光。如果这个人平时是练气功修外道的,他会采日月之精气呀,他有红光、蓝光、黄光出来。每个人都有光,每个人这个肉眼都有看光的功能。

为什么平时看不到啊?因为你心很浮躁,粗浊。那么在几百年几千年前农业社会的时候人心比较清净,他眼睛一看就看到这个光。健康的人都是白光,何况是佛啊!凡是身体很健康的人都有白毫相光。在这里示现的那种神通的白毫相光每个人都有,我们还可以自己看自己的白毫相光。

两种办法。一者,你在晚上把窗户打开,这里面是灯光通明,外面一定是黑暗的,然后你把双手置于窗户边,在黑暗与光交界的地方细心看,手就跟电光一样,煞白煞白的光放射出来;二者,晚上在桌子下面,有灯光和桌子影交叉点,同样把手一伸,你就看到手像电光一样射下来,那就是白毫相光。

作为佛来讲,他比任何人都清净,所以他的光比任何人都强。但是这只能证明调整色身这种定力,并不代表智慧。真正的佛光你看不到,看到的都是无明。有些人以身上有没有光来判定道行,因为修外道的人眼睛很利。如果一个人练气功几十年,每天能坐几个小时禅定,这个人走到哪里,那些外道只要看到你就拜,给你磕头。为什么?他看到你身上光亮很强。可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第三层天以上没有太阳,第三天叫「夜摩天」,天人自己发光。越往上面的天,天人发光越强,可都还是些凡夫外道。《金刚经》讲「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要搞明白,智慧不是以光来看。智慧之光没有光亮,没有黑暗,他就是一种灵感。那么在这里妙庄严王是赞叹佛在果地上的那种「三昧」功夫,赞叹佛示现的那种庄严相。

唇色赤好,如频婆果:「频婆果」是一种水果,红红的、亮亮的。

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世尊,从来没有看到你这么好的相啊!微妙功德,是佛出世教化众生所示现的无量色身三昧功德。所以通过因缘法,通过有形有相的善法也可以帮助引导,启发众生修行,但这不是主业。主业是以「一心三藏」这个心地法门成就众生。

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这是表明心见性的菩萨破我执和无明微细烦恼,在修证位的三昧定力。这句话讲起来很朴实、很简单,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也就是我们在讲「十八不共德」之所讲的,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一切的慈善功德随智慧行。菩萨果位的功德不可以打折扣,「未证言证」有妄语之罪,要受果报。

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他不是说生了以后当下就改,是连生都生不起来。其实见「一心三藏」这个法理法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照,你都会不知不觉除掉一些恶习。真正明白佛法,置于真实之处,你的心态一定会潜移默化。也就是「俱崇密化之迹」,这是妙法。你不明白道理,再怎样忏悔你也永远改不掉,你想改都改不掉;明白道理以后,你不想改你也改掉了,它由不得你。

说是语已,礼佛而出:「礼佛而出」是表已出生死,已出三界,感谢佛恩。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这里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对大众介绍了〈妙庄严王本事品〉以后,从对历史的回顾又回到现前当下。

于意云何:你们知道吗?妙庄严王就是在你们眼前的这位华德菩萨。

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根据藕益大师在《法华玄义》里讲,就是前面的妙音菩萨。

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他就是为了报答妙庄严王,在过去因地修行中成就他们三个人修行的功德,而发愿作为妙庄严王的夫人,以这种缘分来引导妙庄严王。作为他的王宫眷属,叫「于彼中生」。

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归第一义观照。如佛在《阿弥陀经》所讲,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如此诸大功德」就是「如是诸大功德」,是表菩萨的心态已证到十法界万法无非当人当下一念。这个观照不到位,你讲天大的功德也没有价值。这是佛反复讲,一念信解「如来藏」,比你修无量功德无量劫大无量倍。

特别是做讲经说法的法师,每讲到如是经文必须点明,否则你是白讲了。你把功德讲得天大都没有用。你没有见到真心。《法华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阿弥陀经》讲「如是功德庄严」反反复复讲了五六回,就看你懂不懂。对关键的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要细心观照。往往最朴实的话语里面就蕴藏着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道理。有些人读经只顾着咕噜咕噜,读过去到最后,什么意思啊?他什么也不懂。读经不是跟你论遍数,否则你越修,我执越重,越修你越糊涂。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读了很多经,很有道行,你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道行可言;当你读到什么经也不要读的时候,你就知道整个的万法就是我一念所变现,我也不读经,我也不诵经,你已经是虚怀若谷。

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与前面的如此诸大功德一个意思。他也明白,并且部分地证得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念心,这就是「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绝对不是讲在无量的老古佛当中植众德本。那是佛呆子,你把佛法当成什么了?当成了一种法执,你成不了道的。要成就道行就是在万法当中道交感应一个本体。

「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一定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未来佛就是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这一切的万法都是无量佛所。怎么个叫「植众德本」呢?你把一切万法刻骨铭心认可为自己。再大再大的功德也比不上把它看成是你这个功德大。你还有功德给人家,这个「给人家」,总还有个分别心。他的心里根本与你没有彼此之分,这是最大的功德,这是心地功德。如来藏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戒一切戒」。

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这是真实功德。这种功德就是「如此诸大功德」,就是「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你「一念信解」比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世间法怎么可以解释啊?没有办法解释。讲都没有办法讲,想都没有办法想。所以当我们懂得了「不可思议」,他可不可思议啊?你懂得了「不可思议」他就是可思议,就用智慧来思议。

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这句话又是妙:「哦!我听说过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我看到过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你对这个菩萨「识」了没有啊?没有。什么叫「药王」,什么叫「药上」?他们明白了「一心三藏」这个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了。刻骨铭心地懂得并且深信一切的万法皆是「我」的一个念所变现,以此功德加持万法,这个功德大不大啊?并且以此功德、以此法理法义开示演说,成就众生,引导众生。这就是甘露水,真正的甘露水,以这种药来医治众生的身病和心病,叫「药王」、叫「药上」。

在佛法里讲阿弥陀佛是「大医王」,所以这个「药王、药上」就是阿弥陀、观世音的代名词,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的代名词。有的人就专修《药师如来功德经》,天天念药王菩萨、念药上菩萨,你念了有没有什么用?没有用啊!要懂得什么叫「药王」,什么叫「药上」,你就认识了药王菩萨。我们天天在念「阿弥陀佛」,可是你不听《法华经》,不听「如是我闻」,连阿弥陀佛你都不认识,他站在你面前你都不认识。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又是当头一棒。佛就好像专门跟某些人作对:你们不是讲听经闻法不能成就吗?《法华经》里反反复复瞪着眼睛讲,佛说哪一品经时,当下多少多少人证果。你们好好地研究。〈妙庄严王本事品〉是不是也很短呐?内容跟〈如来寿量品〉差不多,讲了以后多少人当下「远尘离垢」,有没有来得及离开道场去修行啊?没有离开道场,他证果了。因为我们这个心说变就变,修就是修这个心,他明白了就成就了。

远尘离垢:一定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尘」,是指三界六道粗重的见思烦恼;「垢」,是指界外尘沙烦恼。把尘垢破除,最起码是明心见性初住位以上的菩萨。因为讲大法直接是对我们心而言,来破除无明微细烦恼。

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所谓「净」就是通达无碍。随便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泥巴、一个西瓜、一个苹果、一张人民币,你当下看到这个东西就是我,就是阿弥陀佛。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并且还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即使你讲不出来,你心里明明白白,一点不怀疑,你就是「法眼净」,你已经清净了。而且我们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来印证自己,你的慈悲心、恭敬心怎么样?你是不是懂得一切万法都是你?要自己印证自己。

佛菩萨的心态是没有办法用常人的心态来衡量的。弥勒菩萨的脚后跟给狗咬了一口,哈哈大笑,还赞叹狗:「怎么样啊?饱了口福啊!再来一口怎么样?」就是这样。有些人「神圣不可侵犯」,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这些人要好好检查一下。修行人就是要破除我执,一切的我们认为很糟糕的环境——自然环境、人事环境、社会环境,都是佛菩萨在成就我们,你不要在那里麻木不仁而造业。你别眼睛看到的总是别人怎么学「如来藏」的,你又错了。各人修自己的功德。

「法眼净」:检查检查,你这个法眼净了没有?


素材 | 法悟

审核 | 观自在

校对 | 右开

编辑 | 当扬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fahualuntan1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