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锄头挖出来的博物馆

吴晓铃 巴蜀风物志 2023-03-16


   据说四川人和想了解四川的人都打算关注这个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川报观察,作者: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对我们大多数观众而言,逛博物馆往往对镇馆之宝最感兴趣,毕竟寻宝、发现宝藏,说起来就很刺激。

在咱们四川,就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整个馆的建立,都是因为一次意外的宝藏发现。

这就是四川宋瓷博物馆,它也是国内唯一的宋瓷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里收藏了上万件文物,其中的主要展品就是1991年9月在遂宁金鱼村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南宋末年瓷器铜器窖藏。

这个窖藏是怎么发现的呢?

当时几个农民在王家菜地刨泥巴,结果在距离地表一米处,锄头一响,“黄金万两”。

这当然不是真的发现了黄金,而是指这里窖藏出土的宋代瓷器,价值连城。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遂宁金鱼村宋瓷窖藏,此次出土的南宋荷叶盖罐,是中国国宝级的瓷器。

那么,宋瓷博物馆究竟哪些好东西呢?

我们先来详细还原一下当时宝藏的发现过程----

一锄头挖出的宝藏

9月18日,当时正在挖土坑的村民们,先是发现一只绿锈斑斑的铜斗露了出来。破铜烂铁可以卖废品,大家自然紧接着往下挖,结果,更多的青白色瓷器出现了,黑褐色的泥土里一片耀眼的光泽……

金鱼村“挖出宝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开了。消息经过相关村民、金鱼村村委和当地派出所等多个渠道,陆续传到了市文物局。

当日晚间,文物局工作人员陆续赶到了现场。当看到在泥土间若隐若现的青白釉连环杯具,他们意识到,这里将有可能出现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他们很快向上级文物部门作了汇报,并着手开始抢救性挖掘。

此后,他们清出了一个窖穴,一大堆形状各异、排列有序的瓷器全部暴露出来,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多,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硕大的梅瓶、精美的纹饰、如玉的质感,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金鱼村“挖出宝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开了,四面八方的人们赶了过来。当晚七时许,天色渐晚,暮霭四起,当地村社干部从邻近农家院中拉出白炽灯照明,菜地里灯火通明,四周人头攒动,围观的群众虽多但秩序井然。灯光下,可以看见菜地中有一新挖的长方形土坑,深约一米,在坑底位置清晰可辨一溜套迭横放的青白瓷莲瓣杯,捋去浮土,还可见莲瓣杯下压着的青瓷碗盘。情况很清楚了,这是一处窖藏遗址。所谓窖藏,与居住遗址、宗教遗址、古墓葬等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遗存现象,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或者突然发生的事件,窖藏主人特意将有价值的财宝和器物藏匿在地下而形成的。窖藏有用砖石砌成窖穴的,有把财物装在大陶瓮中埋入地下的,也有挖个土坑就直接埋入地下的。埋藏方式虽然多样,但有一共同之处就是:窖藏埋藏的地点大多比较隐秘,大多是在很仓促的情况下掘地埋藏的。金鱼村窖藏就是挖个土坑直接“裸埋”的。

经过最终清理,坑内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包括景德镇影青瓷600件,浙江龙泉窑青瓷342件,另外还有广元窑、定窑、耀州窑瓷器共43件。

现存最大的南宋荷叶盖罐出自这里

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非常漂亮。

在这片瓷器窖藏中,它位于整个窖藏最底层最中央的位置,这是一个最受重视的位置——即便其他的瓷器都被损坏,也不会惊扰到它。

这件荷叶盖罐,腹围最大长达93厘米,高31.3厘米,由罐体和罐盖两部分组成。罐体浑圆端庄,呈圆球状。罐盖卷曲呈荷叶起伏状,在中心位置有一粒盖纽,整体来看,就宛如是一片池塘中随风浮动的荷叶,器物名称也得之于此。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件瓷器的釉色,这件瓷器满施以当时浙江龙泉窑最上等的梅子青釉。

“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

“至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如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对于龙泉青瓷,古人不吝以最美的字眼去形容。

青釉是宋朝龙泉窑的代表作品,而梅子青釉,更是当时青釉瓷器的巅峰之作。据了解,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这件青釉荷叶盖罐,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珍品。除此之外,这件盖罐的出土,更是打破了学界一直以来的陈见。因为在这件器物出土前见世的文物中,同样形状的瓷器,只见于元代之后,因而学界此前一致认为,荷叶盖罐是元朝的产物。可以说,这件盖罐的问世,改写了中国瓷器的一段历史,也改变了所有人对南宋时期南方民窑烧造工艺的理解。

这里出土的很多瓷器,真的让人爱不释手,见证着宋代雅致高级的审美。

比如: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琮式瓶是仿周代玉琮造型制作的陈设用瓷。这件龙泉窑琮式瓶把玉琮的端庄古朴的造型与龙泉瓷温润含蓄的釉色完美结合,表现出冰清玉洁、典雅高贵的气质,浓淡相宜,古韵迭起。在南宋窖藏中,琮式瓶目前仅见于四川遂宁。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卉纹大瓷梅瓶

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和缠枝莲花。刻工精细,枝叶卷曲而富有弹性,花卉纹间隙部满布阴文复线,纹饰密而不繁缛,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饰清晰,无论在出土瓷器还是国内外传世品中都属罕见。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花朵纹瓷碗

此碗所饰朵花纹是宋代瓷器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它线条简洁,布局严谨,以疏朗的形式点缀于清淡的釉色中,有如澄澈秋水中漂浮的几叶扁舟。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色青翠莹润。此钵造型独,敛口的设计使得整器婉转柔和,富有蕴藉之美。内外所施梅子青釉色青翠,浑厚滋润,与浑圆精巧的器形完美交融。外壁记划双层莲瓣纹,在一片青绿下若隐若现,绽放着安宁和纯净。这种钵可能是宗教供器,有学者称之为"净水碗"。在南宋窖藏中,莲瓣纹钵仅见于遂宁金鱼村。

是不是独有一番韵味?

古代美学,到宋代到达顶峰,既讲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又讲究含蓄典雅,内敛理性。宋瓷造型美,美在单纯飘逸;釉色美,美在自然冲淡;质地美,美在蕴藉本真。它不像热闹的三彩,不像雅俗共赏的青花,没有一定的功力,很难欣赏它那一抹天青。

是什么原因导致宝藏深埋地下?

是什么人,又是什么原因选择把一大批瓷器深埋地底?

来看看考古专定鉴定给出的线索:

线索一,此窖藏为南宋晚期窖藏遗迹。

线索二,出土器物以南宋中晚期产品为主,少量两宋时期产品。

线索三,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青铜钟上镌刻着“凰翔楼钱鑫”铭文。

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1235-1241年间,蒙军三次入蜀;1258年秋,蒙哥率军分三道又入蜀,1259年撤军;1268年,蒙宋第三次战争爆发,直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灭亡。

据考证,宋朝时期,遂宁县金鱼村曾经是府衙所在地,这为富庶人家的落户创造了条件。

公元1236年,蒙古族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1242年,破了遂宁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统治。

其间,大户人家纷纷外逃,而在战乱与长期的蒙元统治之后,埋下窖藏的主人想再找回自己的财物,已难上加难。于是,便留下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窖藏。

至于这个窖藏的主人,目前学术界认为是一个拥有钱庄和瓷器生意的当地巨贾。因为这里出土的瓷器,大多没有使用痕迹,并且很多器形重复,应该是用于售卖。当战争来临,这些货物不方便携带,只好埋入地下。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当地书院收藏的器物,因为出土瓷器中有很多文房四宝。

不管窖藏主人是谁,他逃亡之后再没有机会回到家乡。这批珍贵的瓷器就此掩埋地底近千年,给后人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宝藏。


每天推送一篇有关四川的高质量文章

喜欢本文,请点个“赞”“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