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蜀国的盛衰
据说四川人和想了解四川的人都打算关注这个公众号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1986年,三星堆考古实现重大突破,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轰动海内外,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四川达州人)难以抑制心头的激动,挥毫写下了如此豪迈的题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根据三星堆研究成果表明,在中原夏商文明兴起之时,我国四川地区也有一支上古文明在孕育发展,创造出耀眼的三星堆文化,也建立了我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国家--古蜀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在实质上影响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这个神秘的古蜀国究竟存在了多久?如何兴起,又如何衰亡?
在探究古蜀国之前,先要弄明白古蜀文明的范畴。通常我们所说的三星堆文化是指狭义上的广汉三星堆文化二、三期,即三星堆博物馆内绝大部分文物所处的年代。
三星堆博物馆玉石原石
实际上,古蜀文明不但包括狭义三星堆文化,还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一期)、十二桥文化(三星堆四期)、金沙文化、哈休遗址、营盘山遗址和沙乌都遗址等,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分隔开来研究,而古蜀国只是古蜀文明的一部分。
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描述过古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里的"四万八千岁"是一种夸张用法,古蜀国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历史。
李白《蜀道难》
据《华阳国志》记载,巴蜀之地在被秦朝统一之前,曾经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位君王,每一位君王都执政了几百年。这当然不足信,这五人应该代表着古蜀国的五个王朝(世系)。
由于蜀人"其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号",所以蜀人王朝没有详细的世系,但从蚕丛(图腾"蚕")、柏灌(图腾"白鹤")、鱼凫(图腾"鱼和鸟")、杜宇(图腾"杜鹃")、开明(图腾"龟和太阳")五个王朝的名字中,看出古蜀国深受古蜀巫文化影响,每一王朝都有自己的图腾印记。
古蜀国五王
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目前已经可以将古蜀国的五个王朝与考古发现对应起来。
《华阳国志·蜀志》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蚕丛,即蚕丛氏,是蜀人的先王,三星堆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表现的就是古蜀国始祖蚕丛。
巴蜀蚕丛王壁画
商王祖甲执政后期,居住在甘陕一带的羌人不堪商朝压迫,奋起反抗,结果势弱兵败。羌人中的一支——甘肃西南部的蚕丛部落也被迫逃亡,越过白龙江,退入岷山,伺机夺回岷县和陇南的故地。史料中有蚕丛居于岷山石室的记载,当时应该已有部分羌人进入四川盆地发展。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蚕丛部落也配合起兵,让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不过当时商朝实力犹存,商王廪辛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最终击败羌方,也打散了蚕丛部落,射杀蚕丛部落首领。
羌方是商代中后期的主要边患
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蚕丛族人跟随一位年轻睿智的青年进入四川盆地腹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今成都市下属彭州市,发现这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就停留下来。
因为最初停留的地方有柏树林,林间还发现白鹤栖息,所以年轻人倡议将部落名由"蚕丛氏"改为"柏灌氏",得到大家认可后,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柏灌王。柏灌氏的领地范围涵盖今都江堰、彭州、什邡、郫县一带,有部分族人进入广汉地区定居。
因为蚕丛氏和柏灌氏的祖地在陇中陇南地区,与汉中地区相邻,后来退入成都平原,仍与汉中地区相邻,所以中原文化经汉中地区传入四川,并影响到成都地区的文化发展。
蚕丛是古蜀国的先王,柏灌才是古蜀国真正的开国君主,这两个王朝对应宝墩文化时期,约在公元前2800-前2000年,等同中原龙山文化至夏代。蚕丛留下很多事迹和传说,包括他纵目的人体特征、居石室的居住特征和聚蚕而养的生产特征,都在三星堆文化中完整保留了下来,而柏灌的事迹则相对较少。
关中→汉中→四川,文化传播线
柏灌氏陆续在大成都地区建立起八处聚落(部落村),在广汉地区也出现了早期聚落。广汉地区的宝墩文化遗存和三星堆文化底层呈叠压关系,证实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存在年代先后顺序。
三星堆文明研究初期,不少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在本地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夏、商等其他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面貌的考古学文化。但随着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深入,学界逐渐抛弃了宝墩人是三星堆人祖先的推论。
宝墩古城遗址
因为宝墩原住民(柏灌人)与后来的三星堆人文明差异较大,并且存在文化断层,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并不是直接传承关系。三星堆一二期之间文化发生过剧烈变化,明显宝墩原住民被后来的三星堆人强制性同化或奴役。
柏灌王朝末期,实力衰弱,被南边的兴起的鱼凫氏部落兼并,原有的成都八处聚落,除鱼凫村落外均灭亡了。仅存的鱼凫村落可能是鱼凫人的支脉,也可能是最后留存下来的、被鱼凫人奴役的柏灌人。
鱼凫氏并不是羌人,而是蜀山氏冉族部落,冉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民族。鱼凫氏冉族兴起后,取代了羌族在蜀地的优势统治,并吸纳了蚕丛柏灌部落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古蜀国并非单一民族,来源十分复杂(应不止羌冉两族),冉族的鱼凫人和羌族的柏灌人之间可能存在酋邦联盟关系。
鱼凫王塑像
到了鱼凫王朝时期,古蜀国才算真正建立,年代对应三星堆二、三期,约在公元前2000-前12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代)。公元前1600年前后鱼凫王朝在三星堆建立都邑,经济、文化实力大增,公元前1400年前后引进中原青铜冶铸技术,三星堆走向全盛时期。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有鱼鸟图案,代表蜀王鱼凫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能凭借它上天入水。
鱼凫村遗址
在商代,古蜀国已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殷周甲骨卜辞中发现大量譬如"蜀其受年"、"征蜀"、"于蜀"、"至蜀"、"至蜀有事"等与蜀有关的记载。
商早期,商王朝曾积极对外扩张。根据研究表明,当时已经存在一条从关中平原南下,越秦岭经城固、汉中到达成都平原的重要路线,让当时的蜀地政权可以与中原王朝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
甲骨文“蜀”字写法
商晚期,商文化的势力在西面和南面大为收缩,秦岭南北地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青铜文化。这些曾经作为商文化滞留地的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吸收和继承了中原商文化以容礼器为核心的用器传统,在各自的器物组合中保留了一些容礼器。
汉中入川古道示意图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中的容礼器有尊、罍、瓿、盘、器盖等几类,以尊和罍为主,它们虽为中原商文化的器类,但加以改造后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类器物。而中原地区常见的青铜鼎、簋和酒器类青铜器型,并未在三星堆地区出现。
三星堆铜尊罍组图
鱼凫王朝后期开始衰败,而古蜀国下属的杜宇部落因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作战勇猛、立下大功,加之积极靠拢西周政权,已经具备取代鱼凫王朝的实力。等最后一代鱼凫王死去后,杜宇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杜宇雄才大略,想建立比蚕丛、柏灌、鱼凫三个王朝更大的功业。因此他积极的开疆扩土,使得国土领域向东可达嘉陵江,向西可至今四川雅安芦山、天全一带,向北可到汉中,向南可抵今天的四川眉山市青神县。
杜宇王朝强盛一时,对应十二桥文化(三星堆四期年代),约在公元前1050-前600年之间,相当于商末周初至春秋早中期。
杜宇自称"蜀望帝",将国都迁徙至在郫(存在郫县和成都十二桥争议,可能是先后定都的关系),把瞿上(有双流和三星堆争议,但应为三星堆,当地有大量四期遗存,而双流是开明王朝最初的国都,所以有误解)定为别都,以有效管理蜀国各地区。因为政治中心转移,广汉三星堆文化开始衰落。
考古专家在成都十二桥遗址发现的古蜀建筑群在建筑形制、建筑风格、营造技术等方面都十分先进,达到了都邑水平。其工程复杂宏大,堪称当地建筑史上的精华,展现了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成都蜀都大道十二桥路,遗址存续时间为公元前1700-前771年,其中建成都邑时间在前1000年左右)
十二桥遗址挖掘现场
杜宇迁都的同时,原鱼凫部落也进行了迁徙,迁徙到金沙地区,创立了金沙文化,成为了古蜀文明的另一文化中心。(成都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存续时间为公元前 1250年-前650年)。
金沙遗址金四鸟绕日饰(仿制塑像)
金沙遗址发掘成吨的象牙祭品
三星堆和金沙之间存在非常清晰的传承关系,金沙遗址很多器物与三星堆极其相似,或具有相同的(巫)文化元素,如金四鸟绕日饰、铜立人像等。但金沙总体的城址规模、青铜冶铸水平和手工艺水准低于三星堆,估计鱼凫部落在王朝更替时遭到重创,到消亡前都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杜宇王朝后来被开明王朝所取代,开明王朝最初定都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战国前期迁到成都。关于开明王朝创始人鳖灵的故事很具有传奇色彩。
金沙遗址十节玉琮
金沙铜立人像仅高19cm,重641g
《华阳国志·序志》:"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蜀王本纪》则说:"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鳖灵治水图
去除神话部分,可以推测出杜宇王朝延续了百余年,后来遭受了水灾。这时荆楚人鳖灵到达蜀地,取得了末代杜宇王的信任,成功治理了水患,后来杜宇将帝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就成了开明王朝的创始人。
其中"尸化"应是鳖灵利用蜀王杜宇迷信巫术而做的障眼法,以骗取蜀王的信任;至于末代杜宇王"私通鳖灵妻"、"羞愧德薄禅位"之说,恐怕是开明篡位后对自己继位合法性进行的美化,历史上的禅位大多如此。
金沙金四鸟绕日饰及其寓意
鳖灵的国号为"开明",而"开明"词义与"太阳升起"密切相关,如《楚辞·天问》所谓"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耀灵安藏?"说明开明王朝初期,还是继承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
开明王朝已经楚化,不见三星堆立人像与神树
开明之后,王朝世系比前四个王朝清晰很多。史料上有九世"始立宗庙,以酒为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的记载,说明古蜀国此时已经接受了荆楚文化,而作为古蜀文化象征的的神像、神树已经消失,代之的是真正具有礼器性质的青铜器。
开明王朝历经12王、350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于秦取巴蜀之战,古蜀国也随之灭亡,成为秦国的一部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秦灭巴蜀之战
总结一下:古蜀国可分三期,蚕丛、柏灌为前古蜀王朝,鱼凫为中古蜀王朝,杜宇、开明为后古蜀王朝,三者之间存在一定传承关系,但并非一脉相承,最终融入了中华大家庭。令人欣喜的是,他们都为巴蜀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世人追忆。
(本文转载自头条号“林响溪”,已获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每天推送一篇有关四川的高质量文章
喜欢本文,请点个“赞”“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