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岁转行,逃离通信拥抱互联网(中)

2018-02-03 岳京杭 中产之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产之路」


亲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哦  


「中产之路」 记录一个中产的成长。



本系列分三部分:


上: 通信从业经历

中: 转行的原动力、计划、行动

下: 互联网从业经历


本文为第二部分,关注「中产之路」,阅读其他部分。


30岁转行,逃离通信拥抱互联网(上)




04 股市初体验



应届生身份第一份工作没能解决北京户口, 对于一个在北京受过高等教育、有过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后续留京生活的种种不便。户口就像内裤,穿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空档就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


身边留京的同学基本都解决了户口问题,感觉仿佛被一个群体抛弃,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大概能体会到京杭君当时的无力感。扎根北京注定会比那些已经落户的同学艰难,但仍未放弃。工作之余开始思考如何快速地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因为相对加速增长的房价和日渐见长的年龄, 到底能不能留下来,就看这两到三年的造化。


工作一年后还清债务,稍有余钱,开始研究股市,为何选择股市? 因为较早就懂得了一个道理:


1.  打工或者业余兼职做外包本职上都是同一种模式,出卖自己的时间,一份时间只卖一次,身体不适就不能进行,长远看缺乏可持续性,天花板低;


2.  投资理财是当代社会人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越往后对财富积累影响越大,这是一项能带来「睡后」收入的方式,长远看,值得花精力去研究。


3.  股市入场门口低,不受场地制约。利用业余时间可进行,跟平时上班不冲突。受过高等教育,研究、逻辑能力得到长时间训练,理论上具有某种可行性。


4. 进可攻退可守,做不好继续上班,万一做好了就可以当做主业来做,简直完美。


一起租房的有个本科同学,他北理工硕士毕业在思科做销售(相比京杭君,这位同学意识更超前,目标更明确,现以是某明星创业公司总监,有关他的经历,可以另写一篇)。两人差不多同时关注到美股,先后开了账号。


为什么选择美股而不是A股,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1. A股乌烟瘴气,买方和卖方勾结,散户绞肉机;


2. 我所熟悉的公司都在科技行业,全球最好的科技公司基本都在美股上市。


13年六七月份,开始调研美股, 混迹「雪球财经」、「Seeking Alpha」,发现了「特斯拉」电动车,研究了一周,激动不已,当时有个说法,「汽车界的苹果」,这直接加速了京杭君的开户进程。


八月份开好户,找同学亲戚凑了10万RMB(输的起),发现特斯拉」的时候,股价80美元左右,等开完户涨到110多,机会不等人。巴菲特说过,好公司好价格才值得买入,嫌贵,一直没有买。


彼得林奇说过:“普通人因为自己生活或工作经历,比专业人士更早获得市场讯息”,太他妈的对了。 毕竟从事的是科技行业,而传统科技公司成长慢,互联网行业公司造富神话此起彼伏,注意力自然而然落在了互联网行业,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类公司财报,体验产品,调研市场占有率,分析商业模式等等不一而足。买过40USD一股的Facebook,50的奇虎360,150左右的百度,时间飞快,账户涨涨跌跌,转眼到了13年底,增值一倍。


行情好的时候,遍地股神,感慨股市真是知识变现的好战场,胜利带来过分的自信。找堂哥从老家民间借贷20万,年化利息12%,14年初追加投入股市,股票账户市值40万RMB。幻想以13年的业绩水平,两年内即可北京买房,财富自由亦指日可待,一切岁月静好。


而然事实是半年后(14年中),账户只剩下20万RMB,除去13年盈利,还亏了10万本金。加之美股晚上(北京时间)开盘,养成了盯盘的坏习惯,晚上醒来第一件事是瞄一眼手机股票行情,对健康亦造成不良影响。


反思和复盘,导致业绩不好的原因有:


1. 2到3倍杠杆,一旦遇到大幅回调,被迫割肉平仓;


2. 频繁操作;


3. 把握不好卖出时机(会卖的才是师傅)。


回头看,当初选择的股票到现在都涨了好几倍,求胜心切,高杠杆和频繁操作,对市场缺乏敬畏之心,非常不利于股市投资。


本来经济基础不牢固,亏钱更心虚。反思股市投资是一项长期事业,不可操之过急,风控第一,先考虑如何不亏钱。适时调整计划: 目前不宜投入过多精力,先把本职工作做好,打好根基,以图长远。



05 决定转行互联网


到14年8月份,算上实习时间,已经在三星电子呆了3年,因工作关系,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同行有过不少接触,大家对行业前景看法普遍悲观。加之通信是一个大厂商的市场,作为个体,求职选择有限,跟热火朝天的互联网行业天壤之别。


当时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受到不小冲击,业绩下滑,作为一个员工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所在部门组织调整。旁边一个80多人的部门被优化,一部分人被调到其他部门(京杭君所在部门接纳好几位),一部分合同到期不续签,赔偿N+1。据说这在三星中国通信研究院10几年历史中还是头一回,中年危机话题在内部又一次引起不小讨论。


面对裁员赔偿,有人欢喜有人愁。


1. 在市场有竞争力并且想出去的,争取被裁名额,高高兴兴,痛痛快快拿赔偿找下家;


2. 温水煮青蛙多年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一年,身边朋友工作上有一些变动。


1. 年初,研究生宿舍一个同学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跳槽到百度,薪资翻翻。


2. 5月份,表弟从一家传统安全公司跳槽到百度,薪资上涨2倍,比京杭君上面那位同学还高,当然比京杭君也要高。要知道京杭君这位表弟本科毕业(一所普通二本学校)不到两年,京杭君曾经辅导过其中考、大学报考、专业选择(其本科亦读了通信工程),触动不小。


3. 同龄但比京杭君早入职的两位同事,一位去了腾讯,一位去了百度,他们都离开了通信或手机行业。


4. 阿里巴巴上市,研究生对面宿舍同学毕业去了淘宝,上市前分到一些期权,按上市价算价值100W RMB左右。


30岁在即,不转行也许今后再无能力转行,以上,身边的案例,让京杭君下定决心,转行互联网。而这时,公司内部的一些变化利好京杭君的转行计划。


1. 4G通信技术,无论网络端还是终端,逐渐稳定;


2. 三星手机从以往的机海战略转变为精品战略。


上述两点,导致京杭君所属终端通信协议组工作量减少,找当时技术上的领导商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1.  继续留着这里,毫无扎根北京的可能,计划转行互联网,也许还有希望;


2. 需要时间学习新技能,希望少安排一点工作;


3.  年终考核差评本人来背,利好团队。


领导默许,希望不要影响其他同事工作状态。




06  行动


乔布斯在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在我的经历中也有过几个这样的时刻。


互联网公司这么多,去哪家公司能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  当然前提是有能力进得去。做美股分析调研科技网络公司的经历给了很大帮助,目标清晰明确。


1. 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已经或者有潜力构造护城河;


2. 公司短期不会死掉,未上市,估值不高,创始人有分享利益的意愿;


3. 创始人有过创业经历,能力得到过证明,有较大概率确保公司能做大。


14年十月份左右,在京杭君选择中,有这么4家公司,排名依次是:


今日头条

创始人张一鸣83年生人,年轻有为,在头条之前做过做过酷讯、九九房,饭否等。

C轮估值5亿美金,商业模式(信息流广告)已经被百度、雅虎等公司被验证过。


滴滴打车

创始人程维83年生人,能力在阿里巴巴得到过证明。

打车行业空间巨大,已经具有巨头的样子。


小米

雷军,不用介绍,当时估计已经不低。

11年小米到北邮招聘,京杭君当面跟二号人物林斌请教过一个嵌入式岗位招聘要求。

在三星做手机也对小米手机的成绩有所耳闻。


美团

王兴,前面有过校内,饭否经验

O2O在当年火得不行


目标有了,一方面打听在这些公司里面有没有熟人,一方面从他们官网找招聘岗位信息,根据招聘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将来从业方向,学习新的技能。 到15年3月底,三星的合同结束之前,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来准备。


关注本公众号,阅读后续面试跳槽经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中产之路」


微信搜索「中产之路」或「zhongchanzhilu」


老铁们: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