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一些细分IT行业,没有35岁现象

岳京杭 中产之路
2024-09-0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产之路」

今天星球有个问题,在读者中颇有代表性,一些毕业季的学生尤为关心。


老铁,IT这个行当,有没有一些细分方向对年龄要求比较宽松,没有35岁现象,比如图形学opengl、webgl方向,还有其他方向吗?


IT行业35岁现象,跟业务方向有关系,跟公司文化制度,社会发展阶段关系更大


这个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是从华为开始的,有图为证。



杭哥潜伏在一个几百人的华为员工群,都是一些已经被裁或者正在被裁的员工,群里经常讨论各种被裁案例。从群里聊天感知:他们对华为没有太深的怨恨,大多讨论如何争取更大利益。

另外,老员工从华为出来,很难找到满意工作,或者那么高工资的工作。


35岁被裁,跟末位淘汰紧密相连。


何为末位淘汰?


简而言之,华为、阿里等公司,每年都要对所有员工进行一次业绩考核,然后淘汰团队里绩效靠后10%比例的员工。


哪怕团队里个个985硕士学历,部门绩效又是最好一档,也要淘汰10%,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



这里解释一下,阿里系公司考核有个361制度,绩效分为3档,最好的一档,3.75分,比例30%;中间一档3.5分,比例60%;最差一挡3.25分,比率10%。

3.75分可以拿到8个月年终奖(具体多少还跟部门绩效有关),一定级别可能被授予股票,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3.25分没有年终奖,没有晋升资格,属于要劝退的那一档。

上图中题主部门20人,他们团队拿到最好的绩效,照样需要淘汰2人。

从题主描述推测,应该是个职场新人,这个年纪被淘汰,不愁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加薪,因此不用担心。要是35-40被赶走,重新就业就比较麻烦。


末位淘汰这种现象在硅谷也常见,代表公司是脸书和亚马逊。


脸书更甚,不仅有常规的每年末位淘汰10%(也有说是15%),还有另一项淘汰制度,应届毕业生,一般入职定级E3,18个月内不能晋升E4,淘汰。E4 33个月内不能晋升E5,也要淘汰。


Facebook工程师之死,一个走钢丝的互联网中年男人


上文中38岁的男主,职级E4,在一个压力巨大的组,最近一次考核被经理给了差评,即将进入淘汰程序,加上作为外国人又面临身份签证问题,一时想不通走了极端。


这些公司,对于他们认为合格的员工,给与极好的薪资和福利,让员工知道啥叫有情有味,啥叫家庭般的温暖

免费饭菜、免费班车,花样繁多的水果零食,定期体检,带薪年假,补充保险,集体婚礼,无息贷款,应有尽有。

总之,解决生活中各种分心的事情,让员工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工作,高效利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创造价值。

一旦考核进入头部档次,优秀员工、季度之星,加薪进级也随之而来,杭哥认识一位小哥,哥大硕士毕业,进入脸书总部,两年晋升到E5,半年后回国跳槽阿里,定级P8,简直开挂。

一旦被打上末位差评标签,那就是马老板口中的老白兔,或者任老板口中的平庸者,需要就地铲除,立马让你见识啥叫没有人情味,啥叫秋风扫落叶


华为、阿里这种10几万人的大厂,业务高度分工,P8或18级以下员工,在高层眼里,跟东莞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无异。

如果把公司看作一架巨型机器,那么这些一线干活的员工,就是无差别的通用螺丝钉,螺丝钉用久了有磨损,自然要下线换上新的;也有可能是燃料,燃烧完了当然要抛弃渣子,减轻重量,补充能量值更高的新鲜血液,继续向星辰大海进发,运载火箭不就是这么设计的么。


IT这个行业,计算机高考热和考研热,以及各路其他不好就业专业转行过来的,导致供给侧严重产能过剩,只要这些大厂能保持目前的盈利状况,维持目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工资,他们招工比东莞工厂还要容易,属于买方市场,末位淘汰的游戏就可以继续玩下去。

东莞小厂老板都知道优化用工成本,何况这些段位更高更精明的大厂老板,对于这些可以无差别替换一线螺丝钉,当然是新(年轻)的好。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在这种公司里,中年失业是个结构性问题,能做的就是努力奔跑,尽量冲进前80%,延迟那一天的到来,并在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那么,有没有温和一点的公司?

有。

比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华外企,不怎么搞末位淘汰,相比国内IT大厂,更加人性,当然薪资也要低一些(时薪可能并不低)。

但并不是说外企不裁员,外企裁员一般都大大方方明着来,理由也简单,减低运营成本,一般是整条业务线整部门裁撤,上至部门老大,下至扫地阿姨,一视同仁,赔偿也给到位。

我并不看好外企在中国的未来,大多数外企在中国的分部,定位为他们本土总部的离岸外包中心,要么看重中国市场,做一些产品本地化的工作,属于边边角角,没什么技术含量;要么看重中国员工的成本优势,而这个优势也在慢慢失去。

一旦中国企业突破技术难关,外企将不是土狼的对手。手机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功能机时代,高端市场都是外资品牌,智能机时代,外资品牌全线败退,苹果在今年Q3的出货量市占率已经降到5.2%,只剩内资华米OV继续逐鹿中原。

腾讯也相对温和,对于能力跟不上的员工,降级使用,我知道好几个总监降级为普通员工使用,继续上班。也听微信的朋友说过,只要愿意呆,龙哥不赶人,不过微信社招难度极大。


在华为、阿里崛起之前,不乱搞末位淘汰、人性化的公司挺多的。比如诺基亚,遗憾的是,沉船了,比如搜狐,也沉得差不多了……


这些搞末位淘汰的公司,有个共同特点,薪资高,用工量大,社会知名度高,愿意进来的太多。


对年龄要求宽松的公司,通常业务不热门,小市场,知名度小,薪资也没有竞争力,小而美的,找找应该还是有的。

末位淘汰,35岁现象什么时候得到好转?


等到程序员薪资水平接近社会平均水平的时候。

在日本,程序员薪资相比其他行业,没有优势,年轻人对这个行业没有特别喜好,程序员竞争自然就没这么激烈,也没有中年失业风险,相反,日本程序员供给不足,想搞末位淘汰都难。

中产群里就有好几位30+的程序员,在国内不好混,跑去东京了,他们说那边各行各业都缺人(日本人口自10年开始下降),尤其缺程序员。

德国也缺程序员,下图是文章开篇问题,知识星球部分讨论。


总体而言,搞IT,不要幻想在一家公司,一个岗位,甚至一个行业,搞一辈子到退休,不可能的,放弃幻想,轻装上阵。

而在中国,如果说:体制内要你的青春,体制外要你的青春,IT业更是如此

如下面这位同行,入职华为12年,欲继续奋斗与公司共克时艰,奈何公司不给机会。


前面说了,我们一定要提前规划避免这种情况,边也有成功换道的例子

昨天正好跟大神吃饭,分享一下他的最新情况。


不想找女朋友


上文介绍了大神的一些情况,老读者应该都有所了解,因为有不少新读者,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他是我前同事,清华数学系本硕,毕业5年多,刚开始在上海一家金融互联网公司,干了两年,然后来了杭州某互联网公司,干了不到3年,6个月前离职,就没有上班了,全职做比特币期货量化交易。

他之前上班对工作一直无欲无求,一直在业余折腾自己的东西,离职之前,已经兼职干了一年多量化,赚了不少钱。


昨天问大神最近都在干什么,他说没干什么,天天在家里打游戏,8点起,12点睡。

问他最近交易做得怎么样,他说还不错,离职这半年,赚了X百万,账户资产翻了一倍。

他年薪最高的时候到手30多万,最近这半年,月收入已经超过这个数了。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原来TMD是真的。

然后就开始讨论大神的交易策略细节,极端情况下怎么做风控之类的。大神说最近一次修改策略是一个多月之前,然后就没管了(策略失效之后再修改),天天玩游戏,啥事都不用干,这套程序24小时都在为他赚钱。


千万别以为你也可以赚这个钱,大神玩的这个是个负和游戏(交易手续费),他赚的钱都是别人亏的。

昨天跟大神聊了很多,限于篇幅,明天的文章再写。

3个月前,他在我们知识星球做过一次分享,有300多人下载,感兴趣的去那里找。




相关阅读
大龄打工者的出路在哪里
杭州互联网人的冬天



我私人微信,欢迎围观


我的知识星球开通一段时间了,欢迎来交流求学、职场、互联网等话题,沉淀了许多优质内容,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产之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