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房子能抄底了吗?
看房买房的全能小助手——昆明楼市微信小程序「昆明楼粉」,了解项目、查询房价一键搞定!
———这是正文的分割线———
截至8月份,昆明的新房成交量已经连续三个月徘徊在26万平左右了。
本地楼市的底部在哪,答案似乎已显而易见。
8月的昆明新房市场出现了两个新变化:一是不同业态的成交占比有所微调,二是前排项目的销量也开始出现下滑。
以房协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高层+洋房+院墅前十项目的销售面积,合计10万平多一点,这一成绩与6月时基本持平。
图源昆明房协。下同
这其中高层前十项目在6月时的合计销量,还有约8.4万平,但到8月时仅余7.5万平左右。
少了的近1万平,转移到了洋房和院墅类产品一侧。
而将范围从前十项目扩展到整个业态,这一结论也是成立的——8月昆明院墅的整体成交面积,已环比连涨三个月,在所有业态中一枝独秀。
虽然每月的增量不过2000平,但能涨已属不易,也别要求卷面有多漂亮了。
不过,虽然销量前十项目的成绩单缩水了,近三月以来本地高层的整体成交却始终很稳定,一直维持在22万平左右,变化在于头部项目的市场集中度在下降。
从6月份起,昆明高层月度销量前十的门槛,便收缩到了7000万出头,单月销售金额过亿的项目更是仅剩前三名。
而刚过去的8月,这一圈线再度缩水,连单月销售季军的成绩,也没能超过亿元线。
要知道,在行情相对较好的二三月时,销量过亿是项目跻身高层销量前十的基本条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本地新房市场的现状,那就是成交基本触底,而前排项目正逐渐将市占吐还给后排。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因为年内昆明各月的高层销量前十,除去新开盘、集中备案项目的偶尔闪现,基本都是些老面孔在做排列组合。
同样是那些楼盘,为什么年初时意气风发,到下半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呢?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需求端的支撑逐渐乏力。
年初本地新房成交量的回升,得益于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对教育资源的渴求,以及改善人群的集中出动。
无论是外埠还是本地购房者,基本都可划入这两大类其一或是兼而有之。
对这当中奔着学校而去的人群来说,过了年初预报名的时间点,相关需求自然会回落乃至于蛰伏,因为哪怕现在就买,也解决不了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改善的那部分,在当前的环境下基本等同于不可再生资源,毕竟动辄负担得起300万以上房产的人,本身就是市场上的少数派。
我们之前曾分享过一个观点,大部分昆明购房者其实已完成首次置业,这使得本地市场上的刚需更多靠外埠、尤其是地州来支援,也即所谓的本地刚需告急。
相似的趋势同样适用于改善,考虑到其在上半年已陆续入市,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就算相关人群仍有余力负担新的房产,回血也不会那么快,其更不见得会把所有资金all in买房。
两大购房主力先后偃旗息鼓,成交探底可说是必然结果。
为什么说改善人群也开始逐渐撤离了?因为改善项目的价格也逐渐撑不住了。
还是来对比下历史数据——前期市场相对旺盛时,高层前十中有1/3项目的销售均价能稳定在2w+;
但从6月份起,单价不过万项目开始更频繁现身榜单,而近三个月入围的2w+项目数量,更是锐减到了仅一个。
如果相关改善需求依旧足够旺盛,项目又何必做出这样的让步呢?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部分尾盘项目不愿、也降不动了。
不同于纯改善盘还能通过以价换量争取到一些摇摆的客户,把刚需的老路重走一遍,那些价格处于腰部、定位初改刚改的项目,让利幅度基本在前期已用尽。
既然眼下的定价还走得动,那其便不会去主动做出调整,哪怕走得慢一点、销量有肉眼可见的下滑,只要后面的追赶者暂时赶不上,那就硬抗。
毕竟能多赚一套就是一套,谁又知道明天是晴是雨呢?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原创
到这里,标题中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明朗了:
从成交到价格,昆明新房市场眼下正处在筑底期,月均26万平左右的商品住宅成交量、一万三四的均价,看上去已经没有多少下探空间了。
按理说“筑底”之后就该是“反弹”了。
但这只是基于常规情况的结论,新政一来,局势变了。
之前有关首套房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就曾简单分析过,新政确实能极大缓解还贷人群的压力,但释放出的购买力能否再次投向楼市,怕是个未知数。
举个例子,对很多买在2019年的人来说,哪怕以多数人设想的加点全归零的方式来调整,月供实际减少额也仅约500块左右。
这笔钱是不少,如果投向日常衣食行,对消费的提振将会是立竿见影的;但要是花在房子上,真的再来一套,那就未免有点杯水车薪了。
更关键还在于,一部分释放的购买力,是有可能直接转化为新增储蓄的。哪怕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这不还没到零吗?
而就算存款利率真降到零,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也无所谓——眼下大家想要的是安全,有个靠谱的“管家”免费帮忙看着钱,还要什么手表自行车呢?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退一步讲,就算真有人受新政鼓舞,准备买二套了,还是那句话,他会在明确知道自己能减负多少前,就着急忙慌出手吗?
新政就算要出效果,也不会是现在,真要有什么特效药,也不会憋到这会儿才掏出来了。
有人可能说别光盯着存量房贷啊,这不还有二套房首付下调、认房不认贷等其他措施吗?
实话实说,这一拨密集调控,对一线城市而言也许是好消息,但对昆明这类二线市场来说,喜忧参半。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线的上车门槛松动,买房变得比之前容易了,那那些实力已足够,但过去囿于政策限制只能徘徊在一线门外的群体,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认房不认贷,前提是手上的房子能处理掉,但昆明的二手房真的好出手吗?别忘了本地的二手房挂牌量,也已经下探大半年了。
数据源自中国房价行情网。昆明楼市整理/制表
(详情请见《政策雷声大 昆明二手房市场能“下场雨”吗?》)
再有,首付比例下调意味着什么,买过房的人都懂。贷出来的钱并不是不用还,首付比例高低,本质是时间空间怎么配比的问题。
并不是要唱衰这一轮新政,其实对比一年前,本轮政策惠及的范围及力度,肉眼可见的都更大更广了。
至少相关红利不再是新房或首套房独享,而是二手房、二套房多少也能沾沾光。
但越是这么普惠,可能也越说明这一轮政策的核心出发点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救市,而是为了稳消费、稳预期。
一切努力,可能真就是为了让房地产软着陆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所以,昆明这样的二线城市真能从新政中汲取多少动力,很难说;该担心的是人们的观望情绪会不会反而更加浓厚,或者干脆有了新的想法。
该不该抄,一方面取决于本地这个“底”够不够牢靠,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多久能反弹。但这两件事,眼下全没人敢打包票。
当然,昆明市场最为突出的底色,历来都是稳定二字。就像前面提到的两股撑起年内成交的力量,受新政的影响都相对有限。
对地州购房者而言,其确实可能想一步登天,但资金实力就那么大,别说是一线城市了,周边同等级二线也不见得能够上,城市跃迁的第一步终究只能落在省城。
至于省外来客,能来昆明买房的,放第一位的恐怕也不是什么保增值,气候能打就足够了。
上可能有点难,下倒是也下不去,这个筑底期可能短不了。
但这不正是稳定的真谛吗?毕竟低位稳定,那也是种稳定。
-- END --
推荐阅读
昆明楼市媒体矩阵:公众号【昆明楼市】、小程序【昆明楼粉】、抖音号【文锋说房 loushi0871】【寰云聊城改 kmls000】;云南好房研究院:公众号【云南好房】
留言美三代,点赞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