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 洋葱新闻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在这个新媒体迅速发展、报业衰落的时代,有一份报刊的销量却不降反增,它以专业报道“假新闻”闻名,却受到世界亿万读者的喜爱和追捧。这就是“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什么
洋葱(the onion)是美国一家以提供“假新闻”著称的组织机构。洋葱新闻是对时事的评论,以发表讽刺性文章为特色,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假新闻。虽然故事是假的,但绝非胡编瞎造,而是另类的社会评论。洋葱拥有专业的编辑、记者、主播等工作人员,模仿专业的新闻机构,报道风格讽刺、幽默,报道内容涉及到国内外以及当地,报道领域主要有政治、商业、体育、科学、娱乐等。
洋葱新闻因为缺乏真实性,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洋葱新闻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假新闻:首先它从不掩饰虚构性,而传统假新闻在被戳穿前一直是作为正常新闻存在;其次洋葱新闻并非胡编乱造,而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经过加工、改造,添加众多讽刺、幽默元素,最后呈现出完整的“新闻”作品。
“洋葱新闻”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
l 洋葱新闻寄生于源新闻报道或新闻故事(寄生性)
l 洋葱新闻是对新闻的报道形式、叙事风格、框架结构的模仿(模仿性)
l 洋葱新闻是作者个人独创的智力劳动成果(独创性)
l 洋葱新闻是以讽刺现实、娱乐消遣为目的(恶搞、反讽)
功能:
l 娱乐消遣
消费社会催生了网络生活的娱乐化,也带来了新闻娱乐化。洋葱新闻更加通俗风趣,迎合了当前读者的需求。网友在获取资讯的同时,摆脱了传统新闻的严肃枯燥,更容易进入新闻构建的情景中。洋葱新闻用荒诞故事隐晦包装敏感新闻,读者消费新闻中的恶搞和幽默,释放压抑的本性。
l 反讽批判
洋葱新闻自主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创作,给真实新闻披上风趣的外衣,既取悦了读者,又揭露了事件真相,表达了观点,引发社会反思。
受众心理学角度分析“洋葱新闻”受欢迎的原因
受众心理学是基于新闻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结合,通过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状况的研究,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满足其需求。现从受众心理学角度分析“洋葱新闻”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1)求新心理
受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特征。“新”一方面指内容上的新,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体现在观察视角、表现手法等,立意新颖,形式独特。洋葱新闻在时效性的基础上,采用颇具创意的切入角度和表现手法,迎合读者对新鲜事新手法表现的需求。
(2)求近心理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读者往往更乐于关注自己身边的和倾心的事物。“近”体现在两个方面:地理上的“近”意为空间距离接近;心理上的“近”指的是一种心理作用,读者通常愿意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付出更大的注意力。洋葱新闻便是利用一种“熟人效应”,以“真人”为基础,进行“真事”再创造或完全编造“假事”。
(3)求乐心理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趣味性迎合了读者的求乐心理,读者希望从新闻中获得乐趣。洋葱新闻的做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过解构、讽刺的手法让原本严肃的新闻变得娱乐、幽默,大大满足了读者的求乐心理。
(4)猎奇心理
猎奇心理是人人具有的普遍现象,是新闻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新闻能为读者带来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洋葱新闻的内容更加新奇另类,甚至有些不着边际,刺激到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洋葱新闻”对传媒业的影响
(1)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的真实性要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报道的事实是准确的,二是报道的是事实的真相。洋葱新闻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真实性要求的第一个层面,却坚守着第二个层面。洋葱新闻的专业假新闻与传统新闻专业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是真实还是虚假的事件,既然都不能完全反映事物的真相,那么报道真假新闻就无本质差异,“洋葱”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刻上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烙印。
(2)媒介话语权力的解构。读者对洋葱新闻的认可与他们对正统新闻服务的不满有关。洋葱新闻是典型的对秩序化、权威化、终极真理、霸权话语等进行颠覆的狂欢化的话语模式,通过撕裂现实逻辑链条以造成异样效果,消解主流媒体所营造的官方的、正统的、固有的立场,进而模糊了官方与民间的界限,现实性和虚拟性、瞬间性和常态性变得朦胧。
(3)文化民粹主义的新形式。洋葱新闻是文化民粹主义长期缺乏公共意见“出口”的产物,这种民粹化倾向,代表了草根阶层的民主诉求和权力诉求,蕴藏着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大众抵抗情绪。在异质化程度高、社会公正缺失、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精英与大众的紧张关系足以形成强大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极易将所有矛盾根源归结为精英和特权阶层的腐化堕落以及对大众的盘剥,从而将矛头对准精英阶层。
洋葱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问题:
(1)界限模糊,难以分辨。“洋葱新闻”写作形式与真正的新闻报道几乎完全相同,所改写的事件又几乎现实中的事实,在当前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背景下,分辨洋葱新闻对新闻素质不高的普通读者来说比较困难。尽管洋葱新闻在发布时会注明文章的性质,但复杂的网络环境,信息在传播和转载过程中易发生遗漏或者曲解,洋葱新闻本身的意义可能无法实现,还会造成大范围的误解和谣言,甚至形成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
(2)影响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洋葱新闻”将原本严肃、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闻事实通过过度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可能会降低甚至消解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度,直接导致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引起公众的重视,影响了问题解决的速度。“洋葱新闻”本身就是作者主观性非常强的新闻评论形式,在真相尚未明晰前,“洋葱新闻”过早介入很可能会让读者对于该事件先入为主,影响公众对该事件的判断,进而影响舆论导向。
(3)消费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洋葱新闻”所改编的议题往往来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一些事件上,过分讽刺和嘲弄当事人、受害者或许会造成二次伤害,不免给人一种为了传播效果而丧失底线、为了撰写者自身利益而消费新闻事件的感觉。
解决措施:
(1)明确标注此内容为虚构。“洋葱”发表的资讯大多没有明确标注“仅供娱乐”等字眼,不甚了解的用户看到并转发了相关资讯,很容易造成谣言的传播。同时,作者应适当戏剧化其内容,突出夸张、戏谑的特性,尽量与真实新闻保持距离与差异,让读者易于辨别该“新闻”并非事实,仅需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与情感。
(2)讽刺应适度,避免伤害当事人。洋葱新闻的讽刺应当是为了维护社会公义、批判社会失序现象,应当避免过度情绪性、攻击性的内容。同时,“洋葱新闻”的夸张与讽刺应当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底线,反讽也不应出现过于露骨的内容,以免对读者产生误导。
(3)避免过度娱乐化,承担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适度娱乐化能够增添“洋葱新闻”可读性与趣味性,吸引更多读者。但突破底线的娱乐化往往会影响公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甚至可能会让公众的关注焦点从严肃的新闻事件以及背后的利益链条转向一些极度娱乐化、戏剧化的细节。“洋葱”更应当弘扬社会公平正义,揭露讽刺不公正、违背人性的问题
参考资料
牛 静 论戏仿作品洋葱新闻的“新闻”风险
王聿昊 “洋葱新闻”的伦理边界何在?
谢璐姗 新媒体背景下中国“洋葱新闻”发展研究
张强强 以读者心理学解析美国洋葱新闻流行的原因
周 伟 美国的恶搞新闻文化——以“洋葱”新闻为例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