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交换理论 | 新传理论30

Diego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20新传考研QQ群


社会交换理论,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倾向。该理论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只在宏观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研究社会的做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代表人物有G·霍曼斯、P·布劳、R·埃默森等。


社会背景与思想渊源


社会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国内社会矛盾普遍激化,结构功能主义被发现并不能解释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功能主义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开始强调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反对只把人当作团体的组成部分、忽视作为社会个体行动者的观点。


思想渊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认为,交换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都是最大利益的追求者,人的行为就是理性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过程。社会交换论者吸收了成本、报酬、利润等概念,认为经济学对商品交换的分析,同样适用于社会领域。


2、西方人类学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弗雷泽研究了澳洲土著姑表联姻模式,并用经济动机予以解释;马林诺夫斯基阐述了交换心理学说,区分出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摩斯认为促使人们进行交换的力量来自社会或群体,把功利主义交换和社会结构分析紧密联系起来;列维·施特劳斯重申了交换关系,提出了交换对等原则。这些研究成果为交换理论提供了基本思想。


3、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在条件对人的行为和人格的影响,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条件反射,相信通过观察动物行为可以推断和解释人类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代表观点为“刺激-反应”模式。


4、齐美尔的交换理论

齐美尔重视交换的研究,认为个人加入团体的动机是为了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的交换模式,并提出了吸引原则、价值原则、权力原则、张力原则等原则。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George Homans),社会交换理论创始人,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著有《人类群体》《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社会交换的性质》等。



霍曼斯把经济学、心理学的概念、观点结合在一起,认为“把社会行为视为一种至少在两人之间发生的、或多或少要获得报酬或付出成本的、有形或无形的交换活动。”


基本概念


1行动:指个体为了获得报酬、逃避惩罚而做出的行为表现。

2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

3、刺激:指来自环境的暗示,能引起个体做出行动上的反应。

4、情感:指在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趣,通常被视为交换过程中的社会资源。

5、报酬/奖赏(核心概念):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6、公正性期待:指个人在过去行动中所付出的费用和所得到的报酬之间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主观期待。

7、成本:指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失去的报酬或受到的惩罚,分为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

8、利润:指在一项行动结果中,报酬减去成本所剩下的纯粹奖励,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9、投资: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包括社会地位、知识、专长、性别、种族等。

10、价值:指某一具体行动获得报酬或受到惩罚对于行动者所具有意义的程度。


普遍性命题


1、成功命题

一个人的行动越是能经常得到报酬,他就越愿意重复这种行动;一项曾经得到报酬的行动失去报酬时,行动便会终止,除非得到其他报酬。成功命题强调了行动频率与奖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刺激命题

过去某种特定的刺激一直有机会获得报酬,那么目前类似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刺激命题强调了情境再现可以导致行为再现。


3、价值命题

一个人的行动结果越有价值,他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价值命题强调了行动结果的价值水平对行动的影响。


4、剥夺-满足命题

一个人在近期内越是频繁得到某种报酬,这种报酬的追加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该命题是对成功命题的限定,考虑到了时间因素。


5、攻击-赞同命题

(1)攻击命题: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使他受到意料不到的惩罚时,他会感到气愤,并采取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2)赞同命题:当一个人的行为使他得到期望的回报,尤其是当回报大于预期或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采取赞同行为。


该命题注意到了人类行动中的情感因素。


6、理性命题

当一个人在各种行为中进行选择时,他会根据当时的认识而选择获得报酬的可能性最大的行为。这是总结性命题:行动=价值*可能性


六大命题之间的联系:成功命题是其理论最基本的公理,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情景的制约;价值命题指出人在选择行动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者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理论评价


1、意义

打破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垄断格局以及存在的弊端,推动了社会理论研究多元局面的出现。有助于理论研究走出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迷宫,走出以平衡、和谐为特征的“乌托邦”,更贴近社会现实。


2、缺陷

1只适用于小群体研究,对于宏观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缺乏解释力,研究层次过于微观;


2心理还原主义:把一切社会行为都归结为简单的心理行为,利用这些行为命题解释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把心理学的命题作为所有社会科学一般的解释性命题;


3机械论:引入“经济人”概念,认为在人际交往时,人总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将人的行为始终视为一种精于计算的理性行动;


4循环论证:同义反复,一些基本概念是相互定义的;


5过于强调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


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布劳(Peter Blau),美国社会学家,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著有《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互动:社会交换》《不平等与异质性》等。



布劳的交换理论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要弥补霍曼斯交换理论局限于微观层次的不足。他从微观领域的交换过程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概念和原则,并用以解释社会结构的出现;然后不断扩大研究领域,补充新概念和新原理,用以解释宏观领域的交换网络,在此基础上考察社会结构制约的宏观交换过程。


1、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布劳认为,人际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社会吸引过程导致社会交换过程,互相提供报酬将维持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继续交往。


不是所有社会交换都是对等的,以相互吸引、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可以是交互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社会交往中义务不平等就会使一方获得权力,而另一方失去社会独立性。


布劳把权力看作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给其他人的能力。获得、维持权力的战略是防止其他人选择保持社会独立性的任何一个条件方案,同时强制其他人服从,使其他人知道只有服从才能获得需要的东西。


2、宏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在宏观社会层面,他发现群体之间的交换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存在相同点:群体之间的交换也受到追求报酬的欲望的驱使;群体之间的交换也大致经历了“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的过程;人际交换中的公平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群体间的交换。


宏观结构中的交换与微观结构中的交换也存在着差别。在宏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换大多是间接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是远距离的。布劳认为共同价值可以用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因为共同价值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见解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参与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


3、方法论层面霍曼斯和布劳的不同点:

1霍曼斯倾向于“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心理还原论,即以个人的心理的解释推导所有的群体行为;布劳倾向于“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即认为社会复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心理现象,而是具有整体效应。布劳认为,微观结构是由进行互动的个人组成的,宏观结构是由互相联系的群体构成的,宏观的复杂结构,需要正式的程序与强制性手段来维持秩序。


2霍曼斯用对等性原则解释社会交换,布劳用对等性解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的社会交换。布劳认为,不对等交换产生了社会的权力差异与分层现象,从而用交换理论解决了微观向宏观过渡的问题。


4、理论评价:

1布劳的理论最大的缺陷是依赖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人类行为是以交换为指导的。这种过程是既定的,不能进行充分的证明和解释。一个人是否接受交换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的前提,决定了他是否会接受布劳的理论。


2布劳对集体组织的定义过于宽泛,囊括了从小群体到复杂组织。除了社区研究之外,社会学大多数领域都进入布劳集体组织的范畴中。


3布劳试图分析集体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内部的差别,但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差别,却没有对这些差别进行深入分析。


埃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理论


埃默森(Richard Emerson),美国社会学家,把既成的交换关系本身作为分析单位,用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交换关系的各种形式。


埃默森认为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单位应是个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交换者本身。交换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团体、社会甚至国家,交换理论应注重的是它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形态。埃默森成功地把网络分析技术运用于社会交换分析,用严谨的理论结构和概念讨论社会交换过程的形态,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埃默森把现成的关系——并非关系中的行动者——当作最小的分析单位,分析的重点在于行动者进行交换的报酬比率,以及这一比率在交换关系形成和变化过程中如何变化或稳定化。因此命题重点解释在更为广泛的杜会关系中外在于行动者的变量,交换关系才是要解释的变量,理论的目标是要寻找有助于说明特定的交换关系模式的规律。


社会交换网络理论的概念中,行动者、强化、交接、价值、报酬、代价和资源是互相定义的,但它们并不被独立于交换关系进行分析,也就避免了循环论证。这些概念是所有现存交换关系的已知项,因此,与霍曼斯的观点相反,社会结构不是理论的己知项,要解释的是杜会结构。


由于强调交换关系的结构,而不是行动者的特征,因此交换关系中的依赖、权力、平衡就成为中心概念。埃默森框架的主要问题就是交换关系中的依赖、权力、平衡如何有助于解释复杂社会模式的运行。


行动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同一交换过程可以应用于个体,也可应用于集体,因此消除了很多社会学理论中微观与宏观相分裂的问题。


埃默森和霍曼斯及其他具有行为主义倾向的交换论者所提出的概念,其中的差异是重大的,即理论重点由行动者的价值观及其他认知特性转变为交换关系的结构。

 

参考资料

边燕杰 - 《社会学概论》

饶旭鹏 -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吕  萍 - 霍曼斯与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比较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新传学子必备公号,哪个你还没有关注?

  2. “啥是佩奇”?以及那些有名的猪们 | 热点分析02

  3. “多闪”能攻下微信的江山吗?|热点分析01

  4. 什么是“机器新闻”? | 新闻业务09

  5. 20逻辑课1月16正式开课!让胡师姐告诉你为什么你的初试卷让老师改到吐血!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


我这么好看//


确定不点一下“好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