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猫爪杯”爆火探寻“猫”如何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 热点分析05

芊凝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20新传考研QQ群


「 猫咪经济市场已经无处不在 

转载自公众号 | 数洞社媒

作者 | 芊凝

“猫是唯一成功驯服了人类的动物。”

——马塞尔·莫斯(人类学家)

2月26日,星巴克咖啡在其中国门店就已经发售了2019年樱花主题系列杯。而在这组春季新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猫爪杯”。这款定价199元的一款猫爪杯,一夜之间火了,有的人为抢到一只杯子,不惜通宵排队,大打出手。而网上的销售价格已经被炒翻了五倍,这场闹剧也被戏称为“圣杯之战”。

图片来源:星巴克微信公众号

“猫爪杯”的爆火让人不禁好奇,猫是如何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人与猫的关系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好帮手:从“神化”到“驯化”

自古以来,猫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都与人类有着很深的羁绊。

古埃及神话中的巴斯泰特女神,形象就是一只黑猫。它被视为下埃及的保护神,同时还保佑着家庭的和睦幸福与人丁兴旺。6世纪的中国,九尾猫妖的传说悄然出现,狡黠神秘隐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在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狂飙突进,与旧宗教旧神话相关的一切都被视为异端。象征着魔鬼和死神的猫,尤其是黑猫,自然成了宗教战争的牺牲品。

图片来源:http://dy.163.com

渐渐地,猫逐渐从各种神化传说中走出,被驯化为人类的“好帮手”。

最早将猫驯化的地方是七千年前的塞浦路斯岛,而首次大规模地驯养家猫的地方,则是古埃及。考古发掘显示,早在55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驯化的家猫。这些猫被农人驯养,用来防止鼠害。中国的文人也大都喜好藏书,纸制品怕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人们很自然地就想起了猫。

不仅如此,人类被猫所吸引从而驯化其成为家宠,也有许多科学依据。1940年代,奥地利人种学者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将构成家猫可爱特征的一系列因素称为“怜幼触发特质(baby releasers)”和“婴儿图示(baby schema)”。主要是因为猫咪酷似婴儿的长相,容易激发人类的关怀本能和保护欲,这种情感又被称为“可爱回应”(the Cute Response)。猫咪的长相激发单身青年们的“养育本能”,刺激人类大脑的快乐中枢分泌多巴胺。除此之外,猫叫的声音频率也和婴儿相似,容易引起人类注意。

图片来源:baidu.com

除了捕鼠,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人会利用猫来求雨,中国人会利用猫瞳仁扩张得程度来测量时间,美国19世纪的报纸《解放者(The Liberator)》中记载着一种名为“猫拖(cat-hauling)”的刑罚,用以对待奴隶。

可见猫在为人类社会历史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陪伴者:

吸的不是猫,是寂寞

而现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猫的“功能性”用途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则是“陪伴者”的角色。中国现在的“猫热潮”,可以从当前的社会背景中寻找动因,这一点又与冷战后的日本极为相似。冷战后的日本已经从战后崇尚集体主义、服从精神的“犬型社会”,进入到现在追求自由放纵、个性主张的“猫型社会”。

日益发展的老龄化、独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处于经济成本和生活便利考虑,养猫的意愿远大于养狗。而在“猫型社会”背景下,低生育率,丁克家庭,空巢青年不断增长,经济低迷,都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社交关系复杂,吸猫成为一种解压和获得抚慰和缓解压力的“回避型”方式,更成为一种情感寄托。“云吸猫”成本低,但带来的抚慰作用却是真实的,并且也不用担心动物寿命较短逝去带来过多的痛苦。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杰西卡·米瑞克通过实验表明,看“猫片”可以有效缓解情绪焦虑。

图片来源:duitang.com

养猫亦或是吸猫已经成为流行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在通过“跟随潮流”的自我确认,从而形成一个想象的观念性的共同体,来追求一种集体归属感。譬如许多国内外明星纷纷上传和猫的自拍获得更多流量与关注,聊天对话中互发猫的表情包等。以猫为社交话题切入,也使得人际关系更易打开,“猫”具有“社会水泥”、“社交柔化剂”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精神按摩”作用。而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动物化社交”。

猫主子:

从驯化到被驯化,心甘情愿成“猫奴”

现在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人类大规模“吸猫”提供了便利,也为猫文化成为热点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曾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今的哪一样吸引人们上网的东西,是你之前没意料到的?”他回答道:“小喵咪。”当吸猫文化病毒式扩散之际,研究的步伐也纷至沓来。2018年年末,浙江大学某研究生的论文《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引起热议,可见撸猫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贯穿网络与现实。

现实与网络彼此成就,对猫痴狂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其实“猫奴”在英语中早有对应的词“ailurophile”(来自希腊语),其中“ailuro”意为“猫”,“phile”意为“喜爱”,类似“cataholic”的“holic(沉迷)”。从古代人们驯化“狸奴”为家猫,再到如今猫将人类“驯化”为“猫奴”。这一驯服的力量,以前源于猫自身及人类的生理本能,而今则来源于传媒与社会,以至成为一种难以抵抗的文化。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在中国养狗的人数远远大于养猫之人,但是猫的话题热度却近几年呈现暴涨趋势,以至近几年在Google Trends上的数据反超过狗,占据压倒性热度优势。这和猫狗的主人拥有不同的性格特质和生活习惯有关,相关数据显示,养猫的人多为单身未婚青年,“喵星人”大多具有“宅”的属性,在网络比养狗的人更为活跃,而“汪星人”则更喜欢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互动。

图为自2004年起,在中国地区Google网页搜索猫与狗的热度趋势

红色为狗,蓝色为猫 | 来源:Google Trends

除此之外,猫性格上也具备许多狗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仅内心傲娇,独立不黏人,不像狗一样百依百顺,容易激起人的征服感,而且还能够与人类形成互相陪伴而不打扰的相处模式。行为模式的不可预测,也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而这种神秘不可捉摸的脾气秉性也符合互联网的传播特点:非线性,零碎、自发、爆炸裂变式传播。

同时,这种未知而不可言述也留下了更多“诠释空间”,吸猫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获得了二次生命,从客体逐渐变为主体。网民们制作表情包和自发解读猫的性格行为,将猫“人格化”,赋予了猫更多创造力。这使得吸猫从单向展示变为双向互动,人与猫的关系在“互动与回馈”中变得更加亲密,猫的形象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这种再生产也成为了社交人群自身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在抒发中,猫咪的初始形象和人格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当代人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符号构建。

图片来源:sohu.com

另一方面,养猫也成为一种身份象征和中产阶级新标杆。在互联网上,养猫之人被戏称为“有猫阶级”,养猫和晒猫也逐渐衍变成了一种低调的炫富。《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发布,数据显示,猫咪消费者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4311元。从进口猫粮、益生菌膨润土猫砂到全自动激光逗猫棒器,这个外表可爱的小家伙简直可以堪称“猫形超音速碎钞机”。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人们购买物品不止是“当作工具来使用”,同时也是“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 按照鲍德里亚的理解,符号消费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的情感需求,猫咪还附带着显著阶层符号的“象征性价值(Symbolic Value)”,这也是区分个人品味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招财猫:

“猫咪文化”催生“猫次元经济”

其实早在日本,经济学家就曾提出“猫咪经济学”(nekonomics)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早被日本记者知恵蔵刊登在《朝日新闻》上。“猫咪经济学”指的是,经济下行周期内,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永远高涨,只要商家正确使用“猫”这个概念,就能吸引关注从中获益。

图片来源:m.sohu.com

2018年初,腾讯研究院也发布了《中国猫次元经济现象研究》,《2018淘宝宠物“它”经济报告》显示,18年一整年猫砂卖出约20万吨,猫罐头卖出至少1000万盒。《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55万人(含水族),其中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养狗的人依然占多数,达到3390万人,猫主人为2258万人。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预测,中国的猫粮消费到2022年将达18亿美元,超率先收益于猫咪经济学的日本。这些都说明以猫为话题的相关产业都极具商机和潜力。

随着人们对猫的痴迷,与猫相关的文化产业展现出强劲的潜力,以猫为形象的超级IP海内外也层出不穷:美国的加菲猫、猫和老鼠,日本的多啦A梦和Hello Kitty......中国也有像黑猫警长、吾皇等卡通形象,但是影响力与国外相比还有待提高。

网剧方面,有改编中国漫画家喵呜的《有猫在》;电影方面,有《妖猫传》;漫画方面,有国产动漫《罗小黑战记》和漫画家白茶创作的《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文学方面,有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音乐方面,有红爆抖音的洗脑歌《学猫叫》: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游戏方面,有《旅行的蛙》游戏制作公司开发的《猫咪后院》,还有微信小程序游戏《我要猫咪》。此外,用宠物猫图片制作的付费表情包(paid-for digital emojis and stickers)以及有广告植入的猫咪视频(cats videos with product placements)和微博也属于“猫经济”的范畴,逐渐受到市场关注。

游戏《猫咪后院》

△图片来源:duitang.com

除了线上虚拟的猫文化产业,线下也涌现出一系列因猫而火的现象,譬如北大的学术猫,小资文艺青年爱去打卡网红撸猫书店与猫咖,《上新了故宫》综艺的故宫御猫“鲁班”,微博Instagram、YouTube、Twitter上坐拥十几万粉丝的萌猫博主,马来西亚首次专门以猫为对象举办展会......猫咪如今嫣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亚文化符号。与猫相关的各类社会交往、文化现象,经济活动都成为当今社会景观的组成部分,让人无法自拔。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快乐、治愈系带来的精神消费,让猫咪经济市场变得无处不在。中国的猫咪经济的也正在从宠物饲养以及与之带来的宠物食品、宠物医疗的发展,逐步向宠物IP及延伸的商业化运营转变,迎来新一轮变革。

△图片来源:huaban.com

参考文献:

Glocker, M. L., Langleben, D. D., Ruparel, K., Loughead, J. W., Gur, R. C., & Sachser, N. (2009). Baby schema in infant faces induces cuteness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for caretaking in adults. Ethology Formerly Zeitschrift Fur Tierpsychologie, 115(3), 257–263

《人类“吸猫”小史》 英·艾比盖尔·塔克   黄竹沁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狗民网

《中国猫次元经济现象研究》腾讯研究院

《2018淘宝宠物“它”经济报告》淘宝

《“云养猫”的世界里有一个个孤独的年轻人》中青评论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一战失利不要害怕!胡师姐二战营全心为你预备!

  2. 胡师姐20新传考研全年公益讲座来啦!只需1元,每月两次高质量公开课等你来!

  3. 赶快收藏!新传考研必须熟记的英语专业词汇

  4. 文化工业 | 新传理论34

  5. 审丑猎奇,直播少女们的不归路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


我这么好看//


确定不点一下“好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