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21届考研生们:我的竞争对手每天都在增加

Gigi 学姐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行各业的人都带来了影响,在雅思考试接连取消几个月、四六级上半年考试取消、高考中考推迟等一系列举措之后,21届考研生也被投来同情的目光。


由于停工停产和国际贸易减少带来的经济下滑,导致许多大企业裁员或减少、取消校招,今年毕业的应届生们纷纷感叹:
找工作难!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定有许多本来打算走入职场的同学会放弃一份“鸡肋”的工作,转而通过继续读研来提升自己,并熬过这段经济瓶颈期。
同时我们看到,雅思、托福等英语水平考试的接连取消,并且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因为疫情关闭国境,都会影响到本打算出国留学同学的计划。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甚至取消了2021年秋季的博士生录取,因为疫情带来的动荡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才能保证在读生的教育质量。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而新冠疫情是否会导致国外其他院校缩减甚至取消研究生的招生,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至少目前看来,由于英语成绩、航班与签证问题,很多小伙伴选择延迟出国或取消出国的计划,已经成为事实,他们是否会加入考研大军?


种种变动导致2021届的考研注定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国家针对这一状况实施了研究生扩招政策,但考研的分数线依旧不降反升。首先看大趋势,报考人数呈每年递增,2020年创了新高。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今年报考人数高达341万国家预计录取人数为101.9万这意味着将有239.1万的考生被淘汰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疫情前曾出现大量瞄准大学生群体的商业自习室


按照这样的趋势预测,在今年经济不景气、出国深造难的情况下,国内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下,许多考生都面临自我质疑、间歇性颓废和焦虑的状况。
今天我们聊一聊备考生们的两种焦虑,一种是对自己的:学不完的知识,即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冲刷,使人头昏脑胀,似乎每天不睡觉也学不完全部的资料。

另一种是对环境的:暴涨的竞争者,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超应届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使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同学们的“必选项”。如何逐一克服这两种焦虑,恢复一个平和积极的备考心态呢?我们首先来分析焦虑的来源:

01.警惕 “知识焦虑症”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网络教育迈入一段如火如荼的盛况。以新闻传播学为例,每天都有好几个名师大咖的线上讲座,即便你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听,也会有热心的小伙伴将它们上传到B站。

图片来源:blibli截图B站:我绝不允许你错过这个学习的机会!
除了各种读书会、系列讲座、开放课程,我们还有无数的微信文章、书籍、网课、微博热搜、知乎高分问答、影视作品需要学习,常常恨不得自己有8只眼睛并且可以分别接收信息。

这便是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信息焦虑”, 面对爆炸增长的海量信息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未知的信息,但正常人类的大脑并不足以让我们完全吸收这些信息,由此引发的自我压力和精神紧张。
知识焦虑症常见于受过高等教育或在高新技术行业工作的年轻人,尤其是经常性接触媒介信息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一个信息更迭更为迅速的环境,使用媒介的频率非常频繁,当人们在媒体中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的时候,焦虑情绪就会产生。

对于新闻传播学的考研生们来说,由于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就是媒介,我们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媒介,然而长时间地沉浸于网络信息洪流中并不是一件好事。
知识千千万,精准地识别和获取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你需要首先想清楚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然后再有规划地关注几个特定的公众号、学者或者讲座。
要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的时间和知识摄入量,毕竟“信息过载”也可能造成头晕眼花、热情消退等“丧”症状。劳逸结合、保持学习动力才是打持久战的法则。

同时我们要“跳出知识焦虑的陷阱”,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指出,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变得更高了。
审慎地考察你所接触到的“成功者”的故事,他的奋斗过程是不是你可以模仿的?你自己的优势在哪?对于任何经验,我们都要因地制宜,挑选出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去学习。
最后,适当和媒介中“碎片化阅读”保持距离,抽出更多整块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完整地上完一个系列的课程。我们在网络空间中游离时,接触到的信息点都是离散的,缺乏联系,一个“已知”会牵扯出无数的“未知”,此刻我们就会因为面临太多未知而焦虑。
完整地学习一门专业课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够帮你搭建知识框架,将这个领域内游荡的孤立的知识点整合进一张有规律的网内,使你的思考更有逻辑,并建立了自己评价事物的坐标系。

02.暴涨的竞争者是客观环境


考研扩招、考研报名人数也随之上涨,教育部宣布今年研究生招生将进行扩招,共计全国约扩招18.9万人,主要集中在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对比起三百多万的考研报名人数,18.9万的扩招名额本不能缓解多少竞争压力。何况如今面临疫情,是应届生们找工作非常艰难的一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也会推动更多的人选择继续读研、读博。 
作为考研生,看到竞争者们来势汹汹,而一个研究生学历似乎成了找份好工作的“必备条件”时,难免感到焦虑。但我们要想明白一点: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客观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平添的焦虑并不能使考研人数减少,但有可能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损己而不利人的事情,确实没有必要。“你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既然大家都很难,那总体来看也是公平的,我们能努力的地方都在于“自己”。

BuzzFeed上的作者Anne Helen Petersen提到“千禧一代的倦怠感”一词:


Unlike "regular" burnout, which leaves sufferers feeling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frazzled, run into the ground and overwhelmed, millennial burnout also adds, among other things, “errand paralysis”.



英国目前有74%的年轻人感到焦虑并脱发,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承受时代发展和信息化带来的多重压力,面对客观环境的坦然与淡定,在面临不确定情况时保持镇定继续前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焦虑疲惫的千禧一代 What is millennial burnout?|随身英语https://mp.weixin.qq.com/s/W-0Am5L4YoWENxoacyvP1Q





编辑 | 青桐
责编 | 鲸鲸
封面图 | pexels.com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1. 新传学子必备公号,哪个你还没有关注?
  2. 在北大读新闻传播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3. 这就是我的研究生生活
  4. 暑假复习如何对战懈怠——教你时间管理
  5. 新闻学子毕业一年记:现实很痛,但永远爱这个花花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实战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