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网打尽“媒介融合”所有知识点,不收藏你就亏了

Oliviaaaa整理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开篇先带考研er们回顾一下(不完全总结版)的“媒介融合”历年真题



经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虽然概念提出很多年了,但依旧是各大高校的考查重点,并且热度不减,甚至有的学校会重复考察。所以,考研er们依旧要重视“媒介融合”知识点哦。
➤ 第二,各大高校对考生的考察方向侧重“现状、案例、趋势”,考生可以注意一下学习重点。
➤ 第三,各大高校的考察的题型,依旧是以简答和论述为主(表格里未批注考查题型)。


敲黑板!

接下来要讲解秘籍了

保你武功盖世、天下第一


(本文结构框架图)



1

媒介融合的定义 

这套武功是什么意思?


“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I·浦尔教授提出,原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也提出了自己对媒介融合的定义。


中国最早进行“媒介融合”研究的学者是蔡雯,她认为:“媒介融合包括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此后,许多学者纷纷基于不同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对媒介融合概念的理解。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2

媒介融合的动因 

这套武功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政治因素

政治力量对媒介发展的正面作用或负面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政治生态则是媒介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是中国媒介融合得以试水并蓬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市场因素

商业利益对于媒体而言常常体现出不容低估的驱动作用,市场竞争于媒体具有无可回避的逼迫作用,受众的消费需求——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接收信息——对媒体有着刺激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媒体安身立命的问题。


文化因素

外来文化积淀——包括媒介融合实践、媒介融合理论、中西文化的交融——是中国媒介融合的深厚底蕴和直接推动力。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媒介发展只有融入世界媒介发展的洪流之中,才得以与世界同步地发展。


技术因素

在这里主要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高科技,它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因。技术的因素,不仅以媒介融合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条件的面目出现,而且直接参与构成了媒介融合的现有局面。



3

媒介融合的变革发展之路 

这套武功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第一阶段:“ 组织的融合 ”

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占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


第二阶段:“ 资本融合 ”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到资本融合的双方不一定都是媒介组织,只要有一方是媒介或与媒介相关的组织,而且这种“融合”有利于它的发展,加强了其竞争力,我们都可以将其看作“媒介融合”的一个例子。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并购登上《时代封面》)


第三阶段:“传播手段的融合”

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



例如报网互动,还有更加典型的是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这个集团把30多个媒体放在了同一个大平台里运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是“资本融合”的必然结果。 

 

第四阶段:“媒介形态的融合”

新媒介融合了几种乃至全部媒体的优点。当前,媒介融合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组织、资本、手段和形态,而是全方面的立体融合。柏铨教授将这种融合分为物质层面、操作层面和理念层面的融合。


物质层面的融合,即工具层面的融合。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媒介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电视可以在网络上同步视频直播,传统广播与互联网结合为网络广播……所有媒介也都有了录播、事后观看的功能,类似于传统的点播。



操作层面的融合,即业务(包括传播业务和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掌握更加全方位的技能——能撰稿、摄影、摄像、编辑,通文字、声频、视频、网络。媒体在进行经营时,要在规制设置、资本运营、具体操作等方面,按媒介融合的要求而有所整合、进行联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各自独立运营、单兵作战。


理念层面的融合,即意识层面的融合。包括,中国原有媒介发展理论观点中依然具有生命力的部分与新的媒介发展理论观点的融合;中国媒介理论观点与西方媒介理论观点的融合。这些理念是在媒介融合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又反过来推动着媒介融合实践的健康发展。


 

4

媒介融合的类型 

这套武功的招式有哪些?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

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❷ 策略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

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结构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

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和解释。


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

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前文中谈到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❺ 新闻表达融合 (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

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5

媒介融合的积极影响 

这套武功的优势有哪些?


 第一,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报纸媒介得益于网络,使受众在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线阅读相应的报纸,调阅过往报纸的电子版,从而突破了以往阅读纸媒所遭遇的时空阻隔。


电视媒介得益于网络,使受众能在移动的状态中收看节目,这无异于扩大了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空间范围。广播媒介得益于网络,不仅保持了听众在移动中收听的固有优势,而且可以使广播延伸到网络所到的任何地方,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的传播范围。



先前人们有过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已经或正在式微的担忧。现在看来,媒介融合并没有使中国的广播陷于绝境,广播的“随身听”、“宜而爽”、“万家乐”等功能依然存在;随着与网络的深度融合,广播“活”得比以前更好,其前景并不暗淡。


 第二,媒介融合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


原先的单一媒介形态如不改变,将与当今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与媒体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不相适应,与受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和现代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媒介融合暗合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深层次心理需求。由于媒介融合,当下的媒介形态较之以往的媒介形态更趋丰富。



这有利于多彩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表达。网上视频是网络与电视的结合体,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本该由电视台传播的节目;手机原先的功能是通话和传递短信,现在还被用来作为终端接收新闻信息,从而成为新的媒介形态;博客微博客等,也与新的媒介形态有关。如果不是媒介融合,受众就只能恒久地使用四大媒介,而无法享用除此以外的新的媒介形态。


➤ 第三,媒介融合使新闻从业者的能量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新闻从业者的能量有显能量和潜能量之分。在全部媒体皆为传统媒体的时代,新闻从业者所释放的仅是显能量甚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潜能量则并没有得到释放。这是因为,媒介形态相对单一,与此对应的操作也相对简单,新闻从业者仅仅释放显能量已经能够满足媒体对他们的要求。


一般而言,潜能量是需要在外力的逼迫之下开发或凭借内在自觉开发方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由于以媒介融合为主要内容和因此而引起的外部环境条件相应的急遽变动,使媒体不乘势而变就不能满足受众的有所变化和提升的消费需求,就不能在与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新闻工作者个人就无以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难以安身立命。这时,应媒介融合之需开发自己的潜能量就成为新闻从业者的唯一选择。


➤  第四,媒介融合使媒体创新和新闻创新的空间有所拓展。


在媒介融合的大势之下,无论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新闻生产、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方面,都既有来自外部的创新要求,又有媒体内部人士所作出的创新举动。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闻理念和表现手段,即萌发和诞生于媒介融合的实践之中。受众由此而感受到了新的新闻理念、新的媒介形态新的新闻样式。



6

媒介融合的困境、消极现状 

这套武功的破绽有哪些?


 第一,只是媒介拓展,融合仍在萌芽之中。

当下的媒介融合,其实还是传统媒体基于生存危机被迫进行的一系列的变革,其目的只是为了赢得受众,获取流量,从而为媒体自身谋得生存根基。对于媒介融合的探索,仍受到传统媒体一系列操作流程的印记困扰,介于现实的掣肘,媒介融合仅局限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框架之中。其融合的模式主要是媒介拓展,其所做出的融合努力只是一种拼接、相加,并未真正带入思维融合,想要真正赢得受众,其融合不能只是局限于媒介技术、组织的融合,还要做到社会的融合。真正的融合还处在萌芽之中。


 第二,融合速度不均匀。

媒介融合的速度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是不均衡的,那些富裕、科技文化发达的地区正在成为早期的适应者,而其他地区则努力追赶。这个现象在实践中尤为明显,央级、省级媒体占据着融合的资金和渠道优势,取得长足发展,而市县级媒体的融合道阻且长。


(央视频5G新媒体发布会)


➤ 第三,从顶端下沉,在摸索中前进。

当下重点建设的县级融媒体,可谓是将媒介融合从顶端变革聚焦到基层发展。县级媒体融合解决当前基层媒体发展的困境,为媒体融合、信息沟通、社情传播打通“最后一公里”,体现出思维方式和政策导向的转变。让县级媒体真正变成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体化平台,这样的融合值得期待。


➤ 第四,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精专不被强调。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人们较多听到的是记者应当如何全能,不全能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可能被淘汰。但是,上述做法以牺牲新闻从业者业务的精专为代价,其实并不值得提倡。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看,长于文字的记者未必强于在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方面有所专攻的记者。即便刻意训练,也未必就能改变这样一种状况。


关于同一题材,新闻从业者的时间和精力不是花在题材的开掘和报道的深化上,而是放在进行适当改造从而为不同介质的的媒体供稿上。受众屡屡见到的是同一记者所撰写或制作的见诸不同媒介的新闻作品。这只能是媒体节约新闻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盈利之策,然而并不是促进记者深挖题材、增加报道深度的新闻精品生产之举。


➤ 第五,新闻从业者的个性特点趋于弱化。

新闻并不是不需要报道者个性特点的行业;恰恰相反,举凡做得好的新闻都充分体现了报道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个人风格。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同质媒体原本就缺乏足够明显的可区分性,新闻从业者的个性尚比较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媒介融合,是不是会使特定主体本来就并不多的个性成分进一步被溶解稀释。



7

如何走出媒介融合的困境 

如何破解武功的破绽?


第一,业务融合:超越“全媒体化”。


今天业界关注的媒介融合,更多地是关于业务层面的融合。近几年兴起的“中央厨房”等,也是媒体在业务融合方面探索的结果。中央厨房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模式也并非一定要复制到每一个媒体。


与中央厨房同样备受关注的是“全媒体化”,但它并非意味着要求每个媒体都要如此,也并非意味着媒体原有业务形态的放弃或弱化,或者媒体最终做的都是融媒体产品。一个融合的市场反而可能要求媒体原有特色的强化。简单把全媒体化作为媒介融合的代名词,可能会产生方向上的错误。


与业务融合相关的融合是机构融合。尽管理论上看,机构的融合有助于业务的融合,但如果机构融合不是由机构自身的利益驱动,而只是外力强制下的机械捆绑,这样的机构融合恐怕是难以持续的,或难有成效的。机构融合中不同机构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视。


 第二,媒体与用户的融合:生产力再构建。


尽管新媒体时代专业生产的内容仍然重要甚至比以往更为重要,但用户生产的内容也不可或缺的。媒介融合不只是媒体内部的生产流程改造过程,也应是媒体与用户融合的过程,要将用户深层引入到媒体的业务流程与业务模式中,使用户成为整个媒体系统的新生产要素,激发其生产力。专业生产力与用户生产力的结合,带来了媒体生产力的再构建。


用户同时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新媒体平台释放出来的用户的力量,会直接作用于市场对于媒介融合进程来说,这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源性的动力。只有用户有了融合的愿望和行动,媒介融合中的市场融合才能得以实现,而市场融合将反过来推动业务的融合。


➤ 第三,产业融合:传媒业版图的重塑。


终端产品、内容产品、社交产品、服务产品,共同构成了新媒体市场,与这四者相关的行业也在新媒体平台中汇合,由此也带来了更复杂的业务模式,拥有技术(如IT业)、用户(互联网业)、渠道(如电信业)等优势的其他产业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媒介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更深层面的冲击,是打破了传媒业原有边界与封闭的产业模式,构建了新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重塑了传媒业版图。媒体如果不能在大的产业格局下去进行自己的定位或变革,而仅仅是在传统媒体的思维之下去考虑内部业务与流程的再造,恐怕会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它们必须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寻找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谋求共赢的业务合作乃至融合模式。


➤ 第四,文化融合:冲突与兼容。


每一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都在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与媒体相应的传播模式、传播主体、手段、思维等集合作用的结果,又结合着媒体运行的环境因素、体制因素和市场因素等。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文化性障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传统媒体总体的文化特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庙堂式”文化,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受众更多的是俯视的、教化的姿态,强调的是对多元价值观的“统合”。而新媒体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的“江湖式”文化,表现出开放、分权、兼容、共享、戏谑、多元等特点。媒体的文化差异,在其使用者那里也会得到体现。



传统媒体时代培养出来的受众,常常对媒体是仰视、服从的,价值观也多是主流的、传统的,其媒体使用习惯多数是稳定的。而新媒体中成长的年轻用户,很多人不再盲目信任和依赖传统媒体,他们在平视甚至俯视的位置上,对媒体进行着他们的审视,不断发出批评、质疑的声音。他们某些方面的价值观是反主流、反传统的。而他们的信息消费模式与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容易发生迁移,在信息消费过程中,社交和参与也成为重要的伴随行为。


媒介融合的过程,伴随着新老媒体文化的冲突。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过程来说,媒体文化的变革也是必然的。但传统媒体也需要尊重那些仍停留在受众文化中的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需求与文化特质,减少文化性“数字鸿沟”。而媒体也需要分众化服务,来增加文化的兼容性。


➤ 第五,人与机器的融合:未来的方向。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下,智能化机器将全面进入内容生产,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与信息分发、传播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化,这不仅会重新定义媒介融合的含义,也可能带来内容产业的新革命。




智能化机器与技术驱动的内容生产革命,并非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而是“人—机”协作、共同进化的过程。通过“人—机”协作,机器可以放大人的能量、提升人的效率,赋予人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新认知能力、新提炼能力,甚至可以开垦人类能力不能达及的“荒原”。人则需要用自己的理性和人类的价值观,把握机器能量释放的方向,以人的视角判断机器拓荒的价值,对机器某些危险的越界加以约束。


 第六,新闻从业者的重新定位:一专多能、个性突出。


媒介融合并不意味着不同媒介的特质就此消解。或许应该提倡和鼓励新闻从业者一专多能,“多能”的前提是“一专”。这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可行的。但是,倘若要求他们样样精通,这对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不现实的,结果可能是样样不精通。掌握同时为各种不同介质的媒体供稿的基本技能是需要的,不过媒体在正常情况下应当并不要求记者这样做(特殊情况下则另当别论)。


另外,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媒体及从业者不宜随大流,不宜舍却自己的个性特点,而应当在某些方面保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的品格,刻意另辟蹊径,用彰显个性特点的方法来回应媒介融合。



8

中外媒介融合实践案例 

向优秀的习武大师学习


中国部分



从2014年8月18日开启媒体融合工作,到现在已经五个年头了。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国家,把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来做,这也是我国媒体融合成绩斐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五年里,有些媒体机构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的成绩主要是三点:首先,首创中央厨房的建设,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标杆;其次,人民网、人民号等账号为新媒体做了样板;再者,一大批的融媒体工作室脱颖而出,为主流媒体如何做好新媒体,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它也有三个特点:一是,新华社的媒体融合更具国际视野,它在实战、实用、实际方面,做得很到位;二是,新华社的平台更加强大,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以及传播的快捷性;三是,新华社的新闻媒体大脑这个板块,开创了我国媒体融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先河。


央广播电视总台。到中央广播电视台参观,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它的央视快评、国际锐评、V观、微视频等等;以及央视网、央视影音、央视新闻、央广新闻等等新媒体平台。它的产品线非常长,产品模式也极具网络特点。中央广播电视台的改革动能及动作很大,成绩斐然,大家都有目共睹。


(央视新闻新媒体设立微视频专区

上海。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上观新闻以及界面新闻,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阿基米德、看看新闻,它们的成绩都非常好。其中,上海报业的澎湃新闻去年已经有三亿元的收入,去年界面新闻的收入达到四亿元,上海报业的新媒体板块去年已取得了七亿元的营收。而上海广电则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其广告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产业板块的收入,所以上海广电媒体融合往前迈了一大步。


❺ 广东。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步伐,迈得非常的大。其中,南方+,现已成为广东省政务及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平台。广东广电的触电新闻和粤听,其视频板块和音频板块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而今年上市的广东广电“新媒股份”,是广东广电在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北京的“北京时间”与“长安街知事”做得也很好。


(“长安街知事”微博粉丝已上千万)


外国部分



❶ 本神户新闻社:线下社群运营

媒体的线下活动可以与用户建立直接的关系,从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用户粘性,这在社交媒体和口碑传播的时代非常重要。



❷ 韩国JTBC电视台:做读者喜爱的特色内容

JTBC电视台隶属韩国中央日报旗下,2011年12月正式开播,共有员工400人,其中记者130名。年营收2000亿韩元,其中广告占80%,节目版权交易等占20%。做读者喜爱的特色内容,是JTBC电视台新媒体融合的亮点。


(TWICE多贤担任JTBC晨间新闻一日气象主播)


根据用户习惯调整节目形态。将新闻报道的播出时间缩短,新闻的总条数减少,但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闻长度增加,不再以短消息的形式播报新闻,而是结合分析评论、社交媒体公众意见等多种因素进行深度加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增加现场连线的频率,强调新闻的现场感。


❸ 美国《纽约时报》

一方面,布局视频直播:《纽约时报》是较早开始视频直播的媒体。到目前为止,视频直播已经进行了三四个月,有一百多位记者参与。2016年4月,《纽约时报》开始与Facebook Live直播平台合作。《纽约时报》发现记者非常喜欢做视频直播:只要把手机举起来录就可以了,方便、快捷、实时的报道,获得了更多受众的喜欢。反过来内容也吸引更多的人付费订阅网络版或App。此外,可以在直播的视频前插播广告,以及和合作伙伴在视频直播的基础上制作品牌内容。


纽约时报》在Facebook Live上的直播节目)


另一方面,“数字记者”已是新闻编辑部的主力:2016年8月下旬,《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三则最新招聘广告,表示正在寻求负责教育、性别和气候三个领域的专业编辑,而对于他们技能的要求,则远远高过一名普通的日报编辑。在现代的新闻编辑部,除了新闻记者,更多的是摄像师、数字图形处理专家、能写计算机编码的记者、擅长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专家……而且大多数传统的新闻记者也掌握了数字技能,既可以为纸媒写报道,也可以从事数字化(digital)的报道。



9

听听业界大佬怎么说


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马笑虹

2016年3月,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有四个变化

①产品的变化,一个团队做两个产品(上海观察和解放日报),先网后报;

②架构的变化,按照新媒体产品的生产逻辑全部打散了重新设计,现在进行的是频道制,主编成了最主要的生产环节;

③生产流程的变化,原来是聚焦报纸,现在来设计流程会议,包括无数个微信群同步策划、生产采编、包括发布之后的运营和推广;

④薪酬考评变化,宗旨是按照互联网的规律,把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数据化、量化,加入到考评体系中。


❷ 《东方早报》总裁、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钢:

在自建技术团队方面规定,技术总监每周必须要参加编辑会,以期增强其新闻素养。具体而言,考量技术的层面有3个:①技术紧紧跟随;②重视对技术未来的判断和研究,如大数据;③内容领先,技术可不必领先。


❸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新闻CEO李鹏

要想推广与增强用户黏性,至少要做三个方面——媒体、电商、文娱。


❹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晓鹏

到201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的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是1.4亿,活跃度10%。


人民日报要实现“三改变”,第一个改变是传播方式上融合互联网;第二个改变是媒体与的用户连接方式上,紧密实时连接用户;第三个改变是向用户仅提供内容转变为内容和服务同时的提供。


对传统媒体而言,更应关注社交媒体,要把社交和自有平台打通,实现内容社交分化,让信息流和新闻流贯通起来,最后实现用户的沉淀,这是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运营的一个基本的逻辑。


参考文献

[1]倪小帆. 媒介融合的实践路径及反思[EB/OL]. 2019-10-11.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011/c430450-31394305.html

[2]丁柏铨. 媒介融合: 概念、动因及利弊[J]. 南京社会科学,2011,000(011): 92-99.

[3]陈浩文. 再论“媒介融合”[EB/OL]. 2007-04-06.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575331.html

[4]彭兰.新媒体传播:新图景与新机理[J].新闻与写作,2018(07):5-11.

[5]赵随意. 媒体融合有哪些成功案例?融合首先搞清楚主战场在哪儿? [EB/OL]. 2019-09-04. 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75060/keyword_id/-1

[6]传媒参考. 纵览 |《纽约时报》的媒体融合之路 [EB/OL]. 2016-09-13. https://www.sohu.com/a/114290844_381322

[7]任晓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传媒大咖论道新闻客户端 信心缘于内容 恐惧缘于技术[EB/OL].2016-10-11. http://ex.cssn.cn/xwcbx/xwcbx_rdjj/201610/t20161011_3229765.shtml



/END/


小编 | 二喵

责编 | 北北





 推荐阅读 
1.2020新传保研夏令营信息盘点+操作指南
2. 胡师姐征集|写你最想看的内容!生产多的不如生产对的!3. 马上发车!|已有440人上车,9.9元带读2.0小分队高歌猛进中!4种草带货有何魔力?听听胡翼青老师怎么说5. 那些上过胡师姐课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