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考研自宫的男生,是什么把你逼进了死胡同?

暖酱&团子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北北    ◎ 责编 | 北北  

◎ 封面图来源 | Yury Z




最近网上爆出了一个令人觉得悲伤荒唐且难以置信的新闻, 北京某高校一学生自宫,而原因据说竟然是因为考研!


震惊之余,我们感到九月底对于考研的人而言真是到了能量见底的时候了。熬过了暑假,可能最大的感觉就是疲惫吧,很多人经常因为状态不佳、无法实现理想的复习节奏而不断责备自己,与此同时,各大院校陆续发布考研信息,统考名额的增与减又牵拉着本已经紧绷的神经;英语和政治公共课的学习不断加强,可能又不断挤压着本就不充裕的专业课复习时间……

我们深深理解大家,也非常心疼——今年“时代”扬手撒了一把灰,每个人头上都或轻或重地挨了那么一下子,就像本来要跟对手角斗就已经要玩儿命了可好死不死角斗场还地震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善待自己。

因为生命,以及对生命体验的追求,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剩的最后凭据。

说来也挺诡异的,作为一个考研辅导机构的老师,很多年来,我却要不停地试图引导考研的学子把目光从逼近眼前的考试上移开,投向更远的远方——不然在你们这么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就以为一场考试就决定下辈子了,命运就此转折了,因此就很容易把日子过得灰暗逼仄——可其实不是啊!

我们有时候以为就只有这一个选择,其实是因为我们视线太过狭窄,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的选项。

我喜欢读毛姆的小说,曾给毛姆建了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他最触动我的是《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这两部看似迥异,其实都讲的是一个事情——有人实现了对世俗的超越,这让他们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毛姆并不想怂恿所有人都成为斯朱兰或者拉里,他只是敲敲我们的脑壳,告诉我们——哪怕你一辈子必须像蝼蚁在地上忙忙碌碌,你也得抬头看看,天上还有苍鹰飞翔的那种可能性。

来看几个故事吧。

 故事1的A段:一个姑娘申请硕士失败,索性gap了一年到世界各地做志愿工作,因此经历了环球凉热、人生百态。


 故事1的B段:她回来之后继续申请,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


 故事2的A段:男生和女生在共同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上结识,不久后一起辞掉了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结伴背着行李和吉他南下漫游,竟然从上海一直走到了缅甸、柬埔寨,路上没钱了就唱歌卖艺或者找小店打杂。


 故事2的B段:漫游的大半年中他们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回来就结婚了。


 故事3的A段:一个姑娘因为临近毕业时要考研还是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家里人才能满意而烦恼,索性放弃了所有的招聘,靠自己的兴趣——缝纫,开了家小店,第一台缝纫机还是姑妈赞助的。


 故事3的B段:她的小店已经做成了知名连锁品牌。


 故事4的A段:有个男生三本毕业,靠自己白手起家做起了资产近亿的企业,但婚姻破裂了——男生为了和过去的生活告别,离婚时把全部身家都给了妻子,债务自己背了,净身出户,一切归零。


 故事4的B段:他用了6个月的时间经营新公司,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资产水平和生活方式。


 故事5的A段:一位麦肯锡地区副总级别的高管,觉得这么活着真他妈太烦了,不对劲,于是辞职去印度的寺庙住了好几年,学习正念内观。


 故事5的B段:等他回来世界早就变了,工作早就没了。但是他终于过得舒坦了——我是在他的Ted演讲中才知道这一切的。


上面五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和事——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拉里和斯朱兰,敢于超越世俗的标准,去做常规思维无法想象的选择。可尴尬的是,我们凡人的脑袋,往往认为故事有了B段,A段才值得一讲——但事实是,他们做A段的选择时,根本不知道会有B段的结局!

但是或许,也正是因为他们敢于跳脱出蝼蚁的思维方式,才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那时再返回来一看,当年汲汲营营追求,反复挣扎蹉跎的那些事情,是多么的渺小可笑呢。

而我们也只有看到这样的人,才晓得日子还可以这样过,才晓得自己钻牛角尖很久了,走了极端,把自己给绑架了

对呀,其实没有人绑我们,是我们亲手给自己绑上的。

所以,把考研看得比命重要,其实还是不懂这个道理。

考研是个啥呀?考研只不过是你成长的路途中一件要做的事——现在有条件做,那就去做好了,态度认真一点对待,在自己最大能力范围内执行,可是结果什么的,就不是你该负责考虑的东西了。它要来的时候就让它自己落下来好了。到时你就看一看,然后move on。

最重要的是把每天好好地过了呀。

甚至你说,老子现在太痛苦了,老子不想考了行不行?行啊。你会发现不考了也不会死嘛——你可以去工作一下试试看,或者也gap一年体验人生,或者去学一门手艺、开发新的兴趣或技能——没有人能规定你必须活成某个样子。最不济你还有健全的四肢,只要能解决自己的基本需要,你就不欠谁的。最要紧的是,你做决定之后,比做决定之前感觉更好了。

你别把考研看得太重了。考研和你的快乐相比,屁都不是。为了考研而伤害自己,更是太得不偿失了,我希望永远,永远都不会再有人这样做!

最后我想说的是,性并不可耻,而文化真的把这种基本需求妖魔化得太厉害了。

记得有一次和一群朋友聊天,一个男性朋友很真诚地分享男性和女性相比的“性劣势”——他认为相对于女性,男性的生理冲动更急迫、频繁、难以遏制,对肉体和精神的考验比女性更剧烈。

我虽然是女性,但是大概能推测出这种痛苦,也深深理解。我希望受到这方面困扰的男孩子们不要有什么羞耻感,一定要及时和外界沟通——如果面对父母、老师碍于表达,也要及时和同龄的朋友,或者去在线医疗平台找心理方面的专家说说,比如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上就有很多知名医院的心理专家坐诊,你去找他们,他们也不认识你,也看不见你,但会向朋友一样听你说话、为你考虑。最重要的是把你的困扰说出来,万一它一点也不可怕呢?

反正就不要伤害自己。在那之前,搞不好有一万种方法可以解决呢,你不问问,怎么知道?

至于考研,考研只是去向选择之一,不必要为它赋予多么独特的寓意,把它当成救命稻草;考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研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考研不必须是苦逼的,努力也不等于折磨自己。打碎困住我们的死胡同吧!

很喜欢网上一句无法考证出处的话(如果你知道是谁说的,欢迎留言告诉我),或许被传阅的有点滥大街了,但是道理是真实的——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玻璃瓶之外,有那么大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啊……

"

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晚自习时,极圈中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 声明: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答题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