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用7600字教你如何做专题?包教包会!不会你来找我!(文末有福利)

胡果冻&鲸鲸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新传考研学子有三痛:

一痛背书,

二痛答题,

三痛专题。


如果没有猜错!大家现阶段最大的痛苦,除了答题,就是做专题。(允许我插上一个朴素的答题班小广告:9月23日!我们的答题班就要开课啦!


每一年到这一时刻,都有大批的同学卡在做专题这一终极输入环节上。因为无法掌握做专题的方法论,所以常常陷入知识过载后的手忙脚乱、无法甄别重点后的盲目抄书和被庞杂的专题压到无法正常摄入的困境里。


所以这一次,胡家军们率先扛起大旗,决意救每一位同学于水火之中。


话不多说,「如何做专题」超级大法直接送给你!



阅读指南

 为什么要做专题

 哪些内容需要做专题

 从哪里获得做专题的材料

 如何做专题笔记(重要)

 专题笔记用什么方式做比较好

答疑解惑 福利



1

为什么要做专题


在第一、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一直在持续的输入,但是这些输入仍然较为分散,未能划分成多个集合型的知识库,所以在走上考场前我们需要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专题,分门别类的将他们归纳好并输入进自己的大脑。当你在考场答题时,一旦看见题目中的词条,就可以自动检索到自己的知识库,不费力气地就可以进行输出。


2

哪些内容需要做专题


01 理论型知识


理论型知识指的是分布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如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理论”等;新闻学中的“舆论、舆论引导、舆论监督”、“新闻自由”和“新闻选择”等;广告学中的“网红营销”、“跨界营销”等。这些知识点一般比较基础也非常重要,在考察时可能会被设计成一些基础类题目,也可能会被设计成一些深入性或需要延展的问题(如: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变革、困境等)因而,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相应的梳理和补充也非常重要。

 

02 前沿型知识


那些诞生于新技术背景下,且给新闻传播学界带来了重大变化的内容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前沿型知识点,如5G、县级融媒体、中央厨房、媒介融合、短视频、人工智能、算法等等。它们属于新生事物,且仍然有很多探索空间,所以极易出成考点。(如:结合实例论述县级融媒体的全面推广现象;论述中央厨房的特点及劣势;简述短视频与传统新闻的异同等)


03 热点型知识


一场新冠疫情给全球局势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一场抗洪救灾的行动引发了人们对灾难报道的深思,而在疫情中再次复苏的直播带货也成为了今年最大的风口。这些都是需要被关注也需要被思考的热点,因为它很有可能就预示着今年考题的走向——“疫情和国际传播”“疫情和健康传播”、“灾难报道”和“直播带货”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公众号频繁推出这些内容⬇️

“疫·传播” | 疫情与网络舆论、国际形象、全球风险社会的关系你掌握了吗?
疫·传播 | 明押考点,这一波“数字鸿沟、健康码、信息可视化”的知识等着你收藏!
《新媒体蓝皮书》里强调的超热考点“直播电商”,我们都帮你总结好啦!

04 目标院校老师的研究方向


考研就像一场赤裸裸的恋爱追求:第一,你要不断努力,积攒势能,优秀到足以匹配你的目标对象;第二,你要读懂你的心上人,知道他们喜欢喝什么口味的喜茶,喜欢吃什么馅的冰皮月饼。做到以上俩点,还有你追不上的人吗?所以,对目标院校老师和老师研究方向的梳理也是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怎么做梳理呢,我们已经为你做过了示范⬇️


在北大读新传研究生,会遇到哪些名师?丨一文Get北大新传各方向导师在清华读新传研究生,会遇到哪些名师?丨一文Get清华新传各方向导师彭兰教授调回人大后,人大新闻学院导师天团申请出道!

因为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有时并不会平白无故地空做臆想,很多题目也是来源于老师自己对某一方向细细耕耘后的思考。比如:如果你的目标院校老师主要研究的是社交媒体,那么你在备考的时候,也需要对“社交媒体”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

从哪里获得做专题的材料


01 论文


论文是做专题的重要素材也是权威素材来源,它不仅会给大家理清每一个主题的框架,也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关注核心期刊的论文(如《新闻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学界知名大佬的论文(如彭兰老师、喻国明老师等)和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


02学长学姐笔记


一般来说,高分学长学姐的笔记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它可以为你在做专题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大致的基础框架,让你可以沿着前人的路走的更扎实和清晰一些。但是他人的笔记也只是一个参考,不可完全依赖也不可死记硬背


03新传考研公众号


盯紧1-2家内容质量高且内容有具体文献来源的公众号,比如胡师姐新传考研和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如果看见公众号发布了一些专题梳理,如5G、媒介融合、中央厨房等,大家就可以将推文内容与自己的专题做对比,若发现了自己没有了解到的新知识,需要及时补充进自己的专题里。附上我们之前的专题,更多内容可进入菜单栏,点击文章检索里的栏目汇总,就可以看见我更多热腾腾的专题。


1、【5G】5G专题速递|让我看看是哪位冲浪选手还不懂5G?

2、【中央厨房】你见过“中央厨房”这么多次,可你真的懂了吗?

3、【后真相】专题整理 |关于“后真相”,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4、【县级融媒体】这个位列前十的高频考点,一文为你挖到底

5、【媒介融合】一网打尽“媒介融合”所有知识点,不收藏你就亏了

6、【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去年被考了20多次,这个专题怎么能漏掉!

7、【国际传播】国际传播挺无聊,但那些学校年年非要考。


4

如何做专题笔记


01第一步:画骨


骨,指的是支撑笔记的框架(骨头)。首先上知网,下载最新的关于这个专题的经典论文,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小标题,建立起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


一份合格的专题,一般要包括这几个基础要素:概念(内涵)、现状特征、优势&劣势、困境、措施、发展趋势、意义、学界最新观点、最新数据案例。(但不是很强迫症地凑满所有元素才叫做完了专题笔记啊朋友们。)


举个例子,网红经济专题,可搭建的笔记框架是:



02第二步:填肉

肉,指的是填充和丰富笔记的内容。如果你以及搭建起一个专题的基本知识框架,但是你在考场上,不可能只写标题,不写内容吧。但是直接按照答案的标准来整理的话,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要遵循“内容要丰富,语言要简洁”的原则,将标题拓展成段落。一个专题笔记,不要超过三页。



03第三步:点睛


想获得高分,只停留在基础的知识整理的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答案。如果想拿高分,你的答案里需要有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东西,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专题中积累。比如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句子和观点,新颖的分析角度……


1.新颖的观点,展现前沿的思维


比如,在整理“共享经济”的专题时,首先整理最基础的知识点——共享经济的定义、发展的原因、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未来发展。这大概是每一个考生都会整理到的知识点。除此之外,我还加进了一些新颖的观点。


观点一:共享经济是“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创造富足”


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提到:在当今这个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


蔡斯试图在书中描画一种时代精神,过剩产能+大众参与平台+不同的个体,形成崭新的“人人共享”模式,把组织优势(规模与资源)与个人优势(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相结合,从而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创造出富足。


➤ 观点二:共享经济是一种超资本主义


法国哲学家、前教育部长吕克·费希在《超人类革命》,共享经济是一种“超资本主义”。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还把原来属于私人财产的东西也变成了商品,开拓新市场,制造垄断增强了资本盈利。


将生产和服务外包给个人的低成本经济,平台只负责将其货币化。平台由此可以游走在监管的空白地带,大幅逃避许多规范和责任。


对于治理者而言,共享经济给政府监管带来的挑战仿佛是超人类主义的预演:一边是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政府监管,另一边则是藐视一切国界的技术和市场。


2.深入的理解,展现知识的深度


比如,在整理“互联网治理”的专题时,除了最基本的——互联网治理的概念、隐忧和乱象、乱象的产生原因、治理措施,还可深入思考两个问题


互联网治理的背后实质是什么,或者说,网络乱象与网络监管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


 思考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换而言之,防火墙、内容过滤、舆情监测、封号删帖……这些互联网治理方式一定是正确且合理的吗?


在阅读了胡泳老师和师曾志老师的《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后,他们的思考就被补充进去专题里了。

理解一:网络乱象与网络监管的深层逻辑是权力的流动
引用布迪厄的场域与资本理论,网络场域充满了权力和资本的对抗和争夺。


❶ 媒介技术赋权带来了用户权力和技术权力的滥用。


互联网允诺消除参与富有意义的公众讨论的结构和经济方面的障碍,赋权公众的信息表达平权化,权利的赋予带来了用户权力的滥用。组织化的媒体的权力流向互联网平台,网络运营商、管理员拥有比普通用户更多的技术权力,能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造能力压制用户权益。


❷ 封停和禁言机制是全景式敞式监狱下的权力收编。


通过封停与禁言机制,国家有效地实现了对意见领袖的收编与规训,企图控制一个异质社会——网络社会。意见领袖受到权力的凝视,在发布信息时必然不断地自我规训,达到福柯所说的“标准化”的结果。


❸ 网络内容监管的实质是网络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和文化秩序的重构。


文化失范以及娱乐内容的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深入人心之后,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政治和意识形态话语在文化领域存在的合法性,从而产生“权威的危机”。网络空间治理是文化秩序的重构,稳固文化领导权。


理解二:思考新媒体赋权下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


防火墙、内容过滤、舆情监测、封号删帖等技术手段,能起到控制淫秽色情、危害国家安全等不良信息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政府对话语力量权力收编,是提升全社会的稳定与效率为最终目的。但是,现代社会需要促进支持某种意义上的人们文化心理上的归属感与认同,否则产生动机和合法性层次上的系统性危机。


(一)技术控制会伤害公共领域的自主性和公民社会的形成


言论者因过分担心自己言论的后果而陷入过度的自我审查,担心和恐惧会阻碍人们公开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观点,伤害了公共领域的自主性和公民社会的形成。


(二)运动式治理和一刀切的封堵阻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运动治理的积极面相是取得了即刻而明显的效果,然而一刀切的封堵会引起受众的对抗式解码。因此,应建立常效的监察机制来代替运动式的执法。因此,网络治理的首要目标是自由与秩序最佳平衡点,治理方式根植于具体的语境于行动中。


3.不同的角度,展现知识的广度


在思考某个现象的成因时,可以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技术角度、社会角度这些角度去答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思考其他的切入角度:比如文化角度、社会心理角度、权力角度,甚至哲学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向老师展现你知识的广度。


比如,在整理“后真相”的形成原因,除了“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失范”、“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受众媒介素养”这几个老生常谈的点。笔记还可补充进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

➤ 角度一:(后现代主义角度)网络化事实时代的事实崩塌


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中,我们进入了网络化事实( networked facts)的时代,可用事实“大到不可知”( too big to know)。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渗透下,人人都可以对文本做出诠释,从证据中精心挑选可用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充满分歧的网络,每个人都开始拥有自己的“事实”。


➤ 角度二:(社会心理角度)风险化社会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


后真相下的舆论事件,最深层原因是风险社会背景。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风险是人造的制度性风险。转型期的社会中,利益冲突、阶级的固化、风险的不合理分配使得民众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增强。个人议题只是一块石头,背后所的反映社会公共议题和风险社会背景才是真正“激起千层浪”的动能。


4.不同的语境及话语,展现辩证的思维


一个现象、词汇、理论如果是西方的舶来品,我们如果解释的时候,可以写出他在不同语境下的变迁,或者学界的不同看法,会让评卷老师觉得你对概念理解很深,并且具有学术思路和辩证思维。

案例一:西方语境与中国语境下的“后真相”


“后真相”这个词汇产生于一个民众对权威和传统媒体、精英阶层极度不信任的西方语境中。在西方语境中,后真相的叙事往往是以谎言的方式玩弄和藐视真相,以娱乐的心态对抗权威叙事。


而在中国,后真相的典型特征是情绪性事实与想象性事实成为群体、派系对立的话语载体,“话语政治”不断撕裂着社会。后真相时代的事件叙事往往是通过构建强弱善弱的二元对立来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爆发舆情。媒体无法全面平衡的报道事实,人们对真相的强烈需求无法被媒体报道和局部暴露的真相碎片所满足,使得人们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疲劳不堪、满怀愤懑。


 案例二:中西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来自西方,其背景是19世纪后期,黄色新闻泛滥下,美国新闻界为了应对社会精英的口诛笔伐和言论市场的众说纷纭,同时,防止政府借口“治理”实施政治控制,实现了媒介自主、职业自尊、专业自信而采取的一种可信化策略。目的是为行业正名、获得社会授权。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其背景是国家下放经营权、新闻业商品化、新闻双轨制。


➤ 案例三: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不同话语


郭镇之老师认为:威权力量外在于社会公共利益、对自由和独立的限制成为新闻专业主义行发展的禁锢和民主发展的障碍。认为中国新闻实践是专业主义在特殊政治机构中的畸变。行业独立原则是中国新闻业发展进步的方向。
王维佳老师批判“政党控制”和“媒体独立”的二元论。“将无法实施专业主义的实践范式看作是中国新闻业落后的印证”是对美国新闻史的肯定性叙事、植入简单粗糙的进步主义观念,为拥抱商品逻辑、融入市场机制、迎合资本力量获得有力辩护。


5

专题笔记用什么方式做比较好


做笔记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定,可以使用电子笔记,比如像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之类的在线笔记工具。也可以使用手写纸质笔记。

1

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本的好处是可以多终端同步,可以实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去做笔记。强推的软件有三个:印象笔记,X-mind和幕布。


1.印象笔记(国际版 Evernote)



印象笔记是整理专题笔记中一个非常不错的工具,它能够对微信、微博及网页的内容快速剪辑。(作者表示:每次在手机上读到好的微信文章,我就会一键保存到自己的笔记本里,然后再用电脑终端去精简笔记。)


这是我的笔记本目录


每一个专题单独是一条笔记,同类的专题可以放在一个笔记本里。比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类的专题,都可放在“媒介与技术”这个笔记本里。


2.Xmind



当你要做思维导图的时候,Xmind可以实现用导图的形式来做笔记,比大纲式更加直观,更容易梳理你的思维和你的笔记。但是,Xmind最大的缺点是不够流畅灵活,手机端体验差劲。


3.幕布


幕布功能简单,上手很轻松,会打字就会使用。多端同步也做的挺好,iOS、windows、 Android端都有,可以很方便的查看。



大纲缩进的版面,可以一键生成思维导图。对比起Xmind,幕布在手机端更容易操作。用来背名词解释很好用!!



2

手写笔记

记笔记要学会提炼关键字!记笔记要学会提炼关键字!记笔记要学会提炼关键字!(重要的内容说3遍)如果用手写笔记的同学,那最好使用活页纸,或者是留出空白,方便后期补充。


下面为大家展现的就是今年北大新媒体初试专业课总分状元欧蕾学姐的专题笔记,她的笔记非常精简,说明她已经将论文里的内容很好地理解并内化成了自己的专题笔记,非常优秀!



(20北大新媒体初试专业课总分第一 欧蕾专题笔记)


专题笔记一定要自己做!没有自我内化的笔记是没有灵魂的。其次,笔记一定是一个不断补充的过程,它不是一遍就可以完成的。不断的整合才可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知识系统,也是为最终答题做准备。可以告诉大家,我的专题笔记,几乎整理到考前最后一周。



6

答疑解惑


Q1:我总是忍不住抄书抄论文,因为我觉得我写的一定不会像论文里写的那么好,所以我就一直想抄怎么办?


A:首先,想抄书的原因一般是害怕自己答题输出不好,但是我希望所有同学都可以明白的是,老师看的是你可不可以把话说清楚,而不是如何用高大上的词汇把话说的“很漂亮”,虽然学术性的话语是需要的,但是和你的答题内容和深度比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


其次,抄书是最大的禁忌!专题是分类、梳理和压缩,是让你可以在考前快速摄入并背诵的知识库。如果你的专题内容全是抄来的,而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提炼,到背诵环节阶段会很难摄入。


另外,习惯性抄书的本质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用几句话去概括内容,所以多阅读和多理解才是你必须要做的。


Q2:我很痛苦,我有点信息过载。比如说,每次我自己整理好了专题5G以后,看见公众号又推了5G专题,然后我发现推文里的内容我没有看过,我就又要读一遍,加加减减,永无止境。


A:这是很多同学现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家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专题是要一直准备和补充到考前,所以不断添加内容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家在看推文的时候需要懂得取舍,你可以先看推文内容里的小标题,判断你是否熟悉这一知识点,如果不熟悉就需要补充进自己的专题里。另外,切记不要不加思考地完全复制粘贴进自己的专题笔记,而是要理解内化后再补充进去。你记了不代表你会了。


Q3:我还是无法判断哪些内容需要做专题怎么办?或者说,我总害怕做的不全怎么办?


A:如果实在是无法判断哪些内容需要做专题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去买一份学长学姐的笔记或是直接买我们的专题蓝皮书(购买找小助手),不要继续挣扎了..另外,没有人的专题是可以完全覆盖到全考点的,学校一般也不会出特别特别冷门的考点,如果真的出现了,你不会别人也不会,所以心态放稳不要焦虑~


Q4:专题该怎么背?


A:主要记专题内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即你的小标题),再背诵一些理解性的内容、案例和优秀句子。我建议大家做完一个专题就立刻去背诵,不要抱有——我全部做完再统一一起背诵的念头。当你做完一个新专题后,你的印象是最深刻的,立即摄入并且反复背诵会让知识变得非常牢靠。如果你不及时摄入,回头再看自己曾经做过的专题,还需要花时间回想,得不偿失。另外,做完一个专题后,就可以找对应的题目做练习,效果极佳!


7

福利


做专题是一个需要不断摄入和不断整理的过程。因为考虑到很多同学仍然不清楚什么内容需要做专题,也不会去很好地挑选有价值的论文,所以,我们挑选了29个重要的专题并整理了相关的论文,以为大家节省时间。


 福利时间后台回复关键词“专题”,即可获得领取方式。





/END/

小编 | 二喵
责编 | 北北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22届如何择校?跨考靠谱吗?致大二备考生:你不要瞎折腾。
2. 今年考研太太太难了,你能“少干”吗?点进来了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3. 国际传播挺无聊,但那些学校年年非要考。
4. 2021考研大纲发布!有哪些变动需要注意?
5. 复盘《新闻学概论》全重点!保你背诵无死角!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答题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