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清华读新传研究生,会遇到哪些名师?丨一文Get清华新传各方向导师

伯昏无人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本科生期间最直观的一个区别,就是你将获得一名对你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帮助的“导师”。


而你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和导师相不相合,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研究生三年里过的开不开心。👯


当然,在没有考上之前,先了解各位老师的背景和方向,结合现有的知识查漏补缺,也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现在就来看看年轻而有活力的“清新”大佬们,都有哪些。(排名不分前后)


1

中国特色新闻学



王君超



01.

研究方向


媒介批评、新闻学、应用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02.

学术背景


➤ 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Goldsmiths)学院、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II)做访问研究员。


03.

个人介绍


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02年加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之前,系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2010年7月-2012年6月兼任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网主编(挂职)。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教育部“博导项目”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王君超长期深耕于媒介批判领域,尤其关注党报在是媒体时代的变化。著有《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第三只眼睛看传媒》、《党报宣传艺术新论》(上)等书。


04.

导师知识延伸


如果你的业务课还没有开始好好复习,尤其是在党媒和宣传方面还有很多疑惑,那么紧急的去看一下王君超老师的论文肯定会让你很有启发。


曾繁旭


01.

研究领域


政治传播;公共传播


02.

学术背景


➤ 曾为哈佛燕京学社(2010-2011年)、东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并任记者、资深编辑多年。

03.

个人介绍


曾繁旭,2012年起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现为长聘副教授。


曾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表达的力量:当中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11月),《媒体作为调停人:社会抗争与公共协商》(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级新闻采写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著“China’s Environmental Crisis: Domestic and Global Political Impactsand Responses”(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rs,2010)


目前为《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学研究》(台湾)等多份学术期刊审稿人。独立主持研究课题多项,包括“环境运动与媒体再现”、“环境风险与媒体沟通”、“公益组织的信用危机与品牌重建”、“媒体、集体行动与底层舆论的互动关系研究”等。


04.

导师知识延伸


曾繁旭老师长期以来都在环境传播方面,更准确的说,他将兴趣放在在媒体上的环境及其在此基础上引发的社会运动。近期,他转向关注传媒行业的产业变化,《传媒机构护城河搭建与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重新定义传媒业的创新:持续性传媒创新与颠覆性传媒创新》都是非常有必要去阅读的。


胡钰


01.

研究领域


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研究

02.

学术背景


➤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03.

个人介绍


胡钰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在成为清华新闻的教授之前,他曾任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二处处长、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科技日报内参》主编、《前沿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科技日报青联主席、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科技界别秘书长)。


因此,胡钰的研究方向始终同中国国家新闻实践紧密结合。从基础的新闻理论研究,转向我国企业如何做好自己的全球形象,利用自己的软实力“出海”。现在则更多的关注中国的文化和媒体,如何在全球化和新媒体的背景下,走出自己的道路。


04.

导师知识延伸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传考研中的必要复习的一大块,胡钰老师的相关论文,例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构建》、《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的新闻观念》都十分值得一读。


吴璟薇


01.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


02.

学术背景


➤ 2007年 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学位;➤ 2009年 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 2010年 慕尼黑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2013年9-11月 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媒介、文化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 2016年 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

03.

个人介绍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独立负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洲五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之“德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子课题(2011-2014);


参与完成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新闻传播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与中国新闻实践研究”子课题(2011-2013)。出版著作《德国新闻传播史》。并在《国际新闻界》等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中文论文多篇。


04.

导师知识延伸


吴璟薇老师近年的研究更偏向于对于媒介理论的探讨,以及她始终深耕的德国新闻传播领域《人类、技术与媒介主体性——麦克卢汉、基特勒与克莱默尔媒介理论评析》是一篇梳理清楚的理论范式转化的佳作。


虞鑫


01.

研究领域

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


02.

学术背景


➤ 2011.08-2017.07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

· 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系联合培养(2016.01-06)

· 荷兰莱顿大学政治学系客座研究员(2013.07-08)

➤ 2008.08-2011.07 清华大学法学院(双学位)法学学士➤ 2007.08-2011.07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学士

03.

个人介绍


虞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2108年,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紫荆学者),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成员(SCR Associate Member)。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04.

导师知识延伸


作为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虞鑫老师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他的论文却很值得一读。《话语制度主义:地方政府回应公众意见的理论解释——基于“意见-政策”连接理论的多案例比较分析》、《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都切中时代,清楚明白,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李彬


01.

研究领域


新闻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众传播学等

 

02.

学术背景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新闻学专业)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 1978年3月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曾任郑州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副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主任。

03.

个人介绍


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2002年晋升教授,2005年任副院长(2010年辞任)。


曾任河南大学黄河学者。兼任天津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政治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获得“第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研究生“良师益友”;主讲“中国新闻传播史”获得国家精品课;《全球新闻传播史》获得国家精品教材;《中国新闻社会史》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和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大众传播学》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传播学引论》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修订版)》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主要著述:《新中国新闻论》《传播符号论》《传播学引论(第三版)》《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修订版)》《全球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社会史》《清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水木书谭——新闻与文化的交响》;拟出《新时代新闻论》《中国道路新闻学》;主编《百年中国新闻人》《新闻人生——名记者清华演讲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第二版)》《欧洲传播思想史》。


04.

导师知识延伸


李彬老师近期的论文发表数目已经不多,但是他的教材,尤其是《全球新闻传播史》是考研必读书目,不可错过。


2

视听传播与创意传媒



尹鸿


01.

研究领域


影视艺术,影视传播,文化产业


02.

学术背景


➤ 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 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 先后任职于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03.

个人介绍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编剧委员会指导委员。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著有《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史》《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娱乐旋风:理解电视真人秀》《当代电影艺术导论》等近20种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近300篇文化和文艺评论。担任过数百部集影视节目的策划和顾问。


04.

导师知识延伸


作为影视行业里公认的大佬,尹鸿老师每年都会出一个《国产电影创作备忘》,面对考试中和电影及电影产业的问题,想必这样的总结回顾能给你一个通识的概览。


雷建军


01.

研究领域


纪录片研究、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02.

学术背景


➤ 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理学学士

➤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文学硕士

➤ 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

➤ 2006年8月至12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影像人类学中心访问学者


03.

个人介绍


雷建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曾任职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担任《对话》栏目导演。参与《历史与观念》课题,撰写《关于直播卫星的辩论》和《争论的主要议题》两章。参与《大陆和香港媒介比较研究》课题,合作撰写《媒介竞争和商业化》一章。参与《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一书的编写,撰写《网络媒体的影音编辑》一章参与《纪录片赏析》一书的编写。著有《四个中国人》、《生活而已:2000年后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研究》等书

04.

导师知识延伸


近年来,雷建军老师的主要精力和作品都放在了纪录片和拍摄方面。在论文方面产出较少。


张小琴


01.

研究领域


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研究,电视修辞研究

 

02.

学术背景


➤ 1985年 获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 获硕士学位;➤ 2004年 获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学位。

03.

个人介绍


曾担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编辑,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全国普法办公室与山东电视台合办的《金剑之光》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曾兼任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主持人,《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曾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士明杯”第二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社教类金奖,第五届“金话筒奖”。参与“2003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推出活动,担任央视记者节特别节目主持人、撰稿人,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特别节目类一等奖。著有《电视修辞学》。

04.

导师知识延伸


张小琴老师作为从业界到学界做出了良好转型的代表人物,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领域。虽然近年来的考察较少,但是在人才培养上,“广电视频创作”一直是清华新闻的特色之一,不可忽视。


曹书乐


01.

研究领域


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02.

学术背景


➤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士、编辑学专业文学士、传播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2009)。2007-2009,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3月,香港城大访问学者。

03.

个人介绍


曹书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主任(2014至今),Global Media Journal(China)执行编委(2008-201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编、英文编辑(2002-2005)。曾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曾著有《批判与重构:英国媒体与传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译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04.

导师知识延伸


曹书乐老师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任职,长期关注影视文化相关领域,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学理理论素养。近期她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游戏研究方向,《从“电子海洛因”到“中国创造”:<人民日报>游戏报道(1981-2017)的话语变迁》、《对女游戏玩家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等文章都是必读之作。



司若


01.

研究领域


网络视听、影视传播、电影市场等


02.

学术背景


➤ 2013~2016 清华大学、山东新闻出版广电局  博士后

➤ 2004~2007 香港浸会大学  博士

➤ 2001~2004 清华大学  硕士

➤ 1997~2001 山东大学  学士


03.

个人介绍


司若,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负责人,商学院MBA导师,香港银都机构影业公司董事长兼助理。


先后在山东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


目前兼任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高校微电影盛典终审评委;阿里影业、香港银都机构影业公司、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出版社、赞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2006年获得Ace Style International Limited 国际机构奖励,2009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2014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2017年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科研报告最高奖励。


04.

导师知识延伸


司若老师是2018年才从中传来到清华大学的老师,在此之前,她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导演系、戏剧影视学院任职。她主编的《网络视听蓝皮书——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发展报告》是每个想要了解影视行业和视听市场的必读之作


梁君健


01.

研究领域


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


02.

学术背景


 2000-2004,清华大学,文学学士

➤ 2006-2012,清华大学,文学博士

 2012-2016,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2014-2015,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03.

个人介绍


梁君健,1983年生,博士,导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开设《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影视制作》《清新视界工作坊》等课程,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电视》《新闻记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民族艺术》《传播与社会学刊》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四季的问候》等多部纪录片,并在世界人类学大会、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等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志电影创作。


04.

导师知识延伸


梁君健老师主要在人类学和纪录片创作方面进行研究,因此考题里可能会出现一些人类学或者是电影、摄影的相关知识,例如“真理电影”、“白平衡”等,记得要复习哦~


3

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



崔保国


01.

研究领域


传播学理论、传媒产业、网络空间治理


02.

学术背景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获得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硕士、信息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等职。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任教

03.

个人介绍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2011年担任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等。近年来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下一代互联网与世界传播新秩序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研究”的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发表了《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中国报业40年》《走进日本大报》等专著译著十余部。


04.

导师知识延伸


崔保国老师在传播经济领域持续努力,尤其是对于专硕的同学来说,崔老师的论文是不可不看的。尤其是每年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最好的了解传媒产业发展动向的读物。


杭敏


01.

研究领域

传媒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

02.

学术背景


➤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河海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瑞典隆德大学商业管理与商业法硕士学位、瑞典延雪平大学国际商学院传媒经济管理博士学位

03.

个人介绍


杭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瑞典延雪平大学传媒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延雪平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电信传播研究所访问研究员,瑞典隆德大学项目研究员,国家交通部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发展部主任,南京河海大学助教、助理研究员。现任瑞典延雪平大学传媒管理研究中心东亚所(MMTC-EA)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电信传播研究所(CITI)兼职研究员。


2006年获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ICA)(国际传播学会)年会最佳组织传播论文奖及最佳组织传播博士论文奖。2007年参与编撰”WebcastingWorldwide”一书获最佳传媒经济学成果奖。


04.

导师知识延伸


杭敏老师长期在传媒经济领域进行研究,在学院也担任传媒经营管理等课程的老师。或许专硕同学更应该关注她的相关研究,毕竟在专硕考试中会有更多相关的考题。


张铮


01.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新媒体受众与效果研究、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等。

 

02.

学术背景


➤ 2004/9-2007/7,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 2001/9-2004/7,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

 1997/9-2001/7,南开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本科


03.

个人介绍


张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博士后,助力研究员。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数十项。


04.

导师知识延伸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老师,对于技术发展,张铮老师是更加敏感的。但张铮老师的研究除了技术和人的关系之外,最近更多的是在文创相关领域进行发展,值得同学们注意。


吕宇翔


01.

研究领域


新媒体产业、媒体技术、文化产业


02.

学术背景


➤ 北京印刷学院工学学士(1994),

➤ 清华大学文学硕士(2003),

➤ 清华大学文学博士(2010)。


03.

个人介绍


1994年至2004年在北京印刷学院任教,2004年至200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程师,2010年至2012年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累计在国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四部。


承担文化部委托课题《互联网技术变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应对措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子课题《文化产业组织政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子课题《我国“文化产业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还参与其它多项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和各单位横向委托课题的研究工作。



04.

导师知识延伸


吕宇翔老师之前的很多研究都在出版和版权方面,最近在新媒体方面做出了转向。但是他很久之前的《中国新媒体与传媒改革:1978—2008》作为文献回顾综述类文章,对考研学子大有裨益。


4

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



金兼斌


01.

研究领域


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02.

学术背景


➤ 198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 1991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获得工学士学位;

➤ 1992年7月在清华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

➤ 1997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

➤ 1998年1月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

➤ 2000年2月-8月赴加拿大SimonFraser University传播学院交流学习。


03.

个人介绍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会副会长(2008-2017);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副会长(2015-);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刊物编辑顾问委员会(EditorialAdvisory Board )委员;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编辑委员会委员。

04.

导师知识延伸


金兼斌老师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科学传播人,在“科学传播”这一个较为小众的领域里,他一直在进行研究。《转基因标识:风险意识与食品安全的逻辑辩争》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当然《媒介消费对科学知识沟演变的影响》这样的量化分析研究更值得去探析,去分析其中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陈昌凤


01.

研究领域


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02.

学术背景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1986)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助研班(1991-1992)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1993-1996)


03.

个人介绍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传播系,后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做访问学者。


陈昌凤在新闻传播史,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史领域有长期的研究,著有《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社会学的视角》、《香港报业纵横》、《蜂飞蝶舞――旧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等书。


04.

导师知识延伸


大家都知道陈昌凤老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是必读复习书目,但是也不要忽略陈老师最近在算法和人工智能,以及在其背景下的心媒介素养和新媒介伦理方面也多有研究,不要遗漏知识点。


卢嘉


01.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社会变迁、国际传播

 

02.

学术背景


➤ 1999年获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学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二学士学位,2005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传播系博士学位。


03.

个人介绍


卢嘉,清华大学新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0月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至今。


主要著作:2007年起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SSCI索引论文10余篇。所发表期刊包括——

❶ Media,Culture & Society;

❷ New Media & Society;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

 Social Science ComputerReview;

 Telematics & Informatics;

❻ Health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Gazet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JAVNOST–The Public;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

另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交媒体风险放大与舆论引导研究”(2016),国家网信办年度重大项目“网络传播规律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2016),外交部指南针计划“社交媒体公共外交策略比较研究”(20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


04.

导师知识延伸


卢嘉老师的近年的论文都很难在CNKI上找到了,因为他的主要战场在SSCI。如果你英文不好的话,阅读他的研究真的存在一些困难。但如果你的英文够好的话,卢嘉老师的文章一定能让开拓视野。


戴佳


01.

研究领域


环境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与社会变革

 

02.

学术背景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新闻传播学博士

03.

个人介绍


致力于研究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信息生产如何受到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如何推进或阻碍公共生活中开放与多元的沟通,以及传播效果如何实现舆论形成与政策成果。


著作《环境传播:议题、风险与行动》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从中国语境出发,立足环境事件与风险议题,揭示公众、政府、企业、公民组织等传播主体在媒介使用中的互动逻辑,探索中国舆论场良性沟通与社会信任建设的可能途径。学术论文曾在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Journalism Practice,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以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其中SSCI期刊论文6篇,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和中国社科院《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等权威刊物收录或转载。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评审人。


04.

导师知识延伸


戴佳老师的论文发送高峰期在2015年,其中《风险沟通中的专家依赖:以转基因技术报道为例》、《风险传播中的专家与公众:PX事件的风险故事竞争》都是经典之作。


沈阳


01.

研究领域


新媒体、网络舆论、媒介大数据


02.

学术背景


➤ 武汉大学科技情报学士(1992-1996)

➤ 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情报学专业博士(2003-2007)


03.

个人介绍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AI和大数据、新媒体、网络舆论。曾任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疆大学等校教授或兼职教授,现为近十个部委专委会专家以及多个二级学会副会长或秘书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是中国互联网研究领域最具理论和实践结合精神的专家之一,34岁时破格升为教授博导,是互联网治理方面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其团队每周均有参考材料递送相关部门。团队在多项AI和大数据国内外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或金牌,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数十项,设计的大数据平台累计用户超百万,每日数据过亿条。


04.

导师知识延伸


沈阳老师作为学院又一个理工科出身的老师,在用大数据来进行量化分析的方面,具有着全国领先的研究地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也在融媒体和网络新闻方面有着一定的论述,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网络连接观:类型划分、演化逻辑及风险防范》等文章都很值得学习。


蒋俏蕾


01.

研究领域


媒介心理;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全球化、流行文化、计算社会科学

02.

学术背景


➤ 北京大学新闻学学士

➤ 北京大学艺术学学士

➤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交换学习

➤ 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

➤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


03.

个人介绍


蒋俏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导,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


近年来,以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刊发于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Mass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Social Science ComputerReview、Internet Research、Cyberpsychology,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Health Communication、Globalization and Health、Games and Culture、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Asia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The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Gazette、《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同时也担任多家SSCI期刊审稿人。


04.

导师知识延伸


“计算传播学”是现在传播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获得了热烈的各方相应。蒋俏蕾老师就是在这一领域内得到了肯定的青年翘楚,如果你有一定数学基础,英文也好的话,她的《Corporate Dialogue in Crises of China: Examining dialogic strategiesand communicative outcomes in a child abuse scandal.》很需要看看。


5

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范红


01.

研究领域


国家形象、城市品牌、战略传播、跨文化传播、企业传播


02.

学术背景


➤ 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应用语言学硕士班。1993年至1997年在我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做外交官工作,任大使秘书。1997年回国后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系主任,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至2004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3.

个人介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英国牛津大学跨文化传播博士。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课程教授。担任国际学术期Public Diplomacy and PlaceBranding的审稿人。现任成都市科技顾问团城市品牌形象顾问。


工作经历:2007年至2008年赴美教学,担任美国肯恩大学全球EMBA项目特聘教授。2009年赴法国巴黎欧洲商学院(INSEAD),担任Tsinghua-INSEAD EMBA项目跨文化传播方向的客座教授。2009年受聘担任美国普度大学传播学院荣誉教授。2007年至今,一直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管理沟通》、《企业传播》课程教授。


范红教授有丰富的海外工作和生活阅历,曾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分别在新西兰、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工作、学习与生活。


04.

导师知识延伸


范红老师在国家形象和品牌传播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的权威学者,她的《国家形象与战略传播》、《反腐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都是该领域必读的文献。


李希光


01.

研究领域


新闻学,公共政策与媒体,国际传播


02.

学术背景


➤ 1978年9月-1982年7月 南京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文学学士 1982年8月-1985年8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实习员➤ 1985年9月-198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采编法学硕士

03.

个人介绍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新闻教育专家组召集人。

 

兼任军事科学院三战论坛研究员、国防大学三战中心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专家。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华盛顿邮报》科学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实习员。


近期撰写或主编的专著有:《走出媒体污名》、《发言人教程》、《控烟报道读本》、《人权报道读本》、《转型中的新闻学》、《软力量与全球传播》、《艾滋病媒体读本》等。曾在《华盛顿邮报》、美国《科学》杂志、《求是》杂志等发表过有影响的文章。


04.

导师知识延伸


在今年这个被疫情改变的年景下,李希光老师所关注的“健康传播”应当被关注起来。


周庆安


01.

研究领域


公关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新闻评论

 

02.

学术背景


➤ 2000年 清华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3年 清华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6年 清华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03.

个人介绍


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同时兼任Global Media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西南政法大学喜马拉雅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理事;全球传播与非传统安全论坛秘书长;萨尔斯堡“媒体与全球变革论坛”研究员;2008年美国国务院访问学者等。著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主编有《2009中国全球传播与非传统安全报告》等,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2002~2005年曾担任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专题部主任,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同时担任《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发表新闻评论1800余篇。2009年7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参与节目有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共同关注等。


04.

导师知识延伸


如果有想要报考国新方向的同学们,周庆安老师可是你们的“顶头大佬”,他的论文和研究你们是不能不了解的,并且好处是最近他的发表也并不是很频繁,每一篇都很值得去细细看过。


史安斌


01.

研究方向


媒介文化、全球传播、危机传播等


02.

学术背景


➤ 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

➤ 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


03.

个人介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全球传媒与中国研究双聘教授。


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主要著作有《China’s Media Go Global》《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全球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未来》等六部以及中英文论文近百篇。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2017),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与文明对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授等职。


2003年以来作为主讲教授参与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培训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外宣干部、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国际新闻记者近万人。他还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新闻评论员,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半岛电视台等多家中外媒体上接受采访或发表评论。


04.

导师知识延伸


史安斌老师是高产而广博的老师,在关于全球传播和传播理论的各个领域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本来想要挑选几篇文章出来,但是发现近三年内他的文章都值得一看。顺便,进的关注一下他的博客哦。


张莉


01.

研究领域


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欧人文交流与传播,媒体与国际关系


02.

学术背景


➤ 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博士

03.

个人介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终身教职,博士生导师。在英国期间,指导毕业的硕士生有26名,指导3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博士生已通过答辩。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媒体与政治,中欧人文交流与传播,媒体传播与国际关系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和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出版个人英文专著1部,参加撰写英文著作6部(章)。是英国高等教育学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的Fellow,曾获亚欧基金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多项奖励。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和论坛做邀请报告或邀请评论,是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sia Europe Journal等SSCI期刊和英美著名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和 Routledge的审稿人、国际知名大学博士论文评审人。曾多次受英国BBC、卫报(The Guardian)等国际媒体邀请参与现场直播讨论和采访等。


04.

导师知识延伸


张莉老师长期在英国学习和任教,因此对于中欧关系及其文化交流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她的一篇文章《‘Reflexive Expectations’ in EU-China Relations:A Media Analysis Approach》就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主流媒体1989年到2014年,这几十年间对于英国的报道,十分经典。

 


/END/

小编 | 象牙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在北大读新传研究生,会遇到哪些名师?丨一文Get北大新传各方向导师
2.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陆绍阳、师曾志、王维佳 | 论文周01
3.北大新传必读论文:胡泳、陈刚 | 论文周02
4.备考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及考点解析:许静、俞虹、张慧瑜丨论文周03
5.备考北大新传MJC必读论文及考点解析:陆地、吴靖、祝帅 | 论文周04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