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见过“中央厨房”这么多次,可你真的懂了吗?

Nadine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8月马上就要过完了,应该没有人还不知道「中央厨房」吧?😅


作为一个各大名校争相考察的重要考点,「中央厨房」可以灵活地匹配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2020华中师范大学334名词解释:中央厨房。

2020年四川大学440论述题:中央厨房的特点及优劣势。

2019复旦大学820 论述题:中央厨房的成效与弊端。

2019年厦门大学学硕简答题:中央厨房的积极作用。

2019南开大学334 论述题: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对传媒资源管理的启示。

2018年北京大学334论述题:中央厨房新闻生产模式、特点、解决的问题、局限。


这么高的出题率,只要我们复习地全面且扎实,那它完全就是送分系列啊。


而本文的使命,就是要把最全、最新的中央厨房的知识点条理清晰地归纳好并直接送到你眼前!复习「中央厨房」,仅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由于本文力求全面,篇幅稍长,特先附上思维导图小目录供你查看。

 


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篇文章也可以看成一个「中央厨房知识点」的中央厨房


如果现在的你想要一个名词解释的答案产出,那么就直接索取第一点的知识素材即可;


如果像是四川大学的论述题-「中央厨房的成效与弊端」的这种,那么就索取第一、二、四五点的知识素材,再注意一下基本的答题技巧,想不拿高分都难好不好。


...... 你懂的


▼▼▼


1

何为「中央厨房」


所谓「中央厨房」,原本是指一些连锁餐饮企业集中采购、集约化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场所。经「中央厨房」生产处理的半成品或成品,再配送到各个连锁店进行二次加工或配菜组合后进行销售。根据测算,餐饮业采用「中央厨房」比传统的配送要节约 30% 左右的成本


媒体借用「中央媒体」这个概念,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核心内容是: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层含义:


统一技术平台支撑。过去,媒体集团内的各家媒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发稿系统,都有自己的网站,子媒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相对独立,不能共享。「中央厨房」首先要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共享技术平台,核心内容包括数字存储系统、统一发稿、审稿系统。这个技术系统的开放当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国内有专门开发公司在做,也有媒体在开发。


统一采制。「中央厨房」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混编,成立大编辑部,改变过去集团内各家媒体单兵作战的做法,实现集中采访,采访稿件统一上平台,统一审稿,各家媒体各取所需。


❸ 多元呈现。由于「中央厨房」集中了集团内所有传统产品与新媒体产品的生产线与生产能力,能够生成纸媒、互联网、微信、微博、APP等多元产品,最终在集团拥有的所有媒体平台上发布。


❹ 滚动发布。传媒集团尤其是纸媒集团成立「中央厨房」后,打破了过去“每天只刊发一次”的惯例,实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所有新媒体24小时滚动发布。


❺ 特别定制。「中央厨房」的流水作业,可能提供一稿或多稿供子媒选用,但集团内各子媒有自身的需求,子媒编辑部可根据自身特点、受众特点,向「中央厨房」提出个性化定制需求,「中央厨房」再组织记者进行采访、编辑。



2

「中央厨房」有何价值?


关于「中央厨房」的功能,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应具备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这基本上指明了「中央厨房」的功能发展方向。


➤ 价值主要包括以下 :


❶ 节约成本。美国学者布雷德利通过测算得出 :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 1 ∶ 1.8 ∶ 3.5,如果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理论上,「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中央厨房」的集中烹调,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一套人马、多个出口的运营模式,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中央厨房」通过适应全媒体机制的采编流程优化提升新闻生产效率。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材料介绍 :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建立之后,视频稿比例大幅提升,客户端“爆文”激增,微信10万+陆续出现。


江西手机报总编辑黄新阳说,江西日报社通过“赣鄱云”平台完成 79 个彩信分版、63 个客户端分端、4 个独立客户端、16 个中央厨房建设。建成后的抚州、新余、分宜、共青城等站点均取得较大成功,新闻生产与传播效率极大提高,新媒体综合指数排名位于全省前列。


提高传播时效。「中央厨房」对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更流程更快捷,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指挥系统、记者编辑能够快速反应。


廊坊日报社借助于中央厨房,突发新闻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在微博上发布,重要新闻不超过两小时, 就能在《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的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及廊坊传媒网上音视图文并茂播发, 特别是重大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书记、市长活动一小时内网上播发


形成舆论合力。「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还在于,分发给各部门的“食材”并不是原始素材,而是统一了观点的“半成品”,在此基础上各平台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再加工的稿件,确保整体价值观。


因此,宣传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最看重「中央厨房」的,仍然是其集中生产集中发布的传播效果价值,「中央厨房」可以让价值观通过不同平台辐射出去,统一价值观,形成合力。


营造新媒体思维。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意识至关重要。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认为,「中央厨房」模式中很大的价值是强化互联网思维。


荆州日报社社长代志武说,《荆州日报》中央厨房从去年初建设投入运行,促进了报社员工的融合意识,形成了融产品思维,提升了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



3

「中央厨房」的类型


聚合型厨房

聚合型「中央厨房」是指以打造聚合平台为目的,通过聚合其他媒体、机构的内容生产资源,搭建平台,再将内容分发给其他媒体、机构的生产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它首先为人民日报社内部的各子媒体服务,同时通过版权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其他媒体和单位分享产品、提供服务和资源。


➤ 目前《人民日报》已经与《河南日报》、《湖南日报》、《四川日报》、上海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地方媒体围绕技术、内容建立合作。学者叶蓁蓁认为,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海量内容池,单个传统媒体所提供内容的种类、品质跟不上用户需求了。因此,通过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把媒体行业变成一个大的协作体。这是这种内容聚合平台中央厨房的核心要义


内控型中央厨房

很多媒体的「中央厨房」并没有聚合其他媒体、单位的打算,而是将「中央厨房」作为内部体制机制再造的契机。一般采取的路径是把媒体集团内部各个子报、部门以及新媒体部门的记者、编辑、视觉、技术人员集中起来,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指挥、调度。


➤ 比如,《经济日报》的「中央厨房」2017 年 4 月正式运行,建成了可以容纳上百人同时办公的全媒体中心。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编平台指挥中心,也是「中央厨房」式的构建。



4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媒介融合人实践


历经将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在2016 年 2 月 19 日正式上线,它以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为主线,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平台、技术平台和空间平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媒体,而且作为一个公共平台更是支撑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内容生产


(图片源自网易号datahunter-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获评“2017年大数据优秀应用案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通过前后方采编人员时刻在线连接,各终端渠道一体策划,逐步形成新媒体优先发布、报纸深度挖掘、全媒体覆盖的运作模式。


组织架构上,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是融合指挥部。

它打破了过去媒体版块分割的运作模式,总编调度中心和采编联动平台的设立,统筹了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从而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


业务层面,打通了各环节,实现全面联动;技术层面,打通了各媒介终端,实现信息共享、同台发布;空间层面,打造了 3 200 多平方米的总控中心,出品全媒体产品。


采编联动平台是常设运行机构采访中心。

全媒体编辑中心和技术中心组成了采编联动平台,该平台负责执行指令和收集需求反馈,来自“报、网、端、微”各个大部门的人员组成统一工作团队。团队在总编调度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的所有新闻产品直接进入后台新闻稿库。


新闻产品稿库

报社总编室、人民网总编室、新媒体中心总编室可直接取用稿库的稿件。除作为成品直接发布,稿库里的稿件也可以进行二次加工,作为生产其他新闻产品的素材。


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新闻生产案例分析

在针对十九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出品了不少优秀产品。会议召开期间,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及其英文客户端共推送报道 583 篇,总阅读量超过 8.92 亿人次,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其融媒体共发布十九大相关稿件 1009 篇。


十九大报道的新闻形式分析

具体而言,从新闻生产形式来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关于十九大的报道涵盖了短视频、直播、H5、VR 全息、 图片等。


在视频内容方面,人民日报制作出系列视频《十九大, 开讲啦》《十九大聊天指南》、三维动画短片《刻度上的五 年》等,对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整体 成就进行介绍。在直播方面,人民日报对十九大会议期间的重要节点进行直播,仅开幕会的直播观看人次就超过 3120 万。


❷ 在 H5 方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创作的闪卡 H5 作品《史上最牛团队这样创业!》带领人们追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成熟的历史。


❸ 在 VR 全息方面,《全息全景!身临 其境看十九大报告》通过构建人民大会堂的 3D 实景模型, 使受众仿佛置身会场,在全景漫游中感受十九大的氛围。


❹ 在可视化图片图表方面,《十九大思维导图》将 3 万余字报告内容用一张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而动态长图《刻度上的新时代》针对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阶段性任 务,以时间刻度轴为主线,对十九大期间的战略规划进行 详细解释。


十九大报道的新闻议题分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议题涵盖面广,既有 “庙堂之高”的政策信息等资讯,也有“江湖之远”的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发展探析。而从新闻生产的主体来看,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属的各融媒体子产品,还有各省的媒体入驻「中央厨房」,成为这个信息链中生产主体的一环。


横向维度来看,在十九大的新闻生产议题中,有对于过去发展的回顾和总结。


➤ 例如三维动画短片《刻度上的五年》,将新闻原声和场景原声结合起来。此外,针对当下现状的发展政策解读也是重要的新闻生产议题,例如《十九大,开讲啦》系列短视频,通过提炼不同重点的方式来解读新时代。


新闻生产主体角度而言,除了常规的「中央厨房」下属机构供稿外,还有各省媒体入驻到「中央厨房」参与的报道。


➤ 例如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 H5 作品《进入新时代,我为新福建添“福气”》。此外,以十九大为中心的非中文作品 更凸显出了十九大报道的国际化色彩,例如人民日报国际部出品的访谈节目《外国朋友这样点赞中国》。在该访谈视 频中,来自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友人对中国领导人做 出了高度评价,并为中国发展点赞。



5

 「中央厨房」目前存在的问题



领导层互联网意识不强,统筹能力不足

「中央厨房」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需要不同的工种进行系统的协同作业。通过信息共享,设备与人员共享,实现了“1 +1>2”的基本效果,这要求中央厨房的“厨师长”能够进行精准高效指挥,具备形式把控能力。


中央厨房指挥层决定「中央厨房」实践走向,关系着其效率高低、运作能力强弱。当前,中央厨房本位意识强,在素材使用,信息发布与播报等环节上效率不高,无法实现信息与渠道共享,“厨师长”综合与协调作用以及「中央厨房」优势体现不充分,其管理层在大数据背景下媒体融合意识弱,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媒体的体制机制有差距,制约媒介融合

如今传播主要形式中,体制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介融合,传统媒体定时、定期的播出模式在新时代无法适用。


➤ 如 2018 年 12 月,北京某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3 名学生遇难。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新京报第一时间就近派遣记者前往现场,在新京报微博官方号、哔哩哔哩等多个平台同步进行现场直播,并开放弹幕平台,一度抢占微博热搜榜,保证新闻事件时效性和与网民的双向互动,占领了舆论先机。


新媒体人才的储备较少,人才大量流失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人才储备对于「中央厨房」模式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被业内盛誉为“知识商人”吴晓波曾有 13 年的商业记者背景,但最终却脱离体制,成立“吴晓波频道”等自媒体工作室,开发自身 IP。其对于全媒体企业发展来讲,是一种人才流失。



6

融媒体背景下「中央厨房」模式改进建议


思维转变

要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相关困难,积极主动解决关键、核心问题,带动解决周边问题,提升各个环节效率,积累忠实受众人群。要把高层管理人员发展互联网思维作为重心,把其转换为融媒体管理者,主动借鉴与吸收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总结融媒体发展要素,积极学习,打造新型运营管理人才。要不断借鉴、学习中央厨房发展经验,针对实践问题不断探索提升能力,激发潜在能力,逐步增强高层管理人员互联网思维。


创新体制

在中央厨房式管理运营当中,要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央厨房式管理能力提升,逐步推进传统媒体机制积极革新,让新媒体发挥其应有价值与特点。要让体制与机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形成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新时代媒体网络体系。要积极改造中央厨房流程,使其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促成网络化信息共享,实现便捷、精准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模式。要积极进行体制内信息共享,改造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体制与机制,提高工作质效。


完善制度

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要不断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生产机制设立配套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报酬和业绩挂钩。要完善用人制度,健全考核机制,通过积极完善使新制度体系在中央厨房运营中发挥作用。要对人员考核进行更新,对中央厨房运营中有突出贡献人才,在薪资、待遇、荣誉多方面给予优惠与肯定,让新考核机制适应中央厨房发展需求,使人才自主发挥积极性,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7

融媒体时代下「中央厨房」模式发展趋势


在中央厨房发展过程中,无论融媒中心还是“全媒体新闻中心”,都是在全国两会的背景下开始运营的,各个媒体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实践中没有常态化运营中央厨房,多是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使用,间接证明中央厨房运营质效。中央厨房模式是大数据与信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往媒体没有如此巨大的规模效益。


未来,应积极关注「中央厨房」模式下用户体验感,让「中央厨房」在规模效应前提下,打造人民满意的新媒体。要进行有效创新,解决在「中央厨房」建设中系列问题,包括媒体自身成长中的收益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正荣.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记者,2015(04):13-16.
[2]苏明明.「中央厨房」模式下人民日报的新闻生产方式研究——以十九大报道为例[J].视听,2018(10):153-154.
[3]唐博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范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2):4-5.
[4]崔博智,崔博识.「中央厨房」融媒体模式沿革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视技术,2020,44(02):58-59.



/END/

小编 | 雕雕 烧鹅
责编 | 北北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从《浪姐》到刘心悠,隐没于“姐学”中的女性美学
2深思“网抑云”:参与式文化空间的构建及丧文化的盛行
3. 肖战的2020:他的至暗时刻,我们的答题素材…
4杭州杀妻案中新的社会凝视:从监控到围观
5顾佳终于离婚了,国产剧《三十而已》如何成就社交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一对一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