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G将如何解构与重构媒体产业?这道题你会答吗?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如果考到“5G对传媒产业的影响是什么?”

——你会不会答?

这是2020考研多所院校都考过的真题,今年再考的可能性依然很高。这道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回答,往下看,本文帮你全面解读5G时代传媒产业的变化。


从1G到5G,通信技术的变革带来社会生活的深刻改变,每个产业都随之阶梯式进化,媒体产业,亦是如此。5G将重构媒体的产品呈现和传播模式,进而重塑传媒产业的格局,带来产业重构的全新可能。


1

媒体产品呈现变革:超高清与深沉浸


5G时代的高带宽、低延时传输能力将带来媒体产品呈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视频传播将成为主流。

1:超高清


超高清指“4K分辨率 (3840×2160像素) ”,高清晰图像包含着大数据量的内容信息,只有5G网络才能保证超高清视频的回传质量。


借助5G技术,4K超高清视频能提供更清晰的画质、更鲜艳的色彩和更多元的场景,还能将此前更多难以实现的节目创意在制作中体现。5G+ 4k/8k成为主流广电媒体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4K、8K甚至16K都有可能成为主流。


2:深沉浸


VR和AR技术自2016年进入产品爆发期,但现有产品都不同程度存在头晕不适、声音不匹配等用户体验,产业规模小和盈利模式不成熟等多方面的问题,而5G将带来巨大的助推力,使其摆脱“短暂体验性产品”的发展困境。

更快的网速和更大的容量将有效解决用户使用中画面清晰度和流畅度的问题,在万物互联的条件下,VR可通过终端将三维动态视景深入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连接两个维度的世界。

图片来自Sebastian

同时,5G网络使终端设备也将轻量化,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由于低时延,用户将体会到信息的极速传输,让沉浸感发挥到极致,眩晕感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比如,用户可以使用多样的交互方式,进入场景看电影、玩游戏,在虚拟场景中建立社交关系等。

3:泛智能终端


4G时代,媒体的产品基本是以“App”的形式存在于以手机为核心代表的移动终端。而5G时代,智能手机将不再是唯一的主流终端,多模多频多形态的泛智能终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中国移动已在执行“三多一新”的5G终端总体策略:支持多模式多频段,推进终端多模多频发展;聚焦新媒体直播等重点行业需求,发展多终端形态;高中低端协同,提供多用户选择,推动5G终端价格下探;打造新产业生态,拓展新业务模式。


2

新闻传播过程重构:人机写作与互动传播


互联网起步之初,就在强调“互动”的特点,社交媒体出现后,内容生产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出现了个人生产内容(UGC)、机构生产内容(OGC)、专业生产内容(PGC),4G时代的互动性仍然是有限的互动,而5G技术将彻底颠覆现有的用户互动体验框架,诞生一个更重要的生产类别——技术生产内容(MGC)

1:以传感器为代表的信息采集工具成为常态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认为场景时代的到来依托五大技术的支撑(“场景五力”):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5G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传感器能够突破人的感知极限,为不同场景中的对象适配服务与信息。

数据传感器:扩增信息的来源途径。传统新闻的信息采集主要依靠记者获取,传感器的应用能使新闻从业者更方便地获取海量且准确的数据,不仅可以从大量复杂线索中发现新颖的选题,还能减少人为错误。

传感器所收集的信息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能扩展到更广泛的范畴。例如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如温度和湿度),采集用户自发产生的生理数据(如脑电与心跳)。另一方面,传感器还扩宽信息的采集维度,包括时间与空间维度。

生物传感器: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水平。人的空间位置、身体状态、运动状态甚至心理反应,在未来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智能设备来探测或描述,目前算法技术已能进行个性化推送,但精确度有限。

在5G技术加持下,已经出现一些可穿戴式设备具备“虚拟AI助理”的功能,实现信息的精准检索与日常生活服务等。例如华为制造的META导盲头盔,通过云端智能控制终端,可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路线规划、人脸识别、规避障碍等个性化场景服务。

2:人机深度协作重新定义新闻写作


5G使得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写稿机器人将进化得越来越完善,甚至可能获得自我学习的技能。机器人写稿进入2.0时代,机器人报道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财经、体育、地震等少数领域,可以提供更多体裁且更加复杂的新闻内容。

图片来自:集微网

在人机深度协同的前提下,机器人以更专业、更低的错误率、更通俗的表达去适配横跨物理、化学、天文等其他领域的动态,新闻工作者生产具有人性化、创造性的内容,不仅能达到时间消灭空间的效果,还能形成时间创造空间的优势。

3:互动带来传播模式的革命性突破


 互动深度的改变

互动传播可以更好地提升媒体内容生产与创作的形式。例如,游戏、影视行业在探索更深层次的互动形态,让用户能够拥有更强的参与感。2018年,Netflix推出《黑镜》圣诞篇《潘达斯奈基》,用户必须在Netflix在线观看且视频没有进度条。在观看过程中,屏幕上随时会跳出两个选项,让用户来决定主角下一步的行动,而每一步的选择,都会影响故事不同的发展。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互动性是技术运用的本质与核心要求,交互性是VR和AR作品的重要标志,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切换的、强调使用者深沉浸体验的终端产品与媒体形态一旦得到大规模的商用,将会改变人类感知事物的方式。

 互动广度的改变

多对多的“人人互动”的传播模式将被彻底改变,人与人的传播、人与物的传播、物与物的传播将成为现实。5G技术的革新,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人机传播以及传播机制、传播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流媒体视频等技术的新发展,并将深刻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认知与决策行为。



3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

市场格局与产业竞合的颠覆


传统媒介在文明传承和社会逻辑的洞察方面的优势,会成为5G发展阶段不可或缺的必要推动力量,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传统媒体应把握机会,利用核心优势,在技术逻辑的引导下参与“线上新世界”的建构。

1:转型机遇与产业融合


 媒介融合更深更广

5G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人们的“线下”生活将逐渐向着“线上”转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阵地”。

我国的媒体融合可划分为媒体融合期、融合媒体期和智能媒体期三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与5G、AI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5G的快速布局将催化和加速接收终端的融合和传输平台的统一,进而倒逼内容生产革命,媒体生产流程和组织结构也面临系统性的重组。

 第一要义是市场洞察与用户管理

图片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在5G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媒体需要把握机会,做好用户的精准化管理,以内容服务为例,要解决四个环节的问题:

一是使用户能够“看见”。通过什么渠道、在什么场景下内容能够“触达”到特定用户。 


 二是使用户能够“看下去”。解决形式的选择、技巧的运用、场景的构建,使特定内容与特定用户的阅读习惯、兴趣相匹配的问题。


 三是使用户能够“看懂”。解决在传播符号的“编码”阶段就充分考虑到特定用户“解码”时可能遇到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参照标准等方面的特殊性,给予特定的解决方案。


 四是使用户“既看懂又能用”。尽可能解决用户在信息、知识与行动、决策之间的连接问题。


产业融合消弭既有边界

全程全网、万物互联,5G改变了“媒介”的形态,技术应用带来的跨界与转型则将引发新一轮的“融合”,重新定义“媒体”,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产业空间,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门槛越来越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2:国际化竞争进入新阶段


5G技术的发展是一场国与国的较量,当传媒产业与5G技术相捆绑,就必然被裹挟着颠覆当下、聚焦于国内的战略与空间,进入国际化竞争的新阶段。

全球化时代的通信技术标准必然是全球性的,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我国的传媒产业“走出去”战略将进入全新阶段,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转变为技术、人才、资本、机构的国际化布局。



4

5G时代传媒产业重构的核心


在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之后,对“数据”的争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对商业模式的构建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对“场景”的设计是维系用户的利器。

1:最大的机会与挑战:“数算力”


数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支撑,即数据、计算力、算法,5G对于“数算力”提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5G所容纳的万物互联的状态,将使我们在数据采集、信息获取等方面获得巨大的突破,进而为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优渥的环境支持。人类社会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数字化,并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传播。

5G时代的广连接将让数据如潮水般涌来,数据量级的持续性增长也会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对于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从业界的现实来看,主流构纷纷加码云计算。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相结合提供计算服务,与行业应用完全整合,提升行业垂直度,而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能够增强研发和应用的智能。

图片来自:乐晴智库

阿里云在2018年推出首个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计算上,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

但5G时代必然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人的消费习惯和社交关系,了解某一空间和时间中的流行事物和信息。这会更大地引起对隐私上的担忧和争议。隐私权亟需一个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共识,从而促使人们正确看待信息使用和防范信息滥用。

2:“场景”与“商业模式”的构建


5G时代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状态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信息传播能力提升、信息传播智能化程度加深、信息传输终端极大丰富。当这种变化与人工智能结合,根据人或物的状态和需求、信息传播的终端介质,进行智能化的适配与决策,创造真实的“场景化”。5G的技术支撑给予完成智能化适配的可能与机会,但是也带来相当的压力与挑战,结合自身的细分领域构建准确且可维系的“场景”绝非易事。

4G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尚未达到颠覆程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媒体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沿用了大众传媒的套路——以用户注意力换取广告收入。5G将解构与重构传媒产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传播模式的改变会诱发商业模式的改变。

3: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媒介“去中心化”的速度,造就了“人人传播”“人人中心”的传播环境,自媒体的迅速成长便是典型例证。“去中心化”本质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通过解构国家对传播权力的垄断,使传播力量由国家转移到社会,从而削弱国家在信息、技术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因而,它带来的不是国家组织和治理能力的强化,相反是严重挑战。

当“去中心化”愈演愈烈的时候,重塑主流媒体的引导性与主流价值观权威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尽管4G时代造就了大量的个性化内容及媒体,表面上冲击了主流媒体精品内容乃至影响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但是,当碎片化传播达到一定程度,“再中心化”的需求就会反弹。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媒体机构,都在因势利导加大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工作。

4:技术依赖与人文引导


5G将变成未来人的“信息躯壳”。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发达,生活从线下变成线上,会混淆虚拟和现实界限,人的价值也会前所未有地依存于媒介。技术擅长且局限于数据关系、自然关系、物质关系,但人文的核心内涵——人与人的关系,是其无法触及的。

新闻报道需要记者“亲眼观察、亲耳倾听、亲身体验”新闻事件,这一过程所能获得的对被观察对象的理解和认识,是机器人和传感器技术所不能企及的。

同时,在新闻内容方面,机器学习的思维角度、语言表达尚不具备人类语言的跨界调取能力,缺乏丰富、形象、有趣的表达能力。从输入到输出,技术全程依旧需要人文价值的正确引导。


5

5G在媒体行业的应用案例


1:央视春晚5G+4K & 江西春晚5G+VR


2018年央视春晚通过5G网络将分会场拍摄的4K实时信号,传回至总台5G媒体应用实验室机房,同时总台拍摄的北京景观信号也经过5G网络传输至分会场导播机房,两路信号均在分会场导播机房的4K大屏上予以实时呈现。

2019年江西省春节联欢晚会是电视史上首台5G+8K+VR春晚。拍摄现场共设计了4个VR机位,现场导播通过VR预览监看系统,实时切换现场前台主机位、游机机位、摇臂机位与飞猫机位,选取最优画面,加入虚拟植入与特效制作,现场和网络观众可以通过手机、PC以及VR头显等多种方式体验观看。

2:芒果TV 《头号嫌疑人》


2019年年初,芒果TV上线的国内首档互动侦探剧《头号嫌疑人》,是在研究用户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由综艺节目IP衍生出的一档互动微剧。首次实现了“边看边玩”的互动推理模式,推动用户从浅层观看转向深度参与。节目播出期间,累计覆盖用户700万左右,用户参与互动的“层层漏斗”转化比例在40%以上。

图片来自:芒果TV

3:天津津云5G县级融媒体建设


2019年9月,津云新媒体集团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5G移动化采编、融媒体视频互动等项目研究建设将在天津各辖县覆盖。项目采用融媒体采编系列产品“和背包”。小巧的和背包可以代替庞大的视频直播车,操作灵活,同时还支持5G+4K、5G+VR传输,可将采访画面实时传输至电视台,实现了多机位、跨地点、低时延的高清直播与远程回传、交互连线等功能。

4: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


2019年11月,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目前“央视频”有手机端、电脑端、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可以在各个客户端使用。

5:5G与两会报道


2019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有超过40家央级、省级、互联网、自媒体等各级单位通过5G网络进行两会新媒体实时报道的测试和应用。

2020年根据防疫要求,两会期间新闻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云采访”模式,与代表委员连线交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以“央视新闻”“央视频”为龙头。通过“5G+8K”背包,实现对两路8K外景信号进行实时传输,同时对收录的8K信号快速编辑。

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连线两端的记者与采访对象在屏幕中进入同一时空,受访者的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呈现,与访谈人握手、交谈、互动十分自然,实现了“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图片来自:新华网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推出5G+AR采访眼镜,使用这款眼镜,记者可以第一视角进行现场直播,只需手势或语音控制即可完成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拍摄时还能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

参考文献
[1] 文茵.2020 5G场景化应用案例TOP20[J].互联网周刊,2020(10):28-29+26-27.
[2] 刘珊,黄升民.5G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5):1-6.
[3] 喻国明,陈雪娇,卢文婕,曹笑凡.边缘计算、5G与传播的未来融合——试论场景视阈下新闻传播过程的重新构建[J].传媒观察,2019(10):5-10.
[4] 喻国明,王佳鑫,马子越.场景:5G时代VR改写传播领域的关键应用[J].现代视听,2019(08):31-35.
[5] 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07):5-7.
[6] 黄瑞刚,徐建新,刘冰.5G+4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前景展望[J].电视研究,2019(04):4-7.
[7]高红波.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2):8-12.
[8]腾讯技术开放日 | 当5G遇上多媒体,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搜狐网. 2019.09.23. https://www.sohu.com/a/342933009_464042
[9]《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趋势、模式、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https://mp.weixin.qq.com/s/e-nAHHd83hh1g9VRNIHMww
[10] 记者围堵采访的画面,今年两会不会再有了. 记者站. 2020.05.22

/END/

小编 | 悦悦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Dribbble @Cliffex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论述什么是劝服性传播,并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何发展︱20北大汇丰深财真题解析12
2方汉奇等:中国新闻传播史 | 基础书目带读37
3. 王珞丹深夜寻鸭:照片被挂上网,抓鸭女子鸭力山大 | 一周大事记(6.29—7.5)
4妹妹心里遥不可及的北大,用了两年的征途我终于到达 | 20北大新媒体专业课总分状元经验分享
5. 揭秘!带出北大、北师大状元的胡师姐暑期集训究竟有何魔力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