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妹妹心里遥不可及的北大,用了两年的征途我终于到达 | 20北大新媒体专业课总分状元经验分享

芒果欧蕾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考了两年研,也看了无数的经验贴,真的是怎么也没想到过,我竟然也有这样一天,能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考研征途上的血泪和欣喜。

先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吧,本科就读于南方某高校,本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双学位辅修金融。虽然我本科学校的新传也很强,但可惜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也属于完全的三跨考生。一战北大新传mjc,一分之差没能进入面试。二战北大新媒体研究院,两门专业课总分第一、初试总分第五。

两年长征

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基本就是宿舍、自习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没考上确实很生气!同时也感到很无措。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在找工作和二战之间不断纠结犹豫。3月的时候去腾讯实习,在MPR做了三个月的PPT流水线女工,对新媒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在这之后,坚定了自己二战北大新媒体研究院的决心。


实习结束后,回学校忙毕业事宜,和同学去泰国玩了半个月,真正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备考已经将近8月底了。事实证明到了12月时间变的很紧张(所以大家不要学我!)


公共课备考

我的公共课两年都考得不算好,第一年政治67,英二73;第二年政治71,英二80。


两年的考研让我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把四门考试的分数比作木桶的木板,公共课成为了你必须要把握住的,不能成为短板的木板。公共课150分+是你北大必须达成的目标。


 1. 政治📖


放在段首:我回顾了下我的政治复习之路,发现真的不值得大家学。


政治这东西,可能由于我高中时就是理科的,基础实在太差了,真的越学越没信心(惨!)


第一年备考的时候,我没有跟过课,就是看肖爷爷的精讲精练,1000题刷了3遍,每一遍…都没有什么明显进步(微笑脸肖四肖八的选择基本在38-41之间游走。


今年我为了好好感受政治这门课里的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大历史,和一起二战的大学室友一起报了新东方的政治课。听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做题还是惨惨惨。所以不建议大家跟课吧,毕竟会花掉挺多时间的,实在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上B站或者某宝找找资源听一点。


12月冲刺的时候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选择题全部买回来做了一遍,肖四肖八不用说,什么蒋五米三我也有好好感受。基本上每一套题都在劝退我,第一年的选择题模拟还能维持在38、39,今年有好几套都只有20+。(老实讲我也不知道到底为啥会这样)


但我觉得也不能放弃,决定自己抢救自己。我把模拟卷里的选择错题按模块,总结成一句句的知识点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临考前一周,每天花半小时记忆。


(背政治的时候)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选择题的知识点记住了很多,同时在背大题的时候,也快了很多。今年的卷子我看完以后对了一下,结果政治选择题只有35,又鉴于北京地区公共课压分的情况,最后总分71我确实没想到。大题部分这种背自己错题知识点的方法帮了我挺多。


关于政治给到大家具体的建议


❶ 选择题一定要做好,这么多年政治考试的数据都体现出答题压分的情况,选择题拿高分是政治总分高分的充要条件。
❷ 不要忽视主观题,主观题也是重在积累。大部分考生都是在临考前压卷,肖四肖八这些你在背诵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在背。所以从12月开始,也要有意识的注重主观题积累,不熟悉的知识点一定要多读多理解,在模拟题训练时,可以按点作答的对政治主观题进行训练。



2. 英语📒


考研之前我的英语成绩基本停留在高中吃老本的状态,四级六级都是一次过的,但是六级分不高。一战英二73,二战英二80,学习方法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改变。基本上就是单词、真题和作文三点。


 单词我用了墨墨、金山词霸两个APP,英二单词前后过了3遍;单词这东西很奇妙,前后过了三遍之后做真题的时候真觉得有了质的改变。而且我觉得金山词霸背单词的界面做的很清爽很舒适哈哈哈,推荐大家使用!


 真题的话…前面说过我今年开始的太晚,所以我英一英二的真题练习都只做了一遍但是一遍做的感觉还是不错,16-19年的真题选择基本都错在4-6分。所以虽然只做了一遍但没有很慌张。但是真题是英语备考的重中之重,建议大家都好好做个两三遍。做的同时要特别留意到高频词的熟词僻义的考法,也可以把阅读理解的问题进行分类,譬如标题类,词义替换类、细节寻找等等。理解到出题老师的意图才能够准确的踩中老师的点,高效得分。


 作文的话,我用的是王江涛王道长的资料,没有系统性背过,但我自己把英二真题的大小作文分门别类写了十多篇。因为我高中死党本科是上外英语专业的,去年也一战上岸,我就请死党帮我批。(此处大写感恩!)自己写作文再改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模仿范文并形成自己模板的过程。所以我并没有特意总结过自己的模板,但是图表类作文的每种类型考试前我都有了一定把握。建议大家身边如果有可以帮改作文这样的资源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写完然后订正语法错误,训练复合句写法,写并改的过程比起单单背模板是有效很多的。


总结下来,在英语复习中的建议


❶ 对于想要英语考高分的同学而言,阅读只是基础,一定要提前准备作文。作文书模板化问题严重,有条件还是建议大家通过多写多改来形成自己的模板。
❷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单词是英语考试的基础,一定一定要重视!



(朋友帮我修改英语作文的录音文件)


专业课

从新传mjc到新媒体,复习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会有侧重点的不同。像北大新传mjc440的卷子这两年不知为啥越来越偏向实务题,而334的考点也在不断走偏,我看了今年mjc的名词解释,发现自己一个也写不出来(微笑脸


说回新媒体,相比于新传要加强的点主要就是研究方法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我本人在备考的时候,就是从必读书目、专题整理、论文、热点与案例、真题模拟五个方面进行。


1. 必读书目📚


推荐大家必读的书目大概有以下几本👇👇👇

➤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 

郭书大家都知道要看,但我个人觉得身边考北大的研友对郭书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我自己也是在一对一老师的启发下才发现郭书的好。

➤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书相比郭书更加深入,架构也有很大不同。对批判学派的叙述很深刻,推荐大家看完郭书对整个传播学框架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读刘书。

➤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彭书没啥好讲的,新媒体相关的神书。看几遍,都可以。

➤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研究方法上,我第一年考mjc读的是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易懂,考mjc程度足矣,但是考新媒体看风书是完全不够的。好比今年的真题名解部分考到“建构效度”和“网络中心度”,这都是风书中连提及都没有的内容,所以考新媒体的朋友可以略过风书直接看袁方。

其他书目的话,推荐的有:
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陆扬《文化研究导论》……

2. 论文📜


因为我本身不太喜欢大段大段的文字以电子形式出现,所以在知网上下载了研院老师近五年的论文,装订成册。读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新媒体院的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吸收老师在某个领域的具体观点。

像田丽老师,刘德寰老师这种在初试试卷上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师的论文我读了两遍以上,毕竟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就是你在考场上会遇到的考题!因此,为了弄清老师的观点,我把每篇论文都整理了对应框架,凭借整理的框架,基本能对老师的论文进行全面的复盘。

在北大老师之外,我着重读了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彭兰老师对网络传播的见解很深,并且对于传媒业态中,技术的发展保持着高度关注,这一点恰好契合了每一年的北大真题。新媒体非常喜欢考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彭兰老师的论文非常有借鉴意义。

(对彭兰老师论文的整理)

3. 专题📂


因为个人不喜欢电子版的缘故,专题也是纯手写,但这样势必会花费许多时间。建立在去年备考整理的专题基础之上,今年结合了老师的论文,以及《传播小王子》以及师姐公号中的专题内容,前前后后大概整理了有80个专题左右。

专题的内容主要是从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技术;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与文化;新媒体中的国际传播以及相关的治理等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当年的热点,自己也会简单的“押题”,对一些近期的热点内容做更深的整理,例如电商直播、网红经济······这些都是2019年的热点。

专题整理的形式,基本上就是“框架+案例”,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是自己打磨小标题,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记得很牢,另一方面结合案例也能够言之有物。

4. 热点与案例🔍


新传考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点与案例的累积。就案例而言,一方面会是老师的出题切入点,另一方面也是你论述当中言之有物的部分。

案例累积的话,我和广大研友一样,啥都想看,啥都想记住,但考完之后复盘自己的备研之路,发现师姐的公号对案例累积已经完全足够了。新媒体方面的话,大家还可以看看虎嗅、36氪这两个公号,对互联网产业的剖析很深入。

5. 真题模拟📝


看书、读论文、整理专题···都是对自己进行输入的过程;而答题的训练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前期扎实的输入之后,后期对于真题、模拟题的训练直观重要。我自己从11月起,把新媒体院2017-2019年三年的真题都模拟了一遍。刚开始,结果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自己的答案也需要点拨与不断的修改、打磨。但是做多了真题就会发现,事实上,每一年的真题都很有连贯性,例如“芝加哥学派”这个考点,连续三年真题都有涉及。因此,答题训练,尤其是真题的训练需要大家的重视。

(部分2019年的真题模拟)

以上都是自己在备考时所做的准备工作,但坦诚的说,不是为谁打广告,而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我的一对一师兄帮了我很多。我从十月初才开始一对一课。第一节课师兄确认了我自己的复习进度,并且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我方向性的错误。考研这样一种竞争极度残酷的选拔性考试,信息沟带给考生的威胁性是巨大的。

所以这里非常感谢我的一对一师兄,也真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大家觉得自己找不准复习方向,对北大老师了解不足,一定一定要先获得足够的信息,才能事半功倍。

考试那两天自己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两门专业课都是写满了11面,正正好好11面不多不少。答题布局是按照自己备考时在B5页面上的练题来的,每道题的答题时长都比练题时候控制的好。因为我平常写字相比于紧张的考试时间太慢了(但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写字不慢!)以及可能自己属于考试型选手,一旦面对考试这种高压环境,肾上腺素就会飙高,大脑兴奋。我两年专业课考试的感觉都不错,一看到题都能在脑海中能够迅速搭出框架,具体内容也是脑子里一句接着一句的涌出来,但毋庸置疑这都要依赖于大家之前努力的背诵、看论文、写专题!

其他的方法经验,觉得自己和身边的研友好像都差不多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呀。

(自习室对面背书的小房间)


复试的准备和应对

我的复试成绩是第七,综合第五的初试成绩,总分恰好第六。


复试的时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考察到的内容虽然不如初始多且深,但涉及的领域就会更广泛。我自己把对于初始的准备分为:个人经历、英语面试以及专业课问答三个部分。


❶ 复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英文面,今年的英文面难度似乎有很大提升。有同学被问到对新媒体的理解,以及对粉丝文化的理解(似乎是这个问题)。所以大家在进行基本的英文自我介绍的基础上,也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诸如谈谈家乡、谈谈未来的学习计划、谈谈喜欢的书、喜欢的节目等简单的问题答案,更要好好准备专业领域相关的问答。


❷ 关于个人经历,每一年参加复试的同学都会准备好自己的个人材料,这个似乎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对于跨考的同学而言,老师更喜欢问你本科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什么选择新媒体这些和你本身的经历挂钩的问题。因此,建议大家也要好好回顾本科知识,准备好相关问答。


❸ 对于专业课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复试当中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抽题——回答”来考察考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受时长影响,大家都不能答的太深,因此,答案的框架就比具体内容重要。在准备专业课的时候,其实依赖于初始时整理的专题,再总结一下复试之前发生过的热点事件,基本就能涵盖老师的考察范围。


实际准备中,一个好的初始成绩,对复试而言就会是很大的底气!对于大家而言,现在更重要的是初始,复试的事情在顺利通过初始之后再考虑也不迟。



   写在后面 


经历了漫长的两年,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深刻体会到,正如每一个人所说的,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人力、物力、财力在这场攻坚战中,被不断磨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的情绪在这两年里不断涌现。这些情绪感受的分享,并不是想要浇灭每一个考研er心中的希望,而是想让大家明白,这些都是考研之路上一定会遇到的问题,要坦然面对,更要坚定坚持。


记得特别清楚,考试前三天的晚上,我缩在被窝里看一个去年考川大的妹子的经验贴。如果有像我一样二战的同学应该还依稀记得去年的英二小作文是关于组织班级辩论赛的通知。那篇经验贴里,妹子写到,一考完试她就发现自己自作聪明写了辩论赛的观点,完全跑题。我的心里咯噔一声,苍了个天,我写的也是观点啊,原来我也跑题啊?第二天我坐在图书馆看着天就想,大概和北大真的没缘分吧,谁能想到差的那一分会是作文跑题呢?


今年成绩出来以后自己像做梦一样,师姐告诉我我的专业课比总分第一的同学还高时,我第一反应竟然是这梦咋还没醒,还越来越糊涂了呢?问了读初中的妹妹,你心里北大是什么样的呀?妹妹说,遥不可及。


但事实上,一件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只要开始了不断迈进的征途,你终会到达。✨✨✨


(北大一角)


去年12.1北京下雪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截图


(心情抑郁时陪伴我的狗子)


状元同款课程速递
 

同款课程:一对一课程 

胡师姐一对一课程是由一名(或多名)胡师姐团队名师,专门针对一名考生进行的单独授课。


我们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目标院校、报考方向,量身定制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将新闻传播考研专业课涉及到的所有知识拆分成为不同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传播基础知识、论文讲解、专题讲解、热点分析、习题课、答题技巧课等等,并提供全程专人跟踪学习、一对一老师笔记且每节课均有课后练习题及作业批改,让你的专业课学习零死角!


同时,胡师姐团队的一对一课程总共分为5个档位,可适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此外,报名35课时及以上一对一VIP课程的同学,还可免费赠送胡师姐省心全程班!一对一辅导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详情请戳→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第二弹:VIP一对一课程



详细课程安排请咨询Silva或观风

如果需要更多备考帮助,可以添加小助手进入我们的北大群”,免费提供全年答疑,还有更多考研干货分享。



还有疑惑?没关系!
胡师姐团队邀请了
北大拟录取学员(也就是这篇经验贴的作者)
在线上为大家分享考研经验
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
解读北大新传考研
强烈推荐各位有意向考北大的同学
去看下面这场经验分享会的回放
你离北大的距离,其实没有这么远!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观看经验分享会回放)


公开课主题

20北大新传总分状元/专业课总分第一是这样炼成的


CCtalk

胡师姐21新传考研免费公开课群

群号:87343970

  

快来扫码,一起沾沾喜气吧↓



/END/

小编 | 习习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Nature


 推荐阅读 


1. 20港澳台学生上岸北大新传专硕:港澳台申北大也必须像考研一样认真准备
220北大新媒体专硕总分第二:我在暑期才开始准备考研,也完全来的及 | 暑期集训经验帖
3暑假想和20级状元们同吃同住同学吗?胡师姐21暑期18天专业课集训营等你!
4把在职转化成优势,终于星光不负赶路人!| 20在职备考上岸北大新传专硕经验
520北大新传港澳台生上岸:关于清北的港澳台研究生申请,这些经验你一定要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暑期集训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