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战的2020:他的至暗时刻,我们的答题素材…

胡果冻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对于肖战来说,2020年大概是心情复杂的一年。



肖战的2020年从春晚开始急走下坡路:年初“227事件”,同人写作网站被肖战粉丝举报;教师粉丝发动学生录应援视频;粉丝组织恶性应援打榜,刷量控评;获评金扫帚“最令人失望男演员”这一奖项得主……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肖战”一词仿佛从未跌出过榜单,网友们对他的仇恨和争议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

直到今天。

1

2020年,肖战的至暗时刻


❶ AO3举报事件及227大团结


2020年2月27日,某位写手在非盈利网站AO3发布的一篇同人文章《下坠》,将主人公设定为肖战和王一博,并且将肖战设定为有“性别认知障碍”的人士,导致了肖战粉丝对该网站的疯狂举报,最终导致了该网站在国内被屏蔽和封杀。


该行为引起了各个圈子AO3用户的愤怒和反击,各圈联合在一起抵制肖战粉丝。因此,227事件诞生。

❷ 教师组织小学生应援肖战事件


5月10日,一则教师组织小学生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为肖战新歌《光点》应援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人民日报》下场表态后,饭圈文化不能进课堂的声音越喊越响,#饭圈文化该不该出现在校园#相关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2.8亿,讨论量13.9万。肖战的粉丝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❸ 肖战粉丝氪金事件


肖战出公益新歌《光点》,但是需要付费购买足够销量才可以解锁公益活动。肖战的《光点》仅在发出93个小时后,销售额就破了亿,数据十分惊人。部分肖战粉丝对《光点》疯狂氪金,并且号召学生党多买、保底105张等行为,此举遭到了广泛热议,此话题也被共青团关注。



❹ 晨小晨事

此事件实在过于离奇、过于曲折、过于复杂,所以果冻尽量简单解释一些。

微博账号“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晨”,属于一个长期与抑郁症、癌症作斗争的女孩,事迹打动过很多人,不幸离世后微博停更一年。一网友爆出该账号被肖战粉丝盗号为偶像应援,被发现后还叫板网友,并迅速清空该账号的所有内容。

于是,#肖战粉丝用逝者微博账号打榜#话题还登上热搜,事件的恶劣性引起群众愤怒。

事后,经过微博平台调查,发现根本不存在盗号情况,事件中的几个号都是由同一个人自导自演,意在宣扬仇恨,挑动群体相互攻击。


这件事的结果是,肖战平白被辱骂了几万条。

成为“饭圈文化”符号的肖战

2

成为饭圈文化符号的肖战


由《陈情令》跨入一线流量之后的肖战,就已经被负面引向快速坠落的下坡。

墙倒众人推。

肖战这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整件事最吊诡的地方。

一般明星遭到谴责,往往是触碰了某条传统道德底线。比如罗志祥的时间管理,仝卓的高考舞弊,亦或之前的明星吸毒、出轨新闻。然而,对于肖战来说,这种传统道德低点他明明一样没占,讨厌他的人却铺天盖地。

这是为什么?

大概是从“227事件”再到“引导粉丝氪金”、“老师应援”等事件,与肖战有关的事件集中性的引爆了人们对粉丝群体以及饭圈文化的积累已久的强烈反感。

大量路人讨厌肖战是因为肖战粉丝的举报操作侵犯了AO3这块小众文化的栖息地,因此对此进行声讨和抵制。对于抵制肖战的人来说,自己的爱好受到了侵害,不看、不听、不买、抵制肖战的极端行为都是合理的,但有些人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种恨意之中,非黑即白,不能客观地讨论问题。


他们有人甚至根本不认识肖战,只是把肖战当成如今饭圈文化和偶像工业的符号,他们讨厌党同伐异的网络骂战、动不动就举报的饭圈操作、讨厌演技生硬的流量小鲜肉。但饭圈文化和偶像工业这个玩意又不好界定,那就只好找一个业界标杆来抵制,肖战和他的粉丝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为了一个靶子。人们通过调侃的方式娱乐自己,解构偶像,表达不满。

图片来自@亚洲动保之声


这场战争之所以到现在还没能平息,是因为肖战已经不再是一个偶像。肖战本身早已超越个体的意义,成为了一种“符号”,被不同的群体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价值,并且已经无法再控制走势,沦为骂战的靶子。

所以,与其说人们反感的是肖战,不如说走向极端的饭圈文化。


3

媒介变迁下失控的饭圈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共同体,粉丝群体及其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景观,丰富着我们时代的文化样态,它当然包含很多积极因素,但近年来,饭圈内的事态似乎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溢出自己的圈界、流向公共空间——而且屡屡呈现失控的状态。

什么是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是青年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对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呈现出独特的狂欢性、交互性以及圈层性特点。


但如今的饭圈文化早已与过去传统媒体时代的饭圈文化不同。复旦大学崔迪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将现在的粉丝实践理解为媒介形态变迁的自然结果。数据实践也好,社交媒体实践也好,粉丝文化依然是青年人对抗或解决自身问题的符号实践。”


❶ 媒介变迁下粉丝角色身份的延伸

过去,信息单向传播中的受众型粉丝已经成为了媒介变迁下的互动型粉丝。

新媒体时代强势降临,粉丝的角色身份得到充分的延伸与拓展。这意味着借助于高渗透率的社交互动,饭圈已经逐渐组织化、规则化、程序化、纪律化。粉丝因为对偶像共同的喜爱产生了集体行动,再通过各种应援活动建构“有理性、有秩序”的良好粉丝形象,从而获取社群对外的合法性,而在频繁、成规模的参与到与偶像相关的网络投票、打榜、作品宣发等活动之中,粉丝们共用一套规则话语体系,以群体的方式和偶像产生联系,从而达到了内部的有序性。

如今的明星后援会,早已不只是普通的影视、音乐、体育爱好者组成的兴趣社群,更像是一个有着明确职责分工的组织机构。


❷ 粉丝构建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在为资本“奴役”


粉丝言论行为具有显著的目的性、平等性甚至是颠覆性特征,他们在各自的圈子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粉丝主体意识建构营造了技术环境。

基于互联网平台,在确立“饭圈女孩”、“饭圈男孩”的身份认知之后,他们会与群体内其他成员产生互动,基于对明星的共同喜爱,他们共同协作,维护爱豆的形象,通过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认同的方式建构主体意识。饭圈成为了他们社会化过程当中的重要场域。

然而,资本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掌控各种各样的群体,千方百计地使其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流量至上、数据为王的规则引导下,资本通过控制粉丝,让粉丝自觉自愿地卷入一些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诉求是资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粉丝成为资本操纵下的“免费劳工”。

❸ 屡屡呈现失控状态的饭圈文化


然而,海量的内容,高效的聚集与协作,并不意味着理智和沟通,技术的便利或许会加剧隔阂与分歧。既是因为社交媒体本身的缺陷,也因为饭圈一些不理想的交往方式和森严的圈层形态,这都不利于将争议发展成共识或者常识,很多时候只是在反复争吵中消耗激情和耐心。

粉丝将偶像这一“他者”作为一种自己的投射,不同投射之间也形成不同的圈子,一旦有与自己所在圈子相异的文本、言论等,往往会激发各圈子之间的骂战,由此勾勒出网络暴力的全貌。单向狭隘的粉圈思维,正在入侵我们自由开阔的语言秩序、思考方式。

网络暴力、宣扬仇恨、相互攻击等,凡此种种,让网络空间乌烟瘴气,让“饭圈”成了负面的代名词。


7月29日晚《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突围赛中,脱口秀演员王勉表演的《饭圈女孩之歌》,用这种调侃弹唱的方式,cue到一众“饭圈女孩”,将饭圈文化的一些迷惑行为形象的展现出来。


4

针对饭圈文化的纠错行动正在启动


互撕下去结果,只会是更多的治理、举报、封杀,而这把火终究会烧出圈外,烧到我们身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饭圈文化如果想走向成熟、走向良性发展,必须要纠正了粉丝个体的非理性追星行为。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场针对饭圈文化中不正常现象的纠错行动正在启动。

7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发布《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通知》提到,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等行为。大力整治明星话题、热门帖文的互动评论环节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等行为。


人民网也连发三篇评论文章,分别从整治环境、尊重个性和“斩断”幕后黑手三方面点名“饭圈”,批判饭圈疯狂打榜,错误引导未成年人价值观,污染网络环境。


作为平台方,微博必然要加大平衡“饭圈”与外部生态的力度,并不断调整处理态度和引导方法。7月14日,据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也发布了一则社区公告,称已于7月9日,约谈了肖战工作室。同时公布了一批根据有关社区规则被关闭的账号,这些账号主要涉及攻击媒体机构以及发布不实信息引导“骂战”。

这是微博运营11年间对某一具体明星方的首次“约谈”。


在7月18日的社区公告中,微博表明了其积极响应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态度。


7月16日,肖战工作室正式道歉,称在粉丝的正向引导上出现缺位,对各种争议没有第一时间准确回应,引发了不佳的社会观感,导致不同认知的群体对立,无辜的网友被骂,向大家致以真诚的歉意。
事发后这么久,也是肖战及工作室第一次明确传递态度:拒绝互撕谩骂、拒绝挑起群体对立,坚决反对未成年人的不理智消费行为,以及出于任何目的伤害他人。

从网信办开展网络环境整治,到人民日报发声,再到微博平台约谈明星、整顿与定性,以及肖战工作室正式道歉,是相关各方开始对失控的粉丝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划分,特别是明确提出明星需履行义务。

治理饭圈文化,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整顿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平台方监管到位是防止饭圈文化走向极端成为资本牟利工具的一个前提,同时也是保护饭圈粉丝权益的一个前提。当然,明星本身也应该履行正确引导粉丝群体的责任。


5

写在最后


其实,饭圈文化不是没有正面的地方。从积极方面来看,新媒介时代的粉丝群体创造出的一系列参与式实践行为丰富了粉丝文化的内涵,粉丝个人也从中收获到精神世界的满足与技能的提升。

另外,作为亚文化和社交媒体相碰撞的产物,饭圈文化极具参与感、凝聚感、组织性这些与生俱来的优点。比如,疫情期间,多家粉丝后援会发挥出超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武汉。

偶像与粉丝、平台、资本方共同导致了饭圈的“封建化”。在崇拜、憧憬的粉丝心理,在社交媒体和资方两大催化器下,滋养出了饭圈这种蓬勃却又畸形的生态。站在聚光灯中央的明星,因为拥有最庞大的粉丝群,所以饭圈破坏力最强,才会成为我们在讨论粉丝文化时的火力焦点。

参考文献:
[1] 袁志香.“饭圈文化”下青年主体意识的建构[J].人民论坛,2020(14):118-119.
[2] 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05):64-72.
[3] 全媒派 .粉丝文化流变: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的成长简史
[4] 差评.互联网公敌肖战


/END/

小编 | 烧鹅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中传研究生考试科目增加了人文社科知识!这预示着什么?你要如何应对?
2.  顾佳终于离婚了,国产剧《三十而已》如何成就社交话题?
3.  历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主题盘点:原来考题都是从这里来的!
4.  杭州杀妻案中新的社会凝视:从监控到围观
5.  湖南卫视拍了拍“你”并说:考研答题时请360度用我做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八月线上强化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