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传播” | 疫情与网络舆论、国际形象、全球风险社会的关系你掌握了吗?

经纶万变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往期回顾


疫·传播 | 明押考点,这一波“数字鸿沟、健康码、信息可视化”的知识等着你收藏!(点击文字查看第一期)

“疫·传播” | 高频考点“危机传播”与疫情结合怎么答?(点击文字查看第二期)


【第三期 疫情与国际传播】


这次疫情损耗了世界各国的精力,对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世界的走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加速等。很多社会学者、经济学家都将这次疫情视为闭关锁国、逆全球化的重要转向。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也提出看法,认为逆全球化极有可能出现。


弗朗西斯·福山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在疫情冲击全球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的疫情与国际传播之间的关系可能成为今年的命题方向。所以,我对所涉及的相关考点进行一次总结梳理。


【考点解读使用指南】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差别在哪


二、信息瘟疫与网络舆论


三、援助、歧视与国家形象


四、新冠肺炎与全球风险社会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差别在哪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以大众媒介为传播手段,以国家、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为传播者,而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全球传播被视为全球一体化、消解民族国家的力量,同时也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推动力。


国际传播的前提是国家主体的存在,强调国家之间的传播;全球传播则强调超国家,弱化国界,包括国内传播和国外传播。


➤ 从传播主体来看,国际传播强调国家主体,政治色彩浓厚,全球传播主体更加多元,跨国公司地位提升。


➤ 从传播内容来看,国家政治外交居多,全球传播强调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关注全球性问题。


(图片来源:FT中文网)


2、信息瘟疫与网络舆论


信息瘟疫(Infodemic)是这场流行病的一个突出特点。疫情作为一次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很多重要的信息尚未及时公开披露或刻意隐瞒,导致一场线上信息瘟疫的暴发。阴谋论成为疫情信息的重要表征,如美国社交媒体所传的“5G病毒论”,是中国有意为之。还有消息称是俄罗斯准备的一场世界大战。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世界各国的社交媒体,其真实性、可靠性难以把握。当然,漫天的流言也可被视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抗议,有效真实的信息无法传播出来,大众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转而以这种方式来发出抗议。


(图片来源:量子科学论)


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超越传统媒体是近年来传播格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由于互联网架构的去中心化特征,大众迎来了“众声喧哗”的景观,由此造成传播者泛化现象的突出。网络舆论则以更加多元、显性、复杂的特点出现。


简单来说,网络舆论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其具有以下特征:一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二自发舆论多于自觉舆论;三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冲突性;四意识形态多元化;五难控性。


面对网络舆论及其发展的挑战,谷歌、脸书等各大社交平台纷纷拨付大笔预算,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手强化信息治理的专项行动。谷歌推出了专属服务(SOS Alert),向用户推送权威机构提供的信息。


在网络舆论不断发酵过程中,各国也在不断发力引导其走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谣言流言漫天飞的阶段逐渐回归正常化。


(图片来源:新浪网)


3、援助、歧视与国家形象


在这场疫情中,国际援助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来自日本对华进行物资援助的箱子上。日本基于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资源,深深地打动了我国公众的内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爆款。这对于日本的国家形象,尤其在中国公众心中形象的改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图片来源:微博)


我国派出国家救援队远赴塞尔维亚帮助当地治疗病人,也被视为一场具有典型意义的救援行动。在塞尔维亚总统含泪向中国请求援助之际,我国迅速派出救援队。这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我想大家也对此事深有了解。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也对我国抵御疫情、援助他国的行为提出表扬。以上做法对于我国塑造国家形象、实现弯道超车具有突出意义。


(图片来源:CGTN)


排外主义在这场疫情背景下也有一定的显现。我国女性在德国被两名外国女性殴打辱骂,引发社会极大反响,德国警方将其定义为“仇外”事件。德国《明镜》周刊也在一期封面上将“新冠病毒、中国制造”作为封面。这些问题都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形象、国外组织或个人对我国的态度等有一定关联。


《明镜》周刊封面截图

(图片来源:国是直通车)


程曼丽老师认为国家形象并不仅仅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内容是核心、是基础,它决定形式,并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内容,形式无所依托;内容不明确,表现形式也必然是飘忽不定的,无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国家形象的内容是什么?它首先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它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经萃取、提炼而成。作为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


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媒体或个人对于中国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报道,这也直接地影响本国公民对中国的认知。但中国一向示人以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形象,如何表现形象背后的内涵,形式是多样的。在此次疫情中,我国派出多组救援队援助他国、为他国赠送医疗物资。在我国同样处于危难之际,还对他人施以援手,甚至还包机接送滞留海外的同胞回家,都体现出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这无疑很好地塑造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内容是核心,形式是表现方式,如何有力地通过有效形式来表现形象的核心,则是我国国家形象的取胜之道


(图片来源:央广网)


4、新冠肺炎与全球风险社会


此次新冠肺炎的全球大爆发,不少西方媒体将其归咎于中国疫情的对外传染,当然也有西方研究者发现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便出现在美国本土,甚至于流传着其他版本的流言蜚语。这些观点的背后裹挟着多少交错混杂的利益诉求,并非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不论背后有何阴谋或者政治推动,新冠病毒的传播客观上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遥想过去,闭关锁国的日子里,国门之内的东西难以实现跨国流通,何谈病毒的全球性传播。


全球化是在工业化、现代化推动下大发展的。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其带来的风险正在走向全球化。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言,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已经成为荣辱与共的集体,但凡一个地区出现问题,世界的其他地区便会受之影响,华尔街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理论。贝克认为,风险社会脱胎于阶级社会,二者的运行逻辑虽存在差异,但却是相互重叠和互为条件的。在风险社会中,权力中心能够定义风险的合法性及其影响的大小。正如世界大多数国家将疫情视为一种危险的病毒,其损害人类健康,必须严加管制。但有些政府甚至在解读定义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便与背后的利益有所牵涉。


但是贝克也认为风险具有系统性和平等性,并非偏远地区会受之影响,社会上层人士同样会被普遍波及。疫情的传播也同样反映出了这一特点,美国政府高官、演艺圈人士、法国文化部长等同样在这场灾难中无法幸免。有钱有权好像在这里难以为所欲为,这是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法国文化部长感染新冠病毒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学者范如国则将全球风险社会的典型特征归纳为六点:一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风险,普遍性、全球性以及不可逆性;二不可控及毁灭性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三人为制造的人化风险;四高度符合的系统性风险;五具有平等性的风险;六制度化风险。


此次疫情的大爆发波及了世界大多数国家,而国与国之间的传播问题又成为疫情背景下的重要研究面向。如何处理疫情背景下的国际传播问题既是国家该考虑的议程,亦是新传人必须了解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5.

[2]史安斌,童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数字公共外交:挑战与创新[J].对外传播,2020,(05):24-27+1.

[3]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03):5-10.

[4]范如国.“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中国社会科学,2017,(02):65-83+206.

[5]胡泳.谣言作为一种社会抗议[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09):67-94.


/END/

小编 | 芋圆
责编 | 北北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听说难死博士生的“元传播”,本文试试给你讲明白
2.“疫·传播” | 高频考点“危机传播”与疫情结合怎么答?
3. 封完TikTok又瞄准微信,特朗普为何要发这个疯?
4. 肖战的2020:他的至暗时刻,我们的答题素材…
5.  疫·传播 | 明押考点,这一波“数字鸿沟、健康码、信息可视化”的知识等着你收藏!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八月线上强化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