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难死博士生的“元传播”,本文试试给你讲明白

Nadine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近几年,“元传播”的相关研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热点,作为这种偏硬核,理解起来又稍有难度的词,也常常被各大高校作为名词解释题,来对考生进行考察。▼ 


 真题速递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623-名词解释:元传播2019年南开大学440-名词解释:元传播2018年四川大学916-名词解释:元传播......

今天,胡师姐团队就要帮你掰开揉碎看一看,怎么学都搞不懂的「元传播」,究竟咋回事?


1

「元传播」是如何提出的


1. 概念提出者的学术背景


由于贝特森是一位在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众多领域都有着不俗学术成就的知识游牧者,所以他能综合地将传播视为理解人类行为、社会构成等重要问题的关节点,也是为什么是贝特森这个人提出了“元传播”概念的主要原因。

2.「通过编码的人际传播」与「元传播」


贝特森认为,人的内在精神过程与外部世界中的事件之间,是有着明显差异的两种事物。编码的功能正是用来处理这种差异。

个体通过传播的编码,将外在世界转变为内在讯息并通过讯息与他人互动,以建立起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互关联的人们通过编码和传播处理人际间关系、形成群体和社会。

正是在这样的 “哲学思考”中,元传播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性概念。
在实际的传播中,编码需要两个特征:

➤ 一是内在精神对外在物体、事件的指代具有系统性,非系统的成份会成为编码中无法解读的 “噪音”;
➤ 二是内在物体、事件具有特定的关系,以 “映射”外部世界具有一定关系的物体、事件。

这里的所谓“噪音”“映射”可以理解为:

➤ 是提示某一讯息是由传播双方之外的其他人发出(例:“我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或者是请求对方重复某一讯息(例:你说什么?);➤ 或者是表示未能成功接收某一讯息(例:啊?);➤ 或者是表示某一讯息流中的停顿等(例:emmmm🤔)。

以上这些并非传播者双方 “内在心理生活的编码”———如果一定要将其与 “内在心理生活”建立联系的话,它们也只是“内在心理”对讯息交换这一特定外部事件的“映射”,或者说是对讯息的编码。

这种“关于讯息编码的讯息”,贝特森称之为“元讯息”即上面蓝色字体的例子。

交换元讯息的传播,被贝特森称为“元传播”


2

如何区分传播与元传播


传播研究者运用元传播概念时,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困难之处在于任何讯息之中都可能含有元讯息成分,任何传播活动都可能具有元传播性质,因而很难在形态上区分传播与元传播。

如何从自然语言中识别元讯息与元传播,或者说如何理解元传播概念,贝特森和瓦兹拉维克等人使用的方法是「深入讯息的意指结构」

1. 讯息的意指结构——内容意义和关系意义


贝特森解释道,就传播是神经系统中 (对刺激) 反应的传递或者是交谈中语词的传递而言,传递中的讯息明显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它是对此前发生事件的陈述或报告(report); 另一方面,它又是命令(command),是稍后发生事件的原因或刺激物。

一个名叫瓦兹拉维克的哥们,读完之后心想:这说的太复杂了,考研的能听懂吗。

于是,他进一步解释:讯息的报告意义与命令意义分别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传播者之间的关系。讯息的报告意义在于传输信息。这一信息可以是任何可以传播的东西(哪怕你是说谎还是说胡话)

讯息的命令意义则涉及讯息的归属类型,最终会涉及传播者之间的关系。埃德娜·罗杰斯 ( Edna Rogers) 更明确地指出,内容意义是指讯息本身是什么,而关系意义则涉及讯息如何得到解读。

这时候,另一个叫埃德娜·罗杰斯 ( Edna Rogers) 的学者,看不下去了,觉得以上两个人说的还是太啰嗦,于是她再次总结,提炼:

讯息都有两层意义(内容意义和关系意义),内容意义是指讯息本身是什么,而关系意义则涉及讯息如何得到解读。Over!

Example: “你去哪了? 你迟到了!”,其内容意义指的是时间,但在关系意义上,这句话通常会被认为是对“你”缺乏责任感或不够用心的失望和批评。
解读:在讯息意义的两个层级中,内容意义或者 “说了什么”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内容意义总是由它 “如何被说”的更高层次的关系意义所构成。

因此,瓦兹拉维克等人说,关系「分类」「架构」了内容,它因而是元传播——关于传播的传播。

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内容层面的传播就是传播,关系层面的传播就是元传播!

2. 如果说“元传播”用来界定关系,那么,关系又是如何产生的?


 正方辩手:瓦兹拉维克➤ 观点:将关系意义称为元传播,意味着关系先于传播存在。➤ 理由:“人不能不传播。只要两个人相遇,即使相互间没有交谈、没有互动,他们都在进行传播。也就是说,活动或不活动、说话或者沉默都具有讯息价值。由于沉默没有内容意义,所谓讯息价值只可能表现为关系意义。”“由于关系的存在,因此人的相遇立刻处于传播——纯粹的元传播之中。”
VS
反方辩手:斯图尔特·西格曼 ( Stuart Sigman) 、休·邓肯 ( Hugh D. Duncan)➤ 观点:“我们并不是先有关系然后才交谈,而是在交谈中建立关系。”➤ 理由:“关系不是传播借以发生的实体”

辩论结果:关系同时具有共时性(交谈中建立)、历时性(先于传播存在)双重特征。也就是双方观点都对,都存在。

3. 反观关系的「共时性」,传播过程中又是如何建构「出限制和规定传播」的关系呢?


首先,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知道:元传播,解决的正是在关系之中怎样建立关系、讨论关系的问题。

当然,这在形式逻辑里就有可能构成了自我指涉的 “悖论”

啥意思?

“悖论”就是结合内容意义和关系意义,所得到的正确推论之间相互矛盾。

Example:一对情侣在看电影,电影中的女主长相甜美,身材火辣,男生不由地赞叹哇塞了起来,这时候女生白了男生一眼说:“这么漂亮,你赶紧找她去吧!”(显而易见女生其实是吃醋了,而不是真的让他找电影女主)
“这么漂亮,你赶紧找她去吧!”——内容信息男生和女生的关系+白了一眼的表情——关系信息
相互矛盾 即为悖论


3

元传播带给我们的启示


元传播概念表明,作为高级智慧生物的人类~我们并不仅仅依据简单的形式逻辑开展互动交往。正如尽管元传播使人的交往经常充满困扰......(你有同感吗?为何这里小编想到了情商这个词?🤔)

但正如贝特森所说,没有了元传播的这些悖论,“生命就会变成一场没完没了的格式化讯息交换,一场僵硬规则下的游戏,无法通过变化或幽默获得解放。”

你觉得呢?

讲到这里还没有完,我知道你还需要一个绝对的干货,那就是真题答案!⬇️

(再阅读下文答案,是不是终于没有看天书的感觉了😏)

「元传播」名解满分答案参考


“元传播”,也即“关于传播的传播”,这一概念最早由贝特森( Gregory Bateson) 提出。贝特森主要从言语交流层面指出元传播问题: “人类的语言交流不仅能够,而且一直是在许多抽象的对比层次上进行”,这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语言符号交流的层控关系这一经典命题。
他进一步认为,任何言语命题除用于指涉事物的实际状态,还在另外两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是把元语言信息(meta-linguistic information) 引入到传播活动之中,用于指明传播内容的解释规则。
第二,交谈双方也传递彼此之间的关系意义。这表明人们为了传播,不得不进行元传播活动,不仅是为了使传播的信息更加准确,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传播中建构内含人际关系的交往规则。
因此,元传播解决的正是在关系之中怎样讨论关系并由传递关系意义的元传播建立关系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思考task!⬇️

当下热播的李诞的《脱口秀大会》中诸多脱口秀表演,与元传播有关系吗?

(图源脱口秀大会官微)

可以在留言板举具体例子,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呀~

参考文献:
[1]潘忠党. 新闻变迁的核心问题[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07(003).
[2]王金礼.元传播:概念、意指与功能[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2):118-125.
[3]Gregory Bateson, “Conventions of Communication:Where Validity Depends upon Belief, ”in Jurgen Rueschand Gregory Bateson,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Matrix of Psychiatry,New York: Norton & Company,1951,p. 209.
[4]〔丹麦〕延森: 《媒介融合: 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 104 - 105 页。


/END/

小编 | 烧鹅 Aishah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来自 ADDitude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推荐阅读 

1.  影响力经济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10
2.  内省式思考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09
3. 简述“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19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11
4.  就“王继才夫妻守卫边防”的事例写一则评论|19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07
5.  谈谈对互联网免费模式的理解|19北师大新传专硕真题解析06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八月线上强化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