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为什么考研能考400+?看看别人是怎么读书的。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酱酱    ◎ 责编 | Aishah◎ 封面来源 | mixkit

🤔“读书”意味着什么?


在毛姆看来,读书意味着进入了独属于个体的避难所。


在我看来,读书意味着与“大家”进行精神碰撞的单行道(因为总是作者碰我)


在有些同学看来,读书意味着阵阵鼾声,伴随着需要晾晒消毒(睡着沾湿)的书本。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暂缺不论“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陈词滥调。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读书方法的区别。


看书的方法不但影响读书的效率及兴趣,更影响考研成绩。


作为打算考新传研究生或已成为研究生想更进一步的你,可能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要怎么读专业书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读书方法

注: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全光谱类型偏好,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是最好的!

1)兴趣阅读:毛姆跳读 

“邓建国老师又翻译了本书,刘海龙老师又出新书了,董老师又立flag了!”二话不说,先买再说。到货后,急不可待地拆封拿来就看。

媒介是容器(vessels)和环境 (environment),它容纳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又锚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existence),并使人类能“为其所能为”(约翰·杜海姆·彼得斯,2020)

媒介是容器???这个容器是司马光砸的那个缸吗?锚定是什么意思?是拿镰刀来砍吗?还是拿螺丝刀把螺丝钉在桌子上?What😫??

图片来源: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79370228_99925148)

好了,这本蓝皮大部头即将要被你放在书柜上落灰了。

这是很多同学爱犯的毛病,不但吃瓜要追热点。看书买书,也要追热点。

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时代抛弃”。这时候,有些前辈就会告诉你,这本书不适合现在的你读,就先放一放。

换我的话,可能会尝试毛姆的读书方法来读一读,毕竟新买的书也没打折,不能浪费!

毛姆说,聪明人读书,就像猎犬追寻狐狸的气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点,跳跃性阅读

主要步骤如下:先看书的序言,看一下书的目录,挑几个“顺眼”的小标题翻一翻,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就念一两段。

还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找寻一下这本书的主题(找不到也没事儿,毕竟你还没被柯南麻醉过)

 2)考试阅读:嵌入例子 

来跟着念!

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平衡的状态产生紧张,并产生恢复平衡的力量。

对于平衡状态,他的定义是:在这种状态中被感知的个体与所感觉的情绪无压力地共存(彭兰,2017)

图片来源:苏宁易购

读到哪个字停下了?就算读不下去,也要硬着头皮读!因为这是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

这时候,就可以想办法嵌入例子帮助理解。

👇可以这样解释上述的平衡理论:

室友康康对麦克的评价是正面的,康康和麦克对另一个室友玛瑞亚的评价也是正面的,这时寝室的氛围就比较好,即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平衡状态。

如果康康对麦克的评价是负面的,即康康不喜欢麦克,但康康和麦克对玛瑞亚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这时康康就会因为麦克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产生不平衡。

还有一种读专业书籍的方法简称惊喜法。适用于书中例子较多的专业课书籍,可以把案例视为小时候听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来激发读专业书籍的兴趣。

3)学术阅读:问题先行 

这部分可能现在用不到,但以后一定用得到。

事先声明:和大佬相比,我就是一学术菜鸡。但在学术场域匍匐前进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成果【一作发过C刊】

可能你也听过,做学术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把熟悉的问题陌生化,要学会把句号变为问号

那该如何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一部好的学术专著,一定是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内容也都是围绕该问题展开的。

在读之前,可以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根据标题来猜测作者的问题。不用怕错,更不用怕提的问题浅显。

以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为例,在翻开之前,你就可以寻思寻思,“网络传播是什么意思?网络传播是以什么形式进行传播呢?网络传播与之前的传播有什么异同呢?”

赶巧了,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书中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

图片来源:作者手机

新传阅读书籍的顺序


对于22级想要进入新传世界的同学来说,有些同学已经明确了要冲清华和北大。

我们早已准备好了清北书单《22级清北新传考研书单》(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那有些同学还没确定目标院校,但又想把握好时间,早早开始复习,防止被卷。会有这样的疑惑🤔:我该从哪些书开始看?

考虑到各大院校新传专业的考察重点不同,有些院校并未告知参考书目。

通过咨询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加上热门高校往年公布的书单,挑选一些新传读本给你。

1)基础书(适合新传小萌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图片来源:格联图书专营店

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如果想了解新传,就跨不过这本《传播学教程》。

从作者来说,郭庆光是刘海龙的老师,是我国著名传媒学者。

从内容来说,这本书对传播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定义及特点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与描述。

这本书的专业术语较多,适合初期学新传但又想装很懂(比如那时的我)的学生。学会这些术语,就可以进行戈夫曼所说的“前台表演”,让他人觉得自己比较懂新传。

但也正因为专业术语较多,劝退了许多新传小萌新。对这些同学来说,建议先去看看书评或者搭配其他书籍一起食用

或者将第一部分介绍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图片来源:豆瓣

还用推荐语吗?图片最上方的NO.1和右边的9.4分还说明不了问题吗?

还说什么?没读过的赶紧读啊!刘海龙老师的书,我是每本必看的。

在刘老师的书中,能感受到他有意培养我们的批判精神。更能感受到作为一个新传学者的真诚、克制、谨慎和同情。甚至能感受到博识宽广“人文学科”视角的性感之处。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会忍不住提笔写下一些笔记,会因获知某些以往不知的观念,产生难以言喻的兴奋感。这些体验及思维旅行要远远超过一本新传教科书所能带来的作用。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图片来源:豆瓣

有人说,这本书是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中最出色的一本。

虽然在学术领域,要避免绝对化的表达,但是在这个观点上,我+1111111。

这本书区分了新闻、宣传及舆论的概念。很少有艰深晦涩的学术语言,甚至掺杂了不少可爱的大白话。

我相信,或多或少你们都有听到:新闻无学。加上前几年,有新闻从业者高呼:新闻理想已死!禁让人顿感绝望,对传媒现状很失望,到底该怎么办?

陈力丹老师说,就算很多你认为不对的事不得不做,但只要我们心里清醒地知道它是不对的,将来就还有改变的余地。所谓的“没办法去抵抗,但心里知道这是错的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功”。

2)拔高书(适合新传“老油条”)

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

图片来源:豆瓣

2021年北大新媒体专硕的试卷上,有这样的一道材料题:

蔡徐坤粉丝一天之间集资三十万,韩国偶像的粉丝和韩国某政府合作开发新大米……谈谈你对“饭圈文化”的认识。

可能有些同学并非粉丝群体,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差指着鼻子说:你们这些脑残粉。

那作为粉丝群体的同学,又会奋起反抗:你们都不懂坤坤的好!

最后,造成我群和他群党同伐异、刀光剑影的局面。

假如你对粉丝群体有兴趣,有志于从事亚文化研究。就要看看这本被视为研究粉丝文化的开山之作。虽出版于1992年,且主要语境在西方,但书中描述的粉丝文化、同人写作等内容,会产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饭圈”之感。


❷南希·K.拜厄姆.交往在云端

图片来源:豆瓣

假如有一个暗恋的对象,你终于鼓足勇气,打算向对方表白。此时,你会选择什么方式?

是找个蹩脚的理由将其约出来,盯着对方的眼睛,说:我宣你。还是在微信聊天窗口忐忑地打下:我们在一起吧!

这就可以牵涉出一个问题:面对面的交流与线上交流到底有什么差别?

这本书应该可以解决你心中的疑问,而且译者还是小董老师。在学界,有人将此本书评为进行社交媒体研究的文献地图。

2021年北大汇丰有一道简答题:什么是技术可供性(Affordance)?读完《交往在云端》,这题都不好意思不拿满分。

❸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来源:豆瓣

当我看到,有人说《公众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隐隐感受到脑海中有一个声音:

想要成为学者,就要有批判性!为什么它是奠基之作,我还说我写的论文是奠基之作呢?

不过,看完这本书后,除了声声赞叹以及对自己井底之蛙的愧疚感外,别无他物。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并非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我们常常将那个‘拟态环境’当成了世界,而忘了对‘拟态环境’本身进行分析。”


读书的阶段 

 1)第一阶段:建立知识框架 

每本书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读者,责任就是找出这个骨架。

可通过结构笔记的方式来找出这个骨架。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是实用性书籍还是理论性书籍?
第二,整本书在谈论什么?试着用简短的话语总结出来。
第三,观察目录,思考作者是以怎样的逻辑顺序来行文叙事的?

 2)第二阶段:融汇贯通 

能够从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假如你是考研的同学,可以试着将书中的内容与考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回顾反思,也可以试着思考一下:假如给你这个题目,你会以怎样的结构进行撰写。

 3)第三阶段:建立个体DIY的知识体系 

如果按照论文的结构,这部分应该是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那我也展望一下吧,因为我还没做到此阶段。

如果你现在已处于这个阶段,我salute👏!‍‍‍‍‍‍‍‍‍‍‍‍‍‍‍‍‍‍‍‍‍‍‍‍‍


参考文献:

[1]约翰·杜海姆·彼得斯.奇云[M].邓建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沃尔特·李普曼.舆论[M].常江,肖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声明 :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点击可扫码添加助教老师微信

(添加一位即可,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