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最近看了什么书?请回答!

六六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3级QQ群:53608193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小贝    ◎ 责编 | 雕雕 


如果说,复试时最容易被老师问到的问题,那就非“最近有看过什么书吗?”or“说一说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书吧”莫属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简直常年居于新传考研复试提问top榜!

一旦被问到这种问题,但凡没看过什么书,都会翻车。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咱们现在就可以先看起来!

下面小编结合历年的上岸小伙伴的经验和2022考研真题的常考点总结了如下的书单,大家可以根据需求和兴趣选择几本阅读即可。(不用全看完的!!!)

第一部分

2021值得一看的书


阅读目录💡

[1]《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2]《数字劳动》[3]《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4]《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四辑)》[5]《传播学原来很有趣》[6]《刻板印象》[7]《纸还有未来吗?:一部印刷文化史》[8]《万物皆媒》[9]《深度报道:题材、理念与方法》[10]《政治修辞》[11]《<全国新闻>:电视与受众研究》

1.《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图源:当当网

👉出版时间:2022-1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国际知名传播学学者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 、 珍妮特·瓦斯科(Janet Wasko) 和海伦娜·索萨(Helena Sousa)

书籍简介📕

从豆瓣的信息上可以看到,出版的年份非常新,目前在豆瓣还未有评分。《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由国际知名传播学学者格雷厄姆·默多克 、 珍妮特·瓦斯科 和海伦娜·索萨共同主编。本书收入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赵月芝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吕新雨教授共同策划主编的“批判传播学”丛书。

在过去的十年里,政治经济作为传播学和媒体学研究和教学的一个专门领域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大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为学生和学者提供了对关键领域和辩论的全面、权威、最新和无障碍的概述。本书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

书中结合核心观点和新的案例研究以及当代理论和研究的精华为读者带来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全面的解读。同学们可以结合当下的背景,思考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以及从全球化到中国化的意义。

2.数字劳动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12-1
👉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姚建华

书籍简介📕

姚建华教授在本书中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今年的考研真题里,有关粉丝群体、网络治理等现象的题可算是各大高校的“宠儿”,数字劳工和这些现象是直接关联的。既然初试这类问题频出,说明学校和老师都很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复试也有很大概率在笔试或者专业课面试时遇到,因此可以通过看书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3.《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11-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海龙

书籍简介📕

刘海龙老师从《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后,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当年的新闻传播学的解析。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对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而且,书中多篇论文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对前沿领域的研究话题做了集中展示,论文的议题选择、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中“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有别于往年的特色或亮点,这一板块基于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收入学者们亲历后的一些学术思考,多篇富有思想深度,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这本书关注了咱们公众号【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的同学想必不会陌生,说到押题宝典,《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还是强

很多小伙伴们在初试时可能都已经看过了。作为“押题宝典”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都很有效,如果还没看的可以去看看哦~

4.《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四辑)》



图源:南方日报出版社公众号

👉出版时间:2021-11
👉出版单位:南方日报出版
👉作者:张志安、陶建杰

书籍简介📕

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推选始于2017年,之后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最新案例出版新书,《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第四辑)》入选的十大案例,包括了:主流媒体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题材走好群众路线、推出创意作品,省级客户端深化平台运营,区域媒体深度服务城市治理,短视频社交化平台兴起和智能化业态升级等等内容,体现出媒体深度融合领域报道创意化、内容视觉化、运营平台化、角色智库化等四个特点。

同学们可以阅读该书,积累典型案例,在复试中无论是笔试还是专业课面试,都能够有得可写、有得可说。

5.《传播学原来很有趣》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9-1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萍

书籍简介📕

本书围绕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传播学现象,选取了16位享誉世界的传播学大师,把他们的观点以一种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

本书以课堂演讲的方式,让每位传播学导师来讲解自己的传播学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所选择的内容均是传播学经典内容,并且多与日常生活关联颇深。本书适合那些对传播学感兴趣,以及想要深入了解传播学经典的读者。

如果大家暂时不太想看比较晦涩难懂的著作,不妨看看这本书,就像书名一样,相比于一些经典传播学书籍,这本书读起来会轻松很多。

6.《刻板印象》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11
👉出版单位: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克劳德·M.斯蒂尔(Claude M. Steele)

书籍简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Claude M. Steele)在该书中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这本书系统严谨地研究这个现象地科普读物。书中解释了每个人在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世界的样子。”刻板印象属实是咱们新传考研er非常熟悉的理论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者某种现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作者通过做实验来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大家对刻板印象感兴趣的,不妨一看。

7.《纸还有未来吗?:一部印刷文化史》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5
👉出版单位: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组论小组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为22位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他们成立了一个“组论小组”,以纸质媒介和印刷文化为中心,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论述,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

这是一部从文学、绘画、戏剧、历史、传媒、视觉艺术等诸多学科展开论述的纸上文明进化史。从印刷霸权时代到印刷饱和时代,窥见大众阅读的发展历程。本书共18个章节,按字母顺序排列,介绍了印刷文化中的诸多关键概念:手稿、纸张、广告、装帧、雕版、索引、选集、空白页……逻辑清晰,便于阅读。

在行文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断被讨论:在当下,印刷文化是否已经式微、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在当前的文化大环境下,纸质媒介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对此,我们不妨下一个乐观的结论:田径运动没有因马术而亡,印刷文化也不会被数字化消灭。我们仍阅读纸质书,是为了那份纸上独有的快乐。

今年很多曾经流行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杂志、期刊都纷纷宣布休刊了,比如:《意林小小姐》《桃之夭夭》《飞言情》。这些陪伴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和青春的纸媒的休刊是否是纸媒终将终结的信号呢?同学们可以在这本书中,试图寻找到答案。(划重点:纸媒的未来这样的问题也经常被学校考到,咱们要利用起来呀!)

8.《万物皆媒》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9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俊

书籍简介📕

5G浪潮汹涌而来,广电传媒首当其冲。发生了什么?还将发生什么?广电传媒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事关生死。正确答案必定出自追溯5G源头,追究变化根由,追问实际应用。

过去数十年,作者唐俊任职于广电集团,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近年来他深入研究广电业融合之路,作为底层力量,5G趋势成为他关注的焦点。本书就是其阶段性成果。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将宏大视野与具体应用结合。书中对5G由来和趋势的深入分析,为传媒应用构筑了动态演变的视角,不论如火如荼的应用如直播和短视频,还是逐步兴盛的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都有了进化的意义。

作为第一本全景阐述5G传媒应用的专著,本书的独特价值有三点:作者的观察视角、传媒的5G应用以及翔实的案例解读。作为新传考研er,本书值得一看哦~

9.《深度报道:题材、理念与方法》


图源:当当网

👉出版时间:2021-1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繁旭,林珊珊,庄永志

书籍简介📕

新闻采写教材长期以来重在强调基础操作技能,《深度报道:题材、理念与方法》尝试打破这一传统,超越单纯的实践技巧,聚焦于新闻采写的思维训练,凸显不同题材的特征、厘清该题材的问题意识,并总结出主要的方法论与分析框架。

书中探讨了新闻报道中极为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从最重要的六个报道领域切入,结合业界经验与前沿探索,既具有理论深度、又有宽广视野,对新闻实践有系统、直接的指导意义和作用。适合新闻专业本科高年级、研究生和新闻从业者、爱好者阅读、学习。

这是一本很有指导意义的书,对于咱们学习新闻传播的同学来说,尤其是对于专硕的同学来说,掌握这些方法和经验很有用。今年的考题中,出了挺多不太常见的实务题,初试过去了,现阶段我们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再积累积累。

10.《政治修辞》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1-8-1
👉出版单位:格致出版社
👉作者:贾森·斯坦利(Jason Stanley )

书籍简介📕

本书将语言哲学和知识论分析工具,引入政治哲学研究,分析了西方国家宣传的运作机制、宣传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及宣传对民主制度的侵蚀。

宣传是西方社会中掌握更多资源的特权群体控制非特权群体的工具。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求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

西方社会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一种看似可信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有缺陷的意识形态、利用刻板印象、借助看似无辜却有诋毁性质的词语,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的观点无法被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立法过程中被考虑。非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处于一种认知压迫之中,这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话语权。

本书探讨的是西方背景下的宣传,同学们可以阅读该书,并结合书中的思路思考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宣传特点和规律。

11.《〈全国新闻〉:电视与受众研究》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2-01-0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维·莫利(David Molly)、夏洛特·布伦斯顿(Charlotte· at Brunston)

书籍简介📕

《〈全国新闻〉:电视与受众研究》一书首次将戴维·莫利和夏洛特·布伦斯顿所著的两部经典文献《日常电视:全国新闻》与《全国新闻:受众研究》共同编纂成册出版。作为对英国广播公司(BBC)时政新闻电视杂志《全国新闻》节目的研究成果,上述两部研究报告分别在1978年和1980年正式出版,并且在研究中创新性地实现了“文本分析”和“受众研究”的有效结合。

在为此研究项目而写的一篇专题性引言中,莫利和布伦斯顿阐明了两部研究报告的产生因由,并回溯了《全国新闻》节目的研究历史轨迹。该项目具体研究方案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负责实施,莫利和布伦斯顿详细叙述了该研究计划的内外部过程,并对媒介研究和受众分析理论的发展流变进行了阐述。

在两部经典文献之后,本书收录了《日常电视:全国新闻》与《全国新闻:受众研究》的再版评论和学术回应,同时将《全国新闻》节目首席主持人米歇尔·巴拉特对于这两部著作的评论也囊括进来。


第二部分

新传经典著作


阅读目录💡

[1]《作为文化的传播》
[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3]《消失的地域》[4]《传播的偏向》[5]《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6]《人民的选择》[7]《公众舆论》[8]《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9]《传播与劝服:关于态度转变的心理学研究》[10]《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11]《做新闻》

1.《作为文化的传播》



图源:当当网

👉出版时间:2019-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詹姆斯·凯瑞(James W. Carey )

书籍简介📕

《作为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精选了作者的论文和演讲稿,从文化角度研究传播手段和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作者超凡的洞察和富有见地的评论,在学术批评家中是少有的。他在书中考察了美国新闻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文化的传播》初版的中文版曾于2005年推出,作者从人类制造符号、建构现实、维系传统这样的文化角度重新构想传播与传播研究,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集壮观、有趣、人本、理想为一体的新画卷,得到不少中国传播学者的精神共鸣,对拓宽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传播的仪式观就是来自于这本书,这是一部非常经典且作为学习新传的同学必看的一本书!小编复试时就是靠着这本书扛住了老师突如其来的提问,顺利通过了英语面试。并且等你读研究生了,老师大概率也会让大家阅读这本书,所以何不早点读起来呢!

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图源:舟山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时间:2016-5-16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书籍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戈夫曼将戏剧理论引入社会学分析,深人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具体互动细节,并运用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他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报告中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书中讨论了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这本书大家肯定很熟悉,“印象整饰”“拟剧论”等观点在备考的时候已经背的滚瓜烂熟。复试前,大家也可以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以了解戈夫曼是怎么描述人与人在面对面互动时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3.《消失的地域》


图源:百度

👉出版时间:2002-11-01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

书籍简介📕

本书着重研究了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作者在受到麦克卢汉和戈夫曼思想的影响下,继承了场景理论和媒介理论,提出了将面对面的交往研究与媒介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切入点:社会“场景”结构。作者认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角色表演的社会舞台进行了重新组合。

梅罗维茨探究的是电子媒介的流行下场景的变动带来的人们的行为的变化,他将戈夫曼的场景论进行了延伸和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思考《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和戈夫曼的有何不同。如果复试时将两本书都串联起来,或许会给考官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哦~

4.《传播的偏向》


图源:百度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Adams Innis)

书籍简介📕

《传播的偏向》是伊尼斯传播研究三部曲的核心著作,最详尽地阐释传播的“偏向论”和“帝国论”;建构、拓展并阐释“两论”,对传播的偏向、时间的诉求、空间的问题进行分析,给西方文明敲响警钟;与死亡赛跑——三部曲成形于他生前病入膏肓的几年,所以他把最丰富的思想浓缩在最短小的篇幅、最紧凑的句子之中。

作为加拿大传播学派及媒介环境学派的奠基人,伊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誉为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双星。它的传播研究三部曲是:《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和《变化中的时间观念》。比起我们通过教材来简单的了解伊尼斯所提到的传播的偏向论,不妨回到原书中,深入理解这一理论。

5.《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图源:百度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单位:译林出版社
👉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书籍简介📕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起的环境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麦克卢汉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解释历史,他认为,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视;媒介的“讯息”在于其如何“扭曲”现存的社会秩序;由于忽视媒介,我们常常对其熟视无睹,被其遮蔽,这是“书面文化”或西方式感知能力的失败。书面文化执著于媒介的内容,它必须在新的电子环境里革故鼎新。麦克卢汉邀请我们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和知识的新标准。

刚才提到了伊尼斯的作品,就不得不提麦克卢汉,这位在传播学界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读一读呀~

6.《人民的选择》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黑兹尔·高德特(Hazel.Gaudet)

书籍简介📕

这本书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通过作者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举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等概念。

开篇前先引用一句尤里乌斯·凯撒的名言:“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想要的现实而已。”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中心要旨。

7.《公众舆论》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书籍简介📕

该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它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问题:比如舆论从哪来,它是如何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这本书几乎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

李普曼已经是咱们考研路上的老熟人了,对舆论感兴趣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哦~

8.《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图源:当当网

👉出版时间:2003-10-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哈罗德·D·拉斯韦尔 (Harold D.Lasswell)

书籍简介📕

作者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拉斯韦尔认为,宣传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部分。宣传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认为,所谓宣传,其实就是思想对思想的战争。宣传的目的和最显著的作用是:激起人们对敌人的仇恨,维系与盟国以及中立国的友谊,瓦解敌方斗志。该书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这本书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如果备战初试时没来得及阅读这本书的,现在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部经典著作哦~

9.《传播与劝服 : 关于态度转变的心理学研究》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5-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卡尔·霍夫兰(C.I.Hovland) 、 欧文·贾尼斯(I.L.Janis) 、哈罗德·凯利(H.H.Kelley)

书籍简介📕

卡尔·霍夫兰曾于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的作用。战后,卡尔·霍夫兰回到耶鲁大学与同事开展了名为“耶鲁传播研究项目”的系统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说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并于1953年出版这本《传播与劝服》,研究中大量应用实验心理学方法,设计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劝服效果。书中导论部分已经提到,该研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成果,综合应用学习理论、群体理论、精神分析等各种理论来对劝服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都知道,传播学是一个和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常融合、吸纳别的学科的内容。作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霍夫兰,他的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传播的劝服效果。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跨学科进行研究的。

10.《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图源:当当网

👉出版时间:2008-2-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海龙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分四个板块。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的范式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第八章,除了第四章中的宣传研究外,主要是客观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介绍了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第三部分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是介绍批判理论。第四部分是第十二章,主要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这本书其实是我在备考初试时就作为参考书目阅读过了,这本书不同于上面推荐的经典书目,是由中国学者创作的。相比外国学者的作品,这本书读起来会容易很多。可能也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已经读过了。没看过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哦,这本书在豆瓣评分高达9.3分!

11.《做新闻》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2-1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盖伊·塔克曼 (Gaye Tuchman)

书籍简介📕

当人们把新闻看做是有趣和重要的日常事件的真实描述时,就等于肯定并再生产了新闻作为发布真实报道的社会机构的角色(社会运动试图利用新闻发布信息也是在肯定并再生产新闻媒体作为合法机构的角色);当新闻以日常生活世界所理解的理解,来组织安排每天的新闻生产时,这些被生产出来的新闻,不可避免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认可,并且作为一种资源——结构性因素,成为社会行动者运用和活动的基础和情境。

同时,在资源和规则运用上无法排除权力的因素,其中的一些社会行动者比之另外一些,具有更大的能力制造、设置并再生产社会意义——也就是建构社会现实,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就是比绝大多数组织更有权力设置对环境和现实定义的一个组织。

由此可以证明,新闻专业主义所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是一个神话,把新闻报道认定为是传统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同样不够真实,根本未能反映出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当然由此也可以证明,以“框架”作为焦点,对新闻及其生产进行研究和解释,不仅可取合理而且非常重要,比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如实证主义)路径,更能展示其基本面貌,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本质。

这本书作为经典著作之前已经出版过,这个版本是新出的,翻译人员是李红涛老师。该书被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评为20世纪新闻和大众传播研究名著,足以见得阅读的价值。

第三部分

其他值得一看的书


阅读目录💡

[1]《社会学的想象力》
[2]《礼物》[3]《对空言说》[4]《奇云》[5]《女性主义》

这部分,我将推荐有关社会学的书,以及在新闻传播学中更加细分或者和其他学科结合的书籍,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着读一读。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处在“十字路口”的学科,我们新传学子也需要拓展视野,多看看其它学科的书籍。

1.《社会学的想象力》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7-3-2
👉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

书籍简介📕

《社会学的想象力》堪称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社会学想象力”的重大意义。

本书出版于1959年,现在已成为英语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会学教学中广受推崇的入门经典;1989年美国社会学界还就本书发表30周年召集学者进行回顾性的专题研讨。

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但是新闻传播学的老师也会要求大家阅读这本书的哦,毕竟新传和社会学有太多关联的地方了。

2.《礼物》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6-3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作者: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

书籍简介📕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在莫斯对“礼物”的分析中,根本问题是要探究人是如何与物以及通过物而与他人彼此互相关联的。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志资料的旁征博引,莫斯提出了以“整体性呈赠”为特征的“礼物经济”的概念,并与现代的、非人格化的商品交换体系相比较,提出了一个三阶段式的演进图式,并进而探讨了物权与契约等经济概念的源起及本质。

作者是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这部作品对于现阶段的同学来说,可能读起来会比较费劲,因为里面有较多的民族志的内容,但是抛开这部分,该书还是蛮好理解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哦~

3.《对空言说》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

书籍简介📕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通过这个奖项也能看出这本书的重要性和分量了吧,大家赶紧看起来!

4.《奇云》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

书籍简介📕

我们以前说“媒介即环境”,但是现在反着说也是对的:“环境即媒介”。水、火、土以及以太等共同组成了各种元素,它们朴实无华、凌空蹈虚、危机四伏、奇妙无比。这些元素使得生命成为可能,而人类却还未弄清楚该如何充分保护好它们。我们在这方面作出努力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

这本书是彼得斯的新作,译者为邓建国老师,该书的中文版再度展现了思想先驱者的探索勇气,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5.《女性主义》


图源:豆瓣

👉出版时间:2018-9-1
👉出版单位: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李银河

书籍简介📕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她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这部作品在豆瓣评分有9.1分,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复试阅读书籍,希望同学们在这段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焦虑,但是也不要忘了备考这回事儿。我们从阅读书籍开始,好好为不久之后的复试做好充足的准备吧!

耐心的等待,终会迎来一个好结果,我们只需要做好准备。

加油,准研究生们!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3级考研交流群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考研困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