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职称变革“步履不停”,评教授不看论文看教学是门槛降低还是行业新风?| 周四话题

2019-09-19 第64期100+评论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规定》全文共44条,明确了职称评审的主体、规范了职称评审的基本程序,包括申报、审核、评审、公示、确认等、优化职称评审服务,建立职称评价服务平台、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另外,《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由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审程序进行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中享有同等待遇等。


些年,教师职称变革“步履不停”,尤其是在岗位聘用打破“终身制”的高校,任何关于职称评审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高校教师群体的心。对高校教师来说,做研究、写论文、出成果是他们工作的“日常”,而这些通常直接影响他们的职称晋升。文章、项目的数量、质量是否达标,轻则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工资收入,重则可能让教师在聘期后离职或转岗

面对“非升即走”,不少年轻教师感到“亚历山大”,职称对青年老师来说就像是山,不仅要翻一座又一座,而且一山还比一山高,一起翻山越岭的人数还不少,等最后最后翻过这一座座“大山”之后,在年龄上可能早已不能算是青年教师了。纷纷感叹职称晋升之路的艰难。

于是,前段时间,“没有一篇‘达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执教30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老师蒋华松成为南林大校内‘不发一篇论文’,凭借‘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的新闻一经曝出便引发高校学术界的一片热议——被高校教师视为“救命稻草”的科研论文不再是竞评教授的“必经之路”,这不免让公众产生误解:大学教授的门槛是否已经不再高不可攀?

“大学中是否设置‘教学型教授’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争论很多年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对自己和对刊发论文的要求比较高。他们也在做研究,但是自认为自己所做的研究没有什么创新,所以不发论文。如果不给这类人一个存在的空间,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教授,这就使得大学的职称评定乃至整个评价是片面的、不专业的。”他认为,这与大学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教学型教授事实上是给有一定业务水平、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的部分大学教师打开了一个通道。

 对此,多位高校教师普遍认同这一发展方向。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都海虹副教授表示,高校既是科研高地,又是培育人才重地。因此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向来并重。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精力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是各有专长,分别用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老师的工作成绩更合理。避免了“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的现象。

也有教师认为:不发一篇论文就评上教授,这样是否真的合理?广州大学的刘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不同观点:“如果一个老师几十年没有评职称,但同时一篇论文也没有,其实也有点说不过去。”刘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说到:“有些教学的东西是可以把它总结成文章的,作为同行来说,如果从教几十年都没有一篇文章我会觉得有点过分。”他认为这是老师“对于文章在情绪上过度的排斥”,但从实际教学上来看,自己写或是阅读文章的一些观点对于教学来说能够有所帮助。


如何看待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教学型教授”这一问题?

欢迎留言与大家探讨探讨!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麦可思研究、中国网、信息时报等

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如果您目前处于某种困惑状态,

或者有觉得值得探讨的话题,欢迎留言或私信小编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2019年9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毕业生找工作,有这5个网站就够了!!


   热议话题   

1.【交流贴】在高校工作的你,实际收入是多少?

2.失去编制的高校教师,还是你心中向往的理想职业吗?

3.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征文选登   

1.【求职经历】艺术硕士的求职路2.【职场分享】工作四年,依然坚信:青春不散场,梦想不辜负3.【职场转变】从教师到事业单位科员的这两年:牢记初心做自己4.【求职经历】从求学到求职:你只管努力,一切自有安排5.【公考之路】不忘奋斗初心,怀梦坚毅前行6.【初入职场】职场小蘑菇如何在逆境中迅速成长7.【职场成长】从被父母支配到决定自己面对8.【初入职场】我与5G共成长9.【求职分享】我的国企、高校求职经历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