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止步35岁?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我又焦虑了!

招募常驻作者 高校人才网V 2022-10-03


10月31日,有网友向浙江省代省长王浩留言,称目前浙江省全公考35周岁年龄限制显然已成为人才工作的障碍,建议调整放宽考公年龄要求。


11月7日,浙江省公务员局就针对网民提出的建议做出回应。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公务员录用规定》的“前世今生”


据悉,我国自1994年首次招考公务员,并于当年6月印发《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针对公务员报考资格做了明确要求:年龄为35岁以下。



来源:临沂兰山区法院公共服务网


2007年,人事部印发《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201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修订并正式发布《公务员录用规定》。


其中,在公务员报名与资格审查年龄上,要求仍是: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


来源:国家公务员局


据资料显示,1994年,人事部基于当时人口寿命为69.67岁,将公务员报名年龄条件规定在35岁以下。


2020年,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统计公报数据看,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3岁,而2019年修订印发的《公务员录用规定》却仍沿用了35周岁的年龄限制。


我国退休年龄变化历程:


1951年,政务院颁发《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 60岁、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时退休。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指出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由50岁提高至55岁。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14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建议,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今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我国将在未来五年之内,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据此,未来是否会对公务员年龄限制进行适当调整,需等待官方公告。


“35岁”竟成就业“紧箍咒”?


在建议放宽考公年龄要求前,我们更应该关注:为什么“35岁”已成人才就业障碍


  • “35岁+”成为企业“优化”首选?


一提到“35岁”,你会不会联想到“劝退”“裁员”“淘汰”这些关键词?



来源:网易新闻


图源:腾讯网


自疫情影响开始,不少大厂陆陆续续进行了企业员工“优化”,而往往被“优化”的首批成员,就是“35岁+”人群。


  • “35岁及以下”成为就业硬性条件?


近年来,在一些招聘信息上,“35岁及以下”似乎成了硬性要求。


不论是高校/企业招聘,还是博士后进站,甚至作为科研人“第一桶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要求,都把“35岁”作为年龄分水线。


来源:某高校招聘信息


来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1年度)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由此种种,让人不经思考:35岁,怎么了?


35岁,到底意味着什么?


35岁,不是____,而是____


有人说:35岁,代表着身体机能下降,工作强度减弱,思维方式滞后,学习能力迟缓,外貌形象不佳......


那你就错了!


35岁,更代表着他们的心智更成熟,思考更全面,目标更明确,遇事更冷静,技术更娴熟,资源更丰富,社交更深入,人脉更广阔......


35岁又怎么了?勇于面对,35,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


要知道,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优劣势。


不管是谁,在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从个人能力、个人素养出发,而不是把年龄、学历等表面信息作为求职者能力判断依据。


正如前段时间人社部公布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在招聘中药破除唯名校论、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


这也说明了我国正在以企事业单位为起点,逐步保障求职者的就业公平。


35,这条 就业分割线 黄金发展线


35岁,作为一道备受争议的“就业分割线”,有人划分出了“35+”和“35-”两个派别。


一旦超出“35”,求职者会面临某些就业歧视,在职者也不管你能力高低,在职场上对你的估价已先行贬值。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经验满值”早已保不住35岁+的社会地位,如若自身不及时进行“能力充值”,那迟早会被迫“下线”。


35岁,有人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被一句“35以上不招”狠狠打回现实。


因此,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在面对“35+”这个群体时,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从国家:

国家招收公务员的标准是选贤任能,能者优先,而不是以年龄下定论。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反年龄歧视”相关法律法规,参考英国《禁止年龄歧视法》,给予35岁+人群就业保障。



从企业:

企业在招聘时,应当主看求职者的工作能力,而不能将年龄、是否婚育作为招聘条件。


35岁,并不代表职业创造力的终结,相反,他们拥有的“能力值”正处于成熟阶段。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该人群的特点和优势,给予人性关怀,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和保障。



从个人:

俗话说: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35岁+,既然战胜不了自然衰老的规律,但人是活的,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时刻做好准备,相信总有一天,终归会找到属于你的一片天地。



35岁又怎样,“焦虑”请走开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高校人才网 | 2021年11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

 2021年秋冬季博士人才视频双选会






速戳了解秋冬季博士人才视频双选会,和用人单位线上洽谈!


   简历代投   






高校人才网现已上线:

☝速戳文字了解更多相关招聘信息,获取简历代投机会吧!


   近期热文   

1.如果没有编制,博士毕业的你还想去高校么?

2.结婚成了稀罕事,未婚人群呈“高学历化”趋势,硕博群体的婚恋难题如何破解?

3.“学历无用?”这是我听过最扯的言论!博士学历求职的光环,了解一下?

点亮“在看”,求职有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