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纵览 |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明志 笃行 精耕 创新

吉大招生 2024-01-08

院长寄语 


院长:付君教授

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

第十八届霍英东青年科学奖获得者、

全国杰出工程师青年奖获得者、

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负责

明志 笃行 精耕 创新



— 学院概况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历经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农业机械系、吉林工业大学的农机工程学院,经过60多年发展与壮大,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农业机械化工程从1988年至今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农业机械化工程和仿生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吉林大学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首批试点专业,也是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和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19年批准成立的新工科本科专业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9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22年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别是经过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现了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形成了“精设计、懂工艺、善实践、明管理、有视野、会创新”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精益办学、精准教学、精确创新、精心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建设一流师资、搭建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


学院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和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2人),有教师112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60人。其中任露泉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任露泉教授、佟金教授分别为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杨印生教授为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佟金、韩志武、张志辉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佟金、韩志武教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于海业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印生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另外,还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39人。


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12年以来,出版与本科教学有关教材14部,出版专著7部,发表教改论文35篇。建有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创新基地4个,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应用研究创新基地8个,国家工程仿生国际合作基地等国际合作研究创新基地5个,建有全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等协同创新平台6个。另外还是教育部、财政部农林学科试点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合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筑波大学等国外1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国内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农业工程系、仿生科学与工程系(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装工程系、农林经济管理系及吉林大学机电设备研究所(实体科研机构)。现有固定资产11483.41万元,其中科研教学设备10713.66万元。


学院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线,统筹推进和系统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除学校统一设立的奖学金外,2018年学院与中化集团深入合作,设立了“中化农业MAP奖学金”。目前,学院已累计培养本、专科生9686名,现有在校本科生667名。2018-2022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整体升学率分别为49.59%、33.96%、30.26%、47.00%和42.7%。其中,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34.96%、27.67%、27.63%、30.56%和29.37%。推免保送生受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青睐。已经毕业的校友中,有的已经成为政府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有的已经成为著名企业家、国外著名企业的高级研究或管理人员。杰出校友代表包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主席陈志、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于珍等,曾任或现任中国农机院、黑龙江农机院、吉林农机院等科研机构的院长均为我院毕业生。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高、就业选择范围宽广,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付君教授、张蕾副教授在首届

全国农业工程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

双双获得特等奖


2020年9月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

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


2021年3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

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


2021年9月吉林省韩俊省长

到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调研


学院参与承办2022年“时光共鉴

歌声不断”吉林大学第十一届南岭好声音文艺比赛


学院参与承办2023年吉林大学第八届

“繁华初绽,杏好有你”杏花文化节

暨杏花嘉年华开放日活动



— 专业(类)介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专业简介

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农业机械专业,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被誉为“中国农机工业人才的摇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本科专业对应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从1988年至今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所属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历次评估中名列前茅,学科整体水平为A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始终关注国家农业现代化战略需求,致力于耕整地、播种、管理、收获、储存、运输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研究,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农业信息化、智能制造相结合,在高速精密播种、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关键技术、仿生智能农机装备与精确农业关键技术、保护性耕作、北方设施农业环境智能测控与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粮食连续干燥智能测控装备与粮情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贮藏及质量安全技术等现代农业工程研究领域独具优势与特色。


该专业建有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高效播种收获装备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智能农产品生产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实验室建筑总面积55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3000余万元。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主要依托,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国家农业信息技术中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农业工程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多个“跨学科、一站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合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为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卓越农业工程专门人才,也为我国现代农业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农业机械化和粮食增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具有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学、自动化、农业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工程技能和技术知识,具备农业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试验、系统集成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农业机械学、拖拉机汽车学、农学概论、机器人技术、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基础、智慧农业原理技术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等。


就业方向

我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特色是重视工科基础、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仿生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突出,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人数超过50%,其中3%以上毕业生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继续深造,免试保送研究生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青睐,其余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工业等领域从事农业工程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2022年毕业生除了保研/考研深造、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的学生之外,其余学生均在机械、汽车、农机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在吉林大学农业试验基地进行

拖拉机驾驶实习及“金秋劳动周”主题实习实践活动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著名的国营

“天下第一场”—佳木斯友谊农场进行生产实习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参加第六届

“中联重科”杯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

(2020年12月)

《生姜自动收获机装置》获得特等奖;

《小型一体化桑叶收获机》获得一等奖;

《基于CATIA的有人/无人可换乘拖拉机驾驶室和发动机罩设计》《一种共振减阻自适应激振动深松机》获得二等奖


仿生科学与工程


仿生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


专业简介

仿生学师法自然,是科技创新永恒的源动力。2018年,“仿生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代码为080215T),吉林大学成为我国首批首家具备“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仿生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同时也具备了该专业本-硕-博完善的培养体系。2019年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招生30人、志愿率达100%,第一志愿率66%。仿生专业在吉林省吉林大学各专业录取平均分排工科类专业第2(第1为车辆工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专业均招生60人、志愿率达100%。连续三年校内报名转专业到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数多于15人,专业现有本科生216人。2019级仿生专业30名同学,保研11人、出国留学5人,考取研究生7人。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生物学基础、仿生学基础、智能仿生学、仿生材料学基础、仿生制造基础和仿生健康导论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校、科研院所的仿生、材料、机械、生物等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智能制造、仿生机器人、大健康、新能源、军事国防等我国未来制造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与企业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仿生新工科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仿生学、机械学、生物学基本理论及工程技能和技术知识,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具备仿生相关装备设计与制造、仿生材料开发、仿生学研究等方面能力的交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一、高水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仿生新工科依托“仿生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交叉学科,以吉林大学重点交叉学科和国家国防特色学科为支撑,构建了高水准、全方位的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仿生学科以一种精神(家国情怀)、二种特色(仿生思维、交叉学科)、三种意识(团队意识、工程意识、求真意识)、四种能力(自学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质量保障,瞄准仿生工程领域新技术、新产业和未来技术,面向人才需求的新目标以及新工科人才新标准,为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舞台,形成了坚实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采用“一制三化”的培养模式,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重点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精英人才、学术型拔尖人才以及产业型复合人才。


仿生新工科教育的理论框架

二、“学科交叉、仿生思维、理工复合、国际视野”的优势与特色

仿生学是21世纪新兴交叉学科,其创新思维与方法对相关学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仿生新工科构建了与机械、材料等传统工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一流的交叉复合型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国际化的仿生专业人才,为仿生学科高端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为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工程、国防军事等与仿生工程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学科交叉、理工交融、国际合作的跨界研究与人才培养局面已经形成,为新工科人才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内在动力。


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

三、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吉林大学集中专项资源聘请仿生学科领域内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组成高水平师资团队,发挥专家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学校为仿生新工科集中配备一流师资,包括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34人等;专任教师5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和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9%,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76%。在学生日常管理上,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以“班主任+课业导师+辅导员”的方式组建,构建支持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师资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被聘任为课业导师

四、高水平、国际化的培养平台

仿生学科设有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研发平台7个,还拥有工程仿生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级引智基地,为高质量、交叉型和国际化学生培养提供了平台基础。学科还创建了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会员覆盖59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国际化的科研与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大量国际化学习机会,学生可以直接参加国内外顶层学术大会。此外,仿生学科在山东威海设立了“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的实践与创业环境。


吉林大学仿生新工科人才培养支撑平台


仿生新工科学生参加第六届国际仿生工程学术国际会议

以面向未来和领跑世界为目标,充分发挥吉林大学仿生学科国际化的实践教学与合作平台优势,仿生学科努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育人平台。一方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院、科学技术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及西江大学等建立海外培养基地,全额资助学生赴国外高校科研单位交流访问。另一方面,邀请学科顶尖国内外高校知名教授、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企事业单位专家来校讲授研讨课,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五、自由、活跃的仿生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仿生学科在实施目标教育过程中积极举办各类课余文化活动,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积极营造一个自由、向上、丰富的仿生文化氛围。仿生学科始终坚持和重视学生的思政课程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引领学生融入、变更教育方式、利用媒体平台等有效地实现仿生新工科学生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使仿生新工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仿生新工科班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实习


仿生新工科特色活动


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简介

农林经济管理系1986年获得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硕士授权,2011年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12年,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隶属于农林经济管理系的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12月获批吉林省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农林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农林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具备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和政策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级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作为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已从2015级开始实施。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产品营销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和政策研究等工作,或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2022年毕业生除了出国、考研深造、考取公务员的学生之外,其余学生均在企业、银行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代表

参加2017年数据包络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代

参加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代表参加

2019年数据包络分析暨数据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


农林经济管理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韩志武:壮志以长行

2

院系纵览 | 化学学院:滤去心中浮躁 萃取知识精华 践行科学精神

3

院系纵览 | 公共外交学院:世界眼光 家国情怀

4

院系纵览 | 物理学院:悟物穷理 启迪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