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 |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电气 智能新时代
— 院长寄语 —
院长:嵇艳鞠教授
— 学院概况—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原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学科专业历史悠久。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仪电人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显示度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累计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逾万人。
学科专业
学院涵盖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省重点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类一级工程博士点,拥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类(仪器仪表工程)、能源动力类(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一流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智能感知工程(新工科专业)3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按仪器类实行大类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单独招生;自2023年起,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始招收黄大年实验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成绩,2017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被列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群建设,2018年仪器科学与技术入选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学科A类,电气工程学科入选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B类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仪电学院赴浙江省嘉兴、宁波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师资力量
学院历经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的教师和专业技术队伍,2019年我院林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6人,其中教师82人,工程实验人员20人,党政管理人员19人。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38人,89%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3人,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2018年青年科技奖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首批高校“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杰出青年1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仪器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指委委员1人,吉林省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指委委员2人。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人(外籍2人),校内双聘教授11人。“仪器专业主干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研制与开发团队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电磁探测仪器及技术应用团队获得2015年度“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学院拥有一支仪器、电气、光学、机械、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队伍。
林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君教授获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受聘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开发基地(平台)。学院在核磁共振找水仪器、地震勘探仪器、地面时频域电磁和弱磁测量仪器、航空电磁和弱磁探测仪器、光电检测仪器、分析仪器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技术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雄厚的科研能力。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先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航空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和第一台光泵磁力仪、我国第一套航空综合测站;我国第一台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系统、分布式遥测地震仪、国际一流的地下磁共振成像仪、国内第一台时频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吊舱式直升机航空电磁探测仪。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20多项,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近年来学院快速发展,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深部探测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和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150多项,为我国地球探测、卫星遥测、科学仪器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航空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仪试飞
航空、地空电磁探测系统
无缆地震仪
质谱仪
人体健康检测仪器
2010年、2014年、2016年国家奖项证书
2015年地空联合电磁探测系统团队获国家奖项
人才培养
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争创世界一流专业为宗旨,依托吉林大学相关学科群优质资源及地学仪器领域优势特色,面向未来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电气化和自动化需求,培养信息智能感知、测控系统开发、电气装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运营方面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卓越人才。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的基础建设和专业实验条件不断完善,拥有吉林省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吉林省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吉林省仪器电气大学生课外创新示范基地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清洁能源与电气测试实验室等一批现代化教学实验室。建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光机数显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光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兴城实践教学基地、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吉林市渤海湾变电站等本科生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多次获得吉林大学、吉林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院的人才培养得到了知名企业和校友的大力支持,学校和学院每年为品学兼优和家境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李四光(富德)奖学金”、“芯旺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有40%以上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有30%的毕业生在电子信息、汽车或轨道客车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科研单位等部门工作。毕业生能够很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需要,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普遍认可,就业质量高。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在行业上取得了突出业绩的校友,在测试计量、地球探测、智能机器人、信息技术、电气装备等领域成长了一批杰出的领军人才,包括多个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校友团队和亚洲智能机器人联盟主席等,推动了行业进步。
仪电学院2019年度“芯旺奖学金”颁奖典礼
参观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识实习活动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参观实习活动
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非常注重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疫情前,学院每年有10%以上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国际联合培养或短期交流,30%以上研究生到美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约10%本科生前往英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地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学院每年选派多名专家、学者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和进修;聘请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学者及留学生来院工作与学习。在以智能化、网络化、电气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将继续强化学科优势,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抢抓机遇,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积极发挥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院。
仪电学院电磁、核磁团队赴法国、丹麦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仪电学院开展暑期赴韩国访学交流活动
— 专业(类)介绍—
仪器类专业涵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按仪器类招生,大一结束后分专业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23年起单独招生;自2023年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始招收黄大年实验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信息传感、测量、传输、处理和系统控制等知识基础,掌握仪器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理论,具备测量和控制领域技术集成、仪器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仪器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测试分析、地球观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传感、测量、传输、处理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应用和仪器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测量和控制领域技术集成、仪器系统综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工程光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电子测量原理、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智能仪器、精密仪器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机械CAD基础、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实验与综合设计、数字电路实验与综合设计、电磁场实验与仿真设计、信号分析处理实验与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实验与综合设计、微机接口实验与综合设计、传感器实验、控制系统实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题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
测控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具有高新技术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的特点。本专业突出“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思想,以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具有先进仪器系统设计制造和技术开发能力为培养方向,以地球信息探测仪器、分析仪器、智慧医疗仪器、航空航天仪器的测控系统设计为专业特色,并向网络化、智能化系统装备方向拓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系统、控制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专业知识和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具备电力系统运营管理和电气装备设计开发能力的宽口径创新型复合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电气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可在电力行业从事电力设计、电力运营、电气装备制造等方面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电子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等行业从事与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服务、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接受电气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具有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相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及技术开发的能力。
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
主要实践课程
工程训练、机械CAD基础、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实验与综合设计、数字电路实验与综合设计、电磁场实验与仿真设计、信号处理实验与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实验与综合设计、微机接口实验与综合设计、电机学实验与综合设计实践、电力电子实验与综合设计实践、控制系统实验与综合设计实践、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生产实习、专业课题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
电气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系统性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系统分析、运行控制、电气设计与装备制造等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大类宽口径培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面广,既可以在电力系统和现代装备制造领域,也可以在自动化及电子信息领域,从事与电气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设备制造、教育培训等工作。
智能感知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信息传感、智能检测、网络传输、智能处理和系统控制等知识基础,掌握智能感知系统设计理论,具有智能感知工程技术集成和系统综合设计及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仪器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海洋、地球观测、航空航天、能源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从事智能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传感、智能检测、网络传输、智能处理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智能感知技术和系统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智能感知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件、传感系统与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感知系统设计基础。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机械CAD基础、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实验与综合设计、数字电路实验与综合设计、电磁场实验与仿真设计、信号分析处理实验与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实验与综合设计、微机接口实验与综合设计、传感器实验、控制系统实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题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特色
本专业定位于“广义智能感知”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以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为支撑,充分发挥仪器科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优势学科优势,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能源互联网、地球观测等领域复杂环境下多源数据采集、智能处理与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注重硬件系统与软件算法相结合,系统集成与新技术开发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突出仪器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及融合的特点,强化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具有口径宽、知识面广、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形成了“厚基础、重交叉、凸特色、面向广”的培养特色。
学院官网:https://ciee.jlu.edu.cn/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 院系纵览 | 地球科学学院:探究地球奥秘 服务国计民生 |
2 | 院系纵览 |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器才并重 向星天地海进军 |
3 | 院系纵览 | 交通学院:育人为本 求实创新 |
4 | 院系纵览 |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明志 笃行 精耕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