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一位公务员的风流案》,作者石钟山,就是写《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位知名作家。小说讲的是文化局的一个科员高松,买了一张盗版光盘索赔遭拒,便利用职权之便,让音像店老板吃了些苦头。音像店老板讨好他,请他去高档酒楼吃饭,酒过三巡又带他去“那种地方”按摩。高松喝了很多酒完全晕了,刚找来一个小姐,俩人刚脱得一丝不挂抱在一起,民警就冲了进来。高松“嫖娼”的事情被民警通知到单位,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在单位里迅速发酵。一是单位里迅速流传出几个版本,一个比一个猥琐,一个比一个刻画精细,我就不一一描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自己找来看。二是单位领导为了“平息事态”,决定开个会,给这事定性并明确表态。结果来开会的人,“史无前例的齐整”,100%出席率堪称前所未有。三是高松重新回去上班后,只要是他出现的地方,众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定格,一脸惊讶地望着他。他所到之处,就是聚焦点。从以上种种细节可见,机关里一旦发生这种劲爆的风流韵事,所有人都明里暗里怀揣一颗八卦的心,要想当没事发生,那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如果机关里的某个人发生了劲爆的不可说之事,比如找小三、被捉奸在床、被情感背叛和抛弃等等,一定会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特别深远吗?如果八卦事件的主人公身处相对开明的大中型城市、一个总体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正规单位,他的事件,很大可能并不会被传疯,影响力相对有限。在这种单位里,大家都有一股读书人的自恃清高,一致鄙视花坛大妈式的打鸡血八卦行为,自己自然也不屑于做这样的人。面子第一,八卦第二,大家都不会公然拉下脸皮到处去说,显得掉价嘛不是。不过那只是表面上,私底下还是按捺不住一颗八卦的心,相熟的同事之间、跨单位的朋友之间,还是极有可能窃窃私语拿出来偷偷议论,只是形成不了大的气候而已。但是,一旦故事的主人公面临提拔晋升等关键时期,如果他曾在个人私生活上有过什么不检点行为,这件事十有八九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翻出老黄历,成为制约他的关键问题。毕竟,“廉洁自律”不光要体现在工作上,更是在生活上。有的污点,虽然别人表面不说,在发生的一刹那,已经为个人未来发展埋下无法根除的隐患。如果主人公身处郊区或偏远县城,所在的单位普遍文化程度一般,上了年纪的关系户很多,那么,他的日子就难过多了。在这种单位里,本来无所事事的闲人就多,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一个劲爆的大八卦,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反正大家都很好奇,那就一起八卦好了。再出格一点,甚至会完全不顾当事人的感受,当着他的面一起八卦调侃。如果主人公就是那个作恶者本人(尤其以男士为主),犯下找小三被抓、抛妻弃子、嫖娼等错误行径,那么他在这个单位的名声,会走向微妙的分裂。女同事们,大多会本着对号入座、痛恨渣男的心态,对他采取明显唾弃的态度,今后不论他说什么、做什么,一律打上“人品败坏”的标签。而男同事们则大多表现得无所谓,他们会说“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表面上还是一样的相处,实则会小心地保持距离,毕竟,谁也不想被人认为和他是“一类人”。如果当事人是一个被不公平对待的弱者,比如被背叛、被抛弃,单位里顿时就会涌现出众多的“好心人”,化身为热情的社区工作者(俗称居委会大妈)。他们全然不顾当事人的感受,打着“关心你”“为你好”的旗号,个个都跑去问候两句,劝导两句,再顺便打听点新鲜热辣的资讯。但其实大家都明白,这种做法除了满足大家阴暗的窥视欲、一次又一次往受害者心上撒盐以外,半点用处都没有。好在,受害者的身份决定了此事本身就没什么爆点,无非就是倒霉一点罢了,大家议论几天后,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反复拿出来嚼。当事人本人作恶,大家虽然不会明着苛责,但暗流涌动,负面风评必不可少,持续时间也会更久。当事人本人是受害者,大家会持同情弱者的心态反复劝解。不过事情就像一阵风,风吹完就翻篇了。一、永远注意洁身自好,不要给他人制造话题。体制内工作相对稳定,意味着个人在单位的形象一旦被破坏,想要换个环境难,修复起来更难。二、任何情况下,不要把同事当作合适的倾诉对象。无论他们表面如何关心你,大部分从本质上来说,都只是一个隔岸观火的看客而已。三、要学会练就强大心理,不要受外界影响太甚。坏事已经发生,当务之急就是过滤不友好的言论,消化不良情绪,从过往的阴影中走出来。四、对于别人的八卦,少参与、少议论,不当舆论的推波助澜者。一来,是出于基本的善良;二来,风水轮流转,今天的落井下石,极有可能是明天给自己埋的坑。领导又叫女友去应酬陪酒,我没忍住,当场去掀了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