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机关老科长看待“啃老”儿子结婚:三座大山我帮你扛两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明窗邀华月1 Author 明窗邀华月1

这几年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不少年轻人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很多人或者二战考研,或者多次考公考编,或者灵活就业增加收入。
而其中的大部分人,可以说处于一种“啃老”状态。
有一些连日常生活都需要父母接济外,有一些生活勉强自立,但遇到结婚买房等大事,基本会掏空父母积蓄。
父母如何看待子女“啃老”一事,一千个家庭有一千个故事。
今天讲3个体制内家庭的故事。
A,单位老科长陈叔劝儿子结婚
陈叔是一个豁达的汉子,从他对待儿子“啃老”的心态就能看出。
老陈的儿子小陈今年28岁,考公考研屡次失败,目前在一家企业做事,收入不高能养活自己,但要在省会买车买房娶媳妇,这个收入肯定不可能。
小陈的对象是大学同学,和小陈情况差不多考编多次失败,目前在一教培机构当老师,收入倒还可以。
只是女孩年龄大了,说不考虑结婚当然是假话,但结婚对象工作不太稳定,自己工作也不牢靠。
而且有机会两人都在考编,万一哪天一个考上一个没考上,上岸后会不会先斩意中人?
一聊起这些,哪还有结婚的心思,更别提房子车子彩礼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陈的态度真的非常开明。
老陈和我说过,以前希望孩子自立谋生是正确的,但现在情况不同。
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没有父母的帮助难以生存,出现年轻人啃老是一种合理现象。
首先是房价,老陈经历过房改房末班车,一套房改房3万拿下,相当于当时2年的工资。
后来又购买过集资房,一套集资房18万买下,相当于当时5年的收入。就算以商品房来对比,当年的房价与工资相比并不悬殊。
而现在,别说小陈在企业收入一般,就算是体制内新考上的科员,想完全靠自己的工资去买房都是奢望。
甚至可以说买不起的,毕竟生活支出摆在这里,收入减去支出剩下更少。
对此,老陈是看得很通透的。他知道儿子不敢结婚的顾虑所在,主动去劝慰儿子:
现在网络上戏称年轻人有三座大山,房子车子,就业竞争,结婚彩礼。
爸爸可以帮你扛起两座大山,房子车子,结婚彩礼我来解决,你就安心面对工作。
老陈还这么去安慰小陈的对象:
我们成为一家人,生活水平必须一模一样,不可能我吃肉你吃咸菜,在你们的收入与我们齐平之前,我们会补贴你们,保持消费水平一致。
至于今后万一谁考上编制,谁没考上怎么办,你俩都这么多年的感情了,难道还总想着考上编制会找到更好的。
再说了,考上编制并不代表飞黄腾达,像我这样当了几十年公务员,不也是普普通通一个百姓吗。
老陈的态度打消了两人的顾虑。其实女方家没打算要小陈多少彩礼,而是埋怨小陈这么多年连提亲都不敢,只希望他们能好好过,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可以说,面对子女“啃老”这件事上,老陈是单位同事中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位。
B,与小陈相比,小孟就没这么幸运了。
小孟就业情况和小陈有些类似,而小孟的父亲老孟,则远没有老陈这么豁达。
老孟对小孟考公考研失败,一直处于深度介怀。
总觉得小孩工作不咋地,让他在机关抬不起头来,害他丢了面子。平日里对小孟也是冷嘲热讽,动辄生气。
小孟在家呆得很不愉快,就搬出去自己租小单间生活去了。
结果老孟却说出有本事就别来找我这样的气话。
特别是前两年小孟也面临结婚这样的大事时,希望父母将家里的两套房资助一套房子给他们。
这老孟嫌弃儿子的工作,自然也嫌弃他对象的工作。
居然口没遮拦得说起,自己两套房要留着给自己养老,你有本事自己去买房。
于是乎,小孟的婚事告吹,接着小孟也受了点刺激,工作也丢了,然后就彻底躺平了。
后来单间也租不起了,直接住回父母家,天天摆烂混吃等死。
你说这老孟,现在别提有多后悔了。
单位里的人提起小孟这事,多是叹息不已。
其实当今社会,年轻人就业质量暂时不高,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去笑话他们或者他们父母。
古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
只要他去就业,肯努力,父母有条件再帮衬一下,终归会慢慢好起来的。
但是他一旦摆烂躺平,那种颓废的状态和速度,真的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以前老孟总以为单位同事背后说他儿子工作不好,其实真的没有。
但现在确实有同事经常在背后说老孟,说他做人做事太过强势,可能会遭遇晚景凄凉。
C,与处长母亲达成和解的小罗。
单位的梅处长,是一位干练的女领导。
不过梅处长一直有块心病,她儿子在一家物流企业就业。
老陈老孟还只是科级干部,都知道人言可畏。梅处长这样的领导干部,对此更加敏感。
单位里只要谈起小孩,梅处长就会长吁短叹说起自己儿子的工作问题。于是单位上上下下基本达成默契,不要在梅处长面前提起小孩。
其实,小罗的工作并不差,他不是普通的快递小哥,而是企业的管培生,做物流的时间比较早,基层做了几年后,慢慢升了主管,又升到了区域经理。
都做到区域经理这一级了,谁有资格去笑话你呢。
后来听说,梅处长退休时安排组织谈话,还向组织提了个要求,希望能给儿子安排一个体制内工作,哪怕当职工也行。
当然,组织谈话提点要求很正常,但能否满足当然要看组织的能力和是否符合规定了。
这个要求当然是不符合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提供一个职工编制,她儿子自己愿意过来吗?当个经理不香吗?
只是没想到,梅处长退下去之后,思想转变了很多,慢慢接纳儿子了。
儿子攒够首付买房,梅处长主动提取公积金替儿子还房贷,然后帮着带孙子,一家人过得也其乐融融。
现在想来,可能还是梅处长在位时放不下面子,周围不少领导的小孩工作都不错,让她老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强,安排不了小孩工作,却忽略了小孩完全可以凭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而退休后的梅处长放下这些羁绊之后,看问题反而豁达了。
这种心结的放下,对梅处长而言,是件好事。

(本文来源:明窗邀华月1。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END—
叶子君微信
进读者交流群,发发牢骚充充电
(原有微信号还在,不必重复添加)

往期精彩文章

体制内人员,千万别冲动闪婚!离婚的代价太大,过程太磨人

公务员考试通过后没被录取的18个血泪案例:前车之鉴!

柳州某局长“露骨聊天记录”被老婆曝光:她做错了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