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恩斯、默恩 | 探索残障:一个社会学引论
2022年3月4日,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期于北京举办,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舞台。然而,赛事之余,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仍旧面临着诸多不便。社会系统性支持的缺乏、当前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失序、舆论中残障者主体性的缺失、残障的性别问题、亲密关系、家庭、育儿以及挥之不去的优生学论调皆为当今全社会必须直面而非漠视或悬置的议题。
本专题以残障研究领域两部综合性著作开篇,节选《探索残障:一个社会学引论》勾勒残障与社会关系的既有理论范式,描画社会排斥与残障政治的现状与前景,并节选《残障:一个生命历程的进路》覆盖生命周期各环节残障议题,以期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专题第三篇在反思当下反污名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整合不同研究视角的可能性和路径,可为国内学界在残障相关的污名研究提供参考;专题第四篇详细介绍了社会学内部诸多理论传统如何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解释残障现象,并试图通过探讨西方理论来为中国本土的残障研究提供借鉴;专题第五、第六、第七篇关注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变迁,指明配套医疗模式与社会模式的建设方向;专题第八篇与第九篇转向我国经验研究,分别以丰富的访谈材料呈现截瘫群体关乎自身残损身体的日常残障经验,及探讨残障儿童父母切实生活境遇。限于篇幅限制,许多优秀作品未能穷尽,笔者才疏学浅,望诸位读者不吝赐教。
我们深深地陷入日常工作之中,简直无暇思索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的意义,甚至也很少有机会把我们自身的经历与他人的命运相比较,考察个体中的社会,特殊中的一般,这些事情恰恰是社会学家能为我们做到的。我们期望社会学家能为我们揭示,我们个人的生平记载如何与我们和同类共有的历史交织在一起。(Bauman,1990,p.10,原文强调)
第一,社会学关注社会行动的意义,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类行动者的主观视角、情感和感情。第二,社会学关注主体(能动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社会学试图探索人类行动和社会关系的结构性支配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描述为权力关系的那些限制性因素。第三,经典社会学总是围绕社会秩序这一问题,即人类生活通过达成共识和有所限制而达至社会整合的问题。简单而言,社会学关注的终极问题是“社会如何可能?”
第四,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过程和社会情境,即对那些不断地被扰乱和破坏的脆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一问题归结为社会不平等问题,因为通过分析权力的不平等分配(也就是阶级、地位和权力),我们才能开始理解通过有组织的抗议和个体的抵抗,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动荡。(Turner,1995,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