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预告 | 权力: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
专题导言
马克斯·韦伯曾言:“权力是社会学上的无定型。”作为社会学研究中的经典命题,权力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并在不同的时代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从农业时代发展至今,社会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步入到网络社会。具有确定空间和明确规范的生产工厂,日益受制于流动的没有实体的网络数字平台。过去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制度设计遭受冲击,社会支配方式也由规训逐渐转化为控制。在由流量社会和注意力分配机制构筑的当下,权力的形成和运作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因此,本专题希望探讨传统的权力理论和研究范式在分析当下社会问题时,是否仍然具有效力?存在于稳定组织之内,运作于层级之中的规训权力,是否仍然能对个体行为产生关键性影响?数字时代的权力是否出现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整个专题分为4部分,归纳权力的定义(1)、探索权力的起源(2-4)、权力的表现形式和控制技术(5-7)、立足于数字时代对话权力的起源,发现传统权力表现形式和控制技术的演化与创新(8-10)。在第一部分,丹尼斯·布朗的《权力论》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有关权力本身的定义及其相关的分析视角和理解范式。第二部分,卢曼的《权力论》独辟蹊径,从社会交往媒介的角度探索权力产生的原初动力和功能演变。埃利亚斯的著作则通过观察中世纪从宫廷到贫民的阶层生活,从中总结出了权力产生的模式和运作规则。韩炳哲的《什么是权力?》立足于数字时代,对权力起源进行追溯,着力于发现当下权力从诞生之初就有别于传统权力的演变规律。第三部分对于权力表现形式及其控制技术的洞悉,需要我们回归经典,无论是《权力与话语》还是《规训与惩罚》,福柯都为权力如何行使,个体和群体如何被规训提供了完整的分析范式。斯科特的《支配与抵抗艺术》则立足于受权力支配者的视角,从如何反抗权力的角度展现了权力控制的另一种样态。最后一部分,进入到对数字时代权力转向的探索。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与蓝江在《从规训社会,到控制社会,再到算法社会》对于社会形态转化的分析,都在表明数字时代的权力生成和运作方式有别于规训权力,而《流量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一文,则为探索数字时代全新权力形式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和探索基础。
鸣谢
专题策划人:王碧晨
No.1
丹尼斯·布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第一章“定义权力的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No.2
尼克拉斯·卢曼:《权力》,瞿铁鹏译,第一章“作为交往媒介的权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No.3
诺贝特·埃利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诺贝特·埃利亚斯文选》,第七章“游戏模型”、第八章论“垄断机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No.4
韩炳哲:《什么是权力?》,王一力译,第一章“权力的逻辑学”、第四章“权力的政治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年版。
No.5
米歇尔·福柯:《权力与话语》,陈怡含译,第五讲“主体的自我救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No.6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第三部分“规训”,北京:三联出版社,2018年版。
No.7
詹姆斯·C·斯科特:《支配与抵抗艺术》,王佳鹏译,第七章“从属群体的潜隐政治”、第八章“权力的纵情狂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No.8
韩炳哲:《精神政治学》,关玉红译,第二章“精明的权力”,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
No.9
蓝江:《从规训社会,到控制社会,再到算法社会》,《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第4期。
No.10
刘威、王碧晨:《流量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〇封面图为拳头撞击的特写镜头。[图源:pexels.com]
〇专题策划人:王碧晨
〇编辑 / 排版:niliac、顾谖
〇审核:阿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