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预告|情感劳动

社會學會社 社會學會社 2024-01-26



专题导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被社会学忽视的情感开始纳入其研究范畴,即社会学的“情感转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及服务型经济的兴起大大推动了“情感转向”的研究进程,人类情感在商业化过程中日渐同工作、劳动及就业相勾连,情感劳动服务成为新兴职业的核心内容。本专题聚焦情感劳动中的“劳动”面向,借由情感研究投射劳动关系的权力与控制。


专题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对情感劳动进行概念溯源与辨析,霍克希尔德提出的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也译作情绪劳动)概念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究方向。但与此同时,此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存在同其它概念(affective labor)的混用与误用。第二部分以经验研究为主,分别从情感劳动的私人化与专业化(5-6)、性别化(7)、数字化(8)、关系化(9-10)等维度展现了中国情境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情感劳动研究深化与拓展的可能。每部分同时推荐了其它相关中英文文献,供有兴趣的读者延伸阅读。


鸣谢


专题策划人:LYX


审阅人:田林楠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一、情感劳动:概念溯源与辨析


No.1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著,成伯清、淡卫军、王佳鹏等译,《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第七章“踵趾之间:工作与情感劳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版。


No.2

汪民安、郭晓彦主编,《生产(第11辑):德勒兹与情动》,迈克尔·哈特,《情动何益——<情动转向>前言》,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No.3

田林楠,《情感劳动的“两副面孔”——从霍克希尔德到哈特与奈格里》,《社会学评论》,2022年第2期。


No.4 

郭小安、李晗,《情绪劳动与情感劳动:概念的误用、辨析及交叉性解释》,《新闻界》,2021年第12期。


二、情感劳动与中国语境


(1)情感劳动的私人化与专业化


No.5

刘育婷、肖索未,《“干活时把雇主当家人,相处时把自己当外人”——住家家政工的雇主关系及情感劳动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20年第4期。


No.6

陈玉佩,《建构亲密与控制情绪:幼儿教师的情感劳动研究——以北京市3所幼儿园的田野调查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20年第2期。


(2)情感劳动的性别化分工


No.7

苏熠慧、倪安妮,《育婴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性别化机制分析——以上海CX家政公司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5期。


(3)情感劳动的数字化


No.8

吕鹏,《线上情感劳动与情动劳动的相遇:短视频/直播、网络主播与数字劳动》,《国际新闻界》,2021年12期。


(4)情感劳动的关系建构


No.9

施芸卿,《制造熟客:劳动过程中的情感经营——以女性美容师群体为例》,《学术研究》,2016年第7期。


No.10

梁萌、李坤希、冯雪,《资本之矛与劳工之盾——我国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本土化模式研究》,《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2期。



〇封面图为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妈妈一角情绪失控的图片。[图源:bilibili.com]


〇编辑 / 排版:山本木子  彭彭

〇审核:弥章 / Y.H.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题预告|情感劳动

社會學會社 社會學會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